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梁朝伟:自卑敏感,名利双收
我们常常认为,娱乐圈是性格外向者的天堂。
他们既能豁得出去,又善于伏低做小,看得透世态炎凉,又拎得清人情世故。
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总能让人更轻巧地接近名和利。
可实际上,娱乐圈也不乏这样一类人,他们敏感、自卑、不自信。
在名利场上总是扭扭捏捏不自在,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才华,得以用松弛的姿态接近名利。
这类人的典型,就是梁朝伟。
不讲人情世故却能名利双收,就连刘德华都对他羡慕不已。

梁朝伟对自己的评价是,“我是个比较自卑、腼腆,不善于交际的人”,他在娱乐圈奉行的准则也是“低调、低调、再低调”。
刘嘉玲评价梁朝伟,“他是个沉默、敏感的人”,甚至抱怨“他的话少到想跟他吵架都吵不起来”。
梁朝伟素来不喜欢与人打交道,连他自己都说没朋友。
拍戏之余的爱好和消遣,无非就是一个人发发呆、出海喂鱼、出国喂鸽子。
就是这样一个“社交恐惧症”,名和利却偏偏朝他滚滚而来。
1、梁朝伟的“社恐”名场面
关于影帝梁朝伟的趣闻轶事,在网络上满天飞。
最著名的梗,莫过于他孤身一人坐十多个小时的飞机,飞去伦敦啥也不做,就是单纯的去喂鸽子。
还有流传甚广的一个画面,是梁朝伟紧紧攥住刘嘉玲的手,压低帽檐,满脸惶恐与羞涩,却被老婆刘嘉玲连拖带拽的走T台。

这一幕还被网友调侃成,“老母亲带着自闭症得小儿子,勇敢迈出第一步”。
独自走红毯时,他更是不自在。
眼神左瞟右瞟,不知该何处安放。
微微驼着背,腿脚还僵硬,看上去全无明星相。

参加活动时,主持人问他早上起床照镜子是什么感觉。
他慢慢吞吞地帮翻译姐姐倒了一杯水,温吞地重复一遍问题。
只蹦出两个字:邋遢。

别人问他身边交好的朋友,他回答说:“我没什么朋友”。
循循善诱的何炅,问他能不能来一段超过二十字的自我介绍。
他,真的不能。

刘嘉玲也亲自盖章认证梁朝伟的社恐。
无论什么聚会,他都摆手不去。
偶尔出席宴会,他总是独坐一隅,眼神惶恐又自闭。
别人向他敬酒,他会很白目地说一句:“我为何要和你喝酒。”
甚至于,他与刘嘉玲的婚姻也备受质疑。
大家觉得内向者与外向者不相容,认定梁朝伟和刘嘉玲不般配,他与张曼玉才是天造地设的绝配。

2、“双面”梁朝伟,自卑且强大
就是这样一个“怪咖”,演得来周慕云的含情脉脉,演得来陈永仁的挣扎不堪,演得来易先生的狐疑冷漠。
世俗上的成就更是不缺:五次金像影帝,三次金马影帝,还是香港影坛在戛纳电影节上的独苗。
他红,不仅限于华语影坛,不仅限于说中文的地域,去到别的国家走红毯,他也险些被热情的影迷踩掉鞋跟。
去一趟釜山电影节,可以让他出席的单元票价,打着滚的飙升30多倍。
《无名》上映,观众对影片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带着粉籍无脑夸,有人嫌片子曲高和寡,也有人借机秀品味、秀智商。
有且仅有的共识是:梁朝伟不愧是梁朝伟,演技真好,魅力十足。

以娱乐圈人人称颂的刘德华为例。
刘天王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历来都是他人格魅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在这一点上,毫不客气的说,梁朝伟不及他分毫。
娱乐圈流传着各种刘德华助人为乐、仗义疏财的典故,张卫健的现身说法格外令人叹服。
当年张卫健遇上债务危机,行将破产之际,跑去找刘德华帮忙。
刘天王二话不说就开支票给他,还送了他一句话:学到的就要教人,赚到的就要给人。
在刘德华身上,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但他却从不掩饰对梁朝伟的羡慕。

“我还是一个艺人,他已经是演员了。”
“他真的可以忘掉梁朝伟这三个字,我忘不了刘德华这三个字。”
多年前的颁奖礼上,刘德华向刘嘉玲抱怨:做了你的男朋友,一天到晚都能拿影帝!
虽是戏谑之言,却也有着几分无奈。
因为这是事实:在影帝这项荣誉上,梁朝伟对同时期的男演员,几乎是“碾压”之势。
3、极度自卑与极致自洽
上世纪的港星似乎人均一个残缺扭曲的原生家庭。
蔡少芬母亲滥赌,为了偿还赌债,女儿早早就进入娱乐圈挣钱养家。
而蔡少芬用坚韧乐观击退不安全感,最后变大笑姑婆。
关之琳的父亲风流不顾家,关之琳却争强好胜半辈子,眼神里从不见一丝一毫怯弱。
她们把敏感自卑收敛起来了。
梁朝伟有同样糟糕的原生家庭,但他没有选择掩盖敏感自卑的原生性格。
他的父亲也是赌鬼,成天滥赌烂醉,后来还离家出走,抛弃了妻儿。
15岁时,梁朝伟因为母亲负担不起学费,开始辍学打工。
什么苦和委屈都尝过了,性格也因此敏感而内向。
后来,有名有利,幸福美满了,他还是在访谈中把自己的脆弱全盘托出,小心翼翼完成一段自我剖析。

