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写五分钟,抑郁俩小时,鸡娃不如鸡自己
我那学渣儿子喜欢玩游戏,刷视频,成绩吊车尾。
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家长为了让孩子放弃玩游戏,晚上不让孩子睡觉,让他使劲玩,后半夜孩子熬不住了,直接投降,从此很少玩游戏了。
我如法炮制,跟我儿子一说,他抱着iPad兴奋得不得了。从吃过晚饭七八点开始玩,等我十一点多睡觉的时候,他依然兴奋不已。
半夜三点起来观察,依然兴致勃勃。
四五点还能听见客厅的声音。
我早上七点多起来,他精神十足,还在玩,满眼放光得跟我说:妈妈,我还能再玩一天……
我当时的表情真是被雷劈了,还是被劈焦了的那种,内心真是万马奔腾,这咋不一样呢?
经过一次次悲催的辅导作业,内心焦虑到了极点,开始绝望,甚至想打开他脑袋看看里面都装了什么。后来明白,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是最瞎的事情,你希望他学习好,将来有出息,可是他的心思是一点没用在学习上。你就算是急死,也没用。
我放弃了鸡娃,开始鸡自己。不想再为他学习成绩吊车尾劳心费神、鸡飞狗跳了。开始看书、考证、练字。突然发现自己时间真是完全不够用。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时,什么阻力都阻挡不了,每天复习刷题、看书,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娱乐时间来冲刺,哪还有心思为他学习伤神。
再后来中级证也过了,工作上度过了年龄焦虑,开始慢慢转型,字也在慢慢变好,我在自己身上的投入都一一有了回报。这种摸得着的回报比原来天天歇斯底里地鸡娃效率高太多了。
平时我每天吃过晚饭会先练字半个小时,有一天,我儿子主动跟我说:妈妈,我跟你一起练吧。我心说,那好吧,你想练就练吧。
我看书的时候,他现在也会说:我想看那个***小说,你给我买吧。 我早上早起的时候,他也会跟我说:我明天也要早起背书,你早上起来的时候也叫上我。
结局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逆袭,练字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周也只能坚持个三天左右,但是他写字确实是有进步,告别了以前那种龙飞凤舞的狗趴叉字体。看书只看自己喜欢的,早起不是天天都能起得来,但是总体来说,有进步,虽然进步缓慢。
原来,以身作则是最有影响力的行为。


后来看到北大教授吐槽自己的学渣女儿,我彻底释怀了,丁延庆6岁能背下新华字典,本科北大,妻子也是同校。结果女儿完美避开了爸妈的学霸基因。
丁教授从震惊到平静接受,直言:“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你看孩子本身就是高风险投资,即使是学霸父母生出学渣儿女的也比比皆是。更何况普通人。鸡自己,才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项目。鸡自己,提升一下学历和人脉,为孩子的未来铺路,你的高度以后就是孩子的起点。同时,你的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影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