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二级的120小时极速备考记录
工作后再备考会让我有一种重回本科期末周的错觉。
2024年5月24日,周五,宝山考场的CFA Level2考试。这是继2021年上半年考完一级、下半年秋招阶段没准备好挂了二级之后,时隔三年再次捡起CFA的知识。这一次,我决定要在工作36个月内把CFA的“坑”填满,然后参加2025年的上海年会CFA Charter Holder“扯证”仪式。
“你为什么要考啊? ”
“所以有什么用吗?”
“有这个时间去把自己的领域研究透,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不好吗?”
“你才考了一级,趁着还没有入坑太深,劝你可以考虑及时止损。”
虽然身边从来不缺反对的声音(当然也有支持的声音!我对象真是世界上最好的人!),而且甚至我自己也觉得很多人反对的点都是有道理的orz,但是架不住我就是很想要做这件事情。
以前的经验告诉我,在每一个人生阶段,我都有自己觉得很想要、很想得到、哪怕付出很多也无所谓的东西。想要的东西,在当下就尽自己的能力去拿到,不然后面可能虽然更有能力,却不似当初那般想要的心境了。
有些东西,那个时间过了,可能就再也不会拥有了。
所以想要什么,就去做呗(#^.^#)
当然除了感性因素以外,我还能列出一系列理性的理由。但我仔细思考下,觉得后者更像是支撑自己做这个决定的安慰剂,最核心的当然还是自己感性上真的“很想要做到”的这个点。如果非要说一个我内心最信服的理由,那就是作为本硕金工科班出身+部分英文教学课程and英语还挺好+金融市场总量研究工作,其实备考时间成本在CFA考生当中应该算是非常非常低的,我有信心在平均官方备考时间的1/2甚至3/4的discount内完成考试。比如一级花了一周突击60h左右备考(官方300+小时),这次二级也是花了一个月突击120h左右备考(官方300+小时),后面三级我可能也准备再double一下花个240h左右(官方400+小时)。
所以我就这么开始干了。咱们真的就是一个说干就干。
时间的选择呢,因为已经工作了接近两年,其实已经建立起了一些些我自己习惯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也拥有了更多余力,再加上五月这个时间前面假期很多,比较适合突击学习(而我自知我又很擅长沉浸式突击学习)。另外还有其他激励因素,包括身边的同事小姐妹在职考过了三级,包括身边另一位同事小姐妹也非常想考、期待我也跟她一起共同督促着学习等等。
——————————————————————————————————————
这次我做了相对完整的复习内容记录和复习时长统计,所以明确知道自己在3-4月份完成了30h左右的jc强化课1.5倍速视频+手写笔记,5月前两周完成了30h左右的强化课视频和笔记,剩下的两周看完强化课视频、开始进入广泛做题阶段,大概有60h左右。
总结来看就是,以5月24号为CFA L2考试节点,总共有这么几个复习阶段:
1、一轮复习,3月中旬到5月中旬,完成9门课程(除道德)的机构强化课视频1.5倍速学习+同步做手写笔记。这段时间比较悠闲,有时候一周就周末看两三个小时,有时候一周也不怎么看,主打就是一个慢慢进入状态。
2、二轮复习,考试前两周,进入密集做题阶段,从官网课后题ecosystem(做了一些就放弃了,因为太多了),转为做机构百题,做着做着如果遇到忘记的知识点就继续回到视频去复习,根据题目和核心考点用便利贴做二轮笔记。首先做财报、权益、固收和组合这几门权重最高的科目的百题,其他的我有的都没做完,总体看上去这两周大概把百题做到七成,是建立在基本上每个工作日晚上20点开始学习、学到23-24点(甚至有的时候2点)附近,两个周末每天8-10个小时的沉浸式做题的基础上。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虽然没有全面学习道德,但考前一两周我经常早晚有空的时候就用ipad播放道德强化课视频当背景音听,可能比如说靠前的几个视频看了有3-4遍,但是后面的几个视频看了1-2遍这样,事实证明这样其实也够了,很多条目了解经典场景,其他靠我们相机判断也是ok的(我是指正确率在50-70%是可以保证的)。
