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7_《生活大爆炸》衍生剧的衍生剧,以及第三部衍生剧?
"衍生剧多了,看的少了"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一直走的Xiao“ (原“每天写 50 字的 Xiao“)。
欢迎关注、转发,请注明出处,包括此部分。
👇👇点我****关注👇👇
记得当时《生活大爆炸》还是同宿舍室友介绍的,“这个剧牛x,第一集就提到杨氏双缝干涉…”作为理工男的我们也马上能理解其中的很多梗,话题更离不了物理化学、电脑游戏和女朋友。
虽然在我心中还没有超越《老友记》的高度,但《生活大爆炸》也是一部相当不错,“陪伴我们成长”的喜剧。
为了衬托理工宅男的设定,这部剧的前几季确实有不少没点物理学知识都看不明白的梗,甚至请了UCLA的物理学教授和NASA的前宇航员来当顾问。
而且人物都符合大众眼里技术宅、看漫画、玩电脑游戏、社交能力几乎为零的刻板印象 (Geek 还是 Nerd?),以增强喜剧效果。但实际生活中的学术牛人可大都不是这样。其实智商高的人普遍情商都不低,不爱社交跟不善社交也不是一回事,特例不代表整体。
后来的衍生剧(Spin-off)《小谢尔顿》虽然风格和时代背景跟原剧集大不一样,但谢尔顿的高智商低情商人设依然是主要卖点。再加上王牌编剧Chuck Lorre的继续加持,喜剧效果也算有所保证。
就在《小谢尔顿》快剧终的时候,CBS官宣了《生活大爆炸》的第二部衍生剧,确切地说是衍生剧《小谢尔顿》的衍生剧:《Georgie and Mandy's First Marriage》(小乔治和曼迪的第一次婚姻), 继续《小谢尔顿》的部分设定,也能呼应《生活大爆炸》 中乔治谈及自己婚姻的剧情。

维基百科上关于这部“衍生剧的衍生剧”的介绍,感觉Chuck Lorre是要把这个系列拍到底...
其实《小谢尔顿》里面也会穿插一些物理梗,特别是理论物理方面的,但更像是常见的家庭剧。
而这部新的衍生剧,主角不再是谢尔顿而是他中学都难毕业的哥哥,人设也跟《老友记》里Joey差不多,人帅脑子活就是智商经常不在线。所以别说物理梗了,小谢尔顿估计都只能是客串。
有点意外的是,《Georgie and Mandy's First Marriage》官宣没多久,就有人开始讨论第三部衍生剧,还提到Chuck Lorre考虑继续出新剧的可能性。更有意思的是,还像模像样地给出不少建议,比如拍后续比拍前传更合适,可以围绕其他主要角色比如印度小哥Raj、书店老板Stuart或者小谢尔顿的Meemaw来拍。

其实受欢迎的电影电视拍续集或者前传也不新奇,从《星球大战》系列到《CSI》、《行尸走肉》,都是不断地扩展,直到形成自己的小宇宙。一部衍生剧不够就拍成一系列剧,前传加后传,甚至一位主要角色出一部衍生剧。
但衍生剧总是双刃剑,拍好了就继续涨粉,保持收视率,比如《绝命毒师》的衍生剧《风骚律师》。拍不好了就变成“狗尾续貂”,“为了赚钱毁经典”,比如《老友记》的衍生剧《Joey》,以及越拍越没人看的《变形金刚》电影续集。
其实即使再出个《老友记2》或者《教父4》,依然有人会看,也依然会把续集跟第一部做比较,因此也大概率会失望。
经典不只在于那些能在心底深处留下印记的几个镜头,也在于前无古人的第一次。那种印象就像是去米其林餐厅吃东西,第一次吃,惊呼,终于把习惯了吃路边摊的味蕾打开了,但以后再去吃同样的菜,即使做的一样好,也很难再有第一次那种感觉了。
所以,抱着什么期望看衍生剧,直接影响体验,如果实在想看,不要比较,就当一部新剧看吧。
PS. 最近在看公众号“八周记”关于《绝命毒师》、《风骚律师》的逐集分析,类似的公众号还有“二信碎碎念”,看看粉红小熊代表了什么,看看那些象征意义的设定、那些铺垫和呼应。有人看热闹,有人看门道,好剧只看热闹是不够的。

-----------------------------
往期文章推荐:
欢迎点击下方的“分享”、“在看”、“关注”,让更多的人发现这篇文章和此公众号,一起成为长期主义者。
👇👇点我****关注👇👇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