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丛书目录
新史学 第01辑 古典传统与价值创造-陈恒,耿相新主编-11243172-2003-年
新史学 第02辑 布罗代尔的遗产-陈恒,耿相新主编-11556338-2004-年
新史学 第03辑 柯林武德的历史思想-陈恒,耿相新主编-11569879-2004-年
新史学 第04辑 新文化史 4 New cultural history-陈恒,耿相新主编-11569883-2005-年
新史学 第05辑 后现代:历史、政治和伦理 New history Postmodernity:history, politics and ethics-陈恒,耿相新主编-11682621-2006-年
新史学 第06辑 宗教文化史 History of religious culture-陈恒,耿相新主编-11760142-2006-年
新史学 第07辑 东西方之间-对历史思想的探求 Between east and west:an enquiry concerning historical thinking-陈恒,耿相新主编-11944028-2007-年
新史学 第08辑 纳粹屠犹:历史与记忆-陈恒,耿相新主编-11896676-2007-年
新史学 第09辑 观念的历史-陈恒,耿相新主编-12466147-2009-年
新史学 第10辑 古代科学与现代文明-陈恒,耿相新主编;王秦伟执行主编-13341454-2013-年
新史学 第11辑 职业历史学家与大众历史学家-陈恒,耿相新主编;王秦伟执行主编-13616789-2013-年
新史学 第12辑 历史与历史学家-陈恒,王刘纯主编-13698300-2014-年
新史学 第13辑 艺术史与历史学-陈恒,王刘纯主编-13817722-2014-年
新史学 第14辑城市史与城市文化-陈恒,王刘纯主编-13981853、96075946-2015-年
新史学 第15辑 文化传播与历史书写-陈恒,王刘纯主编-13963985-2016-年
新史学 第16辑前近代清朝与奥斯曼帝国的比较研究-陈恒,王刘纯主编-14237504-2016-年
新史学 第17辑文化史与史学史-王刘纯,陈恒主编-14228816-2017-年
新史学 第18辑 卡罗·金兹堡的论说:微观史、细节、边缘-陈恒-14282855-2017-年
新史学 第19辑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与社会-王刘纯,陈恒主编-14349470-2017-年
新史学 第20辑数字时代的历史研究与文化书写-陈恒,王刘纯主编-14378102-2017-年
新史学 第21辑城市史与现代学术-陈恒,王刘纯主编-14611445-2018-年
新史学 第22辑古代文明与现代史学-王刘纯,陈恒主编-14587658-2019-年
新史学 第23辑历史学家能做到不偏不倚吗-陈恒,王刘纯-14633056-2019-年
新史学01
新史学01 古典传统与价值创造 3
新史学01 传统与古典历史学家阿纳尔多·莫米里亚诺 3
新史学01 一个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能对现代西方理论有所贡献吗?格兰特·哈迪 23
新史学01 马克斯·韦伯与古代资本主义理论约翰·拉夫 45
新史学01 李维史陀和古典文化皮特罗·布奇 71
新史学01 尼采与古典学研究黄洋 89
新史学01 艺术博物馆、古画和我们过去的知识大卫·卡里埃 103
新史学01 斯巴达的幻影:古代与现代晏绍祥 129
新史学01 宗教分歧与政治对立:关于古代与近代民主政治的思考格拉厄姆·马多克 193
新史学01 印加帝国中的边缘与核心区之关系: 203
新史学01 安第斯世界体系中的胡萝蔔与大棒政策劳伦斯·库兹奈 203
新史学01 环境的世界体系研究提姆·巴特里 225
新史学01 马铃薯如何改变了世界历史威廉·迈克尼尔 237
新史学01 历史哲学 253
新史学01 再论历史中的真实性和事实沃尔什 253
新史学01 历史的解释与意义威廉·德维利斯 275
新史学01 访谈与对话 289
新史学01 「回到希腊人那里」布鲁斯·桑顿 289
新史学01 网路与史学 297
新史学01 英语世界之古典学者:一份定量分析瓦尔特·夏德尔 297
新史学01 书评 307
新史学01 狄尔泰:《历史中的意义》胡继华 307
新史学01 主题书目索引 321
新史学02
新史学02 卷首语 陈恒 1
新史学02 布罗代尔的遗产 7
新史学02 布罗代尔与综合学科:一位没有听众的布道人? 伊曼努尔 沃勒斯坦 文 7
新史学02 布罗代尔:一个还是几个? 莫里斯 艾马尔 文 16
新史学02 布罗代尔、资本主义与新经济社会学 乔凡娜 艾利凡 文 28
新史学02 一个首要的理念——追踪需求 苏珊·莫舍 斯图亚德 文 42
新史学02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布罗代尔是一个转折点吗? 62
新史学02 史蒂文·开普兰 文 87
新史学02 “长时段”不是美国史学史的特点吗? 简 赫菲尔 文 87
新史学02 仿佛穿过暗夜的船——关于美国国内对《地中海》一书态度的思考 安东尼 马罗 文 99
新史学02 美国基金会和布罗代尔研究机构的构建 朱莉亚娜 格梅利 文 120
新史学02 福特基金会跨大西洋的任务与目标,1951—1981 苏童 文 144
新史学02 历史哲学 169
新史学02 历史叙事之真实性的条件 托波尔斯基 文 169
新史学02 为什么战前日本的史学家隐瞒真相 布朗利 文 182
新史学02 世界体系研究 197
新史学02 古代世界体系与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塞缪尔 阿明 文 197
新史学02 帝国边界内外的生产:罗马时代欧洲的商品、交换和权力 彼得 S.威尔斯 文 224
新史学02 《评论》杂志目录 241
新史学03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论历史哲学 3
新史学03 历史哲学 柯林武德 文 3
新史学03 历史哲学的性质和目的 柯林武德 文 17
新史学03 历史循环理论 柯林武德 文 32
新史学03 历史知识的界限 柯林武德 文 44
新史学03 历史和科学是不同的知识吗 柯林武德 文 54
新史学03 进步哲学 柯林武德 文 61
新史学03 奥斯瓦尔德 斯宾格勒的历史循环理论 柯林武德 文 73
新史学03 克罗齐的历史哲学 柯林武德 文 87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的历史思想?? 103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的历史学理论 艾洛尔 哈里斯 文 103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先生论哲学方法 杜卡斯 文 117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论反思的思想 威廉 德雷 文 127
新史学03 评柯林武德对汤因比的批评 爱德华 梅耶斯 文 132
新史学03 克罗齐对柯林武德的影响 阿兰 多纳根 文 136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被误解了吗 乔纳森 柯亨 文 139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来自父亲的影响 彼得 琼斯 文 142
新史学03 历史哲学 147
新史学03 把舵掌稳——论分析的方法和单位 伊曼纽尔 沃勒斯坦 文 147
新史学03 现代性地平线上的三颗救赎之星——本雅明、施米特和海德格尔的灵知主义精神探略 胡继华 文 155
新史学03 疾病与史学 193
新史学03 古代世界的瘟疫:从修昔底德到查士丁尼的研究 克里斯廷 史密斯 文 193
新史学03 修正主义史学 215
新史学03 纳粹究竟残害了多少犹太人 弗兰克 汉金斯 文 215
新史学03 索引 239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相关书目 R.G.Collingwood 余伟 编 239
新史学04
新史学04 卷首语 陈恒 1
新史学04 新文化史 8
新史学04 历史叙述的复兴:对一种新的老历史的反省 劳伦斯·斯通 文 8
新史学04 文化史与叙事性的挑战 克伦·哈图恩 文 28
新史学04 历史中的故事:晚近欧洲史作品中的文化叙事 莎拉·马扎 文 43
新史学04 论心态史的历史解释——以布洛克《国王神迹》为中心探讨 潘宗亿 文 71
新史学04 阅读的历史 罗伯特·达顿 文 100
新史学04 西方儿童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阿利斯及其批评者 陈贞臻 文 122
新史学04 新文化史的学术性格及其在台湾的发展 卢建荣 文 138
新史学04 文化史的奠基者——雅各布·布克哈特 163
新史学04 关于世界历史问题的思考 雅各布·布克哈特 文 163
新史学04 雅各布·布克哈特的学生时代:通往文化史之路 菲利克斯·吉尔伯特 文 180
新史学04 雅各布·布克哈特:超越历史 阿尔伯特·所罗门 文 202
新史学04 书评 241
新史学04 “文化转向”的转向或超越?——介绍四本论欧美新文化史的著作 蒋竹山 文 241
新史学04 访谈 253
新史学04 关于母亲/政治文化身体政治:林·亨特访谈录 近藤和彦 文 253
新史学04 书目索引 275
新史学04 当代西方文化史参考书目 蒋竹山 整理 275
新史学05
新史学05 卷首语 陈恒 1
新史学05 后现代:历史、政治和伦理如其所好地述说历史:不顾事实的后现代主义历史学 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 文 9
新史学05 见证历史中的他者 凯利·奥利弗 文 25
新史学05 历史的伦理精神 克尔兹茨托夫·兹亚瑞克 文 47
新史学05 对海登·怀特的接受 理查德·汪 文 69
新史学05 现实性的销蚀 埃里克·沃格林 文 90
新史学05 焦虑与理性 埃里克·沃格林 文 127
新史学05 在凝视的帝国:福柯与20世纪法国思想对视觉的贬损 马丁·杰伊 文 177
新史学05 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 拉德哈克瑞西南 文 195
新史学05 幻影朋友之回归——以民主的名义 德里达 文 214
新史学05 伦理与精神 列维纳斯 文 246
新史学05 无伦理之承认 南希·弗雷泽 文 253
新史学05 社会道德秩序取决于认知还是再分配?——变动视野中的社会道德秩序 阿克塞尔·霍耐特 文 272
新史学05 痛苦、苦难与苦恼 南希 文 283
新史学05 书评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 任翔 文 293
新史学05 评论1949年以来在两个德国教科书中记录的毁灭性战争与犹太大屠杀 博多·冯·博里斯 文 305
新史学05 书目索引后现代主义相关书目索引 陈恒 编 329
新史学06 卷首语 陈恒 1
新史学06 宗教文化 11
新史学06 基督教——西方社会的灵魂 克里斯托弗 道森 文 11
新史学06 克里斯托弗·道森:一种社会科学的视角 拉塞尔 希廷格 文 19
新史学06 克里斯托弗·道森论技术与自由主义的消亡 拉塞尔 希廷格 文 31
新史学06 托克维尔笔下的清教徒:基督教与美国的创立 桑福德 凯斯勒 文 46
新史学06 宗教依然是历史的锁钥 西门 鲍德温 文 63
新史学06 宗教乃文化之根 约瑟夫 考特斯基 文 87
新史学06 古代城市的宗教 古朗士 文 102
新史学06 《圣经》历史书《使徒行传》的历史逻辑 查常平 文 130
新史学06 宗教哲学 151
新史学06 宗教中的真理与想象 拉尔夫·巴顿 佩里 文 151
新史学06 斯宾诺莎、维柯和宗教的想象 165
新史学06 塞缪尔 普鲁斯 文 165
新史学06 法律的力量——权威的神秘基础 德里达 文 187
新史学06 评论 243
新史学06 《德国的历史观——从赫德尔到当代历史思想的民族传统》中文版前言 乔治 G.伊格尔斯 文 243
新史学06 书目索引 251
新史学06 介绍几种宗教研究杂志 陈恒 编 251
新史学07 卷首语陈恒 1
新史学07 东西方之间 7
新史学07 中西方的人与自然法李约瑟 文 7
新史学07 中国自陷于农本社会怪圈的经济地理学析解文贯中 文 52
新史学07 内外之间:近代儒家士人的选择赫尔穆特威廉 文 79
新史学07 清代思想的张力:17—18世纪中国思想中的“历史决定论”伍安祖 文 88
新史学07 论陈独秀的西方主义本杰明史华慈 文 106
新史学07 日本京都学派的六朝社会观谷川道雄 文 115
新史学07 与中国史学相比,对于西方史学的西方特性是什么?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文 126
新史学07 探求共同的史学原则:关于伊斯兰传统的辩护及评论塔利夫卡利迪 文 135
新史学07 西方传统文化与西方史学思想约翰伽尔唐 文 139
新史学07 历史哲学 157
新史学07 历史方法论德罗伊森 文 157
新史学07 历史的崇高分裂:或者我们是怎样不再是我们的弗兰克安克斯密特 文 167
新史学07 历史研究的进步雷蒙德马丁 文 195
新史学07 “创造性”与“传统”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勒 文 221
新史学07 古代晚期和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编纂的两个平行时期克里斯托夫仙伦扎 文 231
新史学07 论坛 253
新史学07 权力—政治—讨论:政治文化史的可能性及其局限托马斯尼可拉斯 文 253
新史学07 书评 275
新史学07 评维克多·李伯克的《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王晋新 文 275
新史学07 文献与史料 287
新史学07 普塔荷太普说教文金寿福 译 287
新史学07 《奥古斯都功德碑》注译张揇 注译 张强 校 299
新史学08 回顾与展望纳粹屠犹历史综述 纳粹屠犹美国纪念博物馆(The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编写 7
新史学08 1945年以来关于纳粹屠犹的著述和研究 马丁·吉尔伯特(Martin Gilbert) 文 15
新史学08 救援与抵抗 马利安·普里查德(Marion P.Pritchard) 文 41
新史学08 “最终解决” 多里斯·贝尔根(Doris L.Bergen) 文 49
新史学08 纳粹屠犹36条答问 西蒙·维森塔尔纳粹屠犹纪念中心(The Simon Wiesenthal Center)编 60
新史学08 纳粹屠犹研究在中国 徐新(Xu Xin) 文 75
新史学08 文化视野中的大屠杀安妮·弗兰克及纳粹屠犹记忆之前景 阿尔文·H·罗森菲尔德(Alvin H.Rosenfeld) 文 89
