如何面对占有欲和失去
本文约3000字,感谢阅读。
占有欲是一种本能。看见花,想折下来装饰自己的空间。看见狼,想圈养成看家的狗。看见优秀的人,猜测她的择偶标准,想占有她的身体和精神,和她培养下一代。
大概是因为没有占有欲的人,基因也不好延续,无法为自己的家人后代甚至自己占有到足够生存的资本。而占有欲强且能力高的人,占有得越多,越能养育更多的后代,延续的基因越多。
超市的货架上,整齐分类的摆放给人一种秩序感,随意挑拣的自由给人一种优越感,而琳琅满目的商品又令人满足。也许这是很多人喜欢逛超市的原因,囤货让人安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即使未来稍微有些意外也在掌控之中。
占有欲也有不好的一面。让人沮丧,无法全部占有的沮丧。对钱有更多占有欲的人不能在逛超市时获取那么多乐趣,满满当当的货品成了一个个黑洞,旁边挂着补满黑洞需要的钱数。高敏感的人也不能享受太多的快乐,因为包装上的信息都在拼命地叫嚷着争取注意力,对信息敏感的人,也在被信息消耗自己消化信息的精力。
占有欲令人盲目。你全身心地想着那个物或那个人,看不见剩下的世界。全身的细胞都在传递一个信息,得到它。就像直播间挑拨的那样,买它,买它!你以为得到它,你就会幸福,就会快乐,就会满足。实际上,建立在外物上的幸福,微小又脆弱,欢愉在打开快递的包装之后,转瞬即逝。
《消费社会》的开头提到一个故事,美拉尼西亚的土著人迷恋白人的飞机,但飞机从未降落到他们那里。他们认为,白人每次都成功引入飞机,是因为白人在地面建造了机场以引导飞机的飞行。于是,土著人用树枝和藤条建造了一架模拟飞机,精心划出一块夜间照亮的地面,耐心地等待着真飞机前来着陆。
相关不等于因果。不是机场和停在那里的飞机吸引了飞机的降落,而是飞机本身有自己的目的地,目的地被建造成那个样子。就像现代人以为奢侈品会彰显富贵,高价护肤品冻结年龄。其实是有钱人足够有钱,才有余钱购买使用某个贵重物品,足够有闲,才有着充足的精气神显得年轻。
占有欲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全天下能占有的东西太多了。占有欲越强,越觉得别人拥有的最好,别人碗里的饭好吃,别人的老婆更美。可是别人既然拥有,就也有或多或少的占有欲,哪怕是天生的,谁会嫌自己拥有的太多呢?当一个人的占有欲与另一个人的占有欲碰在一起,就是冲突的开始。自古奸情出人命,赌博出贼星。轻者小偷小摸,重者打劫强抢,发动侵略。想要占领美洲的人,甚至灭了印第安人。
占有欲让人患得患失。有钱的人想要有权,商人想干政,有权的人想要有命,皇帝想长生。即便不想要别的了,也担心已经拥有的会失去。
洪晃在小说《张大小姐》中写过,“作为中国优越阶层的一员,张大小姐心里一直埋藏着一种恐惧感,这就是对失去特权的恐惧。这种感觉像卡在嗓子里的鱼刺一样,虽然不影响日常生活,但是总会提醒你它的存在。”
养一只猫,担心它跳窗,担心它遇困,担心它找不到回家的路。养一个孩子,挂念她的身体,忧心她的悲愁,期待她能有所成就,又恐惧她站得太高,离你太远。周深的歌曲《大鱼》中唱到,怕你飞远去,怕你离我而去,更怕你,永远停留在这里。
等到失去了占有的东西(而这是必然的),又换来了极大的痛苦。让人从拥有中惊醒,从理所当然的常规中惊醒。我们做习惯的奴隶太久,以至于很难接受习惯被外力打破的后果。触景生情时,物是人非最难熬。有无数个失去后的第一次要处理,第一次只剩自己参与的这里,那里,这件事,那件事,无数个场景,无数次痛心。
这种痛苦里混杂着多种情绪,一时难以辨认,只是铺天盖地地压过来。让人内疚、愤怒、自责,我本可以做些什么,去阻止这个结果。让人遗憾、懊恼、悔恨,我没有珍惜拥有时的快乐,去留下更多的回忆。让人悲伤、无助、绝望,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失去后的世界。
做一些后来觉得啼笑皆非的事,如病急乱投医,试图抓住飘渺的可能。去求签,去念经,去祈祷,期待扭转乾坤,妄想时间倒流。抱异想天开的念头,做似是而非的梦,在回忆和怨望中流连忘返,难以自拔。
直到你终于决定面对现实。再难以面对的事也是可以面对的,只看你愿不愿意放手。需要一点勇气,一点耐心,还有全身心的宽恕,原谅自己,原谅过去。
圣多纳释放法有三个问题或许可以帮助你。
1. 我能够让这样的感觉离开吗?
