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有好意义的记录📝
2019.12.28 晚上十一点
谢谢庞大推荐的《十三邀》坂本龙一的这一期,结果无意点开了11.27许知远对话项飙的这期,很受益。他们主要讨论的是当下社会的一些变化。提取三个关键词:
1.附近。
“附近”从人的视野里渐渐消失,如我们年轻人大多不关心周围环境——小区、街道等,也不大关心周围的事件,如周遭环境是如何构成。我们的意识集中在两个极端:“家”与“世界”。
2.市场。(解释附近消失的原因)
附近经由资本力量转化成数据化附近/抽象的附近。如美团的平台设计员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进行了解,然后将之以数据的形式重新组合。这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感,这种方便感引起了我们时间感的变化。
3.时间碎片化。
我们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感知变化。
起先,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由空间导向的,一个个行动组成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如一杯茶的时间,一顿饭的时间等。随着近代工业社会的形成,我们的时间感变得整体化线性化,行动反过来由时间驱动,如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入当代社会,信息化数据化使得我们注重“即时性”——时间本身凸显。时间自身似乎成为了一个主体。比如,美团外卖迟到几分钟,那几分钟会在我们的意识中变得很重要。
这种“即时性”似乎导致我们的反思力下降,在道德上易情绪化极端化,如对某一重大事件或热点事件进行即刻的强烈评判,但这种情绪随之很快消失。
2022.7.25
一条河水将精神的土壤一分为二,左边是一片绝对自由的荒原,右边是农场。每天,H都要从农场里走到河边来,把端来的衣服搓洗,其他人也搓洗,可是H不认真搓洗,因为在搓洗的时候他很少盯着衣服,而是望着对岸。时不时,对岸从地面吹拂起一片尘埃。
2022.10.1
记一次梦:
一个小时前回到租房,躺下呆了会,然后睡着了,梦里身处异域:我在一个操场中醒来,抬眼是无尽天边。夜色初落的时候,大地一片昏黄。忽然,耳边响起电话声,接听后,对面传来一个声音,说:
“会议开始了,你还没有到,姓名就要登记。”
话音结束,我的身体很快起来,拖着沉重的步伐一边回应一边穿过操场。异域中我的视线不断晃动,感到一只脚扭伤似的疼痛。
歇后语:
身边的小姐姐——twinkle twinkle star
莱茵河畔旁的一个女疯子——手舞足蹈
歇后语·道德篇:
一群人讨论羊怎么吃——你打我我打你
在上帝面前,诗人摩拳擦掌,只为了那悲剧性地奋力一击。不过,再怎么样也比哲学家好。他们只能在上帝的阴影下正襟危坐,不停地转动着眼珠子。
夏日里蝉鸣震响天空,是浪漫主义,刺眼的灯光;
攒聚在一起,在这热夏,鸣蝉的腹部鼓膜每秒震动一万次,是现实主义的透明镜面。
我从昨晚十点二十八分开始进入的一场两小时苏醒一次的睡梦中醒来,天花板肃穆如伟大建筑的穹顶横亘在视野上空,转动眼珠,我打量着从窗外透射进来的光线,为眼下即将到来的真空生活思想琢磨。
2022.10.26
【美国语文课程总取向】