新史学08 纳粹屠犹之后犹太人社会心理的变化 张倩红(Zhang Qianhong) 文 105
新史学08 重建民族历史与民族记忆过程中的希伯来语大屠杀文学 钟志清(Zhong Zhiqing) 文 124
新史学08 宗教和纳粹屠犹 约书亚·沙桑(Joshua Chasan) 文 145
新史学08 基督教神学与纳粹屠犹 罗伯特·迈克尔(Robert Michael) 文 152
新史学08 纳粹屠犹中的语言和民族文化 沃尔夫冈·梅德(Wolfgang Mieder) 文 160
新史学08 大屠杀与现代性现代性和纳粹之种族灭绝 罗伯特·S.威斯屈奇(Robert S.Wistrich) 文 171
新史学08 平庸化的恶魔: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出色表演——对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启示 爱莲心(Robert E.Allinson) 文 193
新史学08 现代性与责任的异化 顾红亮(Gu Hongliang) 文 211
新史学08 讲授纳粹屠犹的历史:亚德瓦谢姆的方法论原则 伊瑞特·雅布拉姆斯基(Irit Abramski) 文 218
新史学08 今天的反犹主义、新纳粹主义和仇外行径 伊瑞妮·卡坎德斯(Irene Kacandes) 文 224
新史学08 干吗为同性恋操心?纳粹德国的同性恋恐惧和性政治 杰弗里·吉勒斯(Geoffrey J.Giles) 文 234
新史学08 论坛试论纳粹屠犹获得的历史 詹姆斯·E·杨(James E.Young) 文 255
新史学08 纳粹屠犹和历史再现问题 罗伯特·布劳恩(Robert Braun) 文 280
新史学08 文献与史料纳粹屠犹英文书目举要 宋立宏 梁民政(Song Lihong Liang Minzheng)编 309
新史学09 观念的历史 3
新史学09 历史的概念——古代的和现代的汉娜·阿伦特文 3
新史学09 历史记注朱渊清文 40
新史学09 思想史研究诸视野:回顾、审视和展望唐纳德·凯利文 85
新史学09 历史与逻辑的三重涵义查常平文 113
新史学09 作为象征符号具形化的制度卡尔-西格博·莱贝格文 128
新史学09 赫尔德:一种新历史观 149
新史学09 赫尔德的文化民族主义罗亚尔·施密特文 149
新史学09 赫尔德对于历史因果关系和历史连续性的处理F.M.巴纳德文 160
新史学09 “生命的隐喻”:赫尔德的历史哲学与18世纪后期自然科学的不平衡发展埃利亚斯·帕尔蒂文 174
新史学09 永恒的主题:法国大革命 203
新史学09 我们得到的世界:法国大革命的未来林·亨特文 203
新史学09 法国大革命论战语境中的“光荣革命”张丽艳文 220
新史学09 与林·亨特的对话林·亨特文 241
新史学09 日本欧洲史研究 249
新史学09 古希腊的国家与共同体前泽伸行文 249
新史学09 “欧洲经济史”研究领域的形成土肥恒之文 264
新史学09 后现代史学 279
新史学09 现代的完整性贺伯特·博德文 279
新史学09 创伤与苦难:一个被遗忘的西方历史意识根源弗兰克·安克斯密特文 283
新史学09 认知型史学与规范型史学佐藤将之文 296
新史学10 古代科学与现代文明 3
新史学10 古代对历史用途的看法约翰·伯里文 3
新史学10 古代科学与现代文明乔治·萨顿文 11
新史学10 “过度专业化”与科学史的阅读危机史蒂文·谢平文 74
新史学10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83
新史学10 历史的意义弗里德里克·杰克逊·特纳文 83
新史学10 历史主义的理论结构与演变卓立文 95
新史学10 过去七十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英美和意大利学术中的人文主义、社会史和近代早期保罗·F.格伦德勒文 124
新史学10 何为书籍史?罗伯特·达恩顿文 144
新史学10 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的新版本费利克斯·吉尔伯特文 166
新史学10 布克哈特:政治观点和在后现代主义边界上的历史洞察力约恩·吕森文 176
新史学10 纳粹德国的流亡历史学家:对民主制的诸种政治态度格奥格尔·伊格尔斯文 187
新史学10 从季门传承来管窥德国和中国印度学的源流刘震文 202
新史学10 专题研究 233
新史学10 马铃薯如何改变了世界历史威廉·H.麦克尼尔文 233
新史学10 阿姆撒尔解读车效梅文 245
新史学10 开普敦种族问题新探潘兴明文 255
新史学10 论荀彧与曹操集团的关系王莉娜 曾维华文 271
新史学10 朱熹《家礼》的刊刻与版本——迄至《性理大全》本吾妻重二文 280
新史学10 近世儒教的祭祀礼仪与木主、牌位——朱熹《家礼》的一个侧面吾妻重二文 301
新史学10 讲坛 325
新史学10 社团与馈赠:罗马帝国城市生活新探刘津渝文 325
新史学10 文献与史料 343
新史学10 古典世界的货币及其价值约翰·罗伯兹文 343
新史学11 新文化史 3
新史学11 罗伯特·达恩顿与新文化史周兵文 3
新史学11 卡罗·金兹堡的文化史研究评述李根 周巩固文 21
新史学11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与叙述史学梁艳春文 35
新史学11 沙龙:法兰西的文化象征与民族记忆洪庆明文 47
新史学11 对国家性和地区性历史博物馆“欧洲化”的反思和建议尤塔·舒曼 苏珊·波普文 56
新史学11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67
新史学11 德罗伊森历史理论中的“现时代史”阿图尔·阿尔法克斯·阿西斯文 67
新史学11 职业历史学家与大众历史学家,1800—1900—2000斯坦凡·贝格尔文 81
新史学11 耶日·托波尔斯基史学思想的历史认识论探析梁民愫文 96
新史学11 约翰·波考克的哈林顿研究左敏文 130
新史学11 布鲁斯·马兹利什的“新全球史”探索刘文明 田汝英文 148
新史学11 论历史事实的概念及其理论误区——关于重建客观史学理论基础的一个反思卓立文 157
新史学11 专题研究 179
新史学11 古埃及塞德节:研究与重构郭子林文 179
新史学11 公元前4—前3世纪斯巴达人口政策反思祝宏俊文 192
新史学11 艾约瑟对西方古典文化的引介和传播陈德正文 206
新史学11 《万国史记》与西洋政学知识之传入胡其柱 贾永梅文 223
新史学11 从High Enlightenment概念的译名谈起于艳茹文 233
新史学11 埃及公民社会与政治民主化问题的历史探究王泰文 239
新史学11 帕森斯和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张弛文 259
新史学11 美国文化关系处历史探析辛兆义 董小川文 275
新史学11 略论《左传》引《诗》储玲玲文 286
新史学11 从唐人小说看科举士子漫游聚会的风习俞钢 和庆锋文 297
新史学11 元代的以人偿债与折庸抵债:蒙古法与汉法的相互影响乔志勇文 310
新史学11 评论 325
新史学11 宏观性世界历史的建构——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述评黄红霞文 325
新史学11 讲坛 363
新史学11 亚洲主义思想的解析姜克实文 363
新史学11 文献与史料 377
新史学11 斯巴达政制色诺芬文 377
新史学12 历史学与历史学家 1
新史学12 历史学家及其责任[英]乔纳森·戈尔曼 文 李娟 译 1
新史学12 历史书写的欧洲传统之一:从艾因哈德到蒙茅斯的杰弗里的古典传统[英]理查德·威廉姆·索森 文 李腾 译 17
新史学12 中世纪历史学家与他们的现代同行[英]安格斯·沃德 文 刘招静 译 35
新史学12 16世纪和17世纪的历史及研究它们的历史学家[英]罗兰·穆斯尼埃 [英]热内·皮劳耶 文 朱明 译 46
新史学12 新文化史 58
新史学12 名称和活动——不均衡的交流和史学市场[意]卡罗·金兹堡 [意]卡罗·波尼 文 李根 译 58
新史学12 在焦虑时代找寻意义——德意志帝国时期的文化史[德]马丁·吕克 文 王琼颖 译 66
新史学12 作为表象的世界[法]罗杰·夏蒂埃 文 张弛 译 77
新史学12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91
新史学12 论孔德的实证主义史学思想易兰 91
新史学12 章学诚“通”义新释章益国 102
新史学12 从上海职业妇女访谈实践探索口述史理论程郁 117
新史学12 专题研究 135
新史学12 古代埃及国家与离心化危机管理[德]雷奈德·穆勒—沃勒曼 文 王海利 译 135
新史学12 希腊的神名来自埃及郭涛 141
新史学12 民族精神:布克哈特这样解释意大利文艺复兴之魂周春生 155
新史学12 费奇诺“哲学王”思想的实践:马加什一世治下的匈牙利王国李宇靖 167
新史学12 美国史学界关于“罗得岛问题”的研究蔡萌 183
新史学12 英国工业化视野下女子社会教育初探贺鹭 197
新史学12 被“绑架”的人们——巴勒斯坦难民成因的阿拉伯责任探析:1947—1949年杨军 210
新史学12 略论北朝的温泉姚潇鸫 221
新史学12 对于清宫配用底野迦的个案研究——以康熙帝的“病人”耶稣会士安多为例[西班牙]白雅诗 文 董少新 译 231
新史学12 评论 256
新史学12 施穆勒与《一般国民经济学概论》——一位没有过时的大师[德]约尔根·巴克豪斯 文 黎岗 译 256
新史学12 创伤记忆与历史表现的悖论——以安克斯密特的《崇高的历史经验》为例顾晓伟 270
新史学12 文献与史料 284
新史学12 雅典政制伪色诺芬 文 徐松岩 译注 284
新史学12 马塞里努斯:波斯帝国介绍刘衍钢 294
新史学12 征稿 324
新史学13 艺术史与历史学 1
新史学13 几何学、文艺复兴美术与西方文化小塞缪尔·埃哲顿文 杨贤宗译 1
新史学13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修辞学与美术史卡尔·戈尔茨坦文 杨贤宗译 16
新史学13 远东地区的几何学与耶稣会士小塞缪尔·埃哲顿文 杨贤宗译 43
新史学13 古希腊的乐器雅克·夏耶文 陈玉聃译 64
新史学13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类学解释彼得·伯克文 刘耀春译 75
新史学13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85
新史学13 点燃往昔的希望之火: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哈维·J.凯文 俞金尧译 85
新史学13 历史、理论主义与“后世俗”的限度阿兰·梅吉尔文 张文涛译 张旭鹏校 98
新史学13 历史书写的欧洲传统:圣维克多的休与历史发展观念理查德·威廉·索森文 李腾译 118
新史学13 观念的力量安东尼·格拉夫敦文 黎云意译 136
新史学13 基督教历史阐释学的先行者——论早期基督徒提阿菲罗斯的史学阐释理论肖超 156
新史学13 专题研究 176
新史学13 古代人与古代经济芬利文 陈思伟译 176
新史学13 后期埃及的外国硬币雷娜特·米勒-沃勒曼文 娄滔等译 王海利校 191
新史学13 古代埃及文献《能言善辩的农民》创作的年代王海利 201
新史学13 地中海世界的“古代晚期”——概念的想象及内涵焦汉丰 207
新史学13 早期基督教的形成——以保罗对犹太教律法的论说为中心杨军 223
新史学13 试析19世纪英国大众阅读的形成孙柯君 231
新史学13 都市空间里的慈善、休闲与身份认同:18、19世纪伦敦的欢娱慈善活动吕晓燕 242
新史学13 1871—1900年间巴黎市议会有关地铁建设的讨论孙一萍 256
新史学13 评论 267
新史学13 安克斯密特的历史哲学述评顾晓伟 267
新史学13 文献与史料 282
新史学13 4世纪伊苏里人入侵的文献记载刘衍钢译注 282
新史学13 征稿 295
新史学14 城市史与城市文化 1
新史学14 历史上的城市阿诺德·汤因比 文 倪凯 译 1
新史学14 中世纪欧洲城市马克·博纳 文 屈伯文 译 20
新史学14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卫生、洗浴和街道清理林恩·桑代克 文 唐诗卉、朱明 译 39
新史学14 12至14世纪意大利公社关于城市环境的管制弗朗切斯卡·波凯 文 唐诗卉、朱明 译 48
新史学14 前工业社会中城市贫困问题浅析刘敏 60
新史学14 电影与城市汉努·萨尔米 文 王芳 译 71
新史学14 为谁保护历史?——美国历史保护学的演进、批判与反思李娜 86
新史学14 历史社会学初探孙琇 99
新史学14 18世纪观察者及其后历史学家视野中的英国政治、文化与工业革命佩内洛普·科菲尔德 文 叶亢 译 112
新史学14 约旦的巴勒斯坦人——徘徊在边缘与主流间的“少数族群”车效梅、常芳瑜 134
新史学14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146
新史学14 历史书写的欧洲传统之三——作为预言的历史理查德·威廉姆·索森 文 李腾 译 146
新史学14 康德的历史理性思想研究倪凯 165
新史学14 柯林武德历史叙事理论探析张作成 176
新史学14 马舍雷《乔治·康吉莱姆的科学哲学:认识论和科学史》一文“引言”阿尔都塞 文 吴志峰 译 188
新史学14 专题研究 193
新史学14 希腊化时代和文明史伯里 文 焦汉丰 译 193
新史学14 活力、秩序与重估:加洛林王朝后期政治史研究的新趋势陈素娟 208
新史学14 国家民族主义视角下的塞浦路斯问题谢立忱、尹婧 217
新史学14 赫鲁晓夫的致命改革:党的机关的分立及其后果(1962—1964)赫列夫纽克 文 刘显忠 译 228
新史学14 美国信息社会形成初探石光宇 246
新史学14 评论 253
新史学14 2014年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发展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 253
新史学14 作为一个社会的罗马:《罗马史研究入门》书评石晨叶 294
新史学14 光启讲坛 299
新史学14 国外非洲史研究最新趋势与中国的非洲史研究舒运国、包茂红、孙红旗、沐涛、张忠祥 299
新史学14 治学门径与方法——漫谈外国史料与史学陈志强、陈晓律 330
新史学14 文献与史料 348
新史学14 马克思主义和阶级斗争(1970年1月)阿尔都塞 文 吴志峰 译 348
新史学15 专题研究 1
新史学15 何谓“双天”——论《旧约》希伯来语中“天”(?āmayim)一词双数形式的来源及文化意义白钢 1
新史学15 斯福得里亚斯事件与斯巴达城邦政治中的王权贾文言 8
新史学15 罗贝尔伯爵的“宠物”狼——中世纪欧洲贵族与农民的关系问题透视[美]威廉·切斯特·乔丹文 21
新史学15 制造教皇权力——11世纪和12世纪西欧的教权理论、教会法与教皇政府刘林 36
新史学15 埃及农民对战争的社会记忆[埃及]雷姆·萨德 文 45
