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练琴原来是这样!比硬练1小时能多弹这么多...
【往期钢琴重要学习内容回顾】
第1篇:《钢琴视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第2篇:《弹钢琴时怎么放松?》
第3篇:《弹钢琴时左手要按的轻一点吗?怎么做到的?》
第4篇:《学钢琴一定学哈农吗?哈农什么地位?》
第5篇:《弹钢琴要多久能到一看谱就差不多弹出来的效果?》
学钢琴≠弹钢琴,学钢琴是音乐思维的学习和美好体验!所以,练琴也是一门学问,值得好好琢磨,不断总结,提升效率!

首先,肯定不能靠每周上课那点时间,毕竟脑子懂了,手要能做到,还得练才行!其次,练琴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不断延长!

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练习效率,原来只能练1个的,现在能练2个;原来只能练1个简单的,现在可以弹1个难的。练琴≠硬练,方法要随着不同水平阶段更新升级!
我是坚持学钢琴打基础/系统教学的钢琴楚楚老师。9年一线沉浸式教学(小朋友/成人),善于规划钢琴学习,重视基础,教学化繁为简,系统学习与结果测评,开朗欢乐,但要求严格的90后老师。

和学生们一起进入音乐的世界,感受乐谱温度,钢琴典雅~学钢琴≠弹钢琴,学钢琴是音乐学习的美好体验~!
1. 重视基础练习
重视手指练习,音阶,琶音,和弦等基础练习!双手灵活又协调,很多曲子的弹奏难度也是直线下降的。手指能力的投入会换来未来长久的赋能!

不过一则需要时间和量的累积,很难一蹴而就,二则是为了确保曲谱都认识,也知道在哪弹,手能够跟的上。每次的练习要分配相应的时间进行活动预热,或者时间比较碎片的话也可以抽出来每日单独练习。

2. 有意识的进行输入式训练
是指每次有一定量的作业曲目,不要死磕在某一首上面!结果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这一首上了,弹得也不尽如人意,其他的也没安排时间好好练......在初学和基础阶段的曲目都不是高技巧难度或者很长的曲目,主要还是为了见多识广,也通过多输入来不断提高识谱速度和准确度,和不同类型的手指组合弹奏训练。

越是新曲子认谱慢和难,越要有意识的给每日或者每次的练习安排【识谱认新】的过程,不断刺激大脑和手指的协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会有明显改善,也不会很担心或者害怕练新曲。

3. 挑着练
分手熟练后合手。全曲合手弹下来,会有一些比较熟练的小节,也总会有不好弹的复杂小节被卡住,那么就不要一遍一遍的从头到尾去弹!!不少同学练曲的时候总想着一遍过,卡在哪里就停下重头,那么熟练的部分不断被反复,越来越熟练,不熟的部分每次就碰运气过一遍,不熟还是不熟,所以部分小节或者乐句拎出来单独练熟以后,再融合进去乐句,融合进乐曲中去。

并且,注重慢练的过程,在慢练时输入正确的,才有快起来的基础。不然快起来就成了碰运气,弹快了,大脑也空白了,手底下怎么弹就看手指自己了,其实弹对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4. 单次练习时长
单次练习时长不要过长!如果当日练习时间比较宽裕的情况下,可以安排中间的休息。有时候可能练进去了,不知不觉一小时就过去了,但是如果练习状态不好,最好还是以半小时为单位,不要勉强硬练,休息10分钟,再弹,经常会发现怎么都弹不好的,好多了,因为大脑也需要吸收的过程和时间。

其实我很喜欢和不同的学生们一起探索练琴的方法,每个阶段看到变化,找到更适用与自己的高效练习方法与每个阶段目标的达成!不知不觉中一个季度,半年,一年过去了......发现自己能够弹出来这么多好听的曲子了!也学习和见识了很多之前不曾知道的内容,有趣又不乏动力。不同水平阶段收获结果,就是实打实的正向激励!
我是坚持学钢琴打基础/系统教学的钢琴楚楚老师。9年一线沉浸式教学(小朋友/成人),善于规划钢琴学习,重视基础,教学化繁为简,系统学习与结果测评,开朗欢乐,但要求严格的90后老师。

和学生们一起进入音乐的世界,感受乐谱温度,钢琴典雅~学钢琴≠弹钢琴,学钢琴是音乐学习的美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