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时遇到的奇特体验
查看话题 >终于登上了阴山之巅
01
一如昨日计划,今天就要攀登阴山和狼山最高峰了,想到要实现去年未能成行的心愿,第一次登顶阴山,顿时身心流利俊爽,疲弊一空,九点就整装出门。
秦汉时称阴山最西的一段为“阳山”,即今巴彦淖尔境乌拉特后旗狼山,东北~西南走向。狼山长约370千米,南侧以断崖临河套平原,北侧倾斜较缓,逐渐过渡到巴彦淖尔高原,西端没入博克台沙漠、亚玛雷克沙漠及海里沙带之中。地处干旱大陆性气候地带,山上几乎无植被,属荒漠草原类型。呼和巴什格坐落在狼山的中部,它东面和北面以陡坡形式临大坝沟,西南坡度较缓。呼和巴什格山峰是狼山的最高峰,也是内蒙古的最高山,高度2364米。
其实,这段徒步登顶计划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网上包括户外网站和APP上都没有关于最高峰呼和巴什格峰的准确经纬度坐标,狼山山头无数,呼和巴什格峰也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到山脚连路都没有,我又从没去过,怎么辨认哪一座才是它?只能参考去过的爱好者分享出来的游记和徒步轨迹,可是资料也不多,要么是十多年前的记录,要么是从进狼山就开始徒步,来回得徒步两天,而且还在山脚下请了村民作向导,要么是像昨天咨询的那位“渡阴山”商业穿越活动的领队一样,分享了很多带人登顶的视频,但具体路怎么走?“没有向导自己找不到的。”言下之意就是交钱参加他的团。
我当然不愿意费钱费时间,我只有今天一天时间单独行动。因此,我能依赖的只有在户外APP“两步路”上一位用户去年分享出的一条轨迹,他从狼山腹地的浩日格空中草原到达了呼和巴什格峰,以及昨天领队草草概括的路线:“从浩日格空中草原沿着河槽一直开就到山脚下了。”不管怎样,我还是想试试这唯一一天可能登顶阴山的机会,先到浩日格空中草原再说吧,至少到浩日格空中草原的路线是比较清晰的。
一个多小时车程后,上午10:18再次从G335国道进入狼山沟谷,不过跟昨天返程穿整条沟不同,今天在沟里钻数十公里,到狼山腹心地带,就要开始攀山了。45分钟后,从G335国道东转上通往浩日格嘎查的山间沟谷土路,回到狼山荒漠草原,白胡子山羊看见车扬起小蹄子,几头棕牛默默站在路边。


山间沟谷很开阔,遍布碎石河沙,看起来是曾经被河水冲刷出来的孔道。左右偶有人家院落,墙外停着车,山羊关在铁丝栏里。看起来这个浩日格嘎查(村)还是有几户牧民人家。车行约六七公里,路南侧出现了“浩日格空中草原6公里”的指示牌,按指示南钻另一条小沟土路,也是另外一条干涸的河沟,只是更加怪石嶙峋,山体也从刚才的荒漠砂石山变为更坚硬更大块的棕色石山。


大约开了三公里,钻出两壁夹峙的窄道,豁然开朗,果然是一片辽阔的草原,只是因为今年雨水不好,绿得很稀薄。



沿两步路APP上那条路线继续在草原上驰骋了三公里多就到了路线终点。我有点狐疑,这么容易就到呼和巴什格峰脚下了?面前就是两三座黄棕色石山,山间空地上一个彩幡飘扬的圆形敖包,六七男女和两三辆车在旁边,看起来刚刚结束劳作。眼前这只几十米高的小山头就是阴山最高峰?圆满未免来得太容易,我简直难以置信。但敖包和男女又显示这里确实不是一个普通的山头。

开近一看,路边有个文保碑:“阿拉腾浩日格敖包,初建于清顺治年间……每年五月十三举办祭祀活动。”看来这只是浩日格山,根本还没到呼和巴什格峰,APP上的路线只是拿最高峰作个噱头而已。