新史学15 自由、精英与宪政:哈维·曼斯菲尔德的保守主义核心理念钩稽朱兵 53
新史学15 16世纪早期至17世纪中叶葡萄牙海洋帝国的果阿—澳门—长崎贸易航线顾卫民 71
新史学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与台湾的贸易李今芸 89
新史学15 索尔·阿林斯基的“后院”组织与社会资本黎云意 104
新史学15 为了“文明的利益”:美国与巴拿马运河(1903—1914年)刘义勇 113
新史学15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130
新史学15 论希腊历史写作[德]维拉莫维兹 文 130
新史学15 阿波罗[德]维拉莫维兹 文 145
新史学15 时间、历史与道:章学诚与马丁·海德格尔王晴佳 157
新史学15 希罗多德《历史》中“真实”的呈现:与“记忆”及“探究”模式的互动何珵 180
新史学15 斯特拉博及其《地理学》李铁匠 193
新史学15 黎塞留的三种面相:一项历史编纂学的考察[英]约瑟夫·伯金 文 217
新史学15 在社会启蒙与激进的秩序思想之间——意识形态极端年代的欧洲社会之科学化[德]卢茨·拉斐尔 文 239
新史学15 从全球史的视角来反思美国革命:迈克尔·朱克曼访谈录魏涛 258
新史学15 评论 272
新史学15 两种文化回顾:1945年以来英国大学的人文学科[英]彼得·曼德勒 文 272
新史学15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主席彼得·曼德勒在中国学术访问管洪亮 292
新史学15 凿通埃及古今的艰难跋涉——读王海利教授著《埃及通史》娄滔 296
新史学15 光启讲坛 304
新史学15 “伊斯兰国”(ISIS)现象探讨和研究四人谈朱威烈 李伟建 黄民兴 王建平 304
新史学15 文献与史料 331
新史学15 描述匈人的最早文献刘衍钢 331
新史学16 比较视野 1
新史学16 亚洲视野下的比较史学[土耳其]忽里·伊斯拉莫奥卢(Huri Islamoglu)、[美]濮德培(Peter C.Perdue) 1
新史学16 比较视野下的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美]迈克尔·艾德斯(Michael Adas) 10
新史学16 欧亚帝国的早期近代复合体[美]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 24
新史学16 清与奥斯曼比较 42
新史学16 现代性比较:清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国家转型和产权建构[土耳其]忽里·伊斯拉莫奥卢(Huri Islamoglu) 42
新史学16 条约与友睦:19世纪的英帝国主义与奥斯曼帝国及中国[美]瑞萨特·卡萨巴(Resat Kasaba) 66
新史学16 19世纪的国际法与中国、暹罗及奥斯曼帝国的国家转型[美]理查德S.霍罗威茨(Richard S.Horowitz) 86
新史学16 比较视野下的清朝 118
新史学16 比较视野下的帝国与国家:18世纪中国的边疆管辖[美]濮德培(Peter C.Perdue) 118
新史学16 正式、非正式的统治与经济发展机制:比较视野下的清帝国[美]王国斌 135
新史学16 比较视野下清朝皇权的多维性[美]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 151
新史学16 奥斯曼帝国研究 159
新史学16 奥斯曼帝国史研究绪论[德]苏莱雅·法洛希(Suraiya Faroqhi) 159
新史学16 奥斯曼的宗教学校:18世纪叙利亚教育机构的多元形态[美]史蒂芬·塔迈里(Steve Tamari) 168
新史学16 奥斯曼法庭之内:国家与宗教交汇的地方法[美]纳伊瓦(Najwa Al-Qattan) 192
新史学16 苏莱曼一世与匈牙利的征服[英]罗兹·墨菲(Rhoads Murphey) 202
新史学16 史学理论 220
新史学16 文化是帝国的第二属性——关于柯娇燕文化功能的比较研究刘姗姗 220
新史学17 专题研究 1
新史学17 文化史相关问题[英]彼得·曼德勒 1
新史学17 “看”的历史理解:罗斯金与“批评”的文化史陈书焕 25
新史学17 从观念到概念再到隐喻:德国的思想史传统与复杂的语言构造[阿根廷]艾里阿斯·何塞·帕提 35
新史学17 “不凋谢的声名”——论印欧语系早期诗歌语言的传承与创新白钢 56
新史学17 古典时代希腊士兵的日常生活研究[美]李·布赖斯 69
新史学17 《排华法》与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的迁转复归伍斌 89
新史学17 Robot计划——20世纪50年代初丘吉尔政府挑战固定汇率的尝试毛锐 赵北平 112
新史学17 俄国革命的精神解读解国良 125
新史学17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147
新史学17 亚述史学史[美]阿尔伯特·奥姆斯塔德 147
新史学17 克罗齐历史学论析张作成 186
新史学17 全球化与观念史[美]阿兰·梅吉尔 199
新史学17 1868—1968年现代史领域的若干学术趋势[英]赫伯特·巴特菲尔德 207
新史学17 评论 228
新史学17 《自然史》与丝绸之路李铁匠 228
新史学17 埃尔斯沃思·亨廷顿研究综述顾海萍 248
新史学17 国内学界关于英属北美殖民地史研究述评王伟宏 260
新史学17 历史应该如何书写——读《致命的海滩》陈仲丹 271
新史学17 光启讲坛 277
新史学17 冷战在这里转向——中苏同盟兴衰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沈志华 陈兼 277
新史学18 评语 1
新史学18 卡罗·金兹堡的论说:微观史、细节、边缘李根 1
新史学18 专题研究 4
新史学18 线索:一种推定性范式的根源卡罗·金兹堡 4
新史学18 微观史与世界史卡罗·金兹堡 40
新史学18 微观史学:我所知道的二三事卡罗·金兹堡 64
新史学18 纬度、奴隶与《圣经》:微观史学的试验卡罗·金兹堡 89
新史学18 弗洛伊德,狼-人案例和狼人卡罗·金兹堡 97
新史学18 使之陌生:一种文学设置手法的前史卡罗·金兹堡 106
新史学18 距离与视角:两个隐喻卡罗·金兹堡 126
新史学18 女巫与萨满卡罗·金兹堡 147
新史学18 杀死一名中国满清的官员:距离的道德暗示卡罗·金兹堡 159
新史学18 宽容与贸易:奥尔巴赫读伏尔泰致阿德里亚诺·索弗里卡罗·金兹堡 173
新史学18 你的国家需要你:一项政治图像学研究卡罗·金兹堡 196
新史学18 无意间留下的提示:逆着意向阅读历史卡罗·金兹堡 219
新史学18 我们的话语和他们的话语:关于历史学家之技艺的反思卡罗·金兹堡 236
新史学18 只有一个目击者:屠犹与真实性原则卡罗·金兹堡 253
新史学18 外部声音:近代早期耶稣会史学中的对话元素卡罗·金兹堡 270
新史学18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286
新史学18 貌合神离:微观史学与格尔茨的阐释人类学王邵励 286
新史学18 史料考证·心智考察·情境表现——卡罗·金兹堡的历史修辞问题辩说李根 298
新史学18 评论 311
新史学18 第23届国际拜占庭学大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李强 311
新史学18 光启讲坛 317
新史学18 “克罗齐命题”的当代回响:中美两国美国史研究的趋向——光启读书会第二期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317
新史学19 专题研究 1
新史学19 有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国家吗?[意]费德里科·沙博 1
新史学19 近代均势外交的起源[英]恩斯特·尼尔森 16
新史学19 15世纪意大利宫廷社会的伦理和风俗——城市统治家族的日常生活[英]切西利亚·M.阿迪 31
新史学19 近代早期意大利的文明、性与暴力:关于诺贝特·埃利亚斯理论的反思[英]彼得·伯克 52
新史学19 意大利人文主义[英]乔治·霍尔姆斯 64
新史学19 意大利文学与社会:1350—1650年[英]彼得·伯克 81
新史学19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口述文化与印刷文化[英]彼得·伯克 111
新史学19 街角的圣母:意大利城市的神圣之地[英]爱德华·缪尔 124
新史学19 中世纪欧洲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费用来源之考察徐善伟 141
新史学19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164
新史学19 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划分问题再探析吕和应 164
新史学19 法国卡佩王朝史研究的新进展[美]肖恩·L.菲尔德、[美]M.塞西莉亚·加波施金 179
新史学19 汤因比的历史文明观——一种主体确定性范式倪凯 206
新史学19 20世纪法国城市史研究综述滕子辰 218
新史学19 二战后英语世界里柯林武德研究动态姚汉昌 229
新史学19 评论 243
新史学19 阿玛纳时代叙巴城市国家的兴衰孙宝国 243
新史学19 “实际”与“概念”——从古地图看“中国”陆疆疆域认同的演变成一农 254
新史学19 帝国[英]约翰·罗伯特·西利 266
新史学19 帝国的观察员——英国古典学家阿诺德·休斯·马丁·琼斯白英健 276
新史学19 华人移民:一部全球史——读孔飞力的《他者中的华人》伍斌 288
新史学19 “古代世界的宗教与教派”学术讨论会述要刘博 301
新史学19 光启学术 306
新史学19 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坚硬如钢的外壳”说起金寿福 306
新史学19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中两大阵营的冲突与第三种力量的行为[意]玛尔塔·索尔蒂 311
新史学20 专题研究 1
新史学20 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研究的学术史[英]丹尼尔·沃利、特雷沃尔·狄恩 1
新史学20 14世纪意大利艺术家和知识人[英]约翰·拉尔纳 16
新史学20 中世纪意大利城市中心的权力地理:城市共和国、主教与公共权威[美]毛林·米勒 34
新史学20 但丁时代的艺术和城市共和国[美]海伦·韦如佐夫斯基 47
新史学20 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美]汉斯·巴伦 69
新史学20 罗马被释奴与前主人关系探究李红霞 83
新史学20 新工党政府的社区新政分析毛锐 97
新史学20 历史需要同题材类群小说——以爱尔兰移民小说为例吴国杰 107
新史学20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118
新史学20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学界对文化概念的曲解和滥用金寿福 118
新史学20 古今之争:近现代名家论皮科“人的尊严”思想屈伯文 122
新史学20 拉格什城邦不见于《苏美尔王表》的成因王光胜 136
新史学20 《旧约》中的古以色列司法制度探析肖超 155
新史学20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思想中的历史与宗教[美]迈克尔·霍巴特 179
新史学20 英国新政治史研究:以近代早期为例赵博文 190
新史学20 距离与史学叙事[加]马克·菲利普斯 198
新史学20 时间是历史的基准——真实即有机,有机即真实[美]阿尔弗雷德·H.劳埃德 215
新史学20 “文人”恺撒[英]F.E.阿德科克 222
新史学20 光启学术 274
新史学20 中国的西方古典学——从元大都到上海穆启乐 274
新史学20 中世纪的奥维德:钞本新发现[美]弗兰克·T.库尔森 280
新史学20 全球语境下对奥维德创世说的解读[美]约翰·米勒 293
新史学20 《拟情书》两封刘淳 301
新史学21 城市史与城市研究 1
新史学21 从封闭空间到开放空间——中世纪罗马的城市空间改造朱明 1
新史学21 百年战争与英国城市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大雅茅斯为例周东辰 14
新史学21 近代柏林城市人口的变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徐继承 25
新史学21 文化记忆与城市建设:德国汉堡仓库城的开发利用和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张思嘉 常玲玲 38
新史学21 美国早期环保运动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环境的改变刘晓卉 49
新史学21 融入与记忆:二战后德国城镇化浪潮中的“被驱逐者”——以巴伐利亚的“难民城镇”为例王琼颖 60
新史学21 贫民区的治理:从以“房”为本到以“人”为本——以纽约市贫民区的治理为例黄涛 71
新史学21 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论源起与质疑辨析王洋 84
新史学21 第三空间:城市史书写的一维——基于城市文学与空间记忆的考察苏喜庆 97
新史学21 公共空间与人物雕像的空间意象研究——李平书铜像个案黄健美 徐磊青 110
新史学21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与活用模式探讨——以古城开封为例王运良 121
新史学21 现代学术 138
新史学21 启蒙运动时期的“新史学”:关于社会史的一项社会史研究[英]彼得三·伯克 138
新史学21 失去的典范:从哥廷根到柏林[英]彼得·伯克 150
新史学21 欧洲中心论和艺术史?温克尔曼之前的世界史和艺术史[美]托马斯·达科斯塔·考夫曼 166
新史学21 柯林武德与奥克肖特:历史学与理念论[英]狄奥诺 175
新史学21 阐释旨在直面现实时创造困惑——海登·怀特与雷恩德·罗根的对话[美]海登·怀特[挪威]雷恩德·罗根 188
新史学21 客观就是正义吗?——尼采对兰克客观史学的质疑闫伟 204
新史学21 赦罪书的解构—— 16世纪法国赦罪档案引发的思考游丽诗 217
新史学21 光启学术 236
新史学21 阿玛纳时代东地中海世界国际经济交往体系述略孙宝国 236
新史学21 罗马共和国的战争艺术[英]F.E.阿德科克 247
新史学21 艾森那赫社会问题研讨大会与施穆勒的开幕演讲[德]布鲁诺·希尔特布兰特 300
新史学22 专题研究
