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带给我的改变
查看话题 >苏州马拉松赛记:抱定主意往前跑,绝不会跑过头
题记:2017年12月16日,我在苏州太湖马拉松上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场全程马拉松,记得那天冷风萧瑟,我几乎一路都在奔跑,但三十公里后,已经精疲力竭,到了临界点,最后在跑与走的循环中到达了终点,最终用时3:27:55。六年多之后,我又站在了苏州的跑道上,这是一条全新的赛道,贯穿古今,最终用时3:50:47,这一次算把苏州的路都跑完了。于我而言,那么多年来,奔跑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大概只是证明自己还活着。

自2017年开始跑步以来,不知不觉间七年的时间就过去了,翻开以前自己在朋友圈分享跑步的一些日常,不禁莞尔一笑,原来不仅人会不断成长,连跑步都是如此,它也在时间里不断成长着。
以前几乎每跑一次步都会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感受,距离啊,配速啊等等,自言自语,但现在已经鲜见,偶尔分享一些赛记。我想如果将自己这七年来跑步的路程拼接组合下,它也是我这些年成长的一种轨迹,有惊喜,也有遗憾。
七年的时间似乎就这样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时间总是比我们还要着急,我无论如何奔跑都追不上它,我只能通过一段段轨迹,一次次长途跋涉证明它的确存在过。
七年过后,奔跑于我而言,惊喜逐渐退却,陆续征赛也早已消散,它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对抗内心虚无与彷徨的方式。

在参加苏州马拉松前,我依旧没有进行怎样的训练,就像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一样,在开赛倒数第二天的晚上我围绕着上海的苏州河跑了十多公里。
因为也并没有打算跑出怎样的一个成绩或者说破了自己最好的马拉松成绩,对于普通人而言,马拉松就是一场游戏,坚持到终点就是胜利。
更何况我心知肚明,没有跑量和训练不可能有所谓的超常发挥,比刮彩票中奖都难。这样想着,内心也轻松愉悦了很多。
有时候你会发现,当一个人没有了压力,没有了KPI,就会变得轻飘飘的,有种漂浮起来的感觉。但时间久了,你可能也会发现,这个人可能会如空心萝卜一样,好无实质性的存在。
大概生活最好的状态就是不要太欢愉,也不要太悲伤,极端之处必有妖怪,将你带入虚无缥缈的迷雾之中。

相比于不久前的无锡马拉松,这一次的苏马我的确在认真奔跑,马拉松精神之一就是挑战自己,挑战自己的极限,这也是马拉松的魅力所在。极限之处见真章,极限之处你才会感知到,42.195公里的艰辛,以及征途的快感。
前三十五公里,我一直紧跟着345的兔子奔跑,破三是无稽之谈,心想着破四即可。两女一男三只兔子领跑的很好,配速一直保持在520左右。
长跑的关键所在就在于匀速奔跑,当你习惯了某一速度,持续下去,大腿小腿上的所有肌群就会收到传输信号,迎合这样的速度,如此奔跑起来会轻松很多。
但当你奔跑的不匀速,肌肉群就无法掌握你要调节的尺度和力度,让它们产生迷惑,所谓的“动乱军心”大概如此,这也是为什么长跑时不要轻易停下来的原因所在。就像汽车熄火一样,再次启动后,仍然需要时间重新加速,找回驾驶的手感。

