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塑料小垃圾,欲与黑胶试比高

半个月前,中居正广在中国东北的远房亲戚中居正窄观看了小山田圭吾的上海演出,虽然此次巡演缺失音画互动最为精湛丝滑的【Fit Song】,但当【Cue】在万代南梦宫剧场响起时,中居正窄仿佛看见YMO、METAFIVE和长谷川白纸的老中青三代身影重叠在一起,还是湿了眼眶。
演出结束后,在中居正广远程操控的牵线搭桥下,中居正窄针对CD这个介质对小山田圭吾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采访。小山田圭吾不看僧面和佛面,勉为其难也得卖中居正广一个面子,不过也提出一个条件:从今以后,中居正窄身为中居正广在中国东北的远房亲戚,不准在简体中文世界调侃嘲笑中居正广的唱功。远房亲戚,好歹也是亲戚啊。^_^

中:如今黑胶成为了收藏音乐的唯一形式,甚至出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黑胶高”的局面,仿佛人类世界不曾存在过CD时代和MP3时代。每次提及CD,一是贬低其音质不行,二是贬低其没有收藏价值。而你恰巧是在CD最兴盛的时代成为音乐人,由你创建的独立厂牌Trattoria恰巧也是在CD最兴盛的时代从事CD再版的生意,你觉得CD真的不如黑胶吗?
山:我记得差不多是在1986年,CD销量超过了黑胶。到了1988年,CD与黑胶的销量比是9:1。CD并不是音质不行,而是早年用于生产CD的数字母带有问题,大泷咏一身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栽过跟头。《Long Vacation》的CD版是在1982年10月发行,这是日本流行乐的第一张CD,音质非常糟糕。大泷咏一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就亲自过问了这件事,原来用于制作数字母带的sony pcm-1600数字处理器属于第一代产品。
中:相当于是用一个试制品,一个测试品去制作数字母带?
山:对。等到1984年发行《Each Time》时,用于制作数字母带的数字处理器更新为sony pcm-1610,那一版数字母带得到了大泷咏一的认可。若论对音质的苛刻,能有几个人的耳朵苛刻过大泷咏一(笑)?之后于1985年发售的sony pcm-1630更是广受业界好评,成为了音乐行业通用的数字处理器。反倒是黑胶也有它的局限……音乐人苦黑胶久矣,长年来受困于黑胶容量的限制,连John Lydon都忍不了。
Public Image Limited的第二张专辑《Metal Box》就是最好的例子(笑),这张专辑的核心是Jah Wobble演奏的超重低音bassline,别看John Lydon表面上是个朋克青年,他对音乐对音质非常较真,为了提高音质,为了完美再现超重低音效果,他放弃了双张黑胶的常规格式,拍板决定在英国首发的5万张专辑采用三张12英寸45转黑胶的高成本格式。




中:照这么说的话,《Metal Box》的首版黑胶比爵士乐黑胶,比城市泡泡黑胶更有收藏价值(笑)。我们在日本旅游时,经常会在唱片店内看到“世界范围内初CD化”之类的宣传语,Trattoria从1992年到2002年一直致力于CD再版这桩小而美的生意,引荐了欧美诸多优质音乐,如今你怎么看待CD再版的时代?
山: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CD再版,或者说CD化,给乐迷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音乐人的机会。如果单纯从CD再版的角度去看,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将老专辑直接再版。乐迷最为关注音质的变化,因为CD没有针头声和杂音,再加上CD音质的分离度极高,这让以往在黑胶中听不清楚的细节变得清晰。从Led Zeppelin到Pink Floyd再到拥有大量音质发烧友的King Crimson,这些乐团的作品都顺利实现CD化,迅速得到乐迷的认可。
此外,连最顽固的模拟原教旨主义者也不得不关注稀有专辑的再版,毕竟可以让更多人轻易聆听到以往只有少数硬核乐迷听过的高价专辑。比方说Roger Nichols & the Small Circle of Friends的同名专辑在1987年实现CD再版发行,让广大乐迷接触到和卡朋特同样优美动人的音乐。

中:在这之前,Roger Nichols只是在大泷咏一和山下达郎的朋友圈秘密流传(笑)。
山:对,跟秘传宝物产不多(笑)。CD再版的第二个阶段是利用CD的大容量,将以往未发布的音源或者稀有音源作为附加曲目,以此凸显CD的独家卖点,甚至出现以稀有音源为重心的CD盒装专辑。这让乐迷拥有了一种观看纪录片的视角。
比方说Derek And The Dominos的《The Layla Sessions》,这套在1990年发行的3cd盒装20周年纪念版,不仅收录了Eric Clapton和The Allman Brothers的jam session,而且附赠了12张录音流程单,乐迷可以一窥当年16轨录音中乐器和人声的具体配置。
再比方说The Stooges的《1970: The Complete Fun House Sessions》,这套7CD盒装总计收录了【Loose】的28个录音版,乐迷得以目睹Iggy Pop他们达到最佳录音的艰辛过程。CD的时长几乎是黑胶的两倍,可以方便地跳过或者自行排列曲目,这个功能在聆听各种各样的排练版和录音版时尤为便利。