新史学22 试析晚期青铜时代的东地中海世界朝贡体系
新史学22 古代埃及法老时代的奴隶辨析
新史学22 阿玛纳宗教是一神教吗?——兼论阿吞崇拜与犹太教的差异
新史学22 何谓“神圣的城市”?何谓“神圣”?——古希腊语程式与相关词汇研究
新史学22 色诺芬《希腊史》卷Ⅰ~Ⅱ与雅典政治中的情感
新史学22 依赖与限制:雅典民主政治与精英阶层关系论析
新史学22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的写作与历史语境
新史学22 论李维的神人思想
新史学22 西方学者视野下比德的神迹书写
新史学22 百花齐放:试论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尊严”思想
新史学22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狩猎与王权秩序的构建
新史学22 从“保教权”看两代来华耶稣会士的历史勾连及其世界原因
新史学22 17世纪海外移民与英国诺里季毛纺织业研究
新史学22 论19世纪英国政府对煤矿业的干预
新史学22 “住在伦敦”:伦敦郡议会工人住房观的变革
新史学22 从汇率目标转向通胀目标:试论1992年英国货币政策改革
新史学22 叙事博物馆中的艺术呈现:以美国、以色列纳粹大屠杀纪念馆为例
新史学22 光启学术
新史学22 张光直“连续性”理论的得失
新史学22 反潮流:哈维·曼斯菲尔德对美国现实政治的强力批判
新史学22 历史与政治:一则有关克罗齐与真蒂莱论争的考察
新史学22 历史哲学的新形态——马克思的实践历史哲学
新史学22 美国学界关于英属新英格兰经济史研究述评
新史学23 专题研究 1
新史学23 历史学家能做到不偏不倚吗?[英]詹姆斯·康奈利 1
新史学23 辩证地真:论历史证据的真实性及历史真实张涛 17
新史学23 《语境中的希罗多德:人种志、科学与说服的技艺》导论[英]罗萨林·托马斯 38
新史学23 希罗多德《历史》中的宗教[美]乔恩·米卡尔森 66
新史学23 观念的场域:莫里斯·考林与历史哲学研究初探张小忠 81
新史学23 17世纪艺术的危机:一种表现危机?[英]彼得·伯克 97
新史学23 让·达朗贝尔与历史恢复名誉[美]朱迪斯·N.施克拉 120
新史学23 法国革命以来民族史观念的变迁:一个批判比较视角[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143
新史学23 被放逐的历史学家:卡尔·兰普雷希特在德意志帝国[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163
新史学23 在“轴心说”的深处吾淳 171
新史学23 浅论南北战争时期政治漫画的创作与传播意义——以托马斯·纳斯特作品为中心李亚航 190
新史学23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论朝臣的哲学式生活赵卓然 204
新史学23 论美国中产阶级“新女性”的主要特征(1870—1920)洪君 220
新史学23 光启学术 239
新史学23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史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239
新史学23 2018年欧美近现代史学科报告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欧美近现代史学科 294
新史学24 专题研究
新史学24 希罗多德的笑、哭泣与智慧
新史学24 希罗多德的叙述和叙述者的出现
新史学24 论使徒保罗的“犹太人”观——以《新约·罗马书》为中心
新史学24 从考古证据看罗马帝国晚期神庙的破坏和转变现象
新史学24 环境史视域下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867—1056)
新史学24 ——以气候变化为中心的考察
新史学24 论狄奥多拉对查士丁尼时代政策的影响
新史学24 11——13世纪拜占庭皇室妇女地位探究
新史学24 早期拜占庭紫衣女性地位评析
新史学24 从优伶到贵妇:安东妮娜的身份转变初探
新史学24 简析拜占庭皇室女学者安娜·科穆宁娜
新史学24 论十字军东征时期的随军女性
新史学24 古典文明的殉道者——亚历山大的女性哲学家希帕提娅
新史学24 拜占庭伊苏里亚王朝女性地位探析——以婚姻家庭法为中心
新史学24 18—19世纪英国毛纺织业研究
新史学24 从田园城市运动到新城运动——弗雷德里克·J.奥斯本的新城思想与实践
新史学24 光启评论
新史学2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新城镇女性研究
新史学24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英联邦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新史学24 2018年国外古希腊、罗马史研究综述
新史学24 书评
新史学24 希腊人的忌妒与情感史研究——评《古典时代雅典的妒忌与嫉妒:一种社会心理学路径》
新史学25 继承、创新与传承——《穆罕默德、查理曼和欧洲起源:考古和“皮朗命题”》的史学思想
新史学25 《罗曼与日耳曼诸民族史》第一版序言[德]利奥波德·冯·兰克
新史学25 《历史知识理论纲要》1857/1858年版[德]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
新史学25 历史知识原则——1864年8月3日在波恩大学建立者纪念日上的演讲[德]海因里希·冯·聚贝尔
新史学25 《德意志史》第一卷(第二版)前言[德]卡尔·兰普雷希特
新史学25 历史中的因果性和价值[德]弗里德里希·梅尼克
新史学25 当代历史学的思想潮流[美]查尔斯·A.比尔德[美]阿尔弗雷德·瓦茨
新史学25 《历史进程中的希腊哲学》“序言”与“总论:本书的目标、领域及方法”[德]爱德华·策勒
新史学25 德国历史主义研究著作撮要吕和应
新史学25 简论19、20世纪之交历史主义在认识论方面的修正尝试张骏
新史学25 康德与赫尔德关于历史主义的争论冷金乘
新史学25 梅尼克的历史主义观念马宁
新史学25 历史是什么?史学圆桌会议[澳]安娜·克拉克[德]斯特凡·贝尔格
新史学25 [澳]玛尔妮·休斯-沃灵顿[澳]斯图亚特·麦金泰尔
新史学25 1711945年之后的历史哲学——一项文献计量学研究[比]贝弗纳奇等专
新史学25 战后英国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埃瑞克·霍布斯鲍姆教授访谈[英]埃瑞克·霍布斯鲍姆[英]丹尼·米卢姆
新史学25 《圣经》叙事中耶稣、保罗与早期基督教“教内审判”的初始构型肖超郭元兵
新史学25 超越左右:论斯塔尔夫人的政治妥协思想———以《论国内和平》为中心潘丹
新史学25 从英国公众舆论的视角解析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事件叶亢
新史学25 英格兰民族主义的起源和特征[美]汉斯·科恩
新史学25 货币“战争”与美国独立的起源王伟宏
新史学25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期刊探析(1837—1901)张英明
新史学25 中央与地方的互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对粮商的治理冯雅琼
新史学25 另一个“启蒙”:读《重估激进启蒙运动》屈伯文
新史学25 理性、革命和历史——评《旧制度与大革命》杨长云
新史学25 中国学者对英国“宪政王权”的阐释新理路———评孟广林《英国“宪政王权”论稿》柴晨清
新史学25 《朝圣之旅》:法国历史人类学的新实践董涵宇
新史学25 重建“共和主义”的伦理向度———简评《共和主义与德性》朱兵
新史学26 作为艺术与科学的历史学
新史学26 史学理论的转向——海登·怀特在元史学历史中的地位
新史学26 重思海登·怀特对克罗齐的建构
新史学26 重思18世纪末法国的道德经济
新史学26 历史学中的风格:作为艺术与科学的历史学
新史学26 松散的网络:海登·怀特之后的历史哲学
新史学26 作为重思的历史理解
新史学26 柯林武德历史哲学中的重演和重构
新史学26 柯林武德论思想的同一性
新史学26 重演和彻底的解释
新史学26 共情、理性与解释
新史学26 大旅行
新史学26 意大利之旅与法国精英的培养
新史学26 法国旅行者眼中的那不勒斯(1630-1780)
新史学26 大旅行:18世纪的意大利魅力
新史学26 发现意大利:18世纪的英国旅行家
新史学26 16世纪的游记:欧洲人对非白和非西文化的态度源头之一
新史学26 18世纪英国种族主义、帝国主义与旅行家的凝视
新史学26 美国商人眼中的中国形象(1785-1840)
新史学26 18世纪罗马收藏和博物馆的发展
新史学26 文化转译研究:流亡者对英国社会学和艺术史建立的贡献,1933-1960年
新史学26 光启评论
新史学26 占今思想之辩:对话基多米利德斯教授
新史学26 有教无类——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与美国的公共教育
新史学26 “刺杀僭主的英雄”之考辨
新史学26 古希腊罂粟探赜
新史学26 论中古早期西欧编年体史书时间序列的安排
新史学26 2至5世纪异教和基督教关于《圣经》的论战
新史学27 殖民史观批判论的出现和内在发展论的形成 〔韩〕金正仁
新史学27 镰仓佛教的形成与发展 〔日〕平雅行
新史学27 三十年代日本农山渔村经济更生运动 〔日〕庄司俊作
新史学27 马克思主义和战后日本史学 〔日〕户造秀明
新史学27 越南近年来日本研究的状况及其特征 〔越〕阮进力
新史学27 关于越南民族形成问题的学术研讨 〔越〕潘辉黎
新史学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新加坡华人企业家的经济视野 〔新加坡〕黄坚立
新史学27 受到两面夹击的学术史:以当代以色列的犹太史学为例 〔以〕巴鲁赫•基默林
新史学27 政治回忆录与当代历史书写 〔埃〕穆罕默德•拉贾卜•巴友米
新史学27 汉纳•巴塔图和阿里•瓦尔迪的伊拉克历史与社会 〔美〕迪娜•里兹克•胡里
新史学27 伊斯兰教之前伊朗政治和文化历史回顾 〔伊朗〕额桑•雅沙特尔
新史学27 当代伊朗史学 〔伊朗〕阿卜杜拉•侯賽因•扎林库布
新史学27 早期印度历史与高善必的遗产 〔印度〕罗米拉•塔帕尔
新史学27 从坦齐马特至共和国时期的土耳其史学 〔土〕泽齐•阿尔坎
新史学27 光启讲坛
新史学27 想象的还是政治的共同体?——反思一种流行的民族主义理论 梁展、罗岗、殷之光、袁剑、邱士杰、王锐、周展安
新史学27 再谈H-word:葛兰西理论中的领导权问题 陈越、罗岗、章永乐、倪伟、张翔、潘妮妮、田延
新史学27 光启评论
新史学27 打开一扇门,发现新天地——评诺曼•庞兹《欧洲历史地理》 屈伯文
新史学28 目录 · · · · · ·
新史学28 军事革命与近代早期国家
新史学28 马基雅维利论军事与国家 韩 潮
新史学28 有关15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瑞士雇佣兵的若干问题 许二斌
新史学28 新军事史的兴起:迈克尔·罗伯茨及其军事革命论 屈伯文
新史学28 后罗马帝国空间与欧洲国家体系的形成 孙兴杰 钟汉威
新史学28 中国是否为近代早期国家 以军事变革为视角 段维聪
新史学28 常备陆军与苏格兰国家的解体 廖 平
新史学28 1618 年英国海军改革成败考 陈 剑
新史学28 近代早期欧洲军事承包人与下属的关系 廖锦超
新史学28 税收、国债与英国财政-军事国家的兴起 张荣苏
新史学28 15601660 年的军事革命一个神话? [美]杰弗里·帕克
新史学28 军事优势论与西欧亚在世界体系中的兴起 [美]威廉·R. 汤普森
新史学28 漫长的18 世纪中的财政-军事国家 [英]克里斯托弗·斯托尔斯
新史学28 财政-军事国家的兴起,15001700 年 [瑞典]扬·格莱特
新史学28 从军事革命到财政-海军国家 [英]N. A. M. 罗杰
新史学28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新史学28 领悟的模式与知识的统一性 [美]路易斯·明克
新史学28 论张荫麟对传统历史哲学的批判与建构 张 翔
新史学28 《黄秉义日记》所见神圣时间的特征:米尔恰·伊利亚德批评 侯亚伟
新史学28 光启评论
新史学28 古罗马的自传:以奥维德《哀怨集》第四卷第十首为例 刘津瑜
新史学28 罗马帝国早期的皇家被释奴 何立波
新史学28 不列颠或英格兰? 詹姆斯一世继位时的国名之争 陈小虎
新史学28 再造黄种:美国华裔学人与中国人种智力论的构建(19201924) 王佳欣
新史学28 美国城市早期公共卫生管理探析以纽约市为中心的考察李 晶
新史学29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新史学29 加洛林时代基督教“四大帝国”末日启示理论的史学运用研究
新史学29 历史时间与概念史:论科泽勒克概念史研究的时间维度
新史学29 兰克学派关于一战起源问题的分析
新史学29 ——以历史学家马克斯·伦茨的研究为例
新史学29 阿克顿勋爵
新史学29 差异的清单
新史学29 布莱德雷兄弟论自我的实在与不实
新史学29 求知的一生
新史学29 专论
新史学29 有关故宫博物院藏马骨楔铭的一份未刊鉴定报告
新史学29 直面死亡:古典时代冥王哈迪斯形象与职能的转变
新史学29 论古希腊轻装步兵地位的提升及其影响
新史学29 乔尔乔·瓦萨里在旧宫的绘画与16世纪晚期佛罗伦萨的艺术和政治
新史学29 论14世纪末英国海事法庭的性质与定位
新史学29 16—17世纪英国乡村工业研究——以“新呢布”为例
新史学29 爱的二重奏:家庭与19世纪苏格兰女性精神病患者
新史学29 《1946年新城法》与英国新城城市形态的演变
新史学29 光启评论
新史学29 东地中海共同体视域下埃及对外交往文献述评——从阿玛纳时代至希腊化时代(前1361—前332)
新史学29 70年来西方学者有关古斯塔夫军事改革研究述评
新史学29 坦中关系史再探
新史学29 ——以坦桑尼亚建国初期与中国关系的发展为中心
新史学29 差别意识是历史意识的基础——《过去的诞生》简评
新史学29 光启文献
新史学29 阿卡德语本《银版条约》汉译与评注
新史学29 《腓力五世信函及拉里萨法令》译注
新史学29 《米努基乌斯兄弟仲裁决议》译注
新史学30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新史学30 论欧洲社会的比较历史研究
新史学30 一位历史学家对战争中的假消息的思考
新史学30 18世纪美国的循环史论
新史学30 奥古斯都时期的政治与英国史学:关于英国过去的争论,1730-1735年
新史学30 18世纪法国史学家的职业状况
新史学30 关于史前史研究的思考
新史学30 书信言说与“爱的共同体”
新史学30 专论
新史学30 巨寄生与微寄生: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地中海文明疾病圈