此次的苏马赛道与我六年多之前参加的苏州太湖马已然不同,那一年赛道两旁没什么观众,天也冷的出奇,第一次的全马虽跑出了不错的成绩,但似乎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城市马拉松的乐趣所在。
而今年的苏马赛道贯穿了苏州的古与今,可谓一条完美的路线,途径了我们所熟知的寒山寺、七里山塘街、平江路、东方之门、金鸡湖等,在其中奔跑,就像一场古与今的对话。
我曾到过许多次的苏州,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小时候爸爸妈妈曾在这里工作,那时候拿在手里喝的还是旭日升、健力宝,这句话显然暴露年龄了,现在旭日升这个品牌似乎早已经消失了,后来哥哥又在这里打拼安家,也正是这些原因,新赛道的苏马吸引了我。
奔跑中途,我又本能地想停下脚步,因为身体早已经接收到了疲累的信息。我知道贪念舒服,追求安全,这是人的本能,但马拉松本就是一项极限运动,需要与这种本能相对抗。我稍放缓速度,我知道千万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意味着身体逐渐会适应这种舒服的感觉,然后再作启动,身体就会本能地进行排斥。
我妈经常会问我,跑那么远的距离,累死累活的,有啥意义?不辛苦吗?我知道她是出于关心我、担心我而发出的疑惑,但是我却并不能给到她满意的答案或解释。
我说马拉松精神她并不知道,我说我享受其中她也并不能够体会。人生似乎就是这样,许多事情我们无法理解彼此,但却又有着它本身的意义,就这样,在各自的路上耗尽了时光。
在路上,我看到有几位小朋友大声给我们加油,张开手掌期待跑者与他们击掌,我跑了过去与他们一一击掌,看着他们欢快的笑脸,我不禁也喜不自胜。
我在想,他们是如何看待这群在大马路上奔跑不休的人的?他们知道所谓的马拉松吗?他们是否也曾想翻越栏杆,与我们一同奔跑?

早前,在网上也看到一些对于苏州马拉松的争议,主要是有些当地市民怨声载道,他们不太理解这项运动,觉得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和秩序。在奔跑的过程当中,依然能够看到一些市民在与边上维护秩序的警察理论。
在马拉松如火如荼发展的当下,城市管理者们的确需要从长计议,如何将马拉松更好地与城市相融必定是个课题。
但全世界的知名城市都有着马拉松的基因,这早已是一座城市血脉当中的激活因子,我们不应视而不见,那么请允许自己停下来一天。

每天我们都在忙碌,每天我们都在为生活奔波,每天我们都想着明天,一天一天,周而复始,就如西西弗斯一样推运着那块永远无法到达山顶的巨石,生命就这样在一件又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我们似乎无法撇离,因为一旦真的放开自己,我们就会飘起,再也找不回大地上的自己。
写到动情处,不禁双眼泛红。在跑道上,我看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背都有点弓着了,但精气神十足,跑起来的速度并不慢,时而我在前,时而他在后,他对旁边的一位跑友说“我最好成绩是三小时四十几分,这次我想进入三小时四十分之内”。
不知最后他达成目标了没有,希望我到老的时候也能够有如他那样的精气神。
有句谚语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岁月给我们的脸上刻上时间的痕迹,再也抹除不掉,一张张曾经稚嫩青涩的脸就这样慢慢失去了活力,失去了色彩。无经验的人看人是看脸,有经验的人看人则是看眼睛,通过眼睛就能够清晰地洞悉年岁,我想大概是通过眼睛里的光吧。年轻人眼里的光总是清澈的、美好的,被社会毒打之后,眼里的光开始变得虚浊和不安。
我继续奔跑着,已经能够看到终点苏州奥体中心了,路边围观的人也多了起来,我知道,我的又一场马拉松即将画上句号,进入四小时之内的目标也顺利达成。

这是我的第几场马拉松我并没有统计过,但是我对它的热情已经消退了,现在更多的是通过一场赛事让自己记住那种感觉,记住漫长奔跑之后的痛感,至少证明我还在路上。
现在,能否破三其实我早已经不再想了,这并不是我懒惰了,懈怠了,而是当下的无能为力,我想这就是一种遗憾吧,不仅仅是六秒钟的遗憾,而是对许多东西年少轻狂时并没有好好把握和珍惜的遗憾。
但无论怎样,别轻易让生活使你皱了眉头,要试着让生活找到新的出路。就如徐志摩致陆小曼所言:“不必悲观,不必厌世,只要你抱定主意往前走(跑),绝不会走(跑)过头,前面有人等着你。”
陈禄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4年度总结:断断续续,离职一转眼快三年了 (4人喜欢)
- 2024年度阅读记录:九十八本书的曼妙旅途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