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母文化
母文化和母亲是一个人的根和力量的源泉, 人与母文化的链接,就恰似孩子对妈妈爱的链接。
早上,无意中刷到了华裔作家刘墉的儿子刘轩在参加《我是演说家》节目中的一个演讲,他讲了从小在美国长大,但是被父亲逼迫学习中文的血泪记忆,当然演讲到最后,他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恩,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现在从百度上可以搜到刘轩现在也是小有成就,父亲刘墉对孩子的教育经历,也写了很多关于亲子教育的文章。
和刘墉父子相对照的一个典型,是今年2月,华裔作家李翊云19岁的次子在普林斯顿大学疑似卧轨自杀的悲惨故事。
李翊云(Yiyun Li,1972年11月4日-),女,旅美华人作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出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美国爱荷华大学,免疫专业硕士,艺术创作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任教,兰登书屋的签约作者。李翊云坚持用英文写作,并且拒绝将自己的作品翻译成中文。
李翊云的父亲是核物理学家,母亲是一名教师。从小对李翊云的管教非常严格,尤其是母亲达到一种病态的控制。李翊云为了杜绝母亲翻看她的日记,她从10岁开始用英文写作,后来加入美国籍,她为了切断了与母亲的关系,坚持用英文写作,拒绝翻译成中文。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是完全西化的,两个孩子也非常优秀。但是2017年,16岁长子自杀;2024年2月,19岁的次子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疑似卧轨自杀。
我们不禁唏嘘这个家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悲剧一再重演?从网上的资料我们无法得知李翊云对孩子的教育是怎样的,但是从她自身创伤性的与母亲、与母文化的链接断裂可以推断她对孩子的教育大概率也沿用了这样的思路。
心理专家林巨讲人性第一定律是:小婴儿对妈妈爱的链接的渴望。他非常强调人与母亲的链接,与母亲链接断裂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创伤。同时他强烈建议移民在海外的华人一定要让孩子学习母文化, 母文化和母亲是一个人的根和力量的源泉,人与母文化的链接,就恰似孩子对妈妈爱的链接。(完稿于2024年5月13日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