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延闿日记中的方夫人(部分摘录)
文中资料来源:中研院谭延闿日记在线
十一月八日陰雨
內子感寒而病,以金雞納霜服之。諸女來問所疑,一一剖晰告之,吾嘗自謂當教習必無磕睡學生,或不誣也,十時乃寢。
出處:1914年日記 319頁
十一月二十四日晴
將晚飯,內子忽大嘔吐,云覺喉中有物沾滯,臭味如敗油,乃由食檳榔起,疑其中毒,以綠豆解之,兼食福美明達Formamint,久之略愈。晚飯,有雞湯麫片,飲數杯。八時即歸寢室,以婦病。九時即寢。
出處:1914年日記 335頁
十二月二十二日陰九時起。
到家正十一時三十分,方微雨也。內人尚坐待,遂寢。
出處:1914年日記 364頁
十二月二十八日晴
一時乃歸,內人及淑姑尚坐待也。
出處:1914年日記 370頁
二月二十四日晴陰大風 寒暖五十六度(正月十一日)〔仍易大毛羊裘〕 何醫來,為老人及內子立方,老人已全愈矣。九時登樓,為諸兒女說史事,及寢已十一時矣。 出處:1915年日記 56頁
六月二十七日陰雨〔2757/2733=24,二度四分。〕
老人至書房,夜與內人坐樓檻間,頗有微風,涼適甚昨日也。晚為女兒解書,九時後寢。
出處:1915年日記 179頁
七月六日陰 寒暖八十度〔2975/2950=25,二度五分。〕
內人爾日忽頭暈思睡,終日昏昏,今始小可耳。晚飯,小飲即飯。讀《宋史》一卷。今日起不復發湘中書,以大武不久即來,書恐不達也。與諸兒女講故事。十時後寢。
出處:1915年日記 188頁
八月二十五日晴 寒暖八十八度〔4346/75=21,二度一分。〕
歸時已十二時,到家僅二十分鐘。明月在天,夜潮盈澗,景況幽絕,使人泠然。內人以痛早睡,不能起共賞也,獨坐檻間久之乃寢。
出處:1915年日記 238頁
二月十六日晴 寒暖四十五度【受信:方家、江師母】 內人得家書甚不樂,坐談頃之,十時後寢。
出處:1916年日記 50頁
五月十一日晴陰 溫度六十四度
輿還家,看諸女檢點什物,安排書硯。與內子商定家用,此後一切家政由內子處分之,吾不問矣。
出處:1917日記 130頁
五月三十一日晴風 就浴 溫度八十七度
輿還家,與內子料理家事,秋兒發熱,亦在家也。
出處:1917日記 150頁
六月六日陰 溫度七十二度
遂輿歸家,與內子、諸女談近事,十時乃睡。
出處:1917日記 156頁
六月十六日晴 溫度八十八度
近日人心不靖,求放心辦事竟不可得,又足太息也。十一時,乃輿歸家,內人與淑、靜皆坐候,談久之,乃就寢。
出處:1917日記 166頁
七月二十九日晴 溫度八十八度〔照像〕
飯後,趙四母牛牽蔡松坡馬來,已健復矣,相視久之。顧先生來照像,余與內人及諸兒女合照,又與內人同照,於是內人與諸女各照一紙,余與大生至門外騎而撮景,馬時動轉,像恐不佳也。
出處:1917日記 209頁
八月八日晴陰 溫度八十四度
余遂輿歸,與內人商眷赴滬事,女兒聞之皆不樂。飯後,談至十時乃睡,人甚暢適,而展轉不寐,聽十一、十二點聲也。
出處:1917日記 219頁
九月一日晴 溫度九十二度〔往省倉〕
余歸家小坐,今日內子生日也。
出處:1917日記 243頁
五月二十七日雨 寒暖七十八度
談至十二時就寢,夢內人怒目厲聲相問,為生平所未經,大笑而醒,亦一奇也。
出處:1918日記 149頁
八月二十七日陰大雨 寒暖八十六度
九時即眠,夢境迷離可怪。 內人與吾反目,此生平所無,何為入夢耶。
出處:1918日記 243頁
十一月二十八日晴 寒暖六十五度
九時後睡,夢多可怪,見內人言笑異平時。
