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记
我一直觉得,农村的院子,是最适合养猫养狗的。
我们家没有养宠物的习惯。养鸡是为了鸡蛋,所以算是家禽。
但很多邻居家养猫。
我对猫最开始的印象,便是来自于小学三四年级,因为发小伟伟家养猫,他家的母猫还生了好几拨幼崽,于是每天上午回家吃完饭,小学生的我们是精力充沛到没有午休习惯的,就顺路到伟伟家玩小猫。
一窝可以生五六七个左右,小猫真的特别小,生下来一周内起码都是睁不开眼睛的,能在纸箱窝里爬就不错了,但从半个月后,小猫开始大一些后,尤其是眼睛可以睁开后,就很好玩了,可以满院子爬了,越爬长得越快,也越来越可爱,越有精力,一两个月后,就完全可以嬉戏打闹了。
好像是在我上初一的时候,经过强烈要求,以及考虑到防老鼠的需求,我妈才勉强同意养猫。于是,有一天,我爸不知从村里谁家生的一窝小猫里带回了一只回家,黑白花纹,很好看,两个月大左右。
小猫刚到家,怕它跑了,还给脖子上套了根绳子,拴在西厢房门上。但过了一天我就发现,完全没必要,因为小猫还很胆小,对家很陌生,刚来前三天,它的活动范围只有几平米,也怕人,很容易就躲在西厢房里去。
所以从第二天,就完全放养猫了。一周后,它便也就认识家了。知道院子门在哪,知道怎么回家。
农村养猫很简单,吃什么呢?主要是馒头,掰成小馍块,喝自来水。如果有时候遇到家里吃肉菜,或者家人去村里吃席,那顺便回来时能给带点剩的肉菜开开荤。
事实上到后来,猫咪长大后,它就学会自己给自己加野味。这是农村猫咪的天性。我们家院子里横着一根铁丝,是用来挂晒衣服的,有时候有一些麻雀或者其它鸟会停留,而猫咪在地面上就会进入猎捕状态,长大后它的弹跳和敏捷性惊人,有一次居然还真的抓到了一只鸟。
我们的院子,出门就是菜园和果园,猫可以在园子里,在草丛里,抓捕各种各样的昆虫,树上的蝉,还有夏天午后傍晚,老喜欢趁光的那些飞虫,也都是猫的猎物。
猫,的确是半驯化的动物,所以,猫不可能完全臣服于人类,它身上总有一种野性的独立精神。
猫咪小的时候,特别粘人。第一次养猫,我特别喜欢我们家的猫,因为它长得好可爱,当时我睡觉的时候,都要把她带到被窝里,枕着我的胳膊睡觉——但过了几个月,发现我的胳膊上出现了好几个红色的圆圈,很痒。于是那会在镇上读初中,放学后我去诊所,人家告诉我这是猫藓,几块钱买个抹的药,几天后就没事了。
那是2007年,农村养猫养狗,就是放养,至于防疫什么的,几乎没有。
不过从那以后,我就不让猫再上炕了。
猫的野性还体现在神叨叨的作息。夏天睡觉,我可以不关卧室的门,给它留条门缝,晚上猫可以自由进出。但是北方的冬天,晚上零下十几度,我必须关门。但你关了门,大半夜猫又要出去。于是后来不让猫睡房间了,小的时候猫还粘人,半夜还非要进来,它跳起来爬门帘,想从两米多高的门窗上跳进来,发现不能,就哇哇叫,实在特别吵人。
但请记住,猫的粘人,仅限于小时候。它一旦长大,尤其是进入发情期后,那晚上就神神叨叨,贼精神。农村的大门和院墙,对成年猫而言,就是形同虚设,两米五的墙,我们家的猫可以随便跳,门楼、房顶、人家爱怎么走就怎么走。
到了发情期,大半夜的,也不知道她出门招惹的村里的谁家的猫,反正晚上总感觉屋外有好几只猫,还经常打架——估计是跟情敌干仗呢。
到了成年后,猫的领地就远远超过了我们家的范围,而是囊括了周围方圆起码一公里我感觉。因为,我们家的猫,在我们家的时间,变成了饭点才回来,午后回来躺房檐台睡觉,到了傍晚,抓几只飞虫就出门去了,然后鬼混一晚上。第二天早上,我妈厨房做饭时,猫又会从大门大摇大摆地回来,躺在房檐台,看看她的盆里有没有饭,吃完睡觉,午休。
在农村,有猫第一对付的是老鼠。因为农村的平房院落,很难做到严格的不留死角,加上每年的农作物,尤其是秋收的玉米,晾晒在房前屋后,很招惹老鼠,所以想要杜绝鼠患,老鼠药什么的都不是最有效的,最管用的,还是家里有猫,因为猫的领地意识,而且要允许猫不定期去每个房间都溜达。
我妈不喜欢养猫,因为她觉得猫老惹事。比如,猫能从厨房窗户自己跳进去,然后可能偷吃做好的一桌食材。千万不要低估猫的嘴馋程度。而且属于屡教不改。每当发现猫搞破坏一次,你抓住它训斥,甚至武力教训一顿,猫也不会服气,它会变得更加小心,变得——越来越贼眉鼠眼。
我们家给猫树规矩的方法,就是武力。比如,后来,不允许猫进客厅,因为它总是要抓沙发,这时候,我会用脚背把猫推出去,或者挑出去,但我爸和我妈则会把猫直接一脚踢出去,踢出去好几米远……推挑和踢,还是不一样的,不能真的伤到猫的内脏啊。但后来,本来就不想养猫的我爸我妈,对猫的厌恶与日俱增。
你对猫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但你对狗讲道理,是可以的。这就是区别。这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狗是一种被人类彻底驯化的动物,但猫还没有,猫是半驯化,所以猫总是给人一种,忽冷忽热,时而粘人,时而傲娇冷漠的感觉。
我倒是觉得,猫有自己的独立性才珍贵。这是猫的灵性所在,甚至是一种魔性。这股基因里的灵性,让猫成为夜游神。
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有云,“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但猫偏不会听的。
至于后来,我们家的猫的结局,我倒不是很清楚了,因为初三中考之后,我离开家,去西安读高中,每逢寒暑假才回家。
高一我回家,发现家里那只猫不见了,他们说跑了。
又一次放假回家,家里又换了一只猫,花色的,带点黄纹,跟我明显不是很熟。
再一次回家,那只猫也不见了。他们说,跑野了,到哪位邻居家睡热炕去了。
再后来,我回家从来没见过我家的猫了。有时候,是别人的猫从门前经过,那是忙着去找村里其它猫搞社交去了。
我觉得这是对的。
猫是有灵性的,起码它知道,谁是真的对它好,谁又对它不好,如果不好,那么这样的原生家庭关系,也应该直接切断。我们家的猫就离家出走了。
我们家的确不适合养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