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前提是不瞎
拥有全链路思维,从战略 结构 到结构 框架 皮囊,都有自己的追求,但一口气吃不了太多,这样的周全也对经验能力和修养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尤其初入职场就负责战略架构与结构的设计,这种自上而下的工作因为缺乏反馈难以行进,最终离开,投入生活这个充满小步试错,快速迭代,反馈丰富的舞台。
几年的居家生活因为大多时候的拮据变得更会算经济账、也更保守,陷入了穷人思维的困境。
罪魁祸首实际不是居家生活,而是网购习惯导致
世事洞明皆学问,若按照计划 行动 审判 改进 计划 这样的闭环前进,再小的生活也能有很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很大的舞台
但手机+消费主义种草社区+电商平台,让我的时间货币通货膨胀,大量贬值。
明明是机会成本决定准备程度,却反过来让准备程度控制了机会成本。
日常反复斟酌需求,匹配校准目标商品,比价好价,退换货组成了高准备程度
于是机会成本确实降低了,但自恋让人爱上并拥护自己“盲目努力”的事务。
但机会成本决定准备程度则大有不同
比如毛坯房的布局,选对象,填志愿,人生重要的比赛等,这种才叫高机会成本,才需要高准备程度
反过来为了性价比去钻营好价、怎么得实惠,实际愚蠢至极!
同时考虑家和、成事、理想抱负以及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追梦的机会成本其实很高。毕竟深入生活,有太多琐事需要处理和平衡,世事洞明皆学问,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假,但前提是不瞎,持续清醒,知道理想达成,成事了还要持续修身,保留晚节。
绝不可低估纷争风破坏力。消费主义的钩子,勾住一切抓挠人性的冲突并勾住你,如价值冲突,人的贪婪傲慢,偏见和恶意,人际冲突,利益矛盾,同辈压力,代际鸿沟等。哪一个都能让人乱了节奏。
这些年几度与手机内容做抗争,成功几次,又因为装修从 0 到 1 需要大量调研做功课,消费主义的纷扰卷土重来。这一次,还差点引诱我从屠龙少年变成恶龙,有一阵我企图加入浅薄内容制造大军,以此谋生。
这次,要想心不瞎,工作和生活就不能用手机展开,调研也是,都在 MAC 和 iPad 上完成。让体验不那么流畅,让思维慢下来,不要跟着移动端的体验设计走。大厂的体验设计(包含交互和视觉引导传达)都是国内外顶尖 985 的研究生或业内老手在布局和维护,基于脑科学和心理学 社会会等,它们对人性弱点的精准狙击和资产规模实力,都不是我们每个小个体,能够与之抗衡的。并且,它们这是他们的饭碗,还有一整套奖罚、淘汰机制在维护大厂产品的体验不段精益求精。打不过就走,不是一路人,根本连对抗的必要都没有。
考虑它们还会随时经薄弱处入侵我的心智,所以只有每日写日志以觉察自省了。
想想人生这么多纷扰挑战,不能再给自己没事找事,管好自己,已经难上加难了。比如那些长期有害短期有利的错觉,要清醒地拒绝,比如诸多伪装需要识破。。。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