出處:1918日記 337頁
十二月一日陰 寒暖六十度
〔輟字課。始聞亡妻凶耗。著靴,不綁腿。〕
王東八自上海來,得大武、大生書,始知內人凶耗,悲愴難堪。內人逝於五月十六日巳時,家人匿不告我,我已數月來時時作噩夢(五月三日夢尤怪),久惡其不祥,孰知正應在此。二十餘年夫婦,無一語相迕,一事有失,孰意至此而止耶。去滬時訣別,方自謂赴敵決死,不知我尚存,而內人死也。悲悼既深,轉不能哭。自念本決心為國一切不顧,不須更為此自傷,與其聽人譬慰,何如我先作達然,書此淚盈睫矣。獨坐悵惘,十時乃睡。
出處:1918日記 340頁
十二月二日陰 寒暖四十八度
〔穿綿袍。始茹素。輟字課。馬蹶顛下,傷指。〕
三時醒,夜不成寐,窗外雨聲尤愁人也。
馬忽前失,蹶於地,吾自馬右顛而下,幸無傷,特(右無名)手指微蹙,眼鏡跌損耳。仍上馬,騎畢。禮衡來。下,憩頃之,北風凜冽,覺寒侵。歸,不浴。飯時決計茹素,既未前辦,乃食淨飯。吾往時每小痛苦或危難時,亡妻輒為茹素,今乃以此報之,哀哉。漱泉來,學英文。午飯,有人宴客,不忍赴,獨與漱泉食。護芳來。李宗彭來。石侯所派馮 來,李抱冰所派黃平來,宏群介紹者。作書與大武及諸兒女,兼作謝函與李、曾、余、朱、俞、聶、陳、仇、李、姚諸人。松堅來,少坐。今日淚不止,哀心過於昨日,有觸即來,何也。墜馬亦由此,當力抑止之。
出處:1918日記 341頁
十二月四日陰 寒暖四九度
靜坐時恍見內人立於側,是耶非耶,使人悲感。欲自號悔庵或愍庵,尚未決定,吾生平可悔事多矣,愍世、自愍尤不勝也。九時三十分睡。吾平生自謂兄弟妻子雍和之福所享獨多,四弟亡已生缺憾,今更可傷矣。
出處:1918日記 343頁
十二月二十七日晴陰 寒暖四十七度
粟嚴來,得大生、淑姑書,兒女尚知向學,識人情世故,為之一慰。念亡妻生平教導子女之情,又泫然矣。知室中牀帳遂不復設,且牀亦賣去,為之不懌,吾豈遂不如陳毅耶。作書與子女後,乃寫屏聯數幅。
出處:1918日記 366頁
十二月三十日晴 寒暖五十度
淑姑信言亡妻彌留時事,為之感傷,哀心易生,亦識解未超處,後將戒之。連日心緒不佳,何也。
出處:1918日記 369頁
〈挽亡妻〉
決絕在別離時,一慟自傷猶獨活。
賢孝本平生志,九原為我慰雙親。
〈不寐〉
獨眠情緒耐思量,不寐徧能覺漏(夜)長。
燭燼似(也)憐人寂寞,魂歸應有夢荒唐。
玉簫再世知無望(分),錦瑟當時只自傷。
苦憶平生成事,滿窗寒雨送淋浪。
〈愁心〉
愁心如覆复如烟,百轉千回繞夢邊。
乍醒尚能(疑)聞笑語,殘(孤)燈長是照淒漣。
也知茵溷難同命,未信(必)蘭膏本(總)自煎。
家國年來(眼前)無限恨,不因追憶始潸然。
夢得二句,醒足成之。
雨聲似助人淒咽,歸夢甯論事有無。
〈夜坐〉
了了殘更入聽餘,泠泠寒雨到窗虛。
靜中偶悟燈明滅,幻裏寧知(論)境有無。
方死方生惟(聊)自覺,觀空觀我定何如。
此心不足無歸處,可奈根塵未剗除。
〈十二月廿四夜作〉
猶是平生意,依然入夢來。
有情知不泯,無語更堪哀。
斷折金釵股,悽迷玉鏡臺。
憐君何處去,欲去轉徘徊。
出處:1918日記 377~378頁
古人預作終制者甚多,世傳美之,非謂凶事不豫也。先公年六十九,居長沙,處分家事,筆之於冊,以詔余兄弟。後十五年,先公棄養,後事一依前命,無敢異者。信乎事豫則立也。余今齒未也,然流轉兵間,未知死所,又感於先母亡妻彌留時乃無一語,恐一旦溘然遽逝,使所懷不得宣於子弟,因記其意如左,有憬即書,拉雜無次,不盡如古人終制之意也。
余同母兄弟三人,所受於先公之遺產,今雖不能增,亦不至甚減,一依先公前命,三房均分之。先公、先母遺衣遺物,為籍記之,三家公管,不必分,至吾兄弟咸沒,然後均之。
