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游成都①
①轨迹:昆明(寅乐萃米布奶茶-晨曦豆花米线)-成都天府机场-西月城谭豆花-成都博物馆-小名堂担担甜水面-宽窄巷子-依旧小屋 still bar-杜甫草堂-酒店-到家张醪糟-成都太古里
到昆明转机,打卡上次没喝到的寅乐萃米布奶茶,emmm,拔草,感觉米布中加了类似固体胶的添加剂,可能是防止米布被奶茶稀释吧,但这样就丢了米布的绵软口感,吃上去像是麻薯。
总结,想吃甜品口味的可以试试,但如果喜欢米布清新口感,建议直接选择米布吧。

晨曦豆花米线,店面很小,在居民楼里,不过位置很好找。
本来以为就是豆腐脑+米线的口感,不会有什么大惊喜,甚至觉得这样的组合有点怪异,但!口感很好诶,鲜红的辣子加白嫩豆花,好看又好吃,一不小心就吃多了,hhhh,结果就是吃的时候不明显,到胃里就觉得泡的发涨…而且有点后知后觉的口感太甜了,也可能是之前的奶茶太顶了(我消化能力不好,一般人这个份量应该是没压力的)。

偶遇一只揣手手的猫咪。

GPS定位到成都!
飞机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甚至是我此行路程中时间最短的交通工具,不管是从县城到昆明、还是昆明到机场、包括后面成都机场到市区、景区之间的时间,都要1.5h+了,所以,珍惜这段超值的飞行时间吧。
凌晨落地,选择机场附近的过夜酒店,虽然卫生条件还不错,但蚊子实在太多了,隔音也不好,戴着耳机开了降噪才睡着,早上5点又被吵醒,本来前一天到的就晚,后面折腾到两点才睡,合着就睡了仨小时,那我这过夜酒店,也没起到啥休息效果啊...
于是决定,回程直接机场过夜,结束。
忽略满眼的红血丝,7点准时出发,地铁晃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市区,真诚建议大家尽量选择双流机场,天府实在太、远、了...
开逛!
第一站西月城谭豆花,一大早萎靡的胃,就想来碗冰豆花!先前想的撒子啊,甜水面啊都不想吃了,心心念念就是冰豆花。
终于,到了,点单,等待!可它,竟然,是温的,温的,温的…咱就是说,干这买卖的,不知道什么叫冰镇吗?既然不是冰镇,为啥要叫冰豆花?一整个大无语,就这还要8块钱,8块钱!失望,差评。

不过,每次出门,心理的攻防转换都要快速变动,不管前一刻再怎么不痛快,下一刻也要继续出发,所以,打起精神!
来到成都博物馆。人菜瘾大,大概就是我逛博物馆的现状吧,没什么历史积淀,一整个看不懂生看,但,博物馆的布景、展品,与观展人间总有种冥冥中注定的吸引力,同样是看不懂,相比玉石书画,我会更喜欢看青铜器,所谓的审美,也不一定要博古通今,看着好看,漂亮,喜欢,就是这件作品带给你的最直观的刺激,无需思考为什么,无需在意他人对它的评价。
展馆以时间脉络串联起成都千年历史,2、3楼为先秦-明清时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夏商周的青铜器啊,第一次亲眼看到青铜人面像,虽然只有一个,但那圆润又有棱角的头像,突如其来的相遇让人忍不住“哇~”。
仅此一个就已经撩动人心,全然没有意识到当第二天看到一排又一排青铜人面像的时候,就不仅仅是哇~,而是,哇!!!

如果说看到青铜人面像是让人眼前一亮,那么看到陶俑就是“哈哈哈哈”了,川渝人民的松弛感啊,跨越千年依然能感受到当时人们的轻松惬意,整个展馆,也因这可爱的陶俑呈现出完全不同于其他博物馆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起来~


4楼为近现代史展馆和民俗陈列展,在市井街巷中看成都人民的生活百态。
5楼包括皮影展和木偶展,从来没有一次性看过这么多皮影,不仅有成都本土皮影,还包含了全国各地极具代表性的皮影艺术。之前一直以为皮影是河北特产,原来是流行全国的民间娱乐啊,或许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发源地,但随着人口迁移,由外乡而来的皮影逐渐融入当地生活,风格也多变起来,哈哈哈,配上各地不同方言,想必也是很有趣的。
除了皮影,还有布偶艺术,玻璃橱窗内摆放着各式木偶造型,很可爱啊,强烈建议成都博物馆出同款手办啊!

