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你也经历过的……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大家都约好了的,这段时间热播且收视率都不错的电视剧播放的大多都是倒退到2001年起发生的故事。比如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开篇都赫然跳出“2001年”几个大字。
2001年,19岁的李文秀(即李娟自己)大城市打工失败,带着“去学习,去生活,去受伤”的文学梦,仓皇亦怆然逃回母亲身边——我的阿勒泰…… 此刻躺在床上,脑海里涌出2001年我在怎样的生活,那一年于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遇上了什么…… 我也忍不住启动倒带键。 那一年,新世纪刚刚过去一年。新世纪到来那年即那一年的前一年刚搬了新家,终于拥有了一套大房子。此时离女儿小学毕业还剩一年。女儿舍不得离开读了五年的小学,怎么说服也不同意转校,口气很硬“你们搬你们的,我愿意一个人住在这里!反正不转学!” 女儿说女儿的话,做娘的做做娘的事。 女儿当时面临小升初。当年,自以为女儿幼儿园中班读好再读大班纯属浪费,就决定让她提前一年上学(现在来说,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有前瞻性。现在就是6岁上学了)。选择小学时,也曾托好关系打算多化点钞票上所谓的市重点小学。
可是,重点小学规矩太多,新生入学前要测试孩子们的各种技能!于是女儿在测试那天突然被离开娘的手,独自面临陌生环境,被陌生的老师领着在一个一个教室间穿梭……进去没多少时间就让老师领了出来找妈妈!从没见过女儿哭得如此伤心!坚决不肯来读这里读书。 幼儿园已经刅了退学手续,于是,临时在九月一号开学当天把女儿领到了居住小区小学。平时牵着女儿时常在边上散步,女儿早就向往能坐在里面的教室里了。 小学属小区配套小学。虽然校区簇新但毕竟建校时间不长,当年属城乡结合部普通小学,女儿成绩在学校里虽说始终名列前茅,但凭此校的师资基础,培养出能考上重点中学概率几乎为零。好在所对口的直升初中似乎口碑不错,也就只能顺其自然了。 转校的风险有点大。一来原校也舍不得放,说学校培养出这么好的学生要毕业了却想转出去,太可惜了。二来区教育局好像有规定,毕业生原则上不允许转学。此次转学又属跨区。转出来容易,关键是要想转进去的学校肯否接受。 于是,专做新学校校长的工作。问来校长办公室电话号,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居然用近一个小时的电话闲聊,说动了人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最有用的一句话是,我女儿是那个区所有小学生中最好的学生,到你的学校里来后也必将成为你们学校里也是你们这个区里最好的小学毕业生。当然也答应拿出一笔赞助费。 结局是,女儿在新家属于她自己的新房间里呆了不到一天就同意转学了。于是那一年,她在新学校里读了一年,并考上了市里唯一的外国语学院,也是最好的重点中学。当年,这个学校共考上2个孩子。女儿的名字在校门口的大红喜报上列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