看我们车过来,一长一少两个男人主动上来询问,他们告诉我,果然这只是浩日格山,浩日格嘎查的神山。离农历五月十三的祭祀活动还有四天,他们先过来清扫和装扮敖包。祭祀当天一般早上六七点到,持续半天,两三百人,大部分都是周边的牧民。当天只是祭祀,没有射箭摔跤赛马之类的那达慕活动。看来狼山腹地的蒙古牧民仍然保存着祭祀敖包的传统。听着他们蒙汉夹杂的口语和蒙语腔调的口音,想象着祭祀敖包的肃穆和隆重,已经感到今天不虚此行,又采撷到了阴山腹地传统蒙古人的生活片段。
既然在敖包巧遇本地村民,这又是天赐的向导了,赶紧打听怎么到呼和巴什格峰脚下呢?年轻的小哥回头跟敖包边的同伴说了几句蒙语,就恳切地跟我说:“你们过来吧,我让他带你们过去。”他指着骑在摩托车上的一位身着迷彩服的大叔,说大叔家就住附近,可以到家以后再开车带我们到车能开到的最接近呼和巴什格峰的地方,还有一段路得自己步行进沟,然后才能开始登山。果然是天赐的向导,我欢天喜地下车拜见迷彩服大叔,大叔身材矮壮,脸上沟壑纵横,只不言语,请问尊名,他好像也没听懂。旁边又有一位瘦削中年男人主动问:“是去呼和巴什格吗?”他翻开手机里的照片,于是我就这样第一次清晰看到了呼和巴什格峰顶的实况,几个模糊的手写大字,一个圆形的看起来像是汉白玉质地的测绘牌。赶紧激动询问步行进沟还有多远,到山脚好不好找,他笃定地摇头:“自己找不到的,你要去找我给你当领队,我前几天刚带他们去,一千块钱。”我哭笑不得,就带两个人爬山一趟来回,五个小时,一千块钱,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那么我还是自己探探路吧。于是跟着开摩托的迷彩服大叔穿行在草原上,跟昨天纵贯狼山哈日格那沟一样,狼山又为我安排了一位摩托车手作向导。


大约两三公里先到大叔家,他跨下车,把车上几个西瓜和厚重的邮包放进屋,我才看出大叔步履蹒跚,左右晃悠,这样的步履我曾在呼伦贝尔的蒙古老阿姨身上看到过,那位在乌兰础鲁嘎查那达慕大会上被表彰为“铁姑娘”的蒙古阿姨,就是这样左右晃悠着走,那是她们长期在草原上清晨冒着严寒进牛羊圈,腿夹着奶桶挤奶劳作导致的风湿,此外,纯粹的蒙古牧民生死与马为伴,长出了与马腹贴合无间的罗圈腿。大叔这腿脚不便的原因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大叔这么行动不便,还二话不说免费带我们进山,进出数十公里,费时又耗油,还一句不提报酬的事,只是推让一下收下了我们塞到车上的一小袋水果而已。再次被这种我已熟悉的传统蒙古人的善良和温情感动,也再次油然感激狼山和浩日格敖包的成全。
02
从开阔的空中草原朝向一片黑色的山头,钻进山间另一条沟,沟里明显曾经是一条滚滚溪流的河道,窄且深,大石头横七竖八插在沙里。车辙在河道两岸反复穿行,三四匹马被摩托车惊起,从河岸奔上山,大马小马尾鬃飞扬,好一幅阴山骏马奔腾的小景,大概是一个马家庭避居阴山腹地。

在沟里钻了约七公里,中午12:20,终于到达沟中一处院落前,三间平房,门口停着一辆皮卡车,六只山羊站在铁羊圈里,看见来人,扬着角打量。这家的山羊看起来比昨天哈日格那沟里的毛色光鲜很多。


大爷下车指着前面丛丛山头说:“车走不了了。”询问接下来怎么徒步到呼和巴什格峰:“沿路有没有插红旗路标?”大爷似乎听不懂更复杂的汉语,只手指着东北方,意思是就往那个方向,看来具体路线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摸索了。
就地吃了一顿路边午餐,整理好行装,中午一点开始了进山之路。起点海拔2078米,离阴山最高峰海拔2364米的呼和巴什格峰还有近三百米的高差。沿着河道向北,砂石地面吱嘎吱嘎陪伴着,山风轻轻吹拂。过了另一处废弃的民房,在两条岔沟处走右侧沟,一个个山头像石雕,虎踞龙盘。河道积满大石头,红苔、绿苔、黄苔、黑苔晕染,表面闪烁着金属光泽。一团团草甸铺着,一丛丛灌木钻石而出,还有几棵枝干虬曲的柏树和密密匝匝的柏科灌木,弥漫着柏枝清新的香气。这条沟谷就叫柏香谷吧。


走过柏香谷,一个傲然独立的山尖站在天地中央,看起来颇有气势,不自觉被它吸引,于是向着它行进,顿时看到路边一块大石头上红漆箭头下“向右”,为之振奋,依言向右绕山而行。朦胧的银月从云海中探出头来,我吃了一惊,第一次看见中午一点多的月亮,是这里天空太净澈,还是月神也想目睹我的狼山之行?


