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中医讲座——干货
外感分清风寒和风热。 风寒发热轻恶寒重,怕风,得衣被而症状不减,风热的患者发热重,恶寒轻或者怕热; 风寒身痛,体痛,头痛,风热的患者咽喉痛或者舌边尖红; 风寒的患者舌苔薄白,风热的患者舌苔薄黄; 风寒的患者脉浮紧,风热的患者脉浮数。
泻肝火不要光记住柴胡舒肝散,丹栀逍遥散。 我对大家讲,柴胡这个药要少用,在气机不舒的时候可用柴胡舒肝散,一旦发热柴胡就不要用了,牡丹皮生栀子就可以了,像这种口渴了,把柴胡换成玄参,舌苔腻的换成茯苓,就这么简单。
一般失眠有三种 一种睡不着,入睡困难,中医叫心肾不交; 一种睡眠易醒,这是血不养心; 一种睡眠多梦,尤其是爱做恶梦。有人讲老梦见鬼,这叫肝不藏魂,所以要重镇安神,要开一些重镇安神,要开一些重镇的药,珍珠母,生石决明之类调整。
舌诊要看舌尖,舌中,舌根,舌的两边和舌下脉络五部分。 舌尖主心肺,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脏,舌的两边主肝胆,舌下脉络看是否曲张,是否有淤血。看舌苔,舌苔厚的就是实证,舌苔薄的就是虚症,舌质红的就是热,舌质淡的就是寒。你看舌很淡,体胖大,有齿痕,一定是脾胃的虚寒。这个患者舌体是胖大的,舌中间有裂痕。会有胃阴不足,比如口干,喝水多;有的病人心阴不足,心烦,根据病人的症状,选择用药。舌苔很厚很腻的时候,你不要补。所以在舌苔厚的时候,一定要泻实!一定要泻或者调。二是舌淡的时候,舌苔一点都不厚,舌苔很薄,这时候我们所治的虚证,胃口好像补不好就不补。在虚证里面,胃口不开时,先开胃口,用香砂六君子汤或四君子汤调胃,胃口开了之后才能补,补之后才能吸引。
荮对: 香附是治月经。香附和鸡血藤在这里相配专门治疗调节月经病。妇科病,香附和鸡血藤是对药,搞妇科病那光不是走下焦,像乳腺也可以去呀!乳房,卵巢,子宫都可以去。这两个药要记住了,要一块用,就叫对药,引经药。
如果这人便秘用30克草决明,还不管用,那我可能再用莱菔子30克。这个药要调整,你有时量大病人就腹泻。 这是沈老师家传的一个对药,可要记住了。 石苇和鸡血藤双胞胎,一定要同时用才能补上去血,单用一个根本上不去,力量缓和了很多,两个劲大了很多。就给它们做实验,用石苇可能补血作用不强,用鸡血藤可能补血作用也不强。但是两个用起来,补血作用比较强。而且它可以升白血球,生血小板,生红血球。 乳房胀痛的厉害不敢碰,那可能会用到20-30克。这个乳房痛的用炒橘核,治乳房疼痛效果最好,这肚子痛也可以。
鸡血藤和老鹳草。鸡血藤10克,老鹳草10克,这是个对药,两个同时用。对各种各样的腰酸,腰痛,脚麻,腿软效果都很好。而且记住了,腰酸,腰痛,脚凉,脚后跟痛的人,一定要泡脚,效果比你单吃药好很多。
沈老师的老师叶心清传沈绍功老师两个对药,效果特别好,尤其是对这种虚性便秘,老年性的,阴液不足的,血不足的,用白菊花,当归对药治疗便秘效果很好。
泻肝热的同时有两个对药,白菊花,赤芍,只要眼睛有问题就加这两个药。如结膜炎,眼睛干涩,眼睛有飞蚊症,一加药马上就缓解了。
莬丝子和泽兰相配是调整内分泌的,这两个药是对药。莬丝子10克,泽兰10-15克。但不要太大量,一般我就用10克。这两个药叫什么呢?用时毛的话叫调节内分泌,莬丝子和泽兰是调节内分泌的,而且这两个药有非常好的美容作用,美容尤其是泽兰美白皮肤。
最好的药: 凉燥就芦根,最好用鲜芦根; 表虚最好的药就是黄芪,生黄芪呀; 寒痹最好的药就是桂枝; 太阴证最好的药就是山药-淮山药。 阳虚里面最好用的药就是仙灵脾, 上焦湿热主要还要用三仁汤,给它上中下三焦分利。 暑湿就要加青蒿,荷叶。
升清 用生黄芪,各种参类,白术,仙鹤草,升麻,柴胡,桔梗,蝉衣,葛根,川芎。这十个药我反复给你们讲,别一升清就十个药都用上,你就没有余地了,里面用一两个来回的换。
降浊 降浊的药就有苏子,杏仁,陈皮,竹茹,赭石,磁石,珍珠母和旋复花这八个药降浊。
