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是要先学会善待自己
查看话题 >产后这一年
在女性谈到善待自己这话题上,孕产与育儿永远是个敏感和重点话题。产前看到各种困难贴我是有所担忧的,但今天女儿周岁,这一年就这么轻飘飘的过去了。产后我自身并没有遇到什么不得了的困难。“自己好”跟“孩子好”并不冲突,不仅不冲突,而且还高度相关。自己情绪低落、体力不支,对孩子害处更大。
如果把精神力量比作钱。爱,不是自己捉襟见肘还省吃俭用给孩子;而是自己已经足够富足自然溢出来给周围所有人。
育儿原则很简单:大人能偷懒就偷懒,让孩子累。
怀孕
三次被病毒放倒:新冠、甲流、带状疱疹。吃药没带犹豫过。病毒和抗病毒药物都很难通过胎盘,对胎儿影响最大的不是药而是体温。不纠结、不硬扛,不焦虑,果断吃药。
吃了很多螃蟹,作为好消化的优秀蛋白质来源不能放过。为了安全起见,买活的自己蒸,就不会有任何问题。没什么好神神叨叨的,徒增烦恼。怀孕已经很不容易了。不想吃就不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有力气就多动没力气就多休息。
两只猫咪一直陪伴,没有任何问题。
租房。新房在装修。
生产
不算太顺利的顺产。到医院时已开一指,打上无痛后睡了一夜。刚上无痛时瞬出现低压休克,病房里警报嗷嗷响,还惊险了一把。升压药一推就睡觉了,上午被叫醒。麻醉调到“能感觉到宫缩但不疼”。力气很足,但身高放在这。胎心下降到60多,来了5个助产士使劲压肚子出来,二级撕裂。
客观情况:身高153,年龄33。估重6斤实际也是6斤。但这6斤是又瘦又长,头围腹围都在30%分位数以下。孕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除了消化以外没有任何不适;没有感受到任何酸痛、水肿;糖耐数值为4.3/6.7/6.5;孕8.5月还在爬山,每日暴走20km到生当天,而且已是37-39度高温,我在室外一整天也不难受,而且弯腰、捡东西、抓猫、给乌龟缸换水都灵活自如。孕前的运动能力是半小时爬楼120层、爬坡与平路混合山路可以骑120km。
我的情况如医生所说,顺剖预后差不多。但如果回到彼时,我不敢赌,会选择剖。
产后3小时
宫缩药的恶心反应结束。
吞卡麦。
下床、上厕所
产后4小时
撤麻醉、洗澡。伤口开始疼,布洛芬压不住。上了更高级的止痛片,具体不知道,可能是阿片类,总之确认不母乳才给,并且严格控制量。效果很好,吃了就基本没痛感。
从生产完之后一直光着屁股啥也没穿。伤口晾着,保持干燥,及时清洗。床上放隔尿垫,下地时裹着长袍,血滴地上擦一下就可以。大卫生巾捂着潮湿肯定不舒服。
产后6小时
已到傍晚。胃口大开,外卖来个捞汁小海鲜外加螺蛳粉,爽翻。
走出病房,在走廊里溜达,跟护士打招呼。出门的时候用了卫生巾,但也就5分钟,进屋立马脱。
产后第二天
开塞露+泻药解决便秘。
外卖搞起来,咖啡炸串螺蛳粉。
月子
产后第三天去了月子中心。出医院的时候接近40度高温。穿着来医院时的连衣裙+凉鞋。看到有穿厚衣服戴帽子的产妇,尊重理解祝福。
月子中心空间不大,只有一个环形的走廊一圈也就几十米。产后第四天走了一万步,已经转晕了。主要是那几天真的特别热,要不我就出去了。
孩子出生就睡自己的小床,月嫂阿姨带睡、冲奶粉、喂奶,我跟配偶睡大床。空调恒定24度。日常除了护士查房和一些产康项目,就是看电视、看kindle、走廊里走路。几天之后伤口已经不影响坐,打开电脑能做的就太多了。
我爸妈每天来月子中心看我,来回带一下换洗衣服。
不比不知道,一比发现崽十分健康,深感欣慰。黄疸最高值在第5天,没超过9。满月测黄疸为0。能吃能睡,三五天就积极抬头、四肢乱舞。
孩子只有6斤,但是抱在手上真的觉得好重。身体确实不行,于是放弃。不喂奶不抱孩子,除了呼呼大睡就是看书、走路、跟月嫂阿姨和护士聊天。
产假
满月回家后延续习惯睡小床。对月嫂阿姨非常满意于是又请回家了。
42天复查,盆底肌高张、腹直肌分离2指。下腹OK,主要是上腹。开始做产康,一周一次。我一般约下午1点的时间,中午11点先去旁边的商场吃个饭逛一逛。其实仪器作用有限,主要是靠认真听医生讲课吧。
2个月整,我开始去小区门口河里游泳。此时已经8月初,一两个星期后水温就明显转凉了。2个半月,我开始骑车。体力大不如前,第一天从平路30km开始,逐渐恢复。但此时还不太适合跑跳。一周骑行200km,两个月减掉8斤,回到孕前体重。
88天,崽自行翻身。能翻身之后就直接扔地上,两三天后开始可以往前蠕动。
