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中译本的Carr作品(28)——The Witch of the Low-tide(1961)
打起精神更新第二十八期。
本作可能应该译为《退潮的女巫》,其实关于Low-tide这一词具体应该翻译成什么,我本人也说不太准。在以前的一些书和网页介绍中,对本书通常翻译为《隐匿的女巫》,但读过本作后,我发现本作的核心诡计就是一个跟退潮的海滩有关的密室(具体内容在后续会讲),文中在讲到这个凶手如何让退潮后的沙滩上不留下足迹时,也说过“Unless the murderer is a witch of low-tide”(大致如此,原文记不清了),至于a witch of low-tide是否在西方国家是一些典故中的人物,我不得而知,但根据上下文的描述,我个人大胆推测可能其标题的本意就是使用了Low-tide一词的字面意思“低潮的”。而且,后来我发现日本人将本作译为《引き潮の魔女》(大意为“退潮的女巫”),所以我就斗胆将本作的中文标题暂时命名为《退潮的女巫》,因为我并不是英文专业的,对西方文学也完全不懂,所以如有懂行的大佬欢迎指正。本作虽然被归类于历史推理系列,但本作中的故事发生于1907年,与创作时间相隔仅半个世纪出头,所以时代背景之类的成分并不浓厚。另外,本作中虽然有几个主要人物有英国在印度殖民地的背景,但并没有对印度方面的风土人情之类的进行介绍,而是比较单纯的侦探小说,所以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推理作品。
大卫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他与一位年轻的寡妇贝蒂交往中,并计划与贝蒂结婚。这件事他没有告诉身边的任何人,甚至连最好的朋友文森特都不知道,他为贝蒂而深深着迷。某日,老熟人塞尔比上校来找大卫看诊,可塞尔比在候诊室等了一阵后,突然选择不辞而别。与此同时,苏格兰场的人告诉大卫,他的未婚妻贝蒂的过去并不光彩,她曾经在巴黎的红磨坊当过舞女,还对一些有家室的男人进行勒索,一名银行家不堪其扰甚至选择自杀。这一消息对大卫来讲无疑是晴天霹雳,可他却并不相信,认为这些都是无聊的谣言。某日,大卫接到文森特年轻的妻子玛丽安的电话,文森特的姑姑布兰科在家中被人袭击,险些被勒杀,案件发生时,大宅门窗均上锁,后门没上锁但门闩从内侧闩住了,玛丽安说凶手从后门逃走,而且她描述的袭击者与贝蒂的样子完全一致!这下大卫彻底明白了,原来关于贝蒂的传闻都是谣言,因为在袭击发生时,自己正跟贝蒂在一起!在大卫的追问下,贝蒂承认自己有一个姐姐,叫格丽妮斯,之前在红磨坊当舞女,勒索已婚男人的事情都是她做的(就像《老友记》中的Phoebe和Ursula,如图1),如此一来,误会解开。但就在某日,大卫于下午6点来到贝蒂在海边的小屋时,在海滨小屋的一间更衣室(更衣室是独立建筑,共两间,与海滨小屋相隔一段距离)中发现了格丽妮斯被勒杀的尸体,大卫以医生的专业经验判断,格丽妮斯死亡仅仅不到20分钟。就在他在检查桌上的茶壶时,却像被不小心烫到,打碎了杯子。同时,他听见外面贝蒂在喊他,贝蒂已经来到了更衣室的门口。此时大卫才猛然发现,由于之前已经退潮了,所以海滩都露了出来,而小屋外只有他和贝蒂两行脚印,脚印都是通往小屋方向的,除此之外再无任何痕迹存在了!也就是说,现场又是一个不可能的密室,这一切都让大卫感到很不对劲。警察到来以后,首先对贝蒂提出了质疑,因为现场只有两行脚印,而死者陈尸于密室中,所以他们两个的嫌疑最大,而且贝蒂还有强烈的动机杀害这个四处败坏自己名声的姐姐。但大卫发现尸体时,贝蒂并不在小屋内,而是在外面,所以密室成了破案的最大障碍。大卫在调查过程当中,独立侦破了布兰科被人袭击一案,解决了凶手如何从闭锁的大宅中消失的问题,并与警方合力调查,揭示了海滩更衣小屋命案的原委,将案件的真相完美还原。

本作打着历史推理的旗号,但实际却是一本比较传统的本格作品,但Carr在案件的设计过程中也确实使用了一些不太本格的非常规技巧。本作中一共出现了2个密室,第1个密室就是布兰科在大宅中险些被人勒死的密室,现场门窗紧锁,只有后门是唯一薄弱的存在,但后门还在内部被上闩了,案件发生时只有布兰科和玛丽安在大宅中,根据玛丽安的证词,凶手是贝蒂(后分析应为格丽妮斯),凶手如何从大宅中逃脱。这个密室从解答来讲可以说相当之雷,但结合了动机和故事发展中的上下文情节,就显得还说得过去了。第2个密室就是本作的主诡计,海滨更衣小屋密室,已知大卫肯定不是凶手的情况下,如何破解这个无足迹密室成了最大的看点,最后由警方提出了一个“伪解答”,这个“伪解答”可以说质量很高,而且合情合理。但毕竟是“伪”的,真凶的出现实在有点强行送人头的意思,单从逻辑分析,针对凶手的有效的指向性证据非常薄弱,但没办法凶手自己要送上门。另外,真凶出现后,直接将警方解答证伪,而此时一个小反转的出现带来了真解答,只不过这个小反转有些刻意了,其本身作用是给读者下套,而对真解答几乎没有影响(读了就知道),估计写完这个小反转,Carr脑海里浮现出读者们绞尽脑汁的表情,自己都能笑出声。所以这个部分是真的雷人,但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贴合,并不显得突兀,真实目的可能只是Carr一个小玩笑而已。
故事性:☆☆☆ 意外性:☆☆☆ 客观性:☆☆ 可读性:☆☆☆
由于阅读时间太久难免记忆偏差,欢迎各位大佬批评指正,敬请期待下一期:那些没有中译本的Carr作品(29)——The Demoniacs(1962)。
© 本文版权归 Ronaldo d'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Ronaldo d'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Norman Berrow全作品评鉴(四) (8人喜欢)
- Norman Berrow全作品评鉴(三) (12人喜欢)
- Norman Berrow 全作品评鉴(二)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