上部引经药 主要就是升麻和葛根,既能解毒又能引经;下面的主要用泽泻和地龙。
血瘀 (1)局部血结症,就是定处刺痛,拒按肿块。 (2)全身血滞症,主要症状就是嘴唇,指甲紫绀,舌紫,脉涩。假如舌头一伸出来是紫绀,那就是淤血;全部舌头都紫,那不但有淤血,而且有寒重。加第一个就是桂枝,再一个就是川椒。 (3)离经血溢症,主要症状就是出血,血块瘀暗。
心率失常 * 中医治疗心率失常很有效果,快速性的滋阴,你用养阴的办法,主要就用麦冬; * 缓慢型的用温阳的办法,温阳,主要是桂枝和鹿角霜。 * 另外,所有的心律失常,甭管快的,慢的都可以用黄连。
鹿角霜 阳和汤里面最主要的药就鹿角霜,温肾阳鹿角霜是个很好的药,温而通,而且不燥。但你不能用鹿茸,也不能用鹿角胶,那是温阳,但是肯定燥 。寒痹别想到用附子,要想到鹿角霜。温肾阳想到鹿角霜,比附子有利多了。你们老记得,温肾阳老想到附子,我就提醒你们不用附子,附子毒性太大。为什么?温而燥。温燥的药对肾阳有好处,对肾阴肯定有害,你肾的阴和阳要调,你不能温过头,温了肾阳伤了肾阴,达不到调肾阴阳的目的。
补气 气虚肯定有痰,中医理论气虚就生痰,所以要配伍补气药,主要就是仙鹤草,白扁豆和生黄芪。原来我们家用的扁豆衣,现在药房没有扁豆衣,用10克的白扁豆,或者15克的白扁豆就行,但是必须用生的,白扁豆炒了,效果也不行,但是必须用生的,白扁豆炒了,效果了也不行。仙鹤草更是特殊的药,内科大夫光知道补血,不知道仙鹤草补气。补气加这三个药。这个气虚,除了党参,黄芪,白术也外,还有三个特殊的药。仙鹤草,白扁豆,棉花根 。
温通
因为寒凝也会积痰,寒凝要结痰,所以温,要伍温通药。也是三个药:鹿角霜,桂枝, 和川椒。川椒只能用1克,除非在贵州,广西,广东可以用3-5克, 化瘀。就反复讲了痰瘀互结,一定要伍化瘀的药。化瘀的药也是几个特殊的药,就是苏木,泽兰和水蛭。化瘀呀,我自己门诊还用水蛭粉,公家门诊都用地龙了。第二个药山楂;第三个川芎;第四个是泽兰;第五个是苏木,第六个土鳖虫。
阳虚用什么药好呢?
第一个,鹿角霜。鹿角熬了胶以后,剩那个骨头渣子叫鹿角霜,这温阳。 第二个,蛇床子。内科大夫想不到蛇床子,另外蛇床子止痒,蛇床子温补相当好。 第三个,用补骨脂,补骨脂又叫做破故纸。·
治疗湿疹有两个巧治:
第一个巧治要调理脾胃。 调理脾胃用六个办法: * 当然祛痰主要的,祛痰用竹茹, 莱菔子,云苓; * 第二个化湿,用生薏茅苡薏仁,白扁豆,车前草; * 第三个是开胃,用白蔻仁,焦三仙,生内金; * 第四个要醒脾,用木香,砂仁,陈皮; * 第五个要清热,用黄芩,连翘,公英; * 第六个要化瘀,用丹参,桃仁, 赤芍。
第二个巧治要给湿邪以出路。 出路有四条: * 第一条宣肺利湿,用炙杷叶,桑白皮,桔梗; * 第二渗湿,通过利尿来排湿车前草, 泽泻,泽兰; * 第三条根据缓泻来排邪,草决明,全瓜蒌(全瓜蒌也要用量大,至少30克),桃仁; * 第四条就凉血,用制军,丹皮,生栀子。
实证必须得疏通 疏通办法由四个: * 第一个透窍,用川芎和石萺蒲。 * 第二个办法用理气,用柴胡和郁金。 * 第三个办法用活血,用王不留不行和丹参。 * 第四个办法用温通,用桂枝和公英。
1,温胆汤: 温胆汤四个:竹茹,枳壳,云苓,陈皮。但后来又加上石菖蒲和郁金,这六个药。如果温胆汤八味的话加了川芎和丹参,比如温胆汤四味的时候它没有血分的问题,基本在气分的问题,用这四个药就可以了。
如果在血分和津液代谢有问题,那就加石菖蒲和郁金。石菖蒲芳香开窍,豁痰,可以祛痰。 郁金理气活血止痛,走血分。那两个药呢?一个是化痰,一个是活血。所以病走的深一点的时候加这两个药。
如果病人血分淤血更加明显,那还会加川芎10克,丹参30克。这就是淤血明显的会加上这两个药。这就是我们治病的时候会一层一层逐渐的深入,逐渐深入去治疗。所以这四味药配合祛痰利湿健脾和胃。
温胆汤化裁:竹茹10,枳壳10,云苓10,陈皮10,香附10,鸡血藤40,丹参30,菟丝子10,车前草30,草决明30,生薏苡仁10,泽兰15.