中:另外CD盒装也解放了音乐现场。在黑胶时代,现场专辑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因为黑胶的时长问题,必须对录音素材进行大幅度的删减,现场专辑恰恰最适合CD化。如今很难想象在2003年之前,Led Zeppelin只发行过《The Song Remains The Same》和《BBC Sessions》这两张现场,怪不得《How The West Was Won》在2003年发行会引发轰动。这套3CD盒装收录了齐柏林飞艇在1972年的两场演出,淋漓尽致展现出他们在成为体育馆乐队之前的腾腾杀气,Robert Plant在【Immigrant Song】中百分百直给、炽热到极点的演唱真是毁天灭地。

山:那股浩然元气……摇滚乐不是干不过嘻哈和舞曲,摇滚乐必须派出自己的精锐(笑)。至于CD再版的第三个阶段……我觉得就有点本末倒置了,就是注重复刻原版黑胶封套的纸质装CD。唱片公司凭借日益高超的缩微技术,让过往的特殊封套得以重现。Jethro Tull的《Stand UP》,其内页处的立体绘本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还有一些再版CD会复刻还原日本初版黑胶附带的侧标,于是出现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错位:封套是美版,侧标是日版。归根到底,纸质包装和各种名目的高音质都不是音乐的本质,支撑起CD再版这一领域的永远是热情而专业的内容编辑工作。如今身处在流媒体时代,别说CD再版,即使连“再版”这一行为的门槛都变得无比严苛,还有什么值得发掘的音源作品?并且以什么样的主题和包装进行编辑?发行再版作品和购买再版作品早已成为音乐微观世界的行为。
不过Trattoria那十年的CD再版还是让人怀念啊。Trattoria在意大利语中是小酒馆的意思,可见你们在挑选异国单词时也很有兴致,既没有选择代表传统高级餐厅的ristorante,也没有选择代表专业披萨店的pizzeria,更没有选择代表大众化食堂的osteria,而是选择“Trattoria”来体现扩展亚文化的决心。据说就是因为Trattoria的成立,90年代以“Trattoria”为名的意大利餐厅在日本激增?
山:这些都是30年前的往事了(笑)。当时如果说Kahimi Karie,加地秀基和我自己的原创专辑是Trattoria的“主菜单”,那么由我的好友皆川胜负责再版发行的CD则是作为增光添彩的“时令单品”。皆川胜早年是pied pipper house的店员,他在那里结识了我、小沢健二和小西康阳。1990年,由于泡沫经济导致地价抬升,pied pipper house关闭营业,皆川胜转投到century records,在他的主导下,William Devaughn、Harpers Bizarre的经典专辑以及ariwa旗下的作品集被首次CD化。
注:ariwa是由Mad Professor创立的音乐厂牌,以经营雷鬼小甜歌为主。

中:William Devaughn能在92年被再版发行的契机是Massive Attack翻唱了【Be Thankful For What You Got】,这首名曲的翻唱版在黑人音乐世界里一直没有间断过,连Sade都在1986年东京现场上翻唱过。其实Sade和Massive Attack从未合作过是90年代的一大憾事,【No Ordinary Love】如果砍去三流的重金属吉他riff,完全可以收录进Massive Attack的第一张专辑《Blue Line》。而且Sade的歌声天然契合雷鬼乐和dub乐,可惜一直没有碰到最猛的雷鬼药引,Mad Professor让【Love Is Stronger Than Pride】轻轻雷鬼一下,舞动一下,就已经惊艳众人了。


山:那是Sade最棒的remix版(笑)。92年还有一件趣事,当时皆川胜决定再版发行Harpers Bizarre的《As Time Goes By》,他特地邀请信藤三雄设计新封面,由于没有使用原版封面且新封面有点出位,遭到乐评人荻原健太的批评,小西康阳力挺信藤三雄,反驳道:“变酷了有什么不好?”双方battle引发了一场争议。



