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蚕这件事
走出小区的路口,有一棵高大的桑树,每年到了这个季节,都会掉落满地的桑葚儿。以前7—11便利店开着的时候,入口处总是铺着脚垫,防止桑葚儿的汁液踩的满屋都是。即便是这样,依旧挡不住紫色的汁液,星星点点的侵占了7—11的地板。空气甜甜的,人们相互微笑,又是一年桑葚儿满地,又是一年漫长的夏季。
前几天我出门,阳光下远远望去,那棵高大的桑树,树冠下部明显的秃了一圈。走近一看,地上还丢着刚长出来的小嫩叶。想起每到这个季节,全国小学生都在做着的“养蚕作业”,不由的对桑树生出无限的同情。
学校刚说要养蚕的时候,我跟女儿商量,可不可以不养。如果初衷是让孩子观察昆虫,动物,植物,那么我家里有两只鹦鹉,一只角蛙,一条养了四五年的鱼。还有每年秋天捡回来的种子,春天种到花盆里,从发芽到开花的各种植物。
但是蚕这种蛾科昆虫的幼虫,实在让我提不起兴趣。它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院子里葡萄架上掉下来的大豆虫,也让我想起昏暗的路灯下,成群飞舞的蛾子,以及公共厕所的角落里,被蜘蛛网困住的灰蛾。
没成想,只要上学,似乎就逃脱不了养蚕的命运。女儿从学校把老师要求做为作业养的蚕卵带回来的那一天,我们也成为了楼下摘桑叶活动的一员。
我会踮起脚尖,尽量找大一点的叶子,下面低矮处,树枝几乎光秃了。因为嘱咐女儿少领几颗蚕卵,所以两三片叶子就够,但作为植物爱好者,望着残破的树影,我还是怀着深深的负罪感。
把蚕卵领回来的第二天,我有了一个新的疑问:这些蚕长大了该怎么办?我问女儿,女儿摇摇头,说老师只让好好养,谁养的最好,会发小礼物做为奖励。
我问朋友同样的问题,朋友说,长大了就放生呗。我又问,全国小学生都在养,都放生的话,树木会不会很惨?他想都没想就说道:那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在网络上问友邻,发现有些人和我有一样的疑问,也有些人完全不喜欢这种软体幼虫,还要强忍住内心的恶心,笑着跟孩子称呼它为“蚕宝宝”。也有些人因为找不到桑叶,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从某宝上网购桑叶。
关于养蚕这件事,我与个别朋友讨论了一下。结论很可悲。这种全国都在进行的养蚕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不计后果的,对孩子,乃至家长的驯化行为。
我非常认可蚕文化,也知道丝绸之路在文明史上的意义。如果是专门养殖家蚕,提取蚕丝的话,是不可以让蚕变为蚕蛾的。如果任由它破茧成蛾,茧就会被破坏,丝线会变短,无法用于纺丝织绸。所以要在其尚未破茧以前,将蚕茧放入沸水中杀死蚕蛹,并使茧易于拆解。
这一事实,不知会对小学期间的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影响。他们辛苦养大的蚕宝宝,最后要被煮死了吗?
当然做为作业领回家的那些蚕,大都不会遭遇煮死的结果,但是最后应该怎么妥善处理,依旧是我最大的困惑。
如果放生,从数量上看,每年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多大破坏呢?如果让它破茧成蛾,谁能接受养一大盒蛾子?那么把蚕蛹油炸吃掉吗?还是直接丢进垃圾桶?
这世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也有不尽然相同的喜好。让选择权回归个人(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是社会生机和活力的来源。让想养的人去养,不想养的不养,不要当成作业每年下发。最重要的是,考虑后果,如果人类做太多不计后果的事,地球就会完蛋,到那时,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不是吗?
elf荷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再游关西之三 ——Here we go ! (3人喜欢)
- 再游关西之二 ——背部拥有星星的鱼 (5人喜欢)
- 再游关西之一 ——不要担心两小时后和八公里外的事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