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日 意大利的一些碎片
学会的意大利语:uscita,chao,ricevuta,gracie,centrale,partenza,以及连猜带蒙能听懂的数字0~9。

一路上的旅馆,有各种不同的风情,但每一个都带着意式第二马桶。尝试用了一下,水温太高很烫,还是高科技产品更舒适。米兰的酒店,钥匙是很老式那种,像权游里,带着个巨大的秤砣一样的钥匙扣。房间倒是不怎么样,有虫子。最舒适的是威尼斯的,前台小姐姐非常详细地讲解了怎么去主岛,怎么回来,熟练运用body language。ps 威尼斯买公交票要去tabaco店,门外有自动贩卖机但试了半天没找到车票,于是进门,里面都是买烟的男人,本来有点怕怕,跟前台小姐姐说明来意,(外面有机器但是我没弄明白怎么买车票),小姐姐说,你可以找我呀,另外你的耳环真好看(白黄小花花)。说好要买几张票以后掏卡付钱,看到卡上的小花花小姐姐又说,我也喜欢你的卡,跟你的耳环好配哦。办正事前都要先扯点无关的,这些无关的闲聊,大概就是意大利人或者说威尼斯人的风格吧。卷国人很喜欢这种松弛感。

body language也是很好用的语言。米兰FCO机场去市区,车票上没有车次到达信息,而每个站点又不一定有报站。火车进站晚点了,不太好估计到站时间,感觉快到站时问了车上一个西服革履看起来会讲英语的大叔,下站是米兰吗。大叔笑眯眯地回答是的呢,于是下车。但一下车就感觉不太对劲,目的地米兰中心车站应该很繁华,但我们下的站,路上连个行人都没有,更别提小偷了。意识到下错站了,赶紧返回站台(是的,意大利有些车站,出站不需要过任何门,所以进也不需要),怕坐错方向想找人问问,站台上只有一个抱着小狗狗的阿姨,阿姨也不会英语。后来硬着头皮靠body language打出了:米兰中心车站,这个方向⭕️那个方向❌,靠表情表达了疑问,得到了阿姨的肯定。阿姨还用意大利语嘟嘟囔囔说了一串,听不懂,猜起来意思是:这是去中央车站方向...但它迟到了...意大利的火车啊就这损sai....

南意老男人们很热情,但不一定靠谱。去那不勒斯我的天才女友打卡地拍照,一个大爷主动帮我和朋友合照,还告诉我们旁边不远有个更大的海报画像,这一切都是靠带着意式口音的英语,一个单词一个单词蹦沟通出来的。中间大爷还说他是做philosophy的,还问我是不是philosopher(为啥?逻辑在哪里?)。听说我们来自中国,他说喜欢孔福寿,还琢磨这是谁,最后终于明白了是kongfu show。回来一看大爷给拍的照片,是一张我和朋友,和无头莱农以及大爷手指的珍贵合照。

遗憾也是种际遇。去威尼斯那天,坐完穷鬼贡多拉到了对岸,才意识到错过了登高俯瞰的钟楼。犹豫了很久决定绕路走回去,累得半死走到了,结果当天有某个活动,钟楼关闭,第二天会开放。可我们第二天一早就要去佛罗伦萨了,很累,很不甘,但没有办法。于是决定在佛罗伦萨无论如何也要去俯瞰全城,也找到了个人相对少的教堂看了夕阳。打算回去,来时的公交车好像停运了,要去另一个车站,于是跟着导航走,就走到了本已经放弃掉的一个景点,米开朗基罗广场。一个叫做广场的地方,本以为没什么稀奇,但这里有更开阔的视野,有青铜大卫像,也神奇地等到了点灯,看到了红房顶和灯光相映成趣。周围本地的年轻人,放着音乐聚在一起跳舞,发自内心地快乐着,酒瓶垃圾零散一地,却不会觉得很乱,只觉得他们好开心啊。这段闲散的,没有重点的时光,倒是印象很深刻。美丽,舒适,周围嘈杂又欢乐,能理解为什么好多韩国人选择在这里求婚了。

晴天雨天都是好天。去庞贝古城那天赶上下雨,15xx年的古城,大部分没有房顶了,下起雨来连个避雨处都没有。这城市大概有被维护过,但维护痕迹很少,很像自然风化过后原本的样子。没有新涂的油漆,没有闪亮的门栓,石头的雕凿痕迹在变浅,房间里的木头都被磨得光滑。本就荒凉的被掩埋的城,就着雨水更加荒凉,那一瞬间,突然觉得像是穿越一样,似乎小食店的遗迹里,开始冒起白色的蒸汽,没法工作的男人们一边喝着酒一边抱怨天气,老板娘附和着说些家长里短,开开玩笑,再一瞬间他们都消失,剩下雨水和我,和一片空旷。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要带着怎样的心态去理解一座500多岁的“木乃伊”城市,只知道身在其中,总觉得不真实。更想去金字塔,马丘比丘了。

贵的不一定是好的,但活着的一定是好的。罗马斗兽场的票很难抢,抢到了,进去看过后却并没有觉得有多震撼,甚至觉得外面看起来更雄伟。路上也去了不少教堂,印象最深的是圣母大殿,去的当天它有一片区域被拦住,不许游客进,因为当地人正在里面祈祷。现场听到唱诗班,听到管风琴,看到里面的人一脸虔诚的祷告。中途有教会成员进入,都是先单膝跪地一拜,才加入祈祷的队伍。门口维持秩序的保安,也在阻止游客拍照之余,偶尔抬起头认真地看看唱诗班,在成员们齐声祷告是,眼睛看着地,跟着小声祷告。这教堂,是活的。

量变确实会导致质变。万神庙现场买票进去的,不太贵,去之前觉得说到底是个拱顶建筑而已。但亲眼所见那么高那么宽阔的巨大拱顶的一刻,一种渺小,神圣,惊叹,疑惑夹杂的情绪瞬间袭来。要离开时突然下起了雨,从拱顶中心的洞里落下,受圆形的洞限制,变成一条圆柱形的雨幕,越接近地面越分散,速度越快,落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沙沙声响。从洞里一同落下的不止雨,还有阴云遮盖下依然透出的冷白光,像一束专注的追光,跟随着圆柱雨幕。背景里是规整的几何图形装饰,更接近地面是色彩丰富的宗教画像和雕塑,融合在一起的氛围,似乎在等待主角从天而降。或者说,本不是雨水下落,而是地上的水把自己变成一颗树,顺着光柱努力向上生长,似乎想要抵达什么地方。风夹着雨水吹到腿上,木头座椅硬而冷,取暖要靠周围并排坐的陌生人的体温。有趣的是,这些陌生人与我不同宗不同族,习俗不同语言不通,就是这么不熟悉的人,在异国他乡,因为一场雨,成为彼此的温暖,自知且不自知。雨声,各种听不懂的交谈声混在一起,听着有点像教堂里的圣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