披着阳光,迎着月光,沿着细细河沟继续东北行,百米有余,路旁一块大石上又是同样的标识,我恍然大悟,一定也是狼山在召唤这些前路上的同路人,用他们的手写下对我的指引,只要用心体会天地间的奇妙,就能接收到狼山给予的讯息:向着刚才傲然独立的山头,我就看到了石头上的路标,走进了柏香谷,向着初升的明月,就看到了新的路引。前路并不孤独。
03
继续向北,攀行在半坡上,爬上一条山脊,站在垭口处,前方又是一片山头 ,难怪有介绍文章说阴山被当地牧民俗称为“七十个山头”。

到底哪一座是最高的呼和巴什格峰呢?阴山跟江南的山果然显著不同。阴山就像万马奔腾,没有哪一座山峰格外突兀高峻,江南的山如黄山则是主次分明,难道山也分游牧和农耕之别?不觉莞尔。一阵马嘶,山窝之中几匹马也许是看见我们来了,马不停蹄跑进了一扇山壁背后。于是跟着这新的指引者绕过山壁。看看GPS记录,海拔2254米,看来还有向上百米的距离。

又一座尖尖山头傲然独立,看见来人,一只弯角岩羊飞一般从山坡翻过山脊跑远了。于是又跟着它翻过这片山头。北面是一条蜿蜒向北攀升的草地沟谷,铺着薄薄的黄绿细草,左右映带的柏枝散发着清香。

爬行到谷顶,西北侧高处一扇顶部平缓的山壁,顶部像人工砌筑了城墙,最高处还垒了一个小小的玛尼石堆,颇为神异。看来这里是当地牧民心目中周围一片山头的最高点。

据2007年的一篇登顶呼和巴什格峰文章说:
牧民道劳岱老人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呼峰的情况。这里高山耸立,高山之间难分伯仲。当地牧民常将“西山”也称“敖伦特嘎山”认为是最高的山,但是地图上将呼和巴什格峰标为2364米(也有标为2365米的),学人们将呼峰认作为内蒙古的最高峰。当地牧民也称呼峰为“架子山”,因为山顶上立有三角架,当年道劳岱老人曾参与铁三角架的修建工作。……据道劳岱老人讲,呼和巴什格峰后来人们又叫架子山、敖包疙瘩山,“呼和巴什格”这一名字上一辈人就开始称呼了,同行驴友小包用GPS测量海拔2333米。道劳岱老人说,有人说北边的那座山更高,但那座山叫啥名字我不清楚,也有年轻人将那座山称“呼和巴什格峰”。看来,呼和巴什格峰究竟是哪一座,哪座山峰最高?应该由权威部门界定一下,并应该有个标记,那毕竟是全体内蒙古人民的事情啊!
那么,这座有玛尼堆的高山应该不是官方认定的阴山和狼山最高峰呼和巴什格峰,可能是民间心目中的最高峰吧。还是继续找找。继续向西北,翻过一条沟谷,又是一条小沟,北边山脚下又有几匹马儿悠闲吃草。朝马儿的方向走去,又跨过两条铺着黄毯的山洼,海拔达到了2291米,草地越来越开阔,山头越变越小,越来越平和,似乎要融入山顶草原之中。前方一块山壁下散落着羊群。远远看到人来,又珍珠一样滚到山壁后面去了。


跟着这群新的指引继续向东,到了山壁后,羊群边走边回头,又往北跑下山脊不见了。忽然,一只棕色的小鹿灵巧地从东侧山脚跑过,还没看清它到底是鹿还是羊,就倏忽没了身影。这下左右为难了,该跟着羊群往北,还是跟着野鹿往东?不管如何,终于爬上了2300米,离最高峰只有60米了。回望来路,一只孤独的羊站在一处山脊上,久久伫立,背后黑色的山峦也一样,一条宽阔的山谷里,山路卷起的烟尘缓缓升腾、消散。


