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然出生记

秋然,2024年4月29日凌晨1点出生在市医院。这是我和小燕的第三个孩子。
为什么要三个孩子
身边有三胎的家庭很少,少子化的大环境下,传统多子多福的观念被悄悄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少子多乐。和周围育儿的父母沟通,大多表达了压力大,焦虑,辛苦,没有了以往的快活等。听说我有三孩,往往先惊诧,然后佩服我的勇气,接着表扬我响应国家号召。
我感谢大家的肯定,但我要孩子的逻辑倒不是这么迎难而上:我喜欢孩子。
我不是说其他父母不喜欢孩子。我要表达的,是我和孩子日常相处的主要感受。在我有了两个孩子以后,我每天的主要感受不是辛苦,而是喜欢。看着孩子成长我的主要感受不是焦虑,而是欣赏。每日下班后晚归,面对孩子的主要感受是解压,而非劳累。
所以,我和那些丁克们不要孩子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寻找自己最幸福的生活方式,并且不顾世俗的眼光,坚持去做。
外部的影响肯定也有一些。我在四线小城,没有一线的教育内卷和压力,我也不会去为了学区房住老破小。我在美国和福建久住,耳濡目染多子家庭,看多了觉得这个事情很正常,没那么难。
在实践中,因为家中的一些变故,我和小燕两个人照顾两个孩子也有三年了。我们没有请保姆,没有另外找老人。通过合理的降低期望,利用晚托类的社会资源,培养孩子自理等方式,来让两个孩子的抚养松弛下来。
老三然然的抚养,我们打算只在分娩到半岁期间有岳母帮忙。之后送到婴幼园,我们就将开始独立抚养。
发动
早在3月14日,小燕突然少量出血,前往医院检查,最后有惊无险,医生认为并无大碍,可以回家继续等待。当时只是35周+5天,胎儿还不足月。飞飞冬冬都是37+4出生,按“常规”还需要等两周。

等到了预料之中的发动时间37+4,4月28日,果然规律宫缩出现了 。一天之差,算是很精确了。有意思的是,前一晚我还和孩子们在人民公园露营,本来也没睡好。结果,这后面几天继续睡板凳,把老腰折磨得酸疼。不过这点疼,比起小燕的疼痛不算什么。本来以为老二冬冬3个小时搞定,老三肯定也快。没想到当天早上规律宫缩开始,8点入院,到第二天29号凌晨1点出生,折腾了17个小时。每次宫缩都是一次疼痛。而且到了晚上临产,疼痛加剧。且医生建议,因为是高龄产妇,不建议打无痛。最后就是活生生的把孩子顺产下来。
“想死的心都有了”,小燕说。女人分娩之痛,类似在清醒的情况下直接骨折。我在大学曾经切除智齿,当时需要切除一片牙龈把智齿露出来。麻药没有发挥作用,我真切感到了一片肉被割掉的痛感。我不是轻易能哭的人,自幼打针都不会哭,但我也被疼得眼泪如注。而我的疼还只是牙龈一角,小燕的疼痛是整个盆腔骨。所以,每个孩子的生日,都是母亲受难日。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在没有老人在场的情况下自己操办。我岳母在家里看着老大和老二。从入院检查,到待产房,到产房,到第二天的善后检查,新生儿采血洗澡等等,我和小燕都是配合着来。以前经历过两次,心里也有底。我爸还专门叮嘱,说人力不够他可以过来。而实际上我们还是有很多富余时间。老大出生的时候,我连怎么抱婴儿都没底,现在面对老三然然我已然是个老父亲了。
分娩后