20世纪80年代,强调学校是文化生产的场所。主张传授“保存西方文明的基本传统所必需的语言、知识和价值观。”当时,一个叫作希尔斯的xxx提出了“文化素养”,还认为学生“读写能力的下降”和“共享知识的下降”密切相关。他势头强劲的《文化知识——每个美国人需要知道的东西》重视内容学习而不是技能传授。
⚠️共享知识:由“核心词汇”构成的“核心知识”,涉及宗教、历史、地理、商业、医学等~
2022.11.1
对生活挥刀相向的那一刻,月亮就会穿过云层,以一种圆弧形态移向大地,将吾之躯体化成一座雕塑,旋转。
在一支队伍里,我的本质是“杭育”派。
在卡夫卡的世界里,道路一直都是存在的,只需要迈出步伐就足以支撑生活,可在现世,周围只剩下无处不在直立着的障壁,而他们还在殚精竭虑地想着如何往上面添砖加瓦,粘合。
每日每夜,年轻的国王带着他的两名武士在我的身体宫殿里飞奔,还好这座宫殿的机能尚未爆发故障,因此他们能一直没日没夜地飞奔。此外,依然是每日每夜,城墙之外,一个标枪手疾速驶来,他满目尘土,手肘高举,蓄势待发。年轻的国王不得不一边低头飞跑,一边平举剑头,一次又一次把标枪给弹出去。
一个夜晚,我正抖着腿,看着一部文艺电影,看着那些朦胧镜头晃荡而过,忽然,我很想尖叫。“啊”!但是,我没有尖叫,因为,那会让我看起来像一个疯子——一个惊心动魄的modern man。
2023.2.20
小知识分子的人生不过芥豆之微,还怀什么不食周栗的理想,顶多也就想象一下萨义德式的流亡知识分子存在的可能性罢了。
2023.4.15
“泪”和“湿润”,这样的词语已经不足以深刻表现现时生活中人的情感。因情感需投射在它的对应物上。原初时代的人,或者说悠远时代的人所处的环境是水,光,土地和雨露,各类的风。那时候的人对自然物的感受强烈。从没有被其自造的光面玻璃,钢筋混凝土遏制,逼视,因而可以直接对自然移入情感。这两个词都不够文学,不足以表达卡夫卡式的焦灼、虚空,空洞的恐惧。也许,这是虚构小说必然出现的一个原因。现代生活要求新的寓言,新的象征来帮助人反观自己,像对着玻璃照镜。
果核般的安宁,动物式的恐惧远逝,已经很久很久。
泪目,是一个幸福的词;哭,是一个无助的词;湿润,一个客观的中性词。从“湿润”里窥见水天一色,氤氲,树叶生长,青鲜。
2023.5.13
身体没有锻炼的结果就是这样:
一样是放学的点回家,结果吃一顿好吃的开始变成一个需要达成的分数,仿佛吃一顿平时不敢吃的食物的欲望渐渐等同于拿到一个高分的欲望。
一样是放学的点回到家,倒头在地的玩耍变成了猝不及防的沉睡。昏睡像数百万年前的一个天将向晚的时刻,一个黑色祖先行走了一个白日后,终于在洞穴里沉沉睡去。在没有神灵眷顾的时刻。
灯光,灯光,灯光
一抹又一抹
在这这顺风车前摇晃,渗透
入我的眼
2023.6.10
昨夜归乡。自一匹空中之马翻身跃下,旋转钥匙孔,走进家门,灯开明亮,忽然一种几近疯狂的欲望降临在我,催促,诱惑着修改灵魂。很快,我把目光投向了远方的商业街。
不知不觉,身体已经开始在服装店里穿行,光线浮动,视线需在每一件衣饰上停留,一秒,两秒,三秒,蓝,红,黄,绿,白,每种颜色都绽开自身,每一缕蕾丝花边的细密针脚里都流动着匠人的血。过去的时空递送来服装加工厂的回声。回声里裹纳着另一重时空,有白天,有晚上。
这会儿,空气里的撒旦已经变作一位迷人绅士,陪伴在身旁,面露着好意,说“请”,“请”,“请”。
2023.6.10
【底层】
小电驴上坐着一个黄胖发福的青年,肥厚的香肠嘴在晨风中张开。他轻盈的在清晨的大马路上漂移,自我眼前飞逝而过,视野交接的时刻我瞥见他正斜视着半空中一处梦幻之地,十点钟方向。
2023.8.17
长镜头古早而客观,模仿瞳孔摄像,冷静而审慎。
情节紧凑的长镜头很不好拍,当场地处在高速而混乱的调度中,演员和道具组左飞右晃的时候,唯摄影师游魂一般扛着机体对焦,踏步移动,快速踏步移动,屏息凝神,克服了所有的焦躁情绪。
8.22