2,祛痰几代 第一代叫三竹相贯, 竹叶是在七八九夏季发烧的时候,暑湿发热的时候效果好,竹叶可以退烧,另外竹叶可以治疗泌尿系感染,淋病,尿频,尿急,尿痛,就咱们所说的泌尿系感染。 天竺黄这个药,清肺经和心经之痰。 竹茹是走胃肠经。
第二代叫泻浊利水法 用茵陈,泽泻,钩藤。 茵陈是走肝胆经的,泽泻是走肾经的,钩藤也是走肝经,
第三代叫软坚散结之品。 海藻10,昆布10,夏枯草10-15.
第四代,祛顽痰。(我们给它起个名叫三石汤。) 三石汤有:生龙骨30,生牡蛎和海蛤壳30. 有痛风的病人最好不用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珍珠母这一类的,贝壳类的东西。他可能矿物质的含量多,他不舒服。
3,活血化瘀药:
第一代药: 有丹参30,赤芍10,泽兰10,鸡血藤40,伸筋草10,路路通10。 赤芍10,有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而且赤芍也可以降低转氨酶。 泽兰:泽兰有活血化瘀,泄水利浊的功效。尤其治疗女科疾病,泽兰有活血化瘀通经脉。 鸡血藤10,鸡血藤有养血和血的作用。 伸筋草10,伸筋草也可以走细的脉络。尤其对输卵管不能或输卵管变硬,
第二代药: 红花5-10,苏木10,三七粉3-6,三棱10,莪术10.
第三代药:虫类药。 地龙对脚麻,手脚比较麻木的,或者就是高血压病的,地龙有降血压,通经脉,另外平喘。 水蛭这个药活血破瘀通经脉。把它麻粉装胶囊,装胶囊的时候用3克就够了, 土鳖虫也叫土元10克。
4,这个辩证的关键抓住:
一”问口”,问他食欲:
苔腻苔薄要分清楚, 苔腻里面温胆汤,苔薄里面养胃汤, 苔腻里面关键的药就是蒲公英和莱菔子, 苔薄的里面养胃汤里面,有两个关键的药,一个是芦根,一个是乌梅。
第二问两便:
便有两类, 第一类是溏薄的,那是脾虚,用香砂六君子汤,里面最关键的药是白扁豆。
第二类是大便干的,就用几个关键的药,老年人就腹板白菊花和当归,两个配起来叫增液行舟。 另外加上润肠的药,比如草决明,全瓜蒌,用桃仁,给他润肠通便。
气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气短促(就是气短)
血虚,舌质淡,脉细数,面色㿠白,这个舌脉和主症就组成了血虚证。
阴虚,舌质红,苔净,脉细数,五心烦热,那这个就是阴虚证。
阳虚,舌质淡,苔薄白,体胖,气虚光淡不胖,阳虚是淡而胖,脉也是沉细的,跟气虚一样,它突出表现,尺脉软弱,加上形寒,怕冷,就定为了阳虚。
5,实热用药:
心火口疮,口疮,心烦,主要的药是车前草。
肝火胁满,易怒,目赤,主要的药改成生栀子
脾热消谷善饥,弄舌不定主要的药就是生薏苡仁,清脾热。
肺火主要的药就是黄芩。
小肠火尿频,尿急,尿痛。主要巧妙的药就是石苇。
大肠火热结旁流,肛门灼热。便像羊粪疙瘩,肛门很热,特殊的药就是马齿苋,马齿苋30克。
6,痰证
(1)痰迷心窍。 有眩晕,心悸,癫痫狂,中风和昏迷。重要的药物就是胆南星。
(2)痰停少阳。 寒热往来,胁满易堵,特殊的药就是柴胡和黄芩。
(3)痰浊中阻。 胸满,痞满,嘈杂不清,肢体沉重,用六味温胆汤加莱菔子15克,丹参30克。
(4)痰窜经络。 瘰疬,痰核,阴疽,流注。就地龙
(5)痰阻四肢。 就是麻木,偏瘫。温胆汤加桂枝和鸡血藤。
7,气逆
(1)肺气上逆: 就是咳喘。分清寒热,用三子养亲汤,关键一个用白芥子,一个用葶苈子。
(2)胃气上逆 那就是呃逆,打嗝。用伏龙肝和生赭石。
(3)肝气上逆 眩晕。治疗肝气郁结,就用中医一升一降。也就川芎5克,川牛膝用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