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条目翻译 - 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冯·沙尔堡
俄语原名:康斯坦丁·费多罗维奇·冯·沙尔堡(Konstantin Fedorovich von Schalburg)
出生日期:1906.4.15
出生地:俄罗斯帝国,兹梅伊诺戈尔斯克(Zmeinogorsk)
死亡日期:1942.6.2
死亡地:苏联,苏俄,杰米扬斯克
效忠于:丹麦、芬兰、纳粹德国
军种:丹麦王家陆军(Hæren)、武装党卫队
服役时间:1929-1942年
军衔:上尉(Kaptajnløjtnant,丹麦陆军)、党卫队上级突击队大队领袖(相当于国防军陆军中校)
曾指挥部队:丹麦自由军团(1942年3-6月)
荣誉:二级铁十字勋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冬季战争奖章
配偶:Helga Frederikke von Bülow
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冯·沙尔堡(Christian Frederik von Schalburg)是一位丹麦陆军军官、丹麦自由军团第二任指挥官,也是苏联/德国/英国三重间谍维拉·沙尔堡(Vera Schalburg)的哥哥。
传记
沙尔堡出生在沙俄,在沙皇的候补军官团接受军事教育,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他才和家人逃到丹麦。这样戏剧性的经历令他向往俄罗斯,同时憎恨共产主义者。
1929年,沙尔堡加入丹麦陆军。他所在的部队是王家卫队(Den Kongelige Livgarde),后来得到的评定是“不适合从军,也可能是个危险分子”。他曾给国王写信,辩称自己遭到了犹太人的诽谤。
1939年起,沙尔堡担任丹麦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Danmarks Nationalsocialistiske Arbejderparti/ DNSAP)的青年组织(NSU)的领导人,很受人欢迎。同年,他和一群自称“鲜血男孩”(bloddrengene)的NSU成员加入丹麦志愿者行列,去到芬兰抗击苏军(1939-40年冬季战争)。因此,在纳粹德国于1940年4月9日侵占丹麦时,沙尔堡不在国内。尽管胸怀纳粹主义信仰,但他还是对祖国几乎未做抵抗便投降的事实深感痛苦。
1940年9月,未经丹麦陆军以及国王准许,沙尔堡加入武装党卫队,服役于党卫队第5装甲师“维京”,衔级为党卫队高级突击队领袖。
1941年2月,向友人、DNSAP党魁弗里茨·克劳森(Frits Clausen)提议,组建一支丹麦党卫队部队,即“丹尼布洛/丹麦国旗团”(Regiment Dannebrog),指挥官就由他自己担任。
巴巴罗萨行动期间,沙尔堡服役于维京师参谋部。在维京师服役期间,他获颁了二级和一级铁十字勋章。
1942年2月27日,沙尔堡抵达特雷斯考(Treskau,今波兰村庄Owińska),加入丹麦自由军团;3月1日,他获得军团指挥权,此时他的衔级已是党卫队突击队大队领袖(相当于国防军陆军少校)。
党卫队封沙尔堡为丹麦自由军团指挥官主要是因为他政治可靠,愿意对麾下部队进行必要的意识形态教育,而且他与下属的关系还很好,这些都是军团前一任指挥官克里斯蒂安·佩德·克里辛(Christian Peder Kryssing)所不具备的。
他对部队训练工作认真负责,开办了德语和俄语课程,每天早上多加了半小时的体育训练,将执勤时间加长至5到20点(15个小时)。
1942年5月8日,沙尔堡乘容克斯Ju 52型运输机与部分麾下官兵进入杰米扬斯克包围圈。
1942年6月2日,沙尔堡发动了丹麦自由军团的首次进攻行动。为监督战事进展,他去到前线,但踩上了地雷,瞬间被一枚俄国炮弹壳的破片击杀。接着,下属们为抢救回长官的尸体而冒险,最后导致一人伤亡,抢回的尸体的一条腿在髋关节处被扯掉,还有一只脚不见了。
遗产
1942年6月3日,沙尔堡的尸体被装在盖着丹麦国旗的棺材里送到了杰米扬斯克地区的小村庄Biakovo里的墓地。党卫队第3装甲师“骷髅”的师长、党卫队旅队领袖赫尔穆特·贝克(Hellmuth Becker)于葬礼上讲话。
同日,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追封沙尔堡为党卫队上级突击队大队领袖,此次晋升自6月1日起生效。
在丹麦国内,DNSAP官方报纸《祖国》(Fædrelandet)在头版刊登了沙尔堡阵亡的新闻,还有一场沙尔堡纪念活动被一个呼喊口号的学生打断。已经因写诗赞颂希特勒而身陷丑闻的丹麦诗人瓦尔德马·罗丹(Valdemar Rørdam)又给沙尔堡写了一篇颂词,令丹麦民众更加厌恶他。
奖章“沙尔堡十字章”和党卫队丹麦部队“沙尔堡军团”都是以沙尔堡的名字命名的。他的遗孀也借此大做文章,自称为“侍从官[Kammerjunkerinde]海勒·冯·沙尔堡(Valet de chambre Helle von Schalburg),创建了沙尔堡纪念基金,集资为东线战场上的党卫队丹麦志愿者们寄送包裹。
在沙尔堡阵亡的第二个周年纪念日上,沙尔堡军团指挥官K. B. Martinsen揭幕了党卫队阵亡丹麦官兵纪念碑。丹麦解放后,该纪念碑被捣毁。
沙尔堡不顾一位连指挥官劝阻,执意前往前线,不仅让他自己命悬一线,也危及了下属们的安全,部分人认为他是个鲁莽的指挥官。但沙尔堡的服役记录则显示他其实是个有能力的指挥官,而且他那天的行为在党卫队中也不鲜见,因此党卫队指挥官的伤亡率相当高,沙尔堡的继任在上任两天后就阵亡了。
参考资料
· Christensen, Claus Bundgård; Poulsen, N. B.; Smith, P. S. (2006). Under hagekors og Dannebrog : danskere i Waffen SS 1940–45 [Under Svastika and Dannebrog : Danes in Waffen SS 1940–45] (in Danish). Aschehoug. pp. 139–142. ISBN 978-87-11-11843-6.
· Bovrup-kartoteket [The Bovrup File] (in Danish). Forlaget af 1946. 1946. p. 150, # 7514.
· Kirkebæk, M., Schalburg - en patriotisk landsforræder, Nordisk Forlag, 2008 (Hardcover, ISBN 978-87-03-03193-4, p. 130-134). (in Danish)
· Christensen, C. B.; Poulsen, N. B.; Smith, P. S., Under hagekors og Dannebrog : danskere i Waffen SS 1940–45, Aschehoug, 2006 (Hardcover, ISBN 978-87-11-11843-6, p.152). (in Danish)
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21164630/http://www.henrikc.dk/militaryvehicles/ww2/schalburg.htm
© 本文版权归 张程ZhāngChé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