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被夸,就觉得心虚。我哪有说的那么好?

糖丸儿:读书小绿,我又失眠了,好烦啊!想找你聊聊最近困扰我的事儿。
下周又轮到我做研究报告了,我感觉最近每天都很紧张,甚至因此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我到底是怎么了?我总是感觉我的导师会对汇报内容不满意,每次听到其Ta成员的报告,我都觉得Ta们比我的研究更有价值,Ta们的汇报也比我做得更好。我觉得我根本不配和大家在同一个小组......
我感觉疲惫又孤独,我总是花很长的时间准备汇报,连幻灯片都要多次检查。虽然之前的几次汇报得到了导师和同学的认可,但这并不能缓解我的不安,甚至让我觉得自己是个高明的骗子骗过了大家。我不知道该和谁说,好像没有人会理解我的不安。就像一个人孤独地走在钢丝上,只要松懈一秒,就会坠入万米深渊......
读书小绿:感谢你的耐心和勇气!听起来你对自己的能力一直存在怀疑,即使当你获得了成功或者Ta人的赞扬,都不能消除你的疑虑,甚至更加恐惧下一次的挑战。你的讲述让我想起了米夏艾拉·穆逖兮的《冒名顶替综合症》,也许你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共鸣,得到更多启发!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一起探讨这本书是否能够回答你心中的疑惑。
糖丸儿:当然!不如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冒名顶替综合症》【德】米夏艾拉·穆逖兮

糖丸儿:读书小绿,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每次遇到挑战,都会感到恐惧?并且即使我完成了挑战并得到了Ta人的赞扬,也会让我感到不安?
我因为下周的研究报告,好几天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都在担心各种各样的事,比如我的研究课题是不是有意义,幻灯片有没有错别字等等......一想到这些,我就要马上翻出材料一遍遍检查。
更让我困惑的是,虽然导师说我的课题很有意思,但我无法相信Ta的话,觉得Ta也许并不了解我的课题......之所以大家赞赏我,只是因为我骗过了Ta们。我在大家面前扮演着另一个人,而谁都不了解真正的我......
读书小绿:就像是「冒名顶替的感觉」吗?当你面对成功和Ta人的赞赏时,仿佛被赞赏的对象不是你,而是一个你用来欺骗大家的角色。
糖丸儿:这个形容很准确!我相信只要时间一长,Ta们就知道我什么都不会。我会因为别人的信任感到压力倍增,宁愿希望Ta们发现我并不好,这样我就不用担心犯错,或辜负Ta们的期待。我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读书小绿:你的觉察很棒!如你所说,如果你犯了哪怕一点点错误,都会让你觉得自己不够好。因此只有做到「完美」,才算能够胜任。这很像「完美主义型」、「冒名顶替综合症」的典型想法。这样的想法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因为「完美」是几乎不可能的,我们无法实现过高的期待。
糖丸儿:你说的好像很有道理,没有人能一直「完美」。但我相信所有人都希望做到「完美」,可为什么身边的人没有类似的困扰?这让我感觉很孤独。
读书小绿:之所以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冒名顶替的感觉」,是因为这个现象是一个「多层面的问题」,其中包括「感知」「评价」「情感」和「行为」四个层面。当这四个层面以特定的方式互相作用,才会形成了「冒名顶替的感觉」。
糖丸儿:我明白了,只要这四个层面缺少一个,就不一定形成「冒名顶替的感觉」。但我还是不太明白这些层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可以具体讲讲吗?
读书小绿:当然!我们可以把「冒名顶替综合症」的过程比作照镜子。通过照镜子,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的样貌。但如果我们一直在照「哈哈镜」,就无法了解真实的样子,并且深深相信镜子中就是真实的自己。
「冒名顶替综合症」就是由于我们一直在照一面由这四个层面组成的「哈哈镜」,造成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有了偏差,并且相信「哈哈镜」中的倒影。我们被这一认知影响,于是造成了现在的困扰。
现在看看这面「哈哈镜」的构造吧!首先,「感知」可以看做镜子的玻璃,也就是传导介质,Ta的作用是接收周围的信息,尤其是那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信息。
糖丸儿:就像我会对别人厌恶的表情很敏感。也就是说我常常接收到的是别人的不满和厌恶。
读书小绿:就是这个意思。接下来就到了镜子的反射层「评价」,也就是我们如何看外界的信息。比如当你发现幻灯片上的错别字时,你会觉得这就是失败。
镜子还需要保护层来隔绝空气,防止变色。这层保护层就是「情感」。害怕失败的恐惧感、对自身无能的羞耻感、和欺骗Ta人的内疚感成为了强化「自我镜像」的有力证据,让我们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加深了对自身的误解。

镜子最外沿的框架,就是「行为」,Ta作为「哈哈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抵抗着外界的力量。当我们将外界信息当作威胁时,身体就会做出反应。也许是战斗,也就是投入更多精力;也许是逃避,比如告病缺席;也许是僵在原地,将挑战束之高阁。总而言之,任何一种反应,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或感受。