午睡梦醒。梦境连场放映。时间是傍晚,在一个无名小镇咖啡厅,我点了一杯橘片茶并独自坐在桌内等待。
咖啡厅穹顶形的窗外天色呈现出黄橙绯橘间的过渡变幻。忽而进来一男一女,女生带着细框大眼镜,男生很胖,着衬衫。他们在我旁边的条形桌上相对而坐。他们也点了一份橘片茶。橘片茶很大一份,是用玻璃罐盛的,橘片很多也很饱满。不过我的这份里玻璃内壁有一颗饭粒。店员做的另外一份没有。
梦境转向另一个空间。
夏夜,我在无名小镇游荡,穿过一幕幕烟火气浓烈的微缩场景。一条不宽不窄的小道上许许多多人游行,正向镇中心鱼贯而入。
可惜的是,没记起核心情节。好像是我变成了橘片茶,又从橘片茶变成了人,还去参加了一个祭典,最后身体化作血液,凝合成了一个纳粹符号。
2023.9.25
多少个千百年时光,你们这在船型房屋内静止着,女人们。
原初的不洁符号落在你们身上,红色的印记——
啊,他们说,“撒旦的语言”——
啊,他们说,“恶魔”——
“女人”——
而后,留你一人蓬头静默。
直到有一天,天边落下一颗蒲公英种子—— 一声“安慰”—— 呼唤——
为把风吹向陆地牵引起你们,心的灵——
扩散,如玻璃闪光。
于是,这重力不均的蓝色星球开始加速——
旋转,望右,望右——
再旋转,继续——
直到所有眉眼朝一个方向注视——
站立,以奔跑的体态开始——奔跑——
将这颗蓝色不规则球体重新在这真空宇宙中——
“轻盈。”
2023.11
最近,常想象头部下颌骨渐渐自动脱落,不断在面部之下游离,绕圈旋转,产生一种游走性拉扯的感觉。仿若毕加索的立体主义。
忽忆郭沫若“我的我要爆了”一句,故作小诗一首:
“啊——不想工作,我——
不想!
哦!它为何还未将我遗忘哩?
哦我——这寒素的生命!
可恨!
窗外风刮得真紧哟!”
七点整,长沙南正下着大雨,然而早晨时候的西边只空中浮着些动散的云气,闪着些许细微电光。
今晨,天冷。地铁上二三双眼紧闭的倦客。还有几位穿着各大名校校服的中学生。高中的多在睡觉憩息。
2023.11.4
冬天日光渐渐降落,渗入我的心、身体。记忆也一并落下来。冰冷的记忆,冰冷的光,潮湿的马路,落着黑雪的马路。啊,圣诞节好快乐,一起吃糖、巧克力。大人们在夜晚忽然集体消失他们都去了哪里呢周围变得寂静无声了。于是我们张开双手,把窗帘拉住,然后掉转头去向小房间,再把门悄悄关上。就这样开始玩,一直玩,玩到深夜也没有一丝倦怠。
2023.12.6
跟福楼拜的青少年朋友受浪漫时代荼毒到一个个去玩死相比,《跨过愤怒的海》里提到的那些中二青少年现象算个啥~这电影看都懒得去看,给导演卖cos人设赚钱呢~哪有娄烨的镜头语言分析中国中二群体深刻~
肩颈痛,头也痛,浑身不适,表情残忍。晚上又吃了一个汉堡王菠萝鸡堡,边看电视喉部蓦然开始刺痛,像是要得癌。或者,甲状腺癌。啊,雪莱姨妈,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嘛 ——By摩天大楼哥斯拉
我是一个自耕农。每天,我都会好好照看属于我的那一小块耕地。耕地呈正方形,按照横竖交错的规则被划成许多小块。每块下面都有一粒种子。
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以及每一抹积雨云在天空中的聚集,雨滴的下坠,种子从地面冒出。不多久,它们都生长出来各自的姿态。
每天,我都坐在距自耕地两米的位置,观看它们。看它们身上的叶脉充分吸收阳光照射下来的细微分子,缓缓旋转细长的枝干。看叶片反映出不同质地的光彩。
它们还很瘦弱,是并不粗壮的植物。有趣的是,夜里有星光的时候,它们会一齐叫喊起来然后抖动自己的躯体,这时,连空气都密密地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