先公遺書在長沙者,本與大先兄公守,宜思保存之法,或將來捐入教育會圖書館乃佳。余與五弟所收舊書、字畫,均由五弟保守,物聚所好,能寶愛者乃得長存,不可視為貨物,亦議分得也。
余兄弟各有子女,將來居處無一定,滬、湘、青島產業或指定各屬,或統計均分,俟析釁時議之。
余有子二,女四,皆亡妻所生,先母所鍾愛,余惟望其勤學自立,有職業,不在以祖業貽之。以尋常習慣論,兩子得吾遺產,而女不與焉,余意不然,丈夫貴自立,不在以先人所遺自封,兒果有成,不恃此區區。擬余所得產析為六分,子女各得一分,但均歸兩子保管,諸女嫁後,不須此者,仍歸之兄弟,否則兄弟當以所分之數,年以款與之,不得過,亦不可少,至死而止,庶以保守先業,亦使共食舊德也。亡妻奩具及所蓄亦依此法,衣物可均分之為記念,女嫁時得持去,余之衣物亦然。
余為亡妻覓葬地未得,欲祔之甯福阡,未知於形家合否,他日余必合葬則無疑者,葬時當預為地。
余死後用大禮服殮,棺不求精,更不可大,其墓碑曰:茶陵譚君及妻方夫人墓。本無學問功業,不須製碑,但作誌瘞墓前足矣。
余生平最惡爭財產,自少時已然,庚寅先公為余兄弟析產,數凡為八,先兄與其四子得其五,余兄弟三人得其三。及余輩年稍長,言者多為不平,一日相與論於先母前,先母詔之曰,人視能自立否,豈在祖父所遺,汝父今所有豈受之若祖耶。相顧灑然。及庚子冬,先公謂余曰,庚寅析產時,以汝兄弟年小故爾,今皆成立,又產稍有增,宜更定之。余謹對曰,前議久定,今即有增,亦如前均之,不須更定。先公笑曰,汝如此,能必弟意皆然耶。則謹對曰,弟意不問可知,故敢言如此。於是先公令蘭亭并合前後產業均之為二,先兄與其三子得半,余兄弟三人亦得半,以先兄第四子久殤,而二先兄一房須余兄弟繼承之也。後以語四弟,弟笑曰,大兄最愛者錢,即全以奉之何不可。相顧大笑。明日,朱雨田丈來,先公語及余曰,此兒頗有出息。四弟從屏後聽得走告余曰,兄今得好考語,若昨有爭執者將奈何。能博老人歡,所值更多矣。余甚望余家子姪之効此也。
余生平於家庭中所享受幸福多矣,父母鍾愛,兄弟和翕,及娶方夫人,二十五年中從無一語相牴牾,有所計議,不約而同。自謂一生無所缺憾,故雖接人處事艱困煩惱,然一歸家則欣然,如別一世界,以此恬適,不更有求益之心,且常懍懍,恐此境不易保。嗚呼,難得而易生者時也,當時或不自覺,事後追思,能無感歎耶
有生必有死,死不足悲也,亦不足畏也。使死而無知,與睡著何異,世尚有樂於睡著者耶。如其有知,則人世種種皆死後所同,至其妙明清潔,尚為生人所不及,生平所愛敬所親切之人,不得常相見者,皆一一於彼時見之,其樂無極,尚何生之足懸乎。吾每思此,為灑然也。汝母平時嘗從容為吾言死後事,今已不一驗,然則第二說不確矣。四叔在時亦嘗言,孰先死者,當以夢為驗其事,必為他人所不知,亦至今無驗。吾今思之,事為他人雖不知,然己已知之,尚未足為徵也。若吾死而有知,必遍見夢家人,夢於甲者必為乙事,夢於乙者必為丙事,庶使互證互知,以為符驗,非惟抉死生之原,亦以通天人之故,汝輩可識之。
此吾戊午冬所書,當時拉襍記之,不甚貫穿,然吾生平大旨略記(具)於是,今四年矣,方夫人已葬,吾兄弟又析居,其處分皆與此所記合,吾亦脫去簿領之羈,自得安閒之樂,雖此後不可知,然在今日論之,固已無恨,惟在兒女輩之能勤學自立耳。家產處分已別書入庚申分析簿中,今日偶檢舊記,重感前事,因复題識於此,壬戌正月廿八日夜
三更坐塘山路寓樓廊下書
丁卯十一月十一日重閱一過,不勝感愴。
方榕,字容卿,直隸清苑人,父諱汝翼,官至江西布政使,母盧氏。年十五,歸茶陵譚延闓,生子二,翊、弼,女四。卒於戊午五月十六日巳時,年三十八。其為人和婉,無疾言遽色,最為姑李夫人鍾愛。處事明敏,自持謙退,嫁延闓二十四年,無一言之迕,一事有失。延闓嘗自謂,家庭中兄弟妻子雍和之福所享已多,今不可更得矣。