新史学30 浅析前6至前4世纪希腊文明对斯基泰社会的影响——兼论古典斯基泰文化消亡的原因
新史学30 雅典的爱琴野心:军事殖民地与雅典国家的发展
新史学30 希腊化时期的粟特:以钱币证据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新史学30 盟约策略与罗马的扩张
新史学30 负重前行:罗马安全危机与保罗一世的政策调整
新史学30 浅析近代早期军事革命的地域论:以欧洲为中心
新史学30 论18世纪英国普通法的民事诉讼费用——以高等民事法庭的债务类诉讼为例
新史学30 马穆鲁克王朝时期香料过境贸易研究(1382-1517)
新史学30 19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伊斯坦布尔的疫病治理改革
新史学30 论东、南欧女性移民在美国的文化适应——以俄国犹太、意大利移民为中心(1880-1920)
新史学30 中世纪威尼斯的城市发展
新史学30 跨国史视域下的城市史研究
新史学30 光启讲坛
新史学30 当代史学趋势四人谈
新史学30 光启评论
新史学30 17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法国王家骑士团的研究
新史学30 改革:从“回望过去”到“展望未来”——19世纪上半叶英国“改革”的观念史研究
新史学30 心态史视野下西方19世纪英国的意大利游记史新论
新史学30 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及其译书活动
新史学30 光启文献
新史学30 “爱情是一种战役”:奥维德《爱的艺术》第二卷第233-746行译注
新史学01 古典传统与价值创造 3
新史学01 传统与古典历史学家阿纳尔多·莫米里亚诺 3
新史学01 一个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能对现代西方理论有所贡献吗?格兰特·哈迪 23
新史学01 马克斯·韦伯与古代资本主义理论约翰·拉夫 45
新史学01 李维史陀和古典文化皮特罗·布奇 71
新史学01 尼采与古典学研究黄洋 89
新史学01 艺术博物馆、古画和我们过去的知识大卫·卡里埃 103
新史学01 斯巴达的幻影:古代与现代晏绍祥 129
新史学01 宗教分歧与政治对立:关于古代与近代民主政治的思考格拉厄姆·马多克 193
新史学01 印加帝国中的边缘与核心区之关系: 203
新史学01 安第斯世界体系中的胡萝蔔与大棒政策劳伦斯·库兹奈 203
新史学01 环境的世界体系研究提姆·巴特里 225
新史学01 马铃薯如何改变了世界历史威廉·迈克尼尔 237
新史学01 历史哲学 253
新史学01 再论历史中的真实性和事实沃尔什 253
新史学01 历史的解释与意义威廉·德维利斯 275
新史学01 访谈与对话 289
新史学01 「回到希腊人那里」布鲁斯·桑顿 289
新史学01 网路与史学 297
新史学01 英语世界之古典学者:一份定量分析瓦尔特·夏德尔 297
新史学01 书评 307
新史学01 狄尔泰:《历史中的意义》胡继华 307
新史学01 主题书目索引 321
新史学02 卷首语 陈恒 1
新史学02 布罗代尔的遗产 7
新史学02 布罗代尔与综合学科:一位没有听众的布道人? 伊曼努尔 沃勒斯坦 文 7
新史学02 布罗代尔:一个还是几个? 莫里斯 艾马尔 文 16
新史学02 布罗代尔、资本主义与新经济社会学 乔凡娜 艾利凡 文 28
新史学02 一个首要的理念——追踪需求 苏珊·莫舍 斯图亚德 文 42
新史学02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布罗代尔是一个转折点吗? 62
新史学02 史蒂文·开普兰 文 87
新史学02 “长时段”不是美国史学史的特点吗? 简 赫菲尔 文 87
新史学02 仿佛穿过暗夜的船——关于美国国内对《地中海》一书态度的思考 安东尼 马罗 文 99
新史学02 美国基金会和布罗代尔研究机构的构建 朱莉亚娜 格梅利 文 120
新史学02 福特基金会跨大西洋的任务与目标,1951—1981 苏童 文 144
新史学02 历史哲学 169
新史学02 历史叙事之真实性的条件 托波尔斯基 文 169
新史学02 为什么战前日本的史学家隐瞒真相 布朗利 文 182
新史学02 世界体系研究 197
新史学02 古代世界体系与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塞缪尔 阿明 文 197
新史学02 帝国边界内外的生产:罗马时代欧洲的商品、交换和权力 彼得 S.威尔斯 文 224
新史学02 《评论》杂志目录 241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论历史哲学 3
新史学03 历史哲学 柯林武德 文 3
新史学03 历史哲学的性质和目的 柯林武德 文 17
新史学03 历史循环理论 柯林武德 文 32
新史学03 历史知识的界限 柯林武德 文 44
新史学03 历史和科学是不同的知识吗 柯林武德 文 54
新史学03 进步哲学 柯林武德 文 61
新史学03 奥斯瓦尔德 斯宾格勒的历史循环理论 柯林武德 文 73
新史学03 克罗齐的历史哲学 柯林武德 文 87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的历史思想?? 103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的历史学理论 艾洛尔 哈里斯 文 103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先生论哲学方法 杜卡斯 文 117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论反思的思想 威廉 德雷 文 127
新史学03 评柯林武德对汤因比的批评 爱德华 梅耶斯 文 132
新史学03 克罗齐对柯林武德的影响 阿兰 多纳根 文 136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被误解了吗 乔纳森 柯亨 文 139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来自父亲的影响 彼得 琼斯 文 142
新史学03 历史哲学 147
新史学03 把舵掌稳——论分析的方法和单位 伊曼纽尔 沃勒斯坦 文 147
新史学03 现代性地平线上的三颗救赎之星——本雅明、施米特和海德格尔的灵知主义精神探略 胡继华 文 155
新史学03 疾病与史学 193
新史学03 古代世界的瘟疫:从修昔底德到查士丁尼的研究 克里斯廷 史密斯 文 193
新史学03 修正主义史学 215
新史学03 纳粹究竟残害了多少犹太人 弗兰克 汉金斯 文 215
新史学03 索引 239
新史学03 柯林武德相关书目 R.G.Collingwood 余伟 编 239
新史学04 卷首语 陈恒 1
新史学04 新文化史 8
新史学04 历史叙述的复兴:对一种新的老历史的反省 劳伦斯·斯通 文 8
新史学04 文化史与叙事性的挑战 克伦·哈图恩 文 28
新史学04 历史中的故事:晚近欧洲史作品中的文化叙事 莎拉·马扎 文 43
新史学04 论心态史的历史解释——以布洛克《国王神迹》为中心探讨 潘宗亿 文 71
新史学04 阅读的历史 罗伯特·达顿 文 100
新史学04 西方儿童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阿利斯及其批评者 陈贞臻 文 122
新史学04 新文化史的学术性格及其在台湾的发展 卢建荣 文 138
新史学04 文化史的奠基者——雅各布·布克哈特 163
新史学04 关于世界历史问题的思考 雅各布·布克哈特 文 163
新史学04 雅各布·布克哈特的学生时代:通往文化史之路 菲利克斯·吉尔伯特 文 180
新史学04 雅各布·布克哈特:超越历史 阿尔伯特·所罗门 文 202
新史学04 书评 241
新史学04 “文化转向”的转向或超越?——介绍四本论欧美新文化史的著作 蒋竹山 文 241
新史学04 访谈 253
新史学04 关于母亲/政治文化身体政治:林·亨特访谈录 近藤和彦 文 253
新史学04 书目索引 275
新史学04 当代西方文化史参考书目 蒋竹山 整理 275
新史学05 卷首语 陈恒 1
新史学05 后现代:历史、政治和伦理如其所好地述说历史:不顾事实的后现代主义历史学 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 文 9
新史学05 见证历史中的他者 凯利·奥利弗 文 25
新史学05 历史的伦理精神 克尔兹茨托夫·兹亚瑞克 文 47
新史学05 对海登·怀特的接受 理查德·汪 文 69
新史学05 现实性的销蚀 埃里克·沃格林 文 90
新史学05 焦虑与理性 埃里克·沃格林 文 127
新史学05 在凝视的帝国:福柯与20世纪法国思想对视觉的贬损 马丁·杰伊 文 177
新史学05 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 拉德哈克瑞西南 文 195
新史学05 幻影朋友之回归——以民主的名义 德里达 文 214
新史学05 伦理与精神 列维纳斯 文 246
新史学05 无伦理之承认 南希·弗雷泽 文 253
新史学05 社会道德秩序取决于认知还是再分配?——变动视野中的社会道德秩序 阿克塞尔·霍耐特 文 272
新史学05 痛苦、苦难与苦恼 南希 文 283
新史学05 书评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 任翔 文 293
新史学05 评论1949年以来在两个德国教科书中记录的毁灭性战争与犹太大屠杀 博多·冯·博里斯 文 305
新史学05 书目索引后现代主义相关书目索引 陈恒 编 329
新史学06 卷首语 陈恒 1
新史学06 宗教文化 11
新史学06 基督教——西方社会的灵魂 克里斯托弗 道森 文 11
新史学06 克里斯托弗·道森:一种社会科学的视角 拉塞尔 希廷格 文 19
新史学06 克里斯托弗·道森论技术与自由主义的消亡 拉塞尔 希廷格 文 31
新史学06 托克维尔笔下的清教徒:基督教与美国的创立 桑福德 凯斯勒 文 46
新史学06 宗教依然是历史的锁钥 西门 鲍德温 文 63
新史学06 宗教乃文化之根 约瑟夫 考特斯基 文 87
新史学06 古代城市的宗教 古朗士 文 102
新史学06 《圣经》历史书《使徒行传》的历史逻辑 查常平 文 130
新史学06 宗教哲学 151
新史学06 宗教中的真理与想象 拉尔夫·巴顿 佩里 文 151
新史学06 斯宾诺莎、维柯和宗教的想象 165
新史学06 塞缪尔 普鲁斯 文 165
新史学06 法律的力量——权威的神秘基础 德里达 文 187
新史学06 评论 243
新史学06 《德国的历史观——从赫德尔到当代历史思想的民族传统》中文版前言 乔治 G.伊格尔斯 文 243
新史学06 书目索引 251
新史学06 介绍几种宗教研究杂志 陈恒 编 251
新史学07 卷首语陈恒 1
新史学07 东西方之间 7
新史学07 中西方的人与自然法李约瑟 文 7
新史学07 中国自陷于农本社会怪圈的经济地理学析解文贯中 文 52
新史学07 内外之间:近代儒家士人的选择赫尔穆特威廉 文 79
新史学07 清代思想的张力:17—18世纪中国思想中的“历史决定论”伍安祖 文 88
新史学07 论陈独秀的西方主义本杰明史华慈 文 106
新史学07 日本京都学派的六朝社会观谷川道雄 文 115
新史学07 与中国史学相比,对于西方史学的西方特性是什么?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文 126
新史学07 探求共同的史学原则:关于伊斯兰传统的辩护及评论塔利夫卡利迪 文 135
新史学07 西方传统文化与西方史学思想约翰伽尔唐 文 139
新史学07 历史哲学 157
新史学07 历史方法论德罗伊森 文 157
新史学07 历史的崇高分裂:或者我们是怎样不再是我们的弗兰克安克斯密特 文 167
新史学07 历史研究的进步雷蒙德马丁 文 195
新史学07 “创造性”与“传统”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勒 文 221
新史学07 古代晚期和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编纂的两个平行时期克里斯托夫仙伦扎 文 231
新史学07 论坛 253
新史学07 权力—政治—讨论:政治文化史的可能性及其局限托马斯尼可拉斯 文 253
新史学07 书评 275
新史学07 评维克多·李伯克的《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王晋新 文 275
新史学07 文献与史料 287
新史学07 普塔荷太普说教文金寿福 译 287
新史学07 《奥古斯都功德碑》注译张揇 注译 张强 校 299
新史学08 回顾与展望纳粹屠犹历史综述 纳粹屠犹美国纪念博物馆(The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编写 7
新史学08 1945年以来关于纳粹屠犹的著述和研究 马丁·吉尔伯特(Martin Gilbert) 文 15
新史学08 救援与抵抗 马利安·普里查德(Marion P.Pritchard) 文 41
新史学08 “最终解决” 多里斯·贝尔根(Doris L.Bergen) 文 49
新史学08 纳粹屠犹36条答问 西蒙·维森塔尔纳粹屠犹纪念中心(The Simon Wiesenthal Center)编 60
新史学08 纳粹屠犹研究在中国 徐新(Xu Xin) 文 75
新史学08 文化视野中的大屠杀安妮·弗兰克及纳粹屠犹记忆之前景 阿尔文·H·罗森菲尔德(Alvin H.Rosenfeld) 文 89
新史学08 纳粹屠犹之后犹太人社会心理的变化 张倩红(Zhang Qianhong) 文 105
新史学08 重建民族历史与民族记忆过程中的希伯来语大屠杀文学 钟志清(Zhong Zhiqing) 文 124
新史学08 宗教和纳粹屠犹 约书亚·沙桑(Joshua Chasan) 文 145
新史学08 基督教神学与纳粹屠犹 罗伯特·迈克尔(Robert Michael) 文 152
新史学08 纳粹屠犹中的语言和民族文化 沃尔夫冈·梅德(Wolfgang Mieder) 文 160
新史学08 大屠杀与现代性现代性和纳粹之种族灭绝 罗伯特·S.威斯屈奇(Robert S.Wistrich) 文 171
新史学08 平庸化的恶魔: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出色表演——对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启示 爱莲心(Robert E.Allinson) 文 193
新史学08 现代性与责任的异化 顾红亮(Gu Hongliang) 文 211
新史学08 讲授纳粹屠犹的历史:亚德瓦谢姆的方法论原则 伊瑞特·雅布拉姆斯基(Irit Abramski) 文 218
新史学08 今天的反犹主义、新纳粹主义和仇外行径 伊瑞妮·卡坎德斯(Irene Kacandes) 文 224
