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依然 |去乡村,遇见每一个鲜活的人
梦依然 |去乡村,遇见每一个鲜活的人
“让这个世界因为我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更温暖”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人生格言。
而这次,我遇见了一群同样有这个信念的人,是在乡村笔记的乡村学校公益活动中。
两天的公益走访中,有很多很多的触动的地方,一直想写些什么,落笔之际,心中浮现的却是很多人。
是的,触动到我心灵的不只是具体的事,而是这些事情背后具体的人呀。人对了,事就对了。
所以这篇文章,我想带你们一起走进在我乡村笔记的公益活动中“看见”的那些人,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1、民族传承,最美的自信
“哥哥姐姐,我们几个人想给你们跳一段我们拉祜族的舞蹈”
这是在澜沧的竹塘乡中学和孩子们对话调研后,孩子们的热情邀请。
没有彩排,5个孩子即兴就跳起了一段非常欢乐的拉祜歌舞,一边领唱一边领跳的是一位初二的男生,自信而耀眼。
在这之前的交流中,我问他“你长大想做什么呢?”
他说“我想做个美食家,把拉祜族的美食做出来让更多人吃到。客人吃饭时,我们还可以给大家表演我们的非遗歌曲”
——“为什么有这个梦想呢?”
——“因为我奶奶、爸爸他们都是非遗传承人,我喜欢和他们一起做饭、一起跳舞,特别开心。”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闪发光。
看,这就是从少数民族的孩子心底长出来的,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和自信。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传承的份量。
这些孩子,启发了我们思考,激发云南乡村青少年学习动力的一种解法,也许就是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助力他们挖掘本土民族的文化传承。
2、青春阳溢,最纯的笑容
大礼堂中,澜沧职中的孩子们在欢呼,在挥手,在捂嘴笑。
我们站起来用相机记录下他们的笑脸,腼腆而纯净。
忍不住感叹:作为成年人,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这样肆无忌惮地欢笑了,青春真好呀。”
在跟孩子们的成长对话中,我们组中有好几位学生都是导游专业。他们对学习的苦恼之处,在于觉得课程比较难,偶尔会气馁。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汪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以教为学”,于是试着引导她们可以在学习中角色扮演直接把知识用起来。
引导互助过程中,孩子们对彼此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当我需要精神鼓励时,请你们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看着她们几个好朋友欢乐相拥时,你会觉得,世间最美好的情谊莫过于此了。
祝愿亲爱的孩子们,不管以后面对何种境况,依然能把这份活力这份真这份纯延续下去。
和职中的学生们交流中,有了一个思考,激发青少年学习动力的解法中,是否也能以学生们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作为一个支点?
3、想走出去,是为了回来
“咱们3位好朋友为什么长大都想当武警呀?”
——“因为我们想报恩这个地方,当了武警,我们就可以保护家乡的人更安全,生活得更好”
“刚才他们其他组有说要走出大山才能生活得更好。你们想法不一样,是觉得长大学了本领,留在山里生活,保护家乡,同样也可以过得很好,对吗”
——“是的,我们长大读完书要回来的。我们想让家乡变得更好。”说这句话时,3个小男孩相视一笑,纯真而又默契。
这是发生在和东回镇班利小学做成长交流时的小片断。
我的心一下子就暖了,是呀,多好呀。谁说一定要走出大山才能生活得更好,走出去也可以是为了更好回来。用在外所学回到大山,生活可能更有意义。
回到主题,激发青少年学习动力的第3种解法,是不是也能以孩子们长大后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为出发点?
4、写在入校公益日之后
这次参加乡村笔记的入校公益活动,总共走访了云南普洱澜沧的3个学校。
每次离开前,看到他们站在车外依依不舍地挥手,真的希望,时间再长一点,可以更深度陪伴他们。
这些孩子们其实都很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好好引导前行,大山肯定会因他们而变得不一样,变得更美好。
我想,这也许就是乡村笔记做乡村教育公益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