3、三轮复习,考前一天,特意请了一天的study leave。(其实在5.23中午13点左右才把二轮复习结束)在这一天里,我把每一个章节的核心计算考点和公式进行默写,每个章节写一页纸笔记,并且在晚上19点开始做了一套Mock题(上半场80%正确率,下半场70%正确率,一整个自信心爆棚),然后理解错题到考试当天凌晨两点左右。事实证明这个也是有用的,我在考试的时候感觉碰到了那种百题里没有、但模考系统里面有的题型或者说题目出法,所以还是有点遗憾如果再给我一天时间,我还应该把最后一套官网Mock题目也做一下的。
——————————————————————————————————————
尤其我们工作强度相对较大,工作日晚上、有的周末也并不能保证完全在学习状态中,临时性的工作总会带来各种打乱计划的突发事件。但至少考前两周稍微微关闭一下社交和娱乐来挣一个时间差还是需要做到的。再加上我这个请study leave决定也还算明智,给了我完整系统过一遍考点的机会。
所以对我而言,考试的计算题目是并不难的,难的是我因为备考比较粗略而没有看过的边角概念类题目,那种题目可能我对问的这个事情是什么、这个指标具体是什么意思都不是很清楚,只能靠逻辑推理去揣测选项了。
另外当然还有非常非常非常遗憾的地方,就是因为考前的那次Mock,一方面是过于超预期导致自己第二天上考场有点飘了、没怎么再突击多瞟两眼考点,导致我把比如另类里面AFFO的计算方法、财报里面temporal和current method的财报核算区别给忘记了,就是一种明明之前记的好好的、结果上了考场又要现场开始猜的感觉;
另一方面是学到太晚第二天又需要六点多起床赶考所以休息时间并不足,做到第二场4个小时以后的时候其实脑子有点转的慢了、有时候会有点不够集中,导致最后一个equity的case其实并没有做完,连蒙了三个半选择题(相当于半放弃了4-5%的考试权重),三个计算题还是关于comparable valuation method的、给我足够的事件肯定能完成的题目,但最后几分钟就是一整个大脑宕机无法思考,只能想着怎么蒙选项更合适一些了。其实早该有想到的,前一天Mock的时候也都是提前5-10min左右才做完的样子,现场做的时候其实就不应该太拖。
接下来就是等一下结果了,虽然最后一个case没有做完一整个大懊恼,但自己对这次考试还是有一定把握的,毕竟计算题基本都会做。只不过不能冲top10%了,但是在合格线上面踩线什么的应该还算ok。最不幸的结果就是这几道题全部蒙错、前面很多概念题没推理对、道德再一次不小心“沦丧”落到低于50%、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失误......但概率应该也...不会很大?准备等到这次出完结果就开始报下一期的三级~





————————————————————————————————————
最后一两周的生活状态,就是早上8点多一点起床,洗漱完开始边听道德视频课边化妆,早上9点多到公司开始进入全面工作状态到下午18点,争取立刻走人并且在地铁上点外卖以及争取跟外卖同一时间到家,这样就可以在19.30-20点开始进入学习状态,学不动的时候就学到23点,学得动的时候就学到凌晨1点,没时间学习就只能工作一晚上。
备考的过程看起来很短对吧,一个月的紧密学习,或者说两周的戒断娱乐戒断社交学习(但好像又没完全戒断,吃了一些大餐、想看的综艺基本没落、也去了徐汇滨江逛逛之类的),但是我感觉每一天的时间都被延到很长很长。我时常都在想类似“ 啊今天才周二么,我怎么感觉昨天一天我好像就做了一整周的事情了”,又或者“哎还好今天才周二,佛脚还有的抱”。别人问起来备考如何,我都是一整个云淡风轻,说着问题不大,时间规划的很好,但其实自己私下每天都有在别人看不见的空间里偷偷学习。
这种“偷感”很强的努力,又让我回到了本科时期的状态,其实是有点子快乐的~
啊再一次的懊恼送给我没做完的最后一个case。。。
2024年5月25日 凌晨3.49 于上海静安
考完后给自己放了半天小假(虽然也回了很多客户信息),凌晨补了喜欢的但是这周还每来得及看的综艺,感觉好久没有这么闲适快乐啦~~继续迎接新的挑战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