2. 我愿意让这样的感觉离开吗?
3. 我什么时候让它离开呢?
你会发现,阻止你的人,往往是你自己。话剧《恋爱的犀牛》里,偏执的马路说,忘记是一般人能做的唯一一件事,而我决定,不忘记她。美剧《黑袍纠察队》中,队友劝自责的弗兰克,过了这么多年,我们早就原谅你了。弗兰克说,是什么让你觉得我想要被原谅呢?
事实上,原谅自己不是对过去的背叛,自责除了能让人在道德上好受一些,又对现实有什么用呢?真的悔过,是改正错误,尽力弥补,避免再错。
尽管你失去了,但它可以永远在你心里,不离不弃。事已至此,我们只能这样自我安慰。因为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回不来了。
这一课代价是很大,但如果没有这么大的代价,又怎么会醒悟?怎么会从心底深处明白,当下的存在,不是理所应当的,一切可以更糟。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关系,父母的呵护,朋友的关照,都是需要感恩、敬畏的。
李安说,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的可以得到他们的尊敬。你每天还是要来赚他们的尊敬,你要达到一个标准。这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
去觉知,感受。当占有欲来临时,提醒自己去欣赏。打开五感,认真地观察、体验,专注在那一刻,充分地感悟美好。欣赏一片云,一只鸟,一个人,而不是去占有,你不必占有所有的花才能得到快乐。
当失去的遗憾来临时,提醒自己情绪会过去的。感受、连接到心底的情绪,就能把它们释放出去。那些不愿面对的情绪,总会在某个时刻逼着你面对。攒得越多,面对的时刻越煎熬,是排山倒海的涌入,是无处不在的弥漫。
而失去的另一面是幸运,所有的体验都是一种恩赐。有手的人才能察觉到手疼,有心的人才能感受到心痛,因为生而为人,才有机会体验爱恨情仇,品尝人生百味。
天生的盲人,和后天的盲人体验的痛苦不一致。前者是从未拥有过的遗憾,后者是拥有又失去的痛楚,但这种痛楚又是因为拥有过的幸运才得以存在。
直面失去后的第一次,尽快继续你的生活,不因失去而驻足不前。在痛苦里耽搁久了,也会上瘾,痛苦像泥沼一样,吸着你下沉。国外有句俚语,从马上摔下来的人,要立刻回到马背上。因为拖得越久,越不敢再次上马。
有些烦恼是自寻的,有些意义是自己赋予的。不是你离了某种东西不能过,是你认为你离了它不能过,才不想放手。
通过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会”来寻找事件的意义,总结致使事情发生的原因,把注意力从懊恼中转移到思考上。想想“什么可能发生”,如果事件没有发生,如果事件结局更糟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
1. 如果事件没有发生,你今天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2. 在什么情况下,事件的结果会更糟?
3. 是什么因素防止了这些糟糕结果的出现?
4. 这些更糟糕的结果并没有出现,你觉得应该如何感恩?
想象十年后的自己,你已经有所成就,在十年后一个安静的时刻,你开始回想你一路走来的旅程,回顾这次失去是如何引导你取得成就的。试着完成下面的句子,像在完成一次访谈。
1. 那时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惨事会使我:
2. 我当时所做的对自己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因为:
3. 我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当我……的时候:
4. 我的成就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我改变了自己的优先目标,例如:
5. 更改我的优先目标,使我的生活发生以下变化:
6. 一路走来,我意识到我的人生目的是:
寻找失去后带来的益处,认识到事件意义和重要性,这样我们才能恰当地定位事件,恢复迷失的身份,并重建受损的信念体系,继续前进。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