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艾香的端午

又是忙忙碌碌的一周结束了,下班之后去上了四节芭蕾课,周末两节书法课,逛了网师园、可园、文庙和柴园。每天写字。周六下午照常去园博讲解。端午当天去逛了吴文化博物馆。看到了今年夏天的荷塘。看完了《我的美食向导》。

周六下午的东北街依然人潮汹涌,照旧去讲解一场,天气凉爽的时候真是通体舒泰。庭院里的凌霄花开得正好。

之前平江路的果冻河一直很著名,这次特意到苏州博物馆前面看了一眼,确实无比清澈。

一群小鱼游在其中,是“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真实写照。

阳光下的涟漪像宫崎骏动画里的样子。

从凤凰街去柴园的路上,遇到了三层楼高的凌霄花,壮观又绚烂。

柴园墙角的太湖石与绣球,像工笔画。

端午节不管吃不吃粽子,艾草一定要有,,本来是去沈德潜故居盖章的,在路口的蔬菜店买到了端午节必备的菖蒲和艾草,端午节的章也是艾草的绿色,氛围感拉满。
苏州的端午节纪念的是伍子胥,查了一下,伍子胥比屈原早了两百多年,那苏州人岂不是比别的地方多吃了两百多年粽子?

因为工作早起是很痛苦的事情,但幸好有早上七点二十分钟的带城桥路边盛开的百子莲,朝阳赋予的滤镜果然很完美。

又去网师园,阔家头巷里铁线莲的花苞好可爱,深紫色的心形小灯笼,开的时候下面的尖尖一点点打开

总觉得小时候看的啥动画片里有同款发型的小仙女

盛开的铁线莲反而没有含苞待放时的小巧可爱与神秘了。

香气霸道的栀子花,花朵洁白,花瓣肥嘟嘟的,感觉只要走过去,衣服上都会沾着香气。

网师园轿厅的老红木轿子,雕工极其细腻

葡萄与葫芦藤蔓纤细,连绵不断又果实累累。葫芦还是那种能长出葫芦娃的那种。

我二十岁的时候其实不太喜欢这种繁复的细碎的满到让人喘不过来气的装饰,现在反而很喜欢,也可能是现在终于能耐心地慢慢看了,能看到细腻、沉静和福气满满。

殿春簃真的是框景天花板了,梅一扇窗都是不同的画,竹子、蜡梅、芭蕉、太湖石。窗棂细腻,芭蕉的新绿格外养眼。

几案上的花是新换的绣球,这一抹幽幽的淡蓝与窗外的芭蕉相映成趣。

梯云室北面天井里,凌霄花,感觉会“啪”的一下就全部盛开了。(刚刚看微博,隔了一周,真的已经全都开了)

湿漉漉的雨天里,地上石板缝里带着水珠的酢酱草尤为坚韧可爱。

南天竹的花骨朵,总是让我想起小时候吃的大米爆的爆米花,每次看到都觉得甜甜的。

网师园出来,沿着我喜欢的羊王庙向乌鹊桥路方向走,路上遇到了一大丛盛开的凌霄花。

乌鹊桥路的乐村这面著名的墙上的“乐”字又换了底色,从很春天的绿色换成这样的冰蓝色,很适合夏天。

路边的咖啡店门口的百子莲开得刚刚好。

细雨濛濛中的沧浪亭,符合所有人对江南这个词的刻板印象。

这种下着细雨的天气,南天竹是最可爱的,叶片可以正好挂住小小的水珠,渲染欲滴。

在湿漉漉的恼人天气里,一路看着亮晶晶的南天竹,觉得收获满满。

被细雨濡湿的石榴花比平时重了好多,但颜色更加娇俏了

昨天去吴文化博物馆时,发现澹台湖里荷花已经盛开了,总觉得还要过一段时间才开花的。就很有时间不等人的紧迫感。

我对端午节的记忆是小时候在外婆家,睡午觉睡迷糊了,起来的时候不知道是早上还是晚上,揉着眼睛走出房间,外婆在包粽子,碧绿的粽叶,白白的糯米都浸在水里,煤球炉上已经在煮粽子了,香气四溢……我现在想来,还觉得是一个不愿意醒来的梦。