新史学08 干吗为同性恋操心?纳粹德国的同性恋恐惧和性政治 杰弗里·吉勒斯(Geoffrey J.Giles) 文 234
新史学08 论坛试论纳粹屠犹获得的历史 詹姆斯·E·杨(James E.Young) 文 255
新史学08 纳粹屠犹和历史再现问题 罗伯特·布劳恩(Robert Braun) 文 280
新史学08 文献与史料纳粹屠犹英文书目举要 宋立宏 梁民政(Song Lihong Liang Minzheng)编 309
新史学09 观念的历史 3
新史学09 历史的概念——古代的和现代的汉娜·阿伦特文 3
新史学09 历史记注朱渊清文 40
新史学09 思想史研究诸视野:回顾、审视和展望唐纳德·凯利文 85
新史学09 历史与逻辑的三重涵义查常平文 113
新史学09 作为象征符号具形化的制度卡尔-西格博·莱贝格文 128
新史学09 赫尔德:一种新历史观 149
新史学09 赫尔德的文化民族主义罗亚尔·施密特文 149
新史学09 赫尔德对于历史因果关系和历史连续性的处理F.M.巴纳德文 160
新史学09 “生命的隐喻”:赫尔德的历史哲学与18世纪后期自然科学的不平衡发展埃利亚斯·帕尔蒂文 174
新史学09 永恒的主题:法国大革命 203
新史学09 我们得到的世界:法国大革命的未来林·亨特文 203
新史学09 法国大革命论战语境中的“光荣革命”张丽艳文 220
新史学09 与林·亨特的对话林·亨特文 241
新史学09 日本欧洲史研究 249
新史学09 古希腊的国家与共同体前泽伸行文 249
新史学09 “欧洲经济史”研究领域的形成土肥恒之文 264
新史学09 后现代史学 279
新史学09 现代的完整性贺伯特·博德文 279
新史学09 创伤与苦难:一个被遗忘的西方历史意识根源弗兰克·安克斯密特文 283
新史学09 认知型史学与规范型史学佐藤将之文 296
新史学10 古代科学与现代文明 3
新史学10 古代对历史用途的看法约翰·伯里文 3
新史学10 古代科学与现代文明乔治·萨顿文 11
新史学10 “过度专业化”与科学史的阅读危机史蒂文·谢平文 74
新史学10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83
新史学10 历史的意义弗里德里克·杰克逊·特纳文 83
新史学10 历史主义的理论结构与演变卓立文 95
新史学10 过去七十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英美和意大利学术中的人文主义、社会史和近代早期保罗·F.格伦德勒文 124
新史学10 何为书籍史?罗伯特·达恩顿文 144
新史学10 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的新版本费利克斯·吉尔伯特文 166
新史学10 布克哈特:政治观点和在后现代主义边界上的历史洞察力约恩·吕森文 176
新史学10 纳粹德国的流亡历史学家:对民主制的诸种政治态度格奥格尔·伊格尔斯文 187
新史学10 从季门传承来管窥德国和中国印度学的源流刘震文 202
新史学10 专题研究 233
新史学10 马铃薯如何改变了世界历史威廉·H.麦克尼尔文 233
新史学10 阿姆撒尔解读车效梅文 245
新史学10 开普敦种族问题新探潘兴明文 255
新史学10 论荀彧与曹操集团的关系王莉娜 曾维华文 271
新史学10 朱熹《家礼》的刊刻与版本——迄至《性理大全》本吾妻重二文 280
新史学10 近世儒教的祭祀礼仪与木主、牌位——朱熹《家礼》的一个侧面吾妻重二文 301
新史学10 讲坛 325
新史学10 社团与馈赠:罗马帝国城市生活新探刘津渝文 325
新史学10 文献与史料 343
新史学10 古典世界的货币及其价值约翰·罗伯兹文 343
新史学11 新文化史 3
新史学11 罗伯特·达恩顿与新文化史周兵文 3
新史学11 卡罗·金兹堡的文化史研究评述李根 周巩固文 21
新史学11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与叙述史学梁艳春文 35
新史学11 沙龙:法兰西的文化象征与民族记忆洪庆明文 47
新史学11 对国家性和地区性历史博物馆“欧洲化”的反思和建议尤塔·舒曼 苏珊·波普文 56
新史学11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67
新史学11 德罗伊森历史理论中的“现时代史”阿图尔·阿尔法克斯·阿西斯文 67
新史学11 职业历史学家与大众历史学家,1800—1900—2000斯坦凡·贝格尔文 81
新史学11 耶日·托波尔斯基史学思想的历史认识论探析梁民愫文 96
新史学11 约翰·波考克的哈林顿研究左敏文 130
新史学11 布鲁斯·马兹利什的“新全球史”探索刘文明 田汝英文 148
新史学11 论历史事实的概念及其理论误区——关于重建客观史学理论基础的一个反思卓立文 157
新史学11 专题研究 179
新史学11 古埃及塞德节:研究与重构郭子林文 179
新史学11 公元前4—前3世纪斯巴达人口政策反思祝宏俊文 192
新史学11 艾约瑟对西方古典文化的引介和传播陈德正文 206
新史学11 《万国史记》与西洋政学知识之传入胡其柱 贾永梅文 223
新史学11 从High Enlightenment概念的译名谈起于艳茹文 233
新史学11 埃及公民社会与政治民主化问题的历史探究王泰文 239
新史学11 帕森斯和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张弛文 259
新史学11 美国文化关系处历史探析辛兆义 董小川文 275
新史学11 略论《左传》引《诗》储玲玲文 286
新史学11 从唐人小说看科举士子漫游聚会的风习俞钢 和庆锋文 297
新史学11 元代的以人偿债与折庸抵债:蒙古法与汉法的相互影响乔志勇文 310
新史学11 评论 325
新史学11 宏观性世界历史的建构——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述评黄红霞文 325
新史学11 讲坛 363
新史学11 亚洲主义思想的解析姜克实文 363
新史学11 文献与史料 377
新史学11 斯巴达政制色诺芬文 377
新史学12 历史学与历史学家 1
新史学12 历史学家及其责任[英]乔纳森·戈尔曼 文 李娟 译 1
新史学12 历史书写的欧洲传统之一:从艾因哈德到蒙茅斯的杰弗里的古典传统[英]理查德·威廉姆·索森 文 李腾 译 17
新史学12 中世纪历史学家与他们的现代同行[英]安格斯·沃德 文 刘招静 译 35
新史学12 16世纪和17世纪的历史及研究它们的历史学家[英]罗兰·穆斯尼埃 [英]热内·皮劳耶 文 朱明 译 46
新史学12 新文化史 58
新史学12 名称和活动——不均衡的交流和史学市场[意]卡罗·金兹堡 [意]卡罗·波尼 文 李根 译 58
新史学12 在焦虑时代找寻意义——德意志帝国时期的文化史[德]马丁·吕克 文 王琼颖 译 66
新史学12 作为表象的世界[法]罗杰·夏蒂埃 文 张弛 译 77
新史学12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91
新史学12 论孔德的实证主义史学思想易兰 91
新史学12 章学诚“通”义新释章益国 102
新史学12 从上海职业妇女访谈实践探索口述史理论程郁 117
新史学12 专题研究 135
新史学12 古代埃及国家与离心化危机管理[德]雷奈德·穆勒—沃勒曼 文 王海利 译 135
新史学12 希腊的神名来自埃及郭涛 141
新史学12 民族精神:布克哈特这样解释意大利文艺复兴之魂周春生 155
新史学12 费奇诺“哲学王”思想的实践:马加什一世治下的匈牙利王国李宇靖 167
新史学12 美国史学界关于“罗得岛问题”的研究蔡萌 183
新史学12 英国工业化视野下女子社会教育初探贺鹭 197
新史学12 被“绑架”的人们——巴勒斯坦难民成因的阿拉伯责任探析:1947—1949年杨军 210
新史学12 略论北朝的温泉姚潇鸫 221
新史学12 对于清宫配用底野迦的个案研究——以康熙帝的“病人”耶稣会士安多为例[西班牙]白雅诗 文 董少新 译 231
新史学12 评论 256
新史学12 施穆勒与《一般国民经济学概论》——一位没有过时的大师[德]约尔根·巴克豪斯 文 黎岗 译 256
新史学12 创伤记忆与历史表现的悖论——以安克斯密特的《崇高的历史经验》为例顾晓伟 270
新史学12 文献与史料 284
新史学12 雅典政制伪色诺芬 文 徐松岩 译注 284
新史学12 马塞里努斯:波斯帝国介绍刘衍钢 294
新史学12 征稿 324
新史学13 艺术史与历史学 1
新史学13 几何学、文艺复兴美术与西方文化小塞缪尔·埃哲顿文 杨贤宗译 1
新史学13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修辞学与美术史卡尔·戈尔茨坦文 杨贤宗译 16
新史学13 远东地区的几何学与耶稣会士小塞缪尔·埃哲顿文 杨贤宗译 43
新史学13 古希腊的乐器雅克·夏耶文 陈玉聃译 64
新史学13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类学解释彼得·伯克文 刘耀春译 75
新史学13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85
新史学13 点燃往昔的希望之火: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哈维·J.凯文 俞金尧译 85
新史学13 历史、理论主义与“后世俗”的限度阿兰·梅吉尔文 张文涛译 张旭鹏校 98
新史学13 历史书写的欧洲传统:圣维克多的休与历史发展观念理查德·威廉·索森文 李腾译 118
新史学13 观念的力量安东尼·格拉夫敦文 黎云意译 136
新史学13 基督教历史阐释学的先行者——论早期基督徒提阿菲罗斯的史学阐释理论肖超 156
新史学13 专题研究 176
新史学13 古代人与古代经济芬利文 陈思伟译 176
新史学13 后期埃及的外国硬币雷娜特·米勒-沃勒曼文 娄滔等译 王海利校 191
新史学13 古代埃及文献《能言善辩的农民》创作的年代王海利 201
新史学13 地中海世界的“古代晚期”——概念的想象及内涵焦汉丰 207
新史学13 早期基督教的形成——以保罗对犹太教律法的论说为中心杨军 223
新史学13 试析19世纪英国大众阅读的形成孙柯君 231
新史学13 都市空间里的慈善、休闲与身份认同:18、19世纪伦敦的欢娱慈善活动吕晓燕 242
新史学13 1871—1900年间巴黎市议会有关地铁建设的讨论孙一萍 256
新史学13 评论 267
新史学13 安克斯密特的历史哲学述评顾晓伟 267
新史学13 文献与史料 282
新史学13 4世纪伊苏里人入侵的文献记载刘衍钢译注 282
新史学13 征稿 295
新史学14 城市史与城市文化 1
新史学14 历史上的城市阿诺德·汤因比 文 倪凯 译 1
新史学14 中世纪欧洲城市马克·博纳 文 屈伯文 译 20
新史学14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卫生、洗浴和街道清理林恩·桑代克 文 唐诗卉、朱明 译 39
新史学14 12至14世纪意大利公社关于城市环境的管制弗朗切斯卡·波凯 文 唐诗卉、朱明 译 48
新史学14 前工业社会中城市贫困问题浅析刘敏 60
新史学14 电影与城市汉努·萨尔米 文 王芳 译 71
新史学14 为谁保护历史?——美国历史保护学的演进、批判与反思李娜 86
新史学14 历史社会学初探孙琇 99
新史学14 18世纪观察者及其后历史学家视野中的英国政治、文化与工业革命佩内洛普·科菲尔德 文 叶亢 译 112
新史学14 约旦的巴勒斯坦人——徘徊在边缘与主流间的“少数族群”车效梅、常芳瑜 134
新史学14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146
新史学14 历史书写的欧洲传统之三——作为预言的历史理查德·威廉姆·索森 文 李腾 译 146
新史学14 康德的历史理性思想研究倪凯 165
新史学14 柯林武德历史叙事理论探析张作成 176
新史学14 马舍雷《乔治·康吉莱姆的科学哲学:认识论和科学史》一文“引言”阿尔都塞 文 吴志峰 译 188
新史学14 专题研究 193
新史学14 希腊化时代和文明史伯里 文 焦汉丰 译 193
新史学14 活力、秩序与重估:加洛林王朝后期政治史研究的新趋势陈素娟 208
新史学14 国家民族主义视角下的塞浦路斯问题谢立忱、尹婧 217
新史学14 赫鲁晓夫的致命改革:党的机关的分立及其后果(1962—1964)赫列夫纽克 文 刘显忠 译 228
新史学14 美国信息社会形成初探石光宇 246
新史学14 评论 253
新史学14 2014年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发展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纪史研究室 253
新史学14 作为一个社会的罗马:《罗马史研究入门》书评石晨叶 294
新史学14 光启讲坛 299
新史学14 国外非洲史研究最新趋势与中国的非洲史研究舒运国、包茂红、孙红旗、沐涛、张忠祥 299
新史学14 治学门径与方法——漫谈外国史料与史学陈志强、陈晓律 330
新史学14 文献与史料 348
新史学14 马克思主义和阶级斗争(1970年1月)阿尔都塞 文 吴志峰 译 348
新史学15 专题研究 1
新史学15 何谓“双天”——论《旧约》希伯来语中“天”(?āmayim)一词双数形式的来源及文化意义白钢 1
新史学15 斯福得里亚斯事件与斯巴达城邦政治中的王权贾文言 8
新史学15 罗贝尔伯爵的“宠物”狼——中世纪欧洲贵族与农民的关系问题透视[美]威廉·切斯特·乔丹文 21
新史学15 制造教皇权力——11世纪和12世纪西欧的教权理论、教会法与教皇政府刘林 36
新史学15 埃及农民对战争的社会记忆[埃及]雷姆·萨德 文 45
新史学15 自由、精英与宪政:哈维·曼斯菲尔德的保守主义核心理念钩稽朱兵 53
新史学15 16世纪早期至17世纪中叶葡萄牙海洋帝国的果阿—澳门—长崎贸易航线顾卫民 71
新史学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与台湾的贸易李今芸 89
新史学15 索尔·阿林斯基的“后院”组织与社会资本黎云意 104
新史学15 为了“文明的利益”:美国与巴拿马运河(1903—1914年)刘义勇 113
新史学15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130
新史学15 论希腊历史写作[德]维拉莫维兹 文 130
新史学15 阿波罗[德]维拉莫维兹 文 145
新史学15 时间、历史与道:章学诚与马丁·海德格尔王晴佳 157
新史学15 希罗多德《历史》中“真实”的呈现:与“记忆”及“探究”模式的互动何珵 180
新史学15 斯特拉博及其《地理学》李铁匠 193
新史学15 黎塞留的三种面相:一项历史编纂学的考察[英]约瑟夫·伯金 文 217
新史学15 在社会启蒙与激进的秩序思想之间——意识形态极端年代的欧洲社会之科学化[德]卢茨·拉斐尔 文 239
新史学15 从全球史的视角来反思美国革命:迈克尔·朱克曼访谈录魏涛 258
新史学15 评论 272
新史学15 两种文化回顾:1945年以来英国大学的人文学科[英]彼得·曼德勒 文 272