三个月,可以双肘支撑地面,开始海豹爬。从此运动量大增,更加能吃能睡,自然戒夜奶。叮嘱阿姨能不抱就不抱,尽量扔地上。原则就是大人轻松孩子累,千万不能倒过来。
盆底肌和腹直肌恢复速度并不快。但是能看到逐渐恢复的趋势。
产假期间还在盯一些装修收尾工作,比如灯具安装啦。新家里租的房子15公里,我一般骑自行车往返,方便快捷顺带锻炼。
返岗
我是在孕36开始休产假的,所以产前已经休过3周。按北京158天的标准,我返岗时是产后不到5个月。其实上班并不影响生活节奏,因为即便不上班,我平时要么出去骑车一整天、要么看一些技术方面零碎的东西为返岗做准备。
在产假期间还经历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所以回去面临的是完全陌生的老板和团队。但是反正也无所谓了,已经休了5个月,不管在哪也要重新开始。刚好赶上大模型这波横空出世,直接上手开干了。
搬家
返岗仅仅2周后,租房到期。新房比以前租的要小一些,不够三代人一起住,又多少担心装修污染问题影响孩子。于是干脆在同一个小区又租了一套,爸妈和阿姨带着孩子住,我和配偶带两只猫住新房。每天下班先去爸妈那边看看孩子,玩个半小时到一小时,再回自己家。
所以孩子对我生活的实际影响也就是每天玩半小时到一小时。这种生活模式基本固定下来,平时爸妈阿姨三个人照顾孩子,每个人都不会太累。阿姨要回老家、爸妈哪一个要出门玩玩或者看病、见朋友,都很容易错开,不至于缺一个人就崩溃。孩子也不会只认一个人。出生开始一直
育儿
我管的不多,细节我不操心。大的原则就那么几条:多运动,能不抱着就不抱着;不想吃就不吃,饿了自然会吃;少吃一顿无所谓;要自己拿着吃就不喂;穿什么都行但一定要穿的少;只要没有大的风险(戳眼睛、摔后脑勺),放手去奔,小的磕磕碰碰划伤都无所谓。
原则依然是:大人能偷懒就偷懒,让孩子累。
被抽屉夹了几次就学会了丝滑驾驶抽屉。
6个月+2天正式开始手膝爬。
6个半月会爬楼梯、扶栏杆站起。
8个月开始爬上斜面、扶走、尝试下床。会爬小楼梯(木制的攀爬架,1.1m高那种)拒绝抱睡,困了要上进自己的小床抱着毛绒玩具翻滚睡着。
10个月熟练爬下楼梯,会根据楼梯高度判断是头朝下还是脚朝下。吃苹果会吐皮、吃小番茄会抓住把柄啃尖尖;拒绝被喂食,坚决要求自己吃。开始剥香蕉、模仿大人用勺子,但一直没学会,吃不到嘴里去。
11个月之后,牙齿已经有6个以上。吃蓝莓开始左右手同时抓一口三个;吃馒头直接给一整个;苹果、桃等不削皮,切一半给她。会啃鸡腿,拿着骨头啃肉。大人基本没有喂食动作,想喂也没用,严厉拒绝。
我跟配偶身高:153/171 ,孩子身高在85%分位数。当然,身高主要看遗传,我也不那么在乎。但是小月龄身高说明运动量、营养都没问题。就可以了。
去公园,往地上一扔,大人一米之外看着就行。见到过有家长的迷惑行为:孩子都1岁多会走了,站在地上;家长非蹲在地上一直抓着孩子,好像一放手就会倒掉一样。
身上的小淤青、小划痕没断过,但孩子玩在兴头上根本感觉不到疼。孩子如果疼哭了立马安抚,孩子如果自己接着玩,大人不干涉。
生过一次病,合胞病毒。自己有能力咳痰,所以也没做特别处理。发烧一直没过39.5.没吃退烧药。吃了两天易静坦。有一夜非常难睡,非常感谢阿姨给力。
PLUS,各人各家的具体条件不同,但理念是第一位的。即便没去月子中心也没有阿姨帮忙,照顾孩子这种体力活也不该是产妇做。没有任何一个家庭会让一个刚做过手术的病人打水、扛包,同理,让体力最弱的一个人——产妇去熬夜、负重,是十分荒谬的。
月子病不是洗头、光脚、见风落下的,而是负重、熬夜、压力、内分泌失调造成的。
大人难受,孩子不可能舒服。情绪和疲劳不可能不影响孩子。大人体力不支,孩子也无法放开了运动。我见过2个月的孩子,睡在母乳妈妈的怀里一动不动只能眨眼盯着天花板。因为妈妈很费劲,站起来走几步已经很累。而我2个月时已经开始把孩子放在带轮子的小椅子上,让孩子感受加速度和视觉的关系。推车出去时速度快、有风的触感;有变速感、转圈,接受各种刺激。 母亲把自己整的很累,孩子只会失去更多。
5月18日,我完成了产后1年的运动目标:参加一次骑行赛事。用时7.5小时,成功骑行124km、爬升765米。拿到人生中第一个公开体育活动完赛奖牌。
一岁整,孩子已经可以自行快速蹲下、站起,一直站着不动、拿着重物、转手回头也很稳。但一直没有迈开第一步,好像不知道自己拥有这个技能。我没有催着她往前走。等着就好了。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