医院要求72小时住院观察。其间对新生儿和宝妈进行检查。小燕恶露较多,但身体状态恢复进度还不错。到了最后一天要离开的时候,安和妇产医院前来接送的联络人还问,宝妈在哪里。面对已经换好便装准备出门的小燕,难以相信这是刚生完孩子的女人。
医院的5楼是免费共用住院病房。第一晚分娩后已经很疲劳,任旁边吵闹依然能够入睡。第二晚,想要休息得更好,于是转到4楼套间。一晚¥500。虽然条件还是很简陋,但是至少很安静,小燕能够休息好了。我继续睡外面的板凳。这几天,我10点入睡,凌晨1点小燕和我换班,我到早上6点再换回来。
小然然很乖巧。吃了几天奶,被宫口挤歪的脑壳子就长回来了。头发洗好晾干,脸蛋上的白色小绒毛在光下晶莹。小身子散发一股奶香,愈发显得可爱。然然很少哭,只是在饿了,热了,拉了三件事情上面需要哭一下提醒爸妈。其他时间都是安静的睡觉,像是体谅我们想要让我们好好休息。头几天小燕产奶不多,需要冲配方奶。医院提供的开水太烫,后来才想到用保温杯,一次50ml配一勺奶粉,便捷许多。但母乳喂养带来的免疫力还是配方奶无法提供的,且小燕涨奶也需要孩子帮忙多吸走。5斤的然然体力不多,吸一会儿就累得睡着了。于是小燕就得抱着然然几个小时的喂奶。实在太久了,就得借助吸奶器。但然然没吃饱就还会哭,不得已再用配方奶补充一些。后来,小燕产奶足量,母子终于有了更多的默契,不再使用配方奶了。
分娩转到独立套间后,外婆带来了老大和老二。三兄弟第一次见面了。从第一次告知然然的存在,到妈妈肚子逐渐大起来,再到然然的第一次见面,孩子们从来没有表现出抗拒。这样的欣慰,延续到了这第一次见面。飞飞和冬冬都把手指放到然然的手边,让然然抓住食指,然后他们自己开心的咯咯笑了起来。接着,我让力气大的飞飞抱然然。飞飞力气足够,我小心地护着,但真的让飞飞抱着然然走了十几步。然然在大哥的怀里睡得很香。飞飞也小心翼翼,看得出来他对弟弟很珍惜。冬冬得知然然需要安静的睡眠环境后,还会不停地提醒周围的人要安静。在外婆抱然然的时候,冬冬会严肃认真的纠正外婆抱的姿势。4岁二哥的操心,让人觉得又好笑又暖心。
随着然然慢慢长成人形,他的小脸总是让我想起小时候的飞飞。他的额头不像冬冬那么圆润,更像飞飞那样中规中矩。手脚指甲都是小燕的长指甲,不像我这样短粗。爱睡爱吃不哭闹。即使是足底采血,针刺之后哭闹10秒,就又睡了过去。看习惯了然然,突然看到飞飞大而圆润的脸,像是看到了时光机,会回忆飞飞的过去,憧憬然然的未来。
名字的由来

秋然之秋,取前两个孩子夏冬之后。相比春,秋这个季节更有收获和诗意感。然这个名,则来自胡歌的文艺电影《不虚此行》,讲述了一个平凡的人,在最后接纳自己后,为自己小说中的角色取名“然”。然,就是这样,不嫉妒,不焦虑,接受自己,成为自己。
而姓陈,民族回,是小燕的纪念。家里已经三个男孩,作为宗族延续,在大多两个,大量不婚丁克的年代,已经算是超额完成任务。曾经在老大老二姓文的事情上,小燕说过“觉得和自己没多大关系”。多子一个随母姓,在很多家庭已有实践。养一个姓陈的孩子,对我也有些新奇。但多样性我相信对家庭的和睦也有帮助。我们父母也支持,感谢爸妈的理解。
结语

在喜欢孩子的本心驱使下,感谢爱人同心,感谢上苍恩赐,我收获了第三个健健康康的孩子。有朋友问第四个?小燕和我笑笑:“就此打住了”。然然的出生后的短暂抚养,我们已经比前两个孩子熟练了很多,我也确信能够带好三个孩子。我们也不那么紧绷,讲究适度松弛。小燕入住月子中心后,我会带老大老二出行放松。父亲带娃一拖二对我来说已经是常态,这也给了小燕足够的空间休息和照看老三。在月子中心,小燕也不会强求孩子要陪伴身边。夜晚统一放到护理房,自己也能获得充足休息。我们很务实地照顾好自己,不去用道德强制一家人在一起。我岳母也不会每天炖汤,甚至不会每天都过去。月子中心本身已经照顾得很好,饭也管够。我岳母还会取牙医看牙,市场买菜,家里种花。我们只在合适的时候聚到一起,不用总在一起,就挺好。
这次,岳母带孩子之顺利,也出乎我们的意料。飞飞冬冬挺听话,早起穿衣吃饭上学,晚上洗漱入睡,都基本自理。之前,岳母从未单独带孩子,我们还担心强人所难,但实际上孩子们适应得还可以。很多时候,其实不要怕挑战,新的环境创造机会。岳母和孩子们的独处,也让孩子们对外婆有了一些好感。
最后,可能还会有人问,是不是想要一个女孩?生老三之前,肯定想。之前小名叫“月月”,就是按想象中的女孩子来取的。人说,缺啥想要啥。有朋友给自己女儿打扮一下,觉得平常不过,但我和小燕就羡慕得不行。女孩是小棉袄疼妈妈,还可以在成长中和妈妈取经。而老大老二两个男丁,互相打架,喜欢飞机汽车航空母舰,对妈妈的爱好来说都是挑战。有时候我对小燕开玩笑说,这才5岁就已经有代沟了。但小燕说,没关系,就靠你了。
确实,把自己年少时的爱好再复习一次,爷的青春和儿子再来一次,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