他自卑、他敏感,连在日常场景里表现自我都不敢。
但王家卫云里雾里的意识流表现手法,梁朝伟最懂,眼神有戏,肢体有戏。
对着毛巾、肥皂、玩偶、衬衣念独白。
663对借着死物宣泄压抑已久的情绪,梁朝伟倾其力演绎角色。
你以为他在演,其实借此宣泄压抑已久的情绪。
他不自信。
演技这么好,被以刁钻著名的王家卫咔掉27次。
下戏后他第一反应居然不是怀疑王家卫有毛病,而是深深的自我怀疑。
觉得自己不会演,没有用,在家里哭上好几天。
虽然知道自己敏感自卑,又常常为此痛苦,但梁朝伟似乎从不打算将这些阻断快乐的特质从人生里移除。
他把角色当做自己最亲密的疗愈师,摒弃了自卑敏感,就切断了与演戏的亲密关系,他舍不得。
4、梁朝伟的“最佳损友”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是个江湖。
新艺城和嘉禾争龙头,向华强和向太周旋于人情世故,忙着积攒原始资本。
女明星为富豪雌竞,谭张争霸烽火连天。
“硝烟弥漫”的世纪末,所有人都信奉“外向走四方,爱拼才会赢”。
梁朝伟和他的老友周星驰,则崭露出不合时宜的“傻愣愣”。

两人相识于微,周星驰拉着本不想当演员的梁朝伟考艺人训练班。
梁朝伟一次就考上,周星驰考了几次只能上夜间班。
这样的落差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内心没有落差。
有人问周星驰是否会嫉妒比他时运好、红得早的梁朝伟,他斩钉截铁说绝不会。
后来,周星驰终于迎来“双周一成”的盛世,友谊终于是“顶峰相见”,大家还是嬉笑打闹似从前。
互为知己的他们,共享同一条成功之道:孤僻,乖张,分外关注自己。
一个琢磨着演戏,演技登峰造极。
一个琢磨着喜剧,成为喜剧之王。
但实际上,无敌的不是“自卑”,无敌的是他们自身。
让梁朝伟和周星驰走进名和利的,也并非自卑敏感。
这些特质是中性词,乃至于是贬义词,对于名利而言,并无助力。
名与利之所以向他们滚滚而来,是因为他们精准地走在了内向者最适配的成功之路上。
专注演戏本身,而非外在的名利。
把原本在娱乐圈里吃不开的劣势,进化成了优势。

优势在于,既然认定了对演戏的喜爱,就投掷十二分专注,不花过分心力去追逐名与利。
自卑,那就放纵自卑。
敏感,那就放纵敏感。
不自信,那就任由自己不自信。
毕竟,这些特质对于演员而言,绝不是缺点。
5、梁朝伟带来的启示
善待自己的敏感自卑,敏感自卑也回馈于他,助他成角,助他获得名和利的额外馈赠。
无需费力训练眼睛里的神采,无需刻意打磨演戏的技术,敏感与自卑让他与角色零距离沟通,给人以浑然天成的天赋感。
梁朝伟虽然总是在公开场合展露出畏畏缩缩的模样,但也有种享受于此,不想改变的摆烂。
不然,不会在60周岁时仍旧是这副面孔:在红毯上露出无所适从皮笑肉不笑的表情。
也是因为梁朝伟这一份对自己缺点的放纵,让他拥有了赤诚与可爱。
他的魅力类似于猫,喜欢自己玩自己,对人爱答不理,但却因为专注于自身,格外吸引人。
连他演起烂片,合作起小鲜肉,观众都会给他找借口,说他只是送人情或被资本裹挟。

而娱乐圈里一些明星处理个性中“自卑、敏感、不自信”的方式,则站在了梁朝伟的对立面。
这些年来,被群众评价为“急功近利”的明星,都太热爱向外求索了。
他们的眼睛永远明亮得很,像豹子的眼睛,对外界的变化总能很快给出反应。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抓住每一个契机,获得流量、赞誉与财富。
不是外向的错,而是他们太迷恋身外物。
说到底,演技和唱功才是明星的立足之本。
但他们习惯于往外看,看浮光跃金,看雕梁画栋,忽略了精神世界。
可精神世界丰富才是艺术创作的驱动力。
梁朝伟会心心念念,想着怎么把眼神给到位,展现角色内心的褶皱。
于是修炼了高超演技,顺带获得了名和利。
呈现给大众的形象是大娱乐家,却不是艺术家。
煞费苦心追名逐利的徒劳无功,对名和利没有执念的,名和利反倒朝着他滚滚而来。
梁朝伟能给大家的启示是,善待你性情中的特质,敏感自卑未必是神经质,大大咧咧未必是愚与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