只是,再好看的展馆,对于只睡了3个小时、早上5点就开始启动的我,到中午已经十分疲惫了...血槽已空,准备充电。
定位最近的甜水面-小名堂担担甜水面,刚好也是宽窄巷子的方向,路上买了张新疆烤馕,后来这个馕,就承载了我几天的能量补充,每当体力透支的时候,就感慨还好当时买了它...
甜水面愿望达成!好吃~浓郁的麻酱风味,加上甜辣酱汁,撒上花生碎,搅拌浓稠得当,好吃~不过10元一碗的价格,感觉不是很亲民诶,成都人民也不能天天拿这个当早餐吧,或者,它本来是生活化的早餐,不过被不断慕名而来的游客抬高了身价,又或者,在某个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街巷中,摆着更生活化的甜水面。

休息后出发宽窄巷子。可以说,每个旅游城市都有大同小异的古迹商业街,哪怕本来没有,也能凭空拓出一条街来,而那些本来就有的古街,也能在现代人的加持改造下,变成富有现代特色的商业街,你说不来吧,好像没来就没资格说什么,来了吧,又觉得也就那样。
不过我本身也不是抱着消费心态来的,只是感受一下氛围,就觉得也还蛮好,工作日里没有很多人,还能停下来看看两边的商店,拍一拍兼具现代与古典特色的街道。

想要打卡中意的一家清补凉,下午两点才开门,逛完宽窄巷子走过去,路上经过春风面包供销社,算是成都网红面包店了,当然要尝一尝,种草拔草,就是旅行的乐趣哇。
清补凉店还没开门,但已经有人在等了,店铺很小,老板一口海南口音,还没吃就觉得已经吹到了海南的风~只是出餐好慢啊,再加上等待开门的时间...要不是我累了,恐怕是等不起这个时间了。
不过,终于!来了!好看!好吃!
等待还是值得的啊,一份甜品的魅力,不仅让你补满血槽,还能软化你的精神,舒适,惬意,让我再在椅子上瘫一下下,这份松弛瞬间把我拿捏住了,此时再多的景点打卡,都不及眼前这杯清补凉啊。
啊啊啊,为了这一碗清补凉不想走了~~~

一碗冷饮下肚,可真是回血了,出发杜甫草堂。
建议大家请讲解,不然自己不是很了解的话,逛起来会有点懵,像我,满脑子就只剩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整个园区也蛮大的,先前休息的体力值就像手机虚电一样迅速消耗,肩膀犹如重担压身,太累了…出门,就是这样一种身心俱疲又享受其中的过程啊。
到酒店休息一下,公寓房,emmm,只能说,价格合适,不能要求再多了。
虽然很累,但还是想来一碗抄手!出门干饭,好吃!比早上那碗豆花强太多!

出来玩,看风景是一回事,吃各地美食同样是一种极致享受,哪怕只是叫法不同但做法相似的食物,身入当地也有不同的口感。就像我觉得云吞、抄手、水饺并无太大区别,但就在面皮的薄厚和火候掌握的细微差别间,已经完全变成另一种食物。
北方的饺子,内馅儿是精髓,韭菜鸡蛋、白菜猪肉、三鲜、茴香...外表看着一样,咬下去才亮出真身。包好,下锅煮,装盘,顶多配上一碗醋,一瓣蒜,齐活儿。一样食物就能撑起一顿正餐,尤其在冬日,满满一桌白花花冒着热气的饺子,单调又温暖。
南方就不一样了,换成云吞/抄手,搭档也多些,可配汤,要鲜要香,如果说面皮是土地的味道,汤中的虾皮、紫菜就是海的味道,山海的味道,一口汇于唇齿之间;也可干拌,酱料又是各有所长,看似简单的花生酱、麻酱也有很多讲究,更别说其他附加的花样。
饺子的花头在里,云吞的特点在外,一种是一口咬到的惊喜,一种是一眼看到的多彩,当然,最终的惊喜,都归结于舌尖上的体验。
吃惯了北方的饺子,来一碗抄手,觉得妙啊,有种冲动想把两种美食结合,干拌酱淋在饺子上,岂不是有1+1>2的惊喜?
晚饭出来后开始下毛毛雨,沾在脸上,介于撑伞和不撑之间,那就,放弃稍远的夜市,去近处的太古里,顺便定位一下明天三星堆上车点。
哈哈,意外发现了大屁股~好可爱~

雨势渐大,到了不得不避雨的程度了,拐进一家商场,一眼望去,发现自己买不起,拐去下面超市,发现还是买不起,hhhh,那就,搂紧自己的钱袋子,去对面便利店,买瓶水结束今天吧。
出来之后意外看到古迹广场,又意外看到3d裸眼大屏,lucky!来成都前朋友说一定要来太古里,当时的我还觉得无非就是一条商业街,等真正到这里才感叹,竟然能把模式化的“商业街”做成这样独一无二的风格,妙啊~
回去休息,准备第二天三星堆!
傲娇大魔王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4.28-5.4(25)
- 4.21-4.27(25)
- 一拖再拖,其实是一种畏难情绪 (1人喜欢)
- 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吧 (1人喜欢)
- 4.14-4.20(25)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