我跟我妈可能永远也不能顺畅地沟通了,她希望我做的事情,我做不到,我希望她做的事情,她绝对不会做。
我对吃的东西不执着,想吃什么我就买,偶尔做简单的吃的(绝对不会做饭给别人吃),永远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吃饭这件事情上,不喜欢吃手做的东西,尤其是自己家做的饺子、面等等。食物就是简单的食物就好,不要有任何附加意义。
家里很多各种真空包装的粽子,大部分是肉粽或者蛋黄肉粽,但我妈只想吃家里包的蜜枣粽子。花时间和精力分别准备好东西,包好煮好,味道还正好是我妈喜欢的。我觉得只有我外婆活过来才能达到她的要求。
就各自努力活着吧。

我的日常就是时不时地给自己挖个坑,把自己扔到坑底,然后再吭哧吭哧地往上爬。前一段一起跳芭蕾的姐姐找我写昆曲曲会的水牌,我是真的很勇,我连水牌都不知道是啥就答应了。(我还傻乎乎地问,是不是面馆里挂的“焖肉面”那种)

结果就是本来近期练字已经有点懈怠的我,忽然就打满了鸡血,干劲十足,跟那些折子戏的名字死磕,甚至还用上了刚刚练的篆书,别的不说,自己非常满意。(另外真的感谢我这几年每周给食堂写菜单练出来的啥都敢写,没格子也能拿笔就来的能力)

关键是那些陌生又神秘的折子戏,比如拾画、盘夫、认子、乔醋、琴挑、痴梦、南浦、折柳、叫画、亭会……好像跟我有了关系,我开始对昆曲感到好奇了,感觉自己又要掉坑里了
而且更重要的,我本来已经没有什么动力练习隶书了,现在为了以后能写漂亮的水牌,我决定继续练习隶书。

上周二晚上用三个小时写了十九张水牌(主要是要时刻制止试图捣乱的苍苍),跟姐姐约好周四中午在文庙碰头,把完成的水牌交给她。
去文庙时,路过的咖啡店门口的茉莉花,又香又白人人夸。

文庙里我最喜欢的一个角度,屋檐的缝隙里香樟树的绿。

走在这里,两边是满是历史痕迹的各个时期的碑刻,有种真实地走在光阴里的感觉。
话说6月6日的文庙孔夫子他老人家的面前贡品堆得满满的。看着满墙的过云楼藏帖的精品书法,在这里展示我写的水牌,到底是谁给我的勇气!!
不过我自己真的很满意啊,就这样努力了,然后又有结果的感觉真好。

崇圣祠的迷你天井,一层一层的屋檐下的红墙与绿叶。

写了小篆之后,最大的收获就是这样的碑刻对我来说不再是天书了,清清楚楚,而且认识的字会争先恐后地跳到我眼睛里来
那三个“以”字像三只排着队的鹅,好可爱

最终在端午假期中进行的昆曲曲会,真的用到了我写的水牌,这么隆重的场合出现了我写的字,真的特别骄傲(我不管,我要膨胀一分钟)

我家写字的时候,我全程要控制住这个小胖子,看这一脸的不忿(那两个小牙牙还是很可爱的)

苍苍吃饭的习惯跟王春花很不一样,春花一直都是少吃多餐,但苍苍是一次炫半碗。但结果殊途同归,他俩现在一样重了……

端午节给苍苍吃了他喜欢的基围虾,开了个罐头(他对虾的喜爱远超罐头),小猫咪也是要过节的,吃完再说减肥的事儿。

一旦接受了苍苍长的像个爆米花机这个设定,就真的觉得他好像啊。

假期里的苍苍,总是睡得四仰八叉的,看来他确实过得挺满意。

苍苍现在体重12斤,睡在我腿上沉甸甸的,已经完全看不到刚来的时候瘦瘦一条猫的模样。
感谢读到这里的你

曲水流觞的伤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阊门的人间烟火 (12人喜欢)
- 路上总有新风景 (5人喜欢)
- 行即到耳 (2人喜欢)
- 春风到楝花——正仪老街 (2人喜欢)
- 方塔园——常熟的城市原点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