民國六十一年四月十三日重讀一過,不勝傷感,男伯羽。時客美京,時年七十有二矣。
出處:1918日記 379~384頁
一月十五日陰雨 寒暖四十九度
〔宿淡巖。今日吾四十生朝。黎九篆「洞天」二字。陳綬荃以英文題名。〕
先公以上壽告終,先母竟不得登中壽,見兒子老蒼,乃至亡妻中道仳離,俯仰家國,殆無一可以自寬者,求死不得,尚何壽乎。獨坐遠想,百憂總集。繼思人生墮地,天之安排,樂固不能,憂亦何必,不如與時消息,暫玩景光,复灑然矣。
出處:1919年日記 17頁
二月三日雷雪晴 寒暖三十度(午後四十五度)
復睡,夢亡妻,殷勤如平生,悽惋久之。醒已六時半,遂起。乃知大雪,屋瓦白已沒楞矣。
出處:1919年日記 36頁
二月十四日晴陰 寒暖六十二度
金來書乃欲為我說媒,豈忍聞此耶,作書婉謝之。
出處:1919年日記 47頁
四月十八日雨 寒暖六十二度
大生寄亡妻小像來,殊不似,以置表匣中。
出處:1919年日記 110頁
九月二十一日陰 寒暖七十八度
昨夜忽夢亡妻携一小兒同臥,與語輒笑避,兒醒索物,以燭與之,驚寤正五時,感念生平,淒然久之。
出處:1919年日記 266頁
三月十一日雨 溫度五十四度
得淑書,知外姑已還滬,感念亡妻,為傷心者久之。
出處:1920年日記 74頁
八月二十八日晴 溫度九十三度
今日亡妻四十生日也,感念生平,忽忽不樂,坐室中默想久之,遂出游以寫憂。
出處:1920年日記 244頁
十月七日陰 溫度七十度
聞四太太同淑姑到,遂輿還家見之,與淑姑談最久,不忍及亡妻逝事也。(淑為我求神符,即服之。)此女曉事,能知大體,詢其處置,皆井井有條,才識尚在亡妻上,為之一慰。人生惟有佳兒女,又能承順親歡為難得。吾夫婦於父母舅姑平日尚不失子婦道,或者天有以報之也。
出處:1920年日記 284頁
十一月三日晴 溫度七十二度
久不夢亡妻,忽復入夢,如平生歡。
出處:1920年日記 311頁
十一月二十四日雨 溫度五十八度
昨夜展轉不寐,感觸亡妻舊時情緒也。七時醒,坐一小時乃起。
出處:1920年日記 332頁
十一月二十八日陰 溫度五十八度
此行於願已足。稍歉然者,不能送妻柩入土耳。
出處:1920年日記 336頁
十二月二日陰 溫度五十八度
今日先妻葬期,感念生來,不勝悲感,未能同穴,又不臨喪,此生真愧負也。
出處:1920年日記 340頁
十二月三日晴陰 溫度六十一度
〔抵滬居〕
十時登樓,兒女環列,獨不复見亡妻,感念生平,悽然欲絕,至十時三十分乃睡。
出處:1920年日記 341頁
十二月七日陰風 溫度四十八度
〔甚冷〕
偕靜、祥清理亡妻故篋,得像片數紙,取出懸挂。
出處:1920年日記 345頁
十二月八日晴 溫度五十一度
同祥女檢篋,得亡妻像,懸之室中。
出處:1920年日記 346頁
十二月十六日陰雨 溫度五十度
與諸女檢點亡妻首飾,不勝感愴。十二時乃就臥。
出處:1920年日記 354頁
十二月二十日晴 溫度五十度
登樓,與外姑、諸女談。清理亡妻珠翠,皆平生所未嘗見,蓋嫁奩甚富,至吾家見太夫人儉素,遂屏不御,并吾亦未之知。感念生平,淒感不已。晚十一時乃睡。
出處:1920年日記 358頁
十二月二十三日晴 溫度五十度
余上樓,與淑、祥清箱取衣。亡妻所收蓄衣物至夥,皆我所未知,其勤儉作家之意可為感泣。
出處:1920年日記 361頁
一月一日陰雨 寒暖五十度
