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种地日记
6月中的北京,热浪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周。周六早上想多睡会儿,就把去菜园的日子定在了周日。虽然懒觉是周末的最大期待,能多睡一天幸福就会加倍,但是周日的早上不到8点醒了就再睡不着,起床洗漱吃饭,因为今天有更幸福的事要去做。
9点半出发去菜园,天气预报34度高温,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经过不到两个小时的地铁,一家四口昂首阔步走进试验站的林荫大道。两边的地里是已经成熟的麦子,低着头、金黄着,这两天就等待着收割。路边的黄色和橙色百合开得更多、更好了,妈妈特意凑上去闻一闻有没有香味,结论是“没有”,爸爸说它们是野百合,种几棵就能蔓延很大面积,因为它们会串根儿。
走进菜园就是头顶大太阳的暴晒,上午11点多的时候,几乎没有其他人在地里忙乎,连杨师傅的小屋都锁着门。到了我们的菜地,又是一顿“没见过世面”地惊讶,“辣椒可以收了”、“看黄瓜又长出来这么多”、“这黄瓜也长得太大了,像要爆炸”、“茄子包都结出来了”、“咱们也有西红柿”、“上周补的玉米也长出来了”……尤其是我,看着啥都很欣喜,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快乐。除草、修苗、收果、浇水,这是今天的干活计划,还没等着分工,大家就自动自觉地投入到了各自的除草中。爸妈不想戴手套,觉得闷热,给他俩送手套的工夫,MY早就钻进了黄瓜秧中间开了工,只有我一会儿说一句“黄瓜豆角秧上都有刺儿可得注意,扎完又刺挠又疼”,每个人都忙着,没人搭理“娇气”的我。给果实们拍完照片,我也投入到了劳作。除草还没到半垄地,汗就顺着脑门和鬓角噼里啪啦掉下来,眼镜片和土地都收到了这份赠予,瞬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立体起来。田间的热跟城市里还不太一样,是没遮没挡的烈日暴晒,是来自土地的天然地热,我们一致认为如果在这忙乎一夏天,身体的寒湿都能治好,这是大自然能量的神奇之处吧,可能也是天人合一的最好诠释。担心大家中暑,定期就呼吁一下“休息休息喝口水”,MY则沉浸在整理黄瓜秧的工作中,剪掉无用的叶子,以免下面的部分被遮住,晒不到阳光也透不进风;把东倒西歪没有向上生长的部分、跟豆角秧缠在一起的部分都绑在架杆上:不整完不停手,连我叫她一起去买酸奶都没能勾引得动。她说:“我可能最擅长的就是坚持,能一直扣哧扣哧”,我想这样的坚持恐怕没几个人能做到。这边也在同步浇着水,共情到在这样的高温下土地和植物多么口渴,就更理解了灌溉的意义。看着水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灌满,自己的心里也觉得格外酣畅。收拾利索了,不同视角的我们也发现了更多果实,已经长出快手掌那么长的茄子、十几个如玻璃球大小的西红柿,都是未来的盘中餐。而这次,快要长爆炸的黄瓜、翠绿翠绿的生菜和香菜、招人稀罕的辣椒和茄子,还有明明只是“杂草”却营养价值很高的蚂蚁菜,都被带回了家。收获的过程充满着最朴实的喜悦,从光秃秃的一片土地,到种子钻出地面形成小苗,再到它们长高、长大结出果实,只有亲身参与、亲眼所见才知道有多么不容易,同时也是一种顺应规律的理所应当。大自然给予的能量、我们所有人的汗水和爱心、它们自己的努力,就连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也是种地的必要条件。经历了这几周,那小小的30平米,已经不只是一块土地,有欢声笑语,有相亲相爱,有各自奋战,也有齐心协力,对,这就是毛豆得的地。
回家前的小卖部的西瓜让本周种地活动得到了升华,那简直是一个完美的西瓜,吃到嘴里只有词穷地“太好吃了”。我说按照网友们的说法,“这是一个报恩的西瓜”,MY的一句“它来报复我了”,好像也彻底开启了我停不下来的叽叽嘎嘎模式,我在她面前的开心展露无遗,我想,爸妈一定都感受得到,比那天的西瓜还甜的,就只有我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