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自己不快乐 精读稿
不知道各位在遇到烦心事的时候,是不是时常通过,游戏中的快感,购物的快感,等其他不同的手段,去沉浸在这种快乐当中,来缓解自身不快乐,但是,这种方式,暂时的,而非长久的,逃避并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在暂时逃避问题之后,仍旧需要回去解决问题。这就不得不提到,《允许自己不快乐这本书》。
本书的作者马克-安德烈.迪富尔是来自法国(存疑,虽然封面上写的是法国,但是,作者介绍却是魁北克的医生,但是,魁北克是加拿大的)拥有25年创伤压力援助工作经验的临床心理学家,他也是一名自杀干预师。因此,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人自杀。
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其实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人自杀。和大多数的心理治疗类的书籍不同,本书的作者是一名自杀干预师。本书所讲的东西,远比心理内耗等其他心理问题更为的严重。但是,作为一本心理治疗的书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将会从痛苦的来源和如何减轻痛苦这两个方面和各位讲解书中的内容。
作为引子:问题是人生的一部分,并非邪恶的果实。痛苦无处不在,逃避痛苦只会让痛苦更大。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痛苦的来源
首先,作者将痛苦的源头归结为几个方向,社会的,家庭的。与另外一本为人熟知的,以阿德勒的观点为基础的《被讨厌的勇气》不同,此书将痛苦聚焦于个体的自我救赎,但是本书作者将痛苦的聚焦在社会与家庭。
总所周知的,财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的阶级分化,会致使公众不满的情绪不断被扩大,即使本书的作者来自法国,但是,在国内,这个观点也不会水土不服。在抖音上,我们时不时的都能看到,一些来自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等,求职的不公,出身的不平等,等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说法虽然,抚慰着人心,但是,他就一定准确嘛,并不见得。一个没有恶有恶报的例子便是,比利时的前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他在位期间导致了,近300w人的刚果人民被屠杀,但是,他却活了76岁,这无异于是一种对善良的讽刺。这类的案例,加深了矛盾的激化。
有的人,天天锻炼,渴望退休生活,但是,临退休前,却得知自己只有几个月的寿命,有的人整日酗酒,却健健康康的活了许久,可能这只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奇闻异事,但是,我想在看本文的各位,也多多少少听过相关的例子。
世界非黑即白,而是一道精致的灰。
来自原生家庭伤害,毫无疑问,是近年来各类心理学相关书籍的重点,本书,也简单的提了一下,作者始终坚信除极少数个例以外,并非有人天生就是暴力的。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更有可能是来自社会环境导致的后遗症,但是,毫无疑问,对于下一代而言,不管是热暴力,亦或是冷暴力,对于,下一代而言,毫无疑问都是一种伤害。长期的暴力有可能导致下一代的自卑,使他们不断的自我怀疑,导致出现强烈的负罪感,从而影响后续成长的发展,就像一棵树长歪了,需要慢慢的修正之后,才能开始生长。
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是作者反复强调的事情。
因为痛苦仍旧存在,就像一个人在路上推雪,虽然你脚下的雪是干净了,但是,雪却越堆越高了。
逃避现实确实能在短期内让自己好受些,但是,并非长久之策。文中作者简单的简述了,几种逃避现实的路径。
但是,总的来说,其实就是投身于某样事情当中,玩物丧志毫无疑问是我们最为熟知的逃避痛苦的方法,打游戏,刷视频,疯狂购物等,当然,还有不断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一个有趣的观点是,沉湎于过去也是逃避现实的路径。
减轻痛苦
现在,我们来聊聊关于如何减轻痛苦。作者提到了两个方向,向他人求助以及自我救赎。
逃避痛苦,可能会耽误让我们接受援助的时间,从而加深痛苦对自身的心理伤害。来自于某些不良媒体的虚假报导,认为看心理医生就会被人当成疯子,甚至对于我们父母而言,看心理医生也是一件不见得光的事情。但是,事实是这样嘛,其实,并不然,就像我们发烧了会去看医生一样,看心理医生也是如此。只要他需要,他其实可以随时进行心理咨询。作为具有专业培训过的心理医生,他更多的是一个引导性的工作。笔者曾经也接受过长期的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更多的是引导你自己走出来,关键的是你个人。倘若不愿意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寻求朋友或者老师的帮助,也是可以的,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人一起陪同去解决问题,显然要比一个人解决问题来的轻松一些。
如果您想要自己解决问题的话,作者仍旧提供了技巧。诸多的研究表明,孤独无论对身体还是心理的健康都是不利,人作为一种群体性的动物,长时间的孤独无疑是一种惩罚。正如,监狱里面对犯人的惩罚措施是将其单独关押。所以,养一只宠物,有的时候会起到一个不错的效果,哪怕像杀手不太冷里面的杀手,养一盆花花草草,对于自身压力的缓解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个简单而有效减少痛苦的方式是深呼吸,将注意力放在放在肺部的空气上,根据书中的指导,建议每天三次,每次五分钟,每分钟6次呼吸。
当然,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好选择,来自美食对味蕾的刺激,毫无疑问是快乐的。
最后,生活总是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我们无法避免,我们只能去适应他。
结语
本书的作者是一名自杀干预师,但是,关于死亡的话题过于沉重,所以,笔者选择了更好接受的主题。但是,关于痛苦的命题却是不得不说的。所以,便用文中其中的一段落作为本文的结尾。
当一个人发现他是多么无法替代时,他将深刻地意识到他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当一个人发现,对于另一个对他有所期待的人或者等待他去完成的事业,他有着多么重要的责任时,他将不会虚度人生。他懂得人生‘所为何事’,将承受降临到自己身上的一切‘怎会如此’。
© 本文版权归 Tony Hua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