糖丸儿:原来如此,我终于开始理解现在的自己了,谢谢你,读书小绿!不过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我的镜子就是一面「哈哈镜」,而其Ta人就是一面普通的镜子?是什么导致了我成为「冒名顶替综合症」的一员?
读书小绿: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如你所说我们不可能突然从某一时刻就拥有了这面「哈哈镜」,一定是某些原因导致了这面镜子的不同。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还记得在你成长经历中曾经让你压力非常大的事吗?
糖丸儿:让我想想......从上小学起我一直名列前茅,是家长和老师的骄傲,因此每当考试前,我都会非常努力,有时甚至会熬夜看书。取得好成绩后,老师会在班级中当众表扬我,并和其Ta同学说要把我当做榜样;父母也会表现得非常开心,说我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很高成就的人。
虽然当时的我很开心,但也感受到很大的压力,随时要告诉自己不能让Ta们失望,但那样的生活真的很累......读书小绿,我突然发现这种感觉和现在很像!难道这就是「冒名顶替综合症」出现的原因?
读书小绿:看来我们已经抓住一些线索了。幼年时期正是建立对自我和外界的理解的关键时刻,孩子会以父母或其Ta亲近的人为参照对象,去理解自己的身份和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可能会从一些经历中得出错误结论,设法承担Ta们无法胜任的角色。可想而知,Ta们会在这一过程中经历失败或感受到挫败感。
糖丸儿:就好像我认为成绩名列前茅非常重要,因此我要求自己一直保持优秀,成为一个「不会出错」的小孩。就像是在经历一次「不适合的角色扮演」。但这太难了,没有人能做到「完美」。所以只要有过类似的童年经历,就会发展为「冒名顶替综合症」吗?
读书小绿:除了童年经历,一些特定的人格特征也会让某个人更加容易出现「冒名顶替综合症」,比如内向、完美主义、自我价值感低和容易恐惧担忧。这些人格特征与特定的成长经历相互作用,形成了「冒名顶替综合症」。
糖丸儿:原来现在的我是曾经的的经历慢慢塑造的!谢谢你,读书小绿,我觉得我更能接纳现在的自己了。但是......

糖丸儿:听起来「冒名顶替综合症」的形成是在童年时期,但现在我已经长大,没办法再回到童年扭转之前的经历,重新塑造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那么我对当下的困扰就无能为力了。唉,要是有时光机......
读书小绿:虽然当下的问题确实是曾经的经历造成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你还记得之前我们提到的形成问题的四个层面吗?
糖丸儿:当然,是「感知」、「评价」、「情感」和「行动」。你的意思是,这四个层面是改变的关键吗?
读书小绿:没错!这四个层面可以成为改变的入手点,无论从哪一个层面开始,都能够减弱「冒名顶替综合症」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改变童年时期形成的基本观念,逐渐瓦解掉「我不够好」这一基本信念。
糖丸儿:太好了!我现在就想知道怎么从这四个层面入手了。你可以举个例子吗?
读书小绿:那我们就从「感知」入手吧!你之前说你会倾向于接收到Ta人的不满和厌恶,比如更容易注意到别人在皱眉。那么现在,我们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糖丸儿:你的意思是刻意不去注意Ta们?
读书小绿:并不是,这就像如果我让你不去注意桌子上的水杯,你会注意到什么?
糖丸儿:桌子上的水杯!
读书小绿:没错!所以当我们刻意压抑某种情绪或停止某种想法,也许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Ta们。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关注其Ta的事物,比如你的长处和成绩。你愿意试一试吗?
糖丸儿:我愿意,这听起来很有趣。(糖丸儿拿起纸和笔,认真思考起来)......这是我现在能想到的。真神奇,我似乎很少注意到我的长处和成绩,而是直接忽略Ta们。但是,在思考的过程中似乎有一种力量在阻止我关注到长处。
读书小绿:这个力量在和你说些什么?
糖丸儿:Ta在说“你不能骄傲,骄傲使人落后”。

读书小绿:你非常勇敢!即使听到了这些严厉的声音,你还是克服了Ta们!那些声音也许就是你的基本信念之一,Ta们会非常固执地不断在你的头脑中说话,让你以Ta们的方式思考。所以,为了强化新的信念,持续的刻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糖丸儿:我明白了。因为曾经的信念是经过很长时间建立的,那么新的信念也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撼动曾经的信念,是这样吗?
读书小绿:你说的太好了!我相信你已经明白要如何从当下入手了。《冒名顶替综合症》这本书还讲述了从其Ta层面入手的方法,你可以多多尝试,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糖丸儿:谢谢你的鼓励,我回到家要仔细读一读这本书,相信能够有更多的收获!
往期高赞回答: 一个人彻底改变自己有多难?需要多大的勇气? 有哪些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承认错误? 从不主动联系是感情冷淡吗? 【安慰记心理小店,安慰记zhào着你!抱团取暖加入成长群,深度探索开启咨询之旅 】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 回树洞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回解梦参与科学地解梦 回指南得心理咨询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