在century records的四年时间里,皆川胜负责再版发行了200多张专辑,他那时自称是“groove商人”,忙到几乎没时间回家,就住在公司租用的位于麻布十番的旧公寓。恰好当时我就住在附近,皆川胜就经常把再版的CD样品送给我。最后我看时机成熟,就邀请他加入Trattoria。
因为我已经改名为Cornelius,我俩很自然地想到再版《人猿星球》的电影原声。还有一次皆川胜在小西康阳家里吃饭,小西康阳给他听了60年代纽约和声组合Free Design,笑着说:“我又给皆川君指明了一个好素材。”小西康阳的暗示都这么明显了,那恭敬不如从命,于是又再版发行了Free Design(笑)。
中:CD再版需要大量辛劳的工作吧?
山:哪个打工人不辛苦了(笑)。大厂牌的音源几乎不可能再版发行,独立厂牌的音源往往找不到母带的去向,或者版权管理公司下落不明。由于海外和日本的时差,日夜倒班更是家常便饭。尽管如此,借助90年代东京热烈的音乐氛围,皆川胜得以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促成大量珍稀音源在日本在东京首次CD化。
我的老大哥,当年打造Flipper's Guitar的牧村宪一是Trattoria的执行制作人。他非常了不起,正是因为拥有他对我对皆川胜对公司所有员工的信任,大家才能倾其所能。牧村宪一经常说:“你们放手去干,我来负责!”这真是一种男子汉气概或者说日本的任侠精神。当时鬼才知道J.R. Bailey是谁,把滚石乐队贝斯手Bill Wyman的个人专辑首次CD化,即使放到现在看都太尼玛扯谈了(笑)。




中:在Trattoria发力的90年代早中期,那是音乐的时代,音乐引领着青年文化,时尚则处于低谷,但随着90年代末21世纪初MP3的普及和CD销量的剧烈下滑,音乐圈走向低谷,独立厂牌很难再依托CD销量去启蒙培养下一代听众……
山:从21世纪初开始,时尚圈支撑起音乐。如果硬要说Trattoria有一个完美的继承者,我觉得就是Nigo和他的猿人品牌。牧村宪一自打Flipper's Guitar起就主张“为了卖音乐而融入时尚”,而Nigo将其转化为“为了卖时尚而融入音乐”,最终将涩谷系跃进的街头文化扩张为主流街头文化。90年代后期音乐产业的萎缩和猿人帝国的膨胀,正好形成鲜明的反差。
中:从2000年到现在24年,音乐依旧没有改变“被tie up”的命运(笑)。
one more thing: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因为涩谷系的走红和CD再版的兴盛,日本乐迷得以便捷地挖掘过往音乐。2007年9月,《music magazine》评选出“涩谷系的再评价album×40”,以下是这40张专辑的清单:
1. Roger Nichols & the Small Circle of Friends -《Roger Nichols & the Small Circle of Friends》
2. The Millennium -《Begin》
3. Sagittarius -《Present Tense》
4. Free Design -《Kites Are Fun》
5. The Beach Boys -《Pet Sounds》
6. American Spring -《Spring...Plus》
7. The City -《Now That Everything's Been Said》
8. Claudine Longet -《Love Is Blue》
9. Eric Kaz -《Cul-De-Sac》
10. Tony Joe White -《Homemade Ice Cream》
11. Stephen Stills -《Stephen Stills》
12. Alzo & Udine -《C'mon And Join Us!》
13. Van Dyke Parks -《Song Cycle》
14. Harpers Bizarre -《The Secret Life Of Harpers Bizarre》
15. Manfred Mann -《Soul Of Mann》
16. Brian Auger's Oblivion Express -《Straight Ahead》
17. Al Kooper -《Naked Songs》
18. William DeVaughn -《Be Thankful For What You Got》
19. J.R. Bailey -《Just Me 'N You》
20. Curtis Mayfield -《Curtis》
21. Gil Scott-Heron & Brian Jackson -《It's Your World》
22. Jackson Sisters -《Jackson Sisters》
23. Terry Callier -《What Color Is Love》
24. The Isley Brothers -《3 + 3》
25. Pucho & His Latin Soul Brothers -《Super Freak》
26. Lonnie Liston Smith And The Cosmic Echoes -《Expansions》
27. Roy Ayers Ubiquity -《Everybody Loves The Sunshine》
28. Various -《Blue Break Beats》
29. Michel Legrand -《Les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
30. Armando Trovaioli -《7 Uomini D'Oro》
31. Various -《Here We Go 'Round The Mulberry Bush》
32. John Barry -《The Knack...And How To Get It》
33. France Gall -《France Gall》
34. Sergio Mendes & Brasil '66 -《Herb Alpert Presents Sergio Mendes & Brasil '66》
35. Les Baxter -《African Blue》
36. 大泷咏一 -《大泷咏一》
37. 小坂忠 -《ほうろう》
38. 金延幸子 -《み空》
39. Scooters -《娘ごころはスクーターズ》
40. 左とん平 -《とん平のヘイ・ユウ・ブルース》

© 本文版权归 redhousepaint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redhousepainter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秋元康:面对平泽进,其实我慌得一比 (15人喜欢)
- 秋元康:面对NewJeans,我没有慌得一比 (48人喜欢)
- 当邓丽君和John Lennon在同一张饭桌,才知咸鱼白菜好好味 (19人喜欢)
- 当刘元不在,当33岁的崔健扑面而来 (80人喜欢)
- 在1992年的日本,追寻林忆莲和Dick Lee的踪迹 (6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