可是翻上一条山脊,举目四顾,无数山头像层层围观群众,错愕的我还是看不出哪里是最高峰。已经下午四点了,出山到G335国道还需要至少三个半小时,必须赶在天黑之前走完野路。再找不到它,今天只能遗憾错过登顶。实在不甘就此错过,还是回头再去看看那座有玛尼堆的高山吧,毕竟这一片地方也就它看起来最高,找不到官方认定的最高峰,看看民间认定的也不算白跑一趟。
从这条沟直奔玛尼堆山,为赶时间,急行六七十度的高坡,心在擂鼓,口鼻喷气,撑拄着登山杖花了半小时终于到山壁前。怪石壁立,从壁缝或绕或爬终于到玛尼堆前,惊喜就这样不期而至——一大块石壁上五个模糊的蓝漆大字“呼和巴什格”,下面一行稍小“2364m”,旁边一个差不多才四个一元硬币大小的圆形测绘牌已经被划得字迹不清,正与在浩日格敖包旁那个要价一千块向导费的男人给我看的照片里一模一样。


虽然对手写的大字和被划烂的测绘牌有点狐疑,我还是兴高采烈:终于找到呼和巴什格峰了!终于登顶阴山和狼山最高峰了!站在狭窄的峰顶四望,山头如海浪自由荡漾,有的苍黑,有的暖棕,有的尖锐,有的温润,阴山最高峰在其中原来只是如此朴素得不起眼。

终于找到呼和巴什格峰,也使我更新了对阴山和狼山的认知:前人记的经度坐标并不准确,更向东偏离,导致我一路向东北去寻,也错过了靠西的这座“玛尼堆山”,所以在做好攻略的基础上加上科技加持(感谢户外APP和手机GPS功能),还是得学小马过河,实践出真知,顺便也省了不菲的向导费。可惜,对未知的恐惧往往导致很多道路没人敢探,于是很多事情不能实现。我既然有幸能找到这条登顶阴山最高峰之路,当然不能把它锁成自己的秘密,同样向往阴山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轨迹记录和顶部的经纬度坐标。



04眼看白日西斜,拍照留念后赶紧掉头下山,下山路走得格外轻快,信息和知识是一种能量,我奔波求索为它们而来,山路艰难攀行一天,因为满载而归,反而步履更轻盈。转念又想,就算今天找不到呼和巴什格峰,我就白走这一趟了吗?这巍巍狼山一路上的陪伴和风景,我为它们所走的每一步、每一次驻足,全部的意义就是呼和巴什格峰能囊括的吗?

于是悠悠然欣赏山鸡独自踱步,石头闪着金和玉的光泽,沙土在阳光下漫射星星点点的银光——都是裸露的矿藏,好富饶的狼山。出山徒步了4公里,耗时两小时。从徒步的起点坐车返程,沿来时路钻出乱石河沟,奔上空中草原,马群披着夕阳,在路边摇着尾巴,一点儿也不害怕车辆,山羊更是直接卧在浩日格嘎查的河谷中,车到跟前才懒洋洋起身走开。


临近八点,终于穿出浩日格嘎查的范围,回到来时的G335国道, 车程24公里,耗时约一个半小时,海拔从最高峰脚下的2300米下降到1900多米。开上国道柏油路,虽然路两侧仍是狼山,但也意味着结束了攀登狼山最高峰的山野之行。车道左右黄棕色的砂石山跟刚才呼和巴什格峰附近的山头大相径庭,这段国道纵贯的狼山沟谷两岸山体峭拔而又粗粝,只有少数矮树钻出河床的泥沙和山坡间的孔隙。而如何概括徒步攀登呼和巴什格峰一路的景观呢?
回望来时路,从山脚的草原,钻过一条条石头沟和清香的柏树谷,路过自在的山鸡、岩羊,富足的羊群和骏马,站在高山草原的绒毯上,与无数的石山山头对望。终于得到狼山的接纳,站在它的山巅投入灿烂的天空。我何其有幸。
晚上八点半,天际幽蓝,出了狼山,回到呼和温都尔镇,海拔降至1025米,这差不多就是后套平原的平均海拔了。从出野外山路开始到彻底出狼山,这段纵贯狼山的沟谷海拔落差达到九百米左右。所以,狼山的地势确实跟整条阴山山脉的地势具有相同特征,南低北高,山体南麓从河套平原拔地而起,从平原北望,山体嵯峨蔽天,到了北麓,则是整体平缓的高山草原融入蒙古高原,从北麓南窥,北麓与南麓的高差上千米。这又是今天经过实践强化的认知。


横贯北国1200公里的阴山,今天我终于得以靠在你磅礴而温厚的肩上,吹拂不再苦寒的朔风。暂别了,但愿下次相见,就在金色的草原。

- End - 新浪微博:城事人生 公众号:城事人生
城事人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看完了上海12座古塔 (2人喜欢)
- 从雁门关到无定河的自驾之行总结 (1人喜欢)
- 从黄河走向无定河 (3人喜欢)
- 再一次走西口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