新史学15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主席彼得·曼德勒在中国学术访问管洪亮 292
新史学15 凿通埃及古今的艰难跋涉——读王海利教授著《埃及通史》娄滔 296
新史学15 光启讲坛 304
新史学15 “伊斯兰国”(ISIS)现象探讨和研究四人谈朱威烈 李伟建 黄民兴 王建平 304
新史学15 文献与史料 331
新史学15 描述匈人的最早文献刘衍钢 331
新史学16 比较视野 1
新史学16 亚洲视野下的比较史学[土耳其]忽里·伊斯拉莫奥卢(Huri Islamoglu)、[美]濮德培(Peter C.Perdue) 1
新史学16 比较视野下的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美]迈克尔·艾德斯(Michael Adas) 10
新史学16 欧亚帝国的早期近代复合体[美]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 24
新史学16 清与奥斯曼比较 42
新史学16 现代性比较:清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国家转型和产权建构[土耳其]忽里·伊斯拉莫奥卢(Huri Islamoglu) 42
新史学16 条约与友睦:19世纪的英帝国主义与奥斯曼帝国及中国[美]瑞萨特·卡萨巴(Resat Kasaba) 66
新史学16 19世纪的国际法与中国、暹罗及奥斯曼帝国的国家转型[美]理查德S.霍罗威茨(Richard S.Horowitz) 86
新史学16 比较视野下的清朝 118
新史学16 比较视野下的帝国与国家:18世纪中国的边疆管辖[美]濮德培(Peter C.Perdue) 118
新史学16 正式、非正式的统治与经济发展机制:比较视野下的清帝国[美]王国斌 135
新史学16 比较视野下清朝皇权的多维性[美]柯娇燕(Pamela Kyle Crossley) 151
新史学16 奥斯曼帝国研究 159
新史学16 奥斯曼帝国史研究绪论[德]苏莱雅·法洛希(Suraiya Faroqhi) 159
新史学16 奥斯曼的宗教学校:18世纪叙利亚教育机构的多元形态[美]史蒂芬·塔迈里(Steve Tamari) 168
新史学16 奥斯曼法庭之内:国家与宗教交汇的地方法[美]纳伊瓦(Najwa Al-Qattan) 192
新史学16 苏莱曼一世与匈牙利的征服[英]罗兹·墨菲(Rhoads Murphey) 202
新史学16 史学理论 220
新史学16 文化是帝国的第二属性——关于柯娇燕文化功能的比较研究刘姗姗 220
新史学17 专题研究 1
新史学17 文化史相关问题[英]彼得·曼德勒 1
新史学17 “看”的历史理解:罗斯金与“批评”的文化史陈书焕 25
新史学17 从观念到概念再到隐喻:德国的思想史传统与复杂的语言构造[阿根廷]艾里阿斯·何塞·帕提 35
新史学17 “不凋谢的声名”——论印欧语系早期诗歌语言的传承与创新白钢 56
新史学17 古典时代希腊士兵的日常生活研究[美]李·布赖斯 69
新史学17 《排华法》与美国华人文化认同的迁转复归伍斌 89
新史学17 Robot计划——20世纪50年代初丘吉尔政府挑战固定汇率的尝试毛锐 赵北平 112
新史学17 俄国革命的精神解读解国良 125
新史学17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147
新史学17 亚述史学史[美]阿尔伯特·奥姆斯塔德 147
新史学17 克罗齐历史学论析张作成 186
新史学17 全球化与观念史[美]阿兰·梅吉尔 199
新史学17 1868—1968年现代史领域的若干学术趋势[英]赫伯特·巴特菲尔德 207
新史学17 评论 228
新史学17 《自然史》与丝绸之路李铁匠 228
新史学17 埃尔斯沃思·亨廷顿研究综述顾海萍 248
新史学17 国内学界关于英属北美殖民地史研究述评王伟宏 260
新史学17 历史应该如何书写——读《致命的海滩》陈仲丹 271
新史学17 光启讲坛 277
新史学17 冷战在这里转向——中苏同盟兴衰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沈志华 陈兼 277
新史学18 评语 1
新史学18 卡罗·金兹堡的论说:微观史、细节、边缘李根 1
新史学18 专题研究 4
新史学18 线索:一种推定性范式的根源卡罗·金兹堡 4
新史学18 微观史与世界史卡罗·金兹堡 40
新史学18 微观史学:我所知道的二三事卡罗·金兹堡 64
新史学18 纬度、奴隶与《圣经》:微观史学的试验卡罗·金兹堡 89
新史学18 弗洛伊德,狼-人案例和狼人卡罗·金兹堡 97
新史学18 使之陌生:一种文学设置手法的前史卡罗·金兹堡 106
新史学18 距离与视角:两个隐喻卡罗·金兹堡 126
新史学18 女巫与萨满卡罗·金兹堡 147
新史学18 杀死一名中国满清的官员:距离的道德暗示卡罗·金兹堡 159
新史学18 宽容与贸易:奥尔巴赫读伏尔泰致阿德里亚诺·索弗里卡罗·金兹堡 173
新史学18 你的国家需要你:一项政治图像学研究卡罗·金兹堡 196
新史学18 无意间留下的提示:逆着意向阅读历史卡罗·金兹堡 219
新史学18 我们的话语和他们的话语:关于历史学家之技艺的反思卡罗·金兹堡 236
新史学18 只有一个目击者:屠犹与真实性原则卡罗·金兹堡 253
新史学18 外部声音:近代早期耶稣会史学中的对话元素卡罗·金兹堡 270
新史学18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286
新史学18 貌合神离:微观史学与格尔茨的阐释人类学王邵励 286
新史学18 史料考证·心智考察·情境表现——卡罗·金兹堡的历史修辞问题辩说李根 298
新史学18 评论 311
新史学18 第23届国际拜占庭学大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李强 311
新史学18 光启讲坛 317
新史学18 “克罗齐命题”的当代回响:中美两国美国史研究的趋向——光启读书会第二期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317
新史学19 专题研究 1
新史学19 有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国家吗?[意]费德里科·沙博 1
新史学19 近代均势外交的起源[英]恩斯特·尼尔森 16
新史学19 15世纪意大利宫廷社会的伦理和风俗——城市统治家族的日常生活[英]切西利亚·M.阿迪 31
新史学19 近代早期意大利的文明、性与暴力:关于诺贝特·埃利亚斯理论的反思[英]彼得·伯克 52
新史学19 意大利人文主义[英]乔治·霍尔姆斯 64
新史学19 意大利文学与社会:1350—1650年[英]彼得·伯克 81
新史学19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口述文化与印刷文化[英]彼得·伯克 111
新史学19 街角的圣母:意大利城市的神圣之地[英]爱德华·缪尔 124
新史学19 中世纪欧洲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费用来源之考察徐善伟 141
新史学19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164
新史学19 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划分问题再探析吕和应 164
新史学19 法国卡佩王朝史研究的新进展[美]肖恩·L.菲尔德、[美]M.塞西莉亚·加波施金 179
新史学19 汤因比的历史文明观——一种主体确定性范式倪凯 206
新史学19 20世纪法国城市史研究综述滕子辰 218
新史学19 二战后英语世界里柯林武德研究动态姚汉昌 229
新史学19 评论 243
新史学19 阿玛纳时代叙巴城市国家的兴衰孙宝国 243
新史学19 “实际”与“概念”——从古地图看“中国”陆疆疆域认同的演变成一农 254
新史学19 帝国[英]约翰·罗伯特·西利 266
新史学19 帝国的观察员——英国古典学家阿诺德·休斯·马丁·琼斯白英健 276
新史学19 华人移民:一部全球史——读孔飞力的《他者中的华人》伍斌 288
新史学19 “古代世界的宗教与教派”学术讨论会述要刘博 301
新史学19 光启学术 306
新史学19 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坚硬如钢的外壳”说起金寿福 306
新史学19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中两大阵营的冲突与第三种力量的行为[意]玛尔塔·索尔蒂 311
新史学20 专题研究 1
新史学20 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研究的学术史[英]丹尼尔·沃利、特雷沃尔·狄恩 1
新史学20 14世纪意大利艺术家和知识人[英]约翰·拉尔纳 16
新史学20 中世纪意大利城市中心的权力地理:城市共和国、主教与公共权威[美]毛林·米勒 34
新史学20 但丁时代的艺术和城市共和国[美]海伦·韦如佐夫斯基 47
新史学20 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美]汉斯·巴伦 69
新史学20 罗马被释奴与前主人关系探究李红霞 83
新史学20 新工党政府的社区新政分析毛锐 97
新史学20 历史需要同题材类群小说——以爱尔兰移民小说为例吴国杰 107
新史学20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118
新史学20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学界对文化概念的曲解和滥用金寿福 118
新史学20 古今之争:近现代名家论皮科“人的尊严”思想屈伯文 122
新史学20 拉格什城邦不见于《苏美尔王表》的成因王光胜 136
新史学20 《旧约》中的古以色列司法制度探析肖超 155
新史学20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思想中的历史与宗教[美]迈克尔·霍巴特 179
新史学20 英国新政治史研究:以近代早期为例赵博文 190
新史学20 距离与史学叙事[加]马克·菲利普斯 198
新史学20 时间是历史的基准——真实即有机,有机即真实[美]阿尔弗雷德·H.劳埃德 215
新史学20 “文人”恺撒[英]F.E.阿德科克 222
新史学20 光启学术 274
新史学20 中国的西方古典学——从元大都到上海穆启乐 274
新史学20 中世纪的奥维德:钞本新发现[美]弗兰克·T.库尔森 280
新史学20 全球语境下对奥维德创世说的解读[美]约翰·米勒 293
新史学20 《拟情书》两封刘淳 301
新史学21 城市史与城市研究 1
新史学21 从封闭空间到开放空间——中世纪罗马的城市空间改造朱明 1
新史学21 百年战争与英国城市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大雅茅斯为例周东辰 14
新史学21 近代柏林城市人口的变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徐继承 25
新史学21 文化记忆与城市建设:德国汉堡仓库城的开发利用和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张思嘉 常玲玲 38
新史学21 美国早期环保运动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环境的改变刘晓卉 49
新史学21 融入与记忆:二战后德国城镇化浪潮中的“被驱逐者”——以巴伐利亚的“难民城镇”为例王琼颖 60
新史学21 贫民区的治理:从以“房”为本到以“人”为本——以纽约市贫民区的治理为例黄涛 71
新史学21 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论源起与质疑辨析王洋 84
新史学21 第三空间:城市史书写的一维——基于城市文学与空间记忆的考察苏喜庆 97
新史学21 公共空间与人物雕像的空间意象研究——李平书铜像个案黄健美 徐磊青 110
新史学21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与活用模式探讨——以古城开封为例王运良 121
新史学21 现代学术 138
新史学21 启蒙运动时期的“新史学”:关于社会史的一项社会史研究[英]彼得三·伯克 138
新史学21 失去的典范:从哥廷根到柏林[英]彼得·伯克 150
新史学21 欧洲中心论和艺术史?温克尔曼之前的世界史和艺术史[美]托马斯·达科斯塔·考夫曼 166
新史学21 柯林武德与奥克肖特:历史学与理念论[英]狄奥诺 175
新史学21 阐释旨在直面现实时创造困惑——海登·怀特与雷恩德·罗根的对话[美]海登·怀特[挪威]雷恩德·罗根 188
新史学21 客观就是正义吗?——尼采对兰克客观史学的质疑闫伟 204
新史学21 赦罪书的解构—— 16世纪法国赦罪档案引发的思考游丽诗 217
新史学21 光启学术 236
新史学21 阿玛纳时代东地中海世界国际经济交往体系述略孙宝国 236
新史学21 罗马共和国的战争艺术[英]F.E.阿德科克 247
新史学21 艾森那赫社会问题研讨大会与施穆勒的开幕演讲[德]布鲁诺·希尔特布兰特 300
新史学22 专题研究
新史学22 试析晚期青铜时代的东地中海世界朝贡体系
新史学22 古代埃及法老时代的奴隶辨析
新史学22 阿玛纳宗教是一神教吗?——兼论阿吞崇拜与犹太教的差异
新史学22 何谓“神圣的城市”?何谓“神圣”?——古希腊语程式与相关词汇研究
新史学22 色诺芬《希腊史》卷Ⅰ~Ⅱ与雅典政治中的情感
新史学22 依赖与限制:雅典民主政治与精英阶层关系论析
新史学22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的写作与历史语境
新史学22 论李维的神人思想
新史学22 西方学者视野下比德的神迹书写
新史学22 百花齐放:试论文艺复兴时期“人的尊严”思想
新史学22 中世纪英格兰国王的狩猎与王权秩序的构建
新史学22 从“保教权”看两代来华耶稣会士的历史勾连及其世界原因
新史学22 17世纪海外移民与英国诺里季毛纺织业研究
新史学22 论19世纪英国政府对煤矿业的干预
新史学22 “住在伦敦”:伦敦郡议会工人住房观的变革
新史学22 从汇率目标转向通胀目标:试论1992年英国货币政策改革
新史学22 叙事博物馆中的艺术呈现:以美国、以色列纳粹大屠杀纪念馆为例
新史学22 光启学术
新史学22 张光直“连续性”理论的得失
新史学22 反潮流:哈维·曼斯菲尔德对美国现实政治的强力批判
新史学22 历史与政治:一则有关克罗齐与真蒂莱论争的考察
新史学22 历史哲学的新形态——马克思的实践历史哲学
新史学22 美国学界关于英属新英格兰经济史研究述评
新史学23 专题研究 1
新史学23 历史学家能做到不偏不倚吗?[英]詹姆斯·康奈利 1
