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国立博物馆2024年春季展:仿古山水之趣——探寻王蒙


五一小长假结束了,上野公园终于安静了下来。不见了从樱花季开始的人山人海,广场上只剩下春游的小学生。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大鹅掌楸已经绿意盎然,走近一看,枝头一个个金色的小酒杯,刚好遇上花季,真不错啊!







中国画展厅也换展了,这次是山水画主题,而且还是以元四家之一的王蒙为中心。
王蒙,是元末明初的画家,赵孟頫的外孙。“其山水画受到赵孟頫影响,师法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自创风格。作品以繁密见胜,重峦叠嶂,长松茂树,气势充沛,变化多端;喜用解索皴和牛毛皴,干湿互用,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中;苔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这一段引用百度。

第一幅主展品,是明代居节的《初夏山斋图》。居节是文徵明的弟子,博物馆展牌上说这一幅是居节代表作。
主画面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跟博物馆的鹅掌楸好像。




画上题:點檢東風,沉吟南浦,等閒鶯老,春歸花驄,油璧昨夢,已驚非盲,雨顛風迥了,清溪凈,綠樹蔭肥湘簾捲,蟲絲對吐芳草,鸞交飛日長,無個事,修琴客,去載酒,人稀早春肌生汗,乍換單衣,窗下新鋪枕簟,青山盡,不撿雙扉,知誰解曉,閑況味,老子澹忘機。古初夏山齋調寄滿庭芳。萬曆戊寅四月既望,因寫此紙就圖為小圖,居節。



有点奇怪,我又在网上搜到类似的一幅画,说是19年拍卖的,价值8万多人民币。提款是同样的词,只是位置不同……可以玩一下找不同🤣

第二幅,就更有趣了。落款是明代 王蒙款 《松溪草堂图》,说明上直接说这是一幅明代后期的伪作,“画上印了很多鉴藏印,再现了这样的王蒙作品,传达了盛行鉴赏的样子。”这一句机翻有点奇怪……
而这幅画上确实盖满了乾隆的各种印鉴,石渠宝笈、三希堂……还有乾隆的题诗……还有沈周的题款……
那我的理解就是,乾隆认为这是王蒙的真迹,可是现在又确定是明末伪作,那就是连沈周的题款都是假的咯?
我在网上搜索没有找到答案,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网站也没详细说明……
且来看画好了。





第三幅 王蒙款 冬青茆屋图 直接没有说明,既然是某某款,大概率又是伪作。



接下来这四幅画是我超级喜欢的,尺度巨大,画工细腻,真的是现场看到头皮发麻的感觉。
明代 文伯仁 《四万山水图》
四幅画分别是“万竿烟雨”、“ 万壑松风”、“万顷晴波”、“万山飞雪”。


文伯仁是文徵明的侄儿,是吴派山水画家和文氏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四万山水图是文伯仁为友人顾从义而画,各图上有明末艺苑的代表文人董其昌所题的画赞。







接下来是清代画家徐枋的山水图
徐枋,苏州人,殉节官员徐汧之子。崇祯十五年举人。入清,遵父遗命不仕异族,隐居于天平山麓“涧上草堂”,自称孤哀子。书擅行草,长于山水画,取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亦宗倪瓒、黄公望,与杨无咎、朱用纯并称“吴中三高士”。终身不入城市,卖画自食,例不书款,与宣城沈寿民、嘉兴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以上摘抄于百度)




这棵树太好看了,又拍了一个特写

清代 董邦达 仿王蒙松壑鸣湍图
上面也有乾隆的各种印章,这个应该是真迹了。




我就是觉得董邦达为啥要把松针画这么长,好像树下杂草也特别长……不过这样确实显得草木繁茂的样子。

后面还有一些清代各路大家仿王蒙作品,不给拍照,只能作罢。其中有一幅吴昌硕的作品,很有一点抽象,大概就是后印象派水墨画的感觉吧😂😂😂
接下来看看博物馆其他的新展品
漆器呢,还是宋代的好看。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东洋馆有半层是陈列汉代的一些墓室石刻的,以前总是匆匆走过没有细看,这次我仔细看了,感觉很有趣,以前不看是走宝了。今天主要拍了一些有关厨房的内容。
煮鱼

杀猪

蒸馒头

两个人煮鱼

杀羊(或者是狗)

厨房里面挂的鱼和鸭子(感觉像腊鱼腊鸭子)

筛酒

狗啊大雁啊什么的

鱼和鸡

东京国立博物馆唯一的汝窑,说明更新了,以前只提了是川端康成旧藏,现在说是香取两口子捐赠


这个越州窑罐子是第一次看到


最后看一下庭园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