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奇遇记:镇山王斗蛐蛐
有一天,济公站在西湖边一棵柳树下,享受着秋天的美景。突然,他看到一个年轻人在湖边哭泣,看起来想跳湖自尽。济公决定救他一命,走过去拉住他问:“兄弟,有什么事儿让你这么难过?”

那个人挣扎着说:“别管我,让我去死吧。” 济公劝道:“说出来听听,或许我能帮你。”
哎,这事儿得从张木匠说起。他在杭州城里给一官宦人家打工。这家的少爷,人称花花太岁,整天就知道瞎混,还老欺负人。
有一天,花花太岁在那玩儿蛐蛐儿,张木匠正好路过,就随口夸了声“好”。结果那蛐蛐儿一跳,跳没了。这下子,花花太岁火大了,非说他的蛐蛐是张木匠吓跑的,让他三天内赔一千两银子,不然就要打死他。
张木匠哪儿来那么多钱啊?家里还有病老母和一家人等着吃饭呢。今天是最后一天,他只好偷偷地跑到湖边想不开。
济公一听,哈哈大笑:"我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不就是一千两银子吗?我替你还他就是了!"说着,拉起张木匠便走。

走着走着,忽然从路边的草丛里传出几声"区区区"的叫声,济公猫着腰蹲下身子,在草丛里摸了摸,随手捉到一只蛐蛐儿,用嘴吹了吹气,捧在手里,左看右看,就像欣赏一个宝贝似的,脸上露出喜色。张木匠也凑上去观瞧,见是只又瘦又小的蛐蛐儿,不知这个和尚要玩什么把戏,无可奈何地跟着济公,又往前走去。
济公带着张木匠来到了杭州最有名的游乐场——三斗楼。这里以斗鸡、斗鸟、斗蛐蛐儿而闻名,所以被叫做三斗楼。楼上楼下人潮涌动,非常热闹。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正是斗蛐蛐儿的好时机。
他们上了二楼的斗蛐蛐大厅,看到花花太岁正在用他的“银头大王”对抗对方的“铁壳青”,争夺状元称号。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铁壳青灵活地跳了几下,一口咬住银头大王的右腿,猛地一扯,把银头大王的腿给咬断了。

花花太岁心疼得直跺脚。他心里想,如果我的金头大王还在,那么这个状元肯定是我的。一想到这,他就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大声对家人说:“那个张木匠的银子送来没有?今天是最后期限,不赔钱就打死他!”
济公拉着张木匠挤了进来,花花太岁一看,来了个疯和尚,张木匠低着头躲在和尚身后,便圆睁着眼睛,高声大叫:“我叫的是张木匠,你个疯和尚捣什么乱?”
济公轻松地问,“我来帮他还钱,行吗?”对方冷笑回应:“你这样,就算骨头碎了也弄不出一两银子,怎么还我一千两?”济公不慌不忙地掏出一样小玩意,“别急嘛,这东西我在南高峰的庙里找到的,你看它值不值一千两?”花花太岁一看,只见和尚手里有个傻乎乎的蛐蛐儿,气得跳脚大骂:“你这和尚,拿这玩意儿就想抵一千两银子?真是气死我了!来啊,给我打这秃驴!”
济公哈哈大笑起来,说:“你们这些家伙啊,真是不识货。我的这只蛐蛐儿可是‘镇山王’哦,什么金头、银头、铁壳青的,全都不是对手。不信你们看--”说着,他就拿那破蒲扇轻轻拨了拨蛐蛐儿,只听见它“区区”叫了几声,周围的蛐蛐儿都被吓得乱跳。那只断了条腿的银头大王听了叫声,一伸腿就死了。
花花太岁一看这情况,立刻笑着说:“师父,你这蛐蛐儿真牛,今天斗败了状元,那一千金我就不跟张木匠要了!”
济公说:“好,说话算数啊,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写个字据怎么样?”
“可以啊,但要是斗不过呢?”花花太岁问。
济公豪气地回答:“斗不过的话,我替张木匠去死。”
“行,就这么定了!”花花太岁急忙叫人拿纸笔来,两人都写了字据。

铁壳青和镇山王被放进了同一个盆子里。铁壳青觉得镇山王又小又瘦,想欺负它,结果却被镇山王一口咬住肚皮,最后翻了个身,不动了。大家都为镇山王喝彩。济公把镇山王收起来,对张木匠说:“一千两银子两清了!”然后准备走人。
花花太岁看济公要走,急得眼睛都红了,拉着济公说:“师父,把这蛐蛐儿卖给我吧,我再给你一千两银子!”
济公听了哈哈大笑:“我是个出家人,要这玩意儿干嘛?既然你这么喜欢,那就送给你吧!”
花花太岁高兴得不行,把蛐蛐儿拿回家。一到家就让人做个金笼,想把镇山王放进去显示它有多特别。结果笼子一弄好,镇山王一跳,直接蹦进花丛里。
花花太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让家里人去抓。但等他们到那儿,镇山王早已溜得无影无踪。
正头疼时,听到墙根下有叫声。他赶紧让人往缝里灌水,可怎么灌镇山王就是不露面,气得他把墙都给推了,还是啥也没找着。
突然,又听到基石下有动静,花花太岁一发狠,连房子都拆了,依旧没抓到镇山王。
气头上呢,又从亭子下面传来叫声,他立刻下令拆亭子。
亭子刚拆完,书房地板下又有声音,于是又开始拆书房;
书房拆完了拆卧室......
镇山王在哪儿叫,他们就拆哪儿,整整折腾了三天三夜,连个影子也没见着。
花花太岁正躺在藤椅上,准备小睡片刻,突然听到门外有人唱起歌来。歌词大意是说,一只蛐蛐不见了,人们为了找它费了好大劲,结果还是没找到,好像上天入地都找不回来。最后一句“太岁欺人反被欺”让花花太岁恍然大悟,原来是济公正在教训他这个捣蛋鬼。一意识到这点,他就吓得浑身发冷,手也冰凉,躺在那儿直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