新史学23 辩证地真:论历史证据的真实性及历史真实张涛 17
新史学23 《语境中的希罗多德:人种志、科学与说服的技艺》导论[英]罗萨林·托马斯 38
新史学23 希罗多德《历史》中的宗教[美]乔恩·米卡尔森 66
新史学23 观念的场域:莫里斯·考林与历史哲学研究初探张小忠 81
新史学23 17世纪艺术的危机:一种表现危机?[英]彼得·伯克 97
新史学23 让·达朗贝尔与历史恢复名誉[美]朱迪斯·N.施克拉 120
新史学23 法国革命以来民族史观念的变迁:一个批判比较视角[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143
新史学23 被放逐的历史学家:卡尔·兰普雷希特在德意志帝国[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163
新史学23 在“轴心说”的深处吾淳 171
新史学23 浅论南北战争时期政治漫画的创作与传播意义——以托马斯·纳斯特作品为中心李亚航 190
新史学23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论朝臣的哲学式生活赵卓然 204
新史学23 论美国中产阶级“新女性”的主要特征(1870—1920)洪君 220
新史学23 光启学术 239
新史学23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史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 239
新史学23 2018年欧美近现代史学科报告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欧美近现代史学科 294
新史学24 专题研究
新史学24 希罗多德的笑、哭泣与智慧
新史学24 希罗多德的叙述和叙述者的出现
新史学24 论使徒保罗的“犹太人”观——以《新约·罗马书》为中心
新史学24 从考古证据看罗马帝国晚期神庙的破坏和转变现象
新史学24 环境史视域下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867—1056)
新史学24 ——以气候变化为中心的考察
新史学24 论狄奥多拉对查士丁尼时代政策的影响
新史学24 11——13世纪拜占庭皇室妇女地位探究
新史学24 早期拜占庭紫衣女性地位评析
新史学24 从优伶到贵妇:安东妮娜的身份转变初探
新史学24 简析拜占庭皇室女学者安娜·科穆宁娜
新史学24 论十字军东征时期的随军女性
新史学24 古典文明的殉道者——亚历山大的女性哲学家希帕提娅
新史学24 拜占庭伊苏里亚王朝女性地位探析——以婚姻家庭法为中心
新史学24 18—19世纪英国毛纺织业研究
新史学24 从田园城市运动到新城运动——弗雷德里克·J.奥斯本的新城思想与实践
新史学24 光启评论
新史学2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新城镇女性研究
新史学24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英联邦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新史学24 2018年国外古希腊、罗马史研究综述
新史学24 书评
新史学24 希腊人的忌妒与情感史研究——评《古典时代雅典的妒忌与嫉妒:一种社会心理学路径》
新史学25 继承、创新与传承——《穆罕默德、查理曼和欧洲起源:考古和“皮朗命题”》的史学思想
新史学25 《罗曼与日耳曼诸民族史》第一版序言[德]利奥波德·冯·兰克
新史学25 《历史知识理论纲要》1857/1858年版[德]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
新史学25 历史知识原则——1864年8月3日在波恩大学建立者纪念日上的演讲[德]海因里希·冯·聚贝尔
新史学25 《德意志史》第一卷(第二版)前言[德]卡尔·兰普雷希特
新史学25 历史中的因果性和价值[德]弗里德里希·梅尼克
新史学25 当代历史学的思想潮流[美]查尔斯·A.比尔德[美]阿尔弗雷德·瓦茨
新史学25 《历史进程中的希腊哲学》“序言”与“总论:本书的目标、领域及方法”[德]爱德华·策勒
新史学25 德国历史主义研究著作撮要吕和应
新史学25 简论19、20世纪之交历史主义在认识论方面的修正尝试张骏
新史学25 康德与赫尔德关于历史主义的争论冷金乘
新史学25 梅尼克的历史主义观念马宁
新史学25 历史是什么?史学圆桌会议[澳]安娜·克拉克[德]斯特凡·贝尔格
新史学25 [澳]玛尔妮·休斯-沃灵顿[澳]斯图亚特·麦金泰尔
新史学25 1711945年之后的历史哲学——一项文献计量学研究[比]贝弗纳奇等专
新史学25 战后英国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埃瑞克·霍布斯鲍姆教授访谈[英]埃瑞克·霍布斯鲍姆[英]丹尼·米卢姆
新史学25 《圣经》叙事中耶稣、保罗与早期基督教“教内审判”的初始构型肖超郭元兵
新史学25 超越左右:论斯塔尔夫人的政治妥协思想———以《论国内和平》为中心潘丹
新史学25 从英国公众舆论的视角解析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事件叶亢
新史学25 英格兰民族主义的起源和特征[美]汉斯·科恩
新史学25 货币“战争”与美国独立的起源王伟宏
新史学25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期刊探析(1837—1901)张英明
新史学25 中央与地方的互动: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对粮商的治理冯雅琼
新史学25 另一个“启蒙”:读《重估激进启蒙运动》屈伯文
新史学25 理性、革命和历史——评《旧制度与大革命》杨长云
新史学25 中国学者对英国“宪政王权”的阐释新理路———评孟广林《英国“宪政王权”论稿》柴晨清
新史学25 《朝圣之旅》:法国历史人类学的新实践董涵宇
新史学25 重建“共和主义”的伦理向度———简评《共和主义与德性》朱兵
新史学26 作为艺术与科学的历史学
新史学26 史学理论的转向——海登·怀特在元史学历史中的地位
新史学26 重思海登·怀特对克罗齐的建构
新史学26 重思18世纪末法国的道德经济
新史学26 历史学中的风格:作为艺术与科学的历史学
新史学26 松散的网络:海登·怀特之后的历史哲学
新史学26 作为重思的历史理解
新史学26 柯林武德历史哲学中的重演和重构
新史学26 柯林武德论思想的同一性
新史学26 重演和彻底的解释
新史学26 共情、理性与解释
新史学26 大旅行
新史学26 意大利之旅与法国精英的培养
新史学26 法国旅行者眼中的那不勒斯(1630-1780)
新史学26 大旅行:18世纪的意大利魅力
新史学26 发现意大利:18世纪的英国旅行家
新史学26 16世纪的游记:欧洲人对非白和非西文化的态度源头之一
新史学26 18世纪英国种族主义、帝国主义与旅行家的凝视
新史学26 美国商人眼中的中国形象(1785-1840)
新史学26 18世纪罗马收藏和博物馆的发展
新史学26 文化转译研究:流亡者对英国社会学和艺术史建立的贡献,1933-1960年
新史学26 光启评论
新史学26 占今思想之辩:对话基多米利德斯教授
新史学26 有教无类——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与美国的公共教育
新史学26 “刺杀僭主的英雄”之考辨
新史学26 古希腊罂粟探赜
新史学26 论中古早期西欧编年体史书时间序列的安排
新史学26 2至5世纪异教和基督教关于《圣经》的论战
新史学27 殖民史观批判论的出现和内在发展论的形成 〔韩〕金正仁
新史学27 镰仓佛教的形成与发展 〔日〕平雅行
新史学27 三十年代日本农山渔村经济更生运动 〔日〕庄司俊作
新史学27 马克思主义和战后日本史学 〔日〕户造秀明
新史学27 越南近年来日本研究的状况及其特征 〔越〕阮进力
新史学27 关于越南民族形成问题的学术研讨 〔越〕潘辉黎
新史学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新加坡华人企业家的经济视野 〔新加坡〕黄坚立
新史学27 受到两面夹击的学术史:以当代以色列的犹太史学为例 〔以〕巴鲁赫•基默林
新史学27 政治回忆录与当代历史书写 〔埃〕穆罕默德•拉贾卜•巴友米
新史学27 汉纳•巴塔图和阿里•瓦尔迪的伊拉克历史与社会 〔美〕迪娜•里兹克•胡里
新史学27 伊斯兰教之前伊朗政治和文化历史回顾 〔伊朗〕额桑•雅沙特尔
新史学27 当代伊朗史学 〔伊朗〕阿卜杜拉•侯賽因•扎林库布
新史学27 早期印度历史与高善必的遗产 〔印度〕罗米拉•塔帕尔
新史学27 从坦齐马特至共和国时期的土耳其史学 〔土〕泽齐•阿尔坎
新史学27 光启讲坛
新史学27 想象的还是政治的共同体?——反思一种流行的民族主义理论 梁展、罗岗、殷之光、袁剑、邱士杰、王锐、周展安
新史学27 再谈H-word:葛兰西理论中的领导权问题 陈越、罗岗、章永乐、倪伟、张翔、潘妮妮、田延
新史学27 光启评论
新史学27 打开一扇门,发现新天地——评诺曼•庞兹《欧洲历史地理》 屈伯文
新史学28 目录 · · · · · ·
新史学28 军事革命与近代早期国家
新史学28 马基雅维利论军事与国家 韩 潮
新史学28 有关15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瑞士雇佣兵的若干问题 许二斌
新史学28 新军事史的兴起:迈克尔·罗伯茨及其军事革命论 屈伯文
新史学28 后罗马帝国空间与欧洲国家体系的形成 孙兴杰 钟汉威
新史学28 中国是否为近代早期国家 以军事变革为视角 段维聪
新史学28 常备陆军与苏格兰国家的解体 廖 平
新史学28 1618 年英国海军改革成败考 陈 剑
新史学28 近代早期欧洲军事承包人与下属的关系 廖锦超
新史学28 税收、国债与英国财政-军事国家的兴起 张荣苏
新史学28 15601660 年的军事革命一个神话? [美]杰弗里·帕克
新史学28 军事优势论与西欧亚在世界体系中的兴起 [美]威廉·R. 汤普森
新史学28 漫长的18 世纪中的财政-军事国家 [英]克里斯托弗·斯托尔斯
新史学28 财政-军事国家的兴起,15001700 年 [瑞典]扬·格莱特
新史学28 从军事革命到财政-海军国家 [英]N. A. M. 罗杰
新史学28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新史学28 领悟的模式与知识的统一性 [美]路易斯·明克
新史学28 论张荫麟对传统历史哲学的批判与建构 张 翔
新史学28 《黄秉义日记》所见神圣时间的特征:米尔恰·伊利亚德批评 侯亚伟
新史学28 光启评论
新史学28 古罗马的自传:以奥维德《哀怨集》第四卷第十首为例 刘津瑜
新史学28 罗马帝国早期的皇家被释奴 何立波
新史学28 不列颠或英格兰? 詹姆斯一世继位时的国名之争 陈小虎
新史学28 再造黄种:美国华裔学人与中国人种智力论的构建(19201924) 王佳欣
新史学28 美国城市早期公共卫生管理探析以纽约市为中心的考察李 晶
新史学29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新史学29 加洛林时代基督教“四大帝国”末日启示理论的史学运用研究
新史学29 历史时间与概念史:论科泽勒克概念史研究的时间维度
新史学29 兰克学派关于一战起源问题的分析
新史学29 ——以历史学家马克斯·伦茨的研究为例
新史学29 阿克顿勋爵
新史学29 差异的清单
新史学29 布莱德雷兄弟论自我的实在与不实
新史学29 求知的一生
新史学29 专论
新史学29 有关故宫博物院藏马骨楔铭的一份未刊鉴定报告
新史学29 直面死亡:古典时代冥王哈迪斯形象与职能的转变
新史学29 论古希腊轻装步兵地位的提升及其影响
新史学29 乔尔乔·瓦萨里在旧宫的绘画与16世纪晚期佛罗伦萨的艺术和政治
新史学29 论14世纪末英国海事法庭的性质与定位
新史学29 16—17世纪英国乡村工业研究——以“新呢布”为例
新史学29 爱的二重奏:家庭与19世纪苏格兰女性精神病患者
新史学29 《1946年新城法》与英国新城城市形态的演变
新史学29 光启评论
新史学29 东地中海共同体视域下埃及对外交往文献述评——从阿玛纳时代至希腊化时代(前1361—前332)
新史学29 70年来西方学者有关古斯塔夫军事改革研究述评
新史学29 坦中关系史再探
新史学29 ——以坦桑尼亚建国初期与中国关系的发展为中心
新史学29 差别意识是历史意识的基础——《过去的诞生》简评
新史学29 光启文献
新史学29 阿卡德语本《银版条约》汉译与评注
新史学29 《腓力五世信函及拉里萨法令》译注
新史学29 《米努基乌斯兄弟仲裁决议》译注
新史学30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新史学30 论欧洲社会的比较历史研究
新史学30 一位历史学家对战争中的假消息的思考
新史学30 18世纪美国的循环史论
新史学30 奥古斯都时期的政治与英国史学:关于英国过去的争论,1730-1735年
新史学30 18世纪法国史学家的职业状况
新史学30 关于史前史研究的思考
新史学30 书信言说与“爱的共同体”
新史学30 专论
新史学30 巨寄生与微寄生: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地中海文明疾病圈
新史学30 浅析前6至前4世纪希腊文明对斯基泰社会的影响——兼论古典斯基泰文化消亡的原因
新史学30 雅典的爱琴野心:军事殖民地与雅典国家的发展
新史学30 希腊化时期的粟特:以钱币证据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新史学30 盟约策略与罗马的扩张
新史学30 负重前行:罗马安全危机与保罗一世的政策调整
新史学30 浅析近代早期军事革命的地域论:以欧洲为中心
新史学30 论18世纪英国普通法的民事诉讼费用——以高等民事法庭的债务类诉讼为例
新史学30 马穆鲁克王朝时期香料过境贸易研究(1382-1517)
新史学30 19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伊斯坦布尔的疫病治理改革
新史学30 论东、南欧女性移民在美国的文化适应——以俄国犹太、意大利移民为中心(1880-1920)
新史学30 中世纪威尼斯的城市发展
新史学30 跨国史视域下的城市史研究
新史学30 光启讲坛
新史学30 当代史学趋势四人谈
新史学30 光启评论
新史学30 17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法国王家骑士团的研究
新史学30 改革:从“回望过去”到“展望未来”——19世纪上半叶英国“改革”的观念史研究
新史学30 心态史视野下西方19世纪英国的意大利游记史新论
新史学30 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及其译书活动
新史学30 光启文献
新史学30 “爱情是一种战役”:奥维德《爱的艺术》第二卷第233-746行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