聞靜女病亟,家人均往視,神志湛然,殊無言說,三時遂化去。此女自幼時即靜默不多言,先妻恆謂其有內慧,然性褊多思,率以殞年,悲矣。呼家人為治殮具,院章不得久停,將以明晨入殮,暫停平江公所也。朱、袁、呂留同飯,食炸醬麫,十時各去,余獨譯夷午電至十一時。登樓,與外姑、淑、祥談,感歎生來,不覺絮語,十二時乃睡。
靜姑生於癸卯九月廿三日辰時
卒於庚申十一月廿三日申時
出處:1921年日記 4頁
三月十三日晴 寒暖五十二度
夜夢亡妻,笑語如平生,忘其已死,不入夢久矣。
出處:1921年日記 76頁
八月十七日晴 寒暖八十一度
明日為亡妻生日,看兒女設祭,慨念生平,為不怡久之。
出處:1921年日記 238頁
十一月七日晴 寒暖五十八度
別諸人入廳事,似粵督署。躡足至內室,似知先公午睡,啟簾窺視,牀帳半開,鬚眉儼然。轉入他室,疊箱架笥,內人背立檢衣裳,迴身笑語如平生。遽然而醒,年來未嘗有此清晰之夢也。感往成思,展轉至曙。
出處:1921年日記 321頁
十一月二十四日陰風 寒暖五十度
兒女來談,圍繞膝前,頗憶華德路夜深爐火光景,惜亡妻不在耳。十一時乃寢。
出處:1921年日記 339頁
十二月二十日雨 寒暖四十八度
五時,瞢騰中,覺有以手撫吾額者,視之,似亡妻也。欲凝視,已不見,展轉久之,復睡去。七時醒,坐久之。心不得寧,無夢回人杳之悲,有道高魔至之懼矣。
出處:1921年日記 366頁
九月六日晴 寒暖七十八度
今日為亡妻生日,為之設奠。感念生平,終日不怡。
出處:1922年日記 264頁
五月廿九日晴 寒暑計八十九度 四月十四
朦朧中覺有人持吾手訴別離之苦,似為亡妻,急起坐視,若有人影,天嚮明矣。是邪,非耶。久不入夢,胡為乎來哉。
出處:1923年南征日記第三 317~320頁
六月二十日雨 寒暑計八十二度 五月十九日
轎中瞢騰甚久,似至一處,如亡妻妝臺,僅有脂盝在,頓興物在人亡之感,似夢非夢,不知何因也。
出處:1924年思菴日記第五 438~440頁
五月十二日陰 寒暑計八十二度
久不得大生書,今乃得其三月廿九書,以一馬鞭獻我,云其作工錢所得,此兒尚知要好自立,恨先母及亡妻不見其成立也。
出處:1925年訒齋日記第四 329~330頁
〈七月十五日作〉
月滿秋清似往年,又看兒女拜燈(尊)前。
魂歸冥漠寧(誠)知否,老去心情轉灑然。
隙影已驚來日少,風花猶憶(是)昔時妍。
轉輪萬劫終相見,何用微塵戀一天。
出處:1926年訒齋日記第十七 659~664頁
十月廿八日晴 寒暑計七八度
聞胡海帆夫人於重九日逝,亡妻姊妹盡矣。
出處:1926年訒齋日記第十九 835~836頁
十二月廿五日雪晴 寒暑計四十六度
夢大生寄衣來,先妣與亡妻為縫之。 八年綻盡舊征衣,萬里(絕國)書來是也非。
姑婦停針同不語,一時垂臆望兒歸。
出處:1926年訒齋日記第二十 974~975頁
八月十二日晴 寒暑計八十八度
今日亡妻生日,知家中正設奠餕餘,悵然久之。
出處:1927年非菴日記第三之下 537~539頁
七月五日陰大雨 寒暖八十二度
方連保來,又欲送母、妻歸北京,意在得一事,可嘆少年不易有志氣如此,此子又可知矣,資遣之去。令亡妻在,不知如何愁結也。
出處:1928年日記 188頁
一月二十日雨 寒暖四十六度
十一時大生去,乃濯足寢。亡妻忽入夢,豈知兒歸耶,已數月不夢矣。
出處:1929年日記 21頁
五月十四日晴 寒暖七十六度
夜夢侍食來遲,為先公所責,又夢與內子坐一極小屋中,僅能容榻,久無此夢矣,記之。
出處:1929年日記 136頁
九月七日晴 寒暖八十度〔亡妻五十冥誕。歸京。〕
今日以亡妻生日,設供,留諸人飲,女客在三十七號,男客在三十五號。
出處:1930年日記 2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