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福冈
去福冈的理由很简单:美食胜地,从上海飞去又近又便宜,坐火车就能到达温泉和阿苏火山。对此行有帮助的网站分享在此:
福冈市观光信息:
九州JR信息:https://www.jrkyushu.co.jp/cn/
日本登山路线:https://www.hikemasterjapan.com/
在谷歌地图的使用上,交通信息基本挺准,不过大量的餐厅商店都不在列,理由大概是不方便接待不说日语的客人。此外,此行我们查阅的每家店,在地图上的评价几乎都有 definitely the best in the city / kyushu / Japan / the world 这类激情澎湃的评论,虽然很真诚,但没有任何参考性,这方面还是查询tabelog比较实在。
九州JR Pass和特色列车“D&S”
如果安排了超过一周的行程,一定会用上JR Pass(只有外籍游客能购买)去参观多个县市。九州自然风光多元,农产品丰富,如果只待在福冈就太可惜了。除了无限乘坐JR,这张Pass还可以坐观光列车“Design & Story”(D&S),是当地力推的文旅体验。此行我们尝试了D&S的由布院之森和阿苏男孩,前者颇为无趣(而且特别晃,我全程在晕车),后者则是压倒性地可爱。 这趟以阿苏地区吉祥物小狗Kuro为主题的列车,往返于熊本和别府,我们一直在车厢间穿梭、拍照、大呼小叫、摸来摸去,一个多小时过得很快。

原本我还计划去鹿儿岛,也就是是枝裕和《奇迹》里提到的、常年飘着火山灰的城市,这部电影就是为了纪念九州新干线开通而立项的。剧情基于一段都市传说:当分别去往福冈与鹿儿岛方向的两辆新干线交汇的一刻,许下心愿就能实现。无奈六天的行程,只够浅玩九州北部,只好希望下次再成行。
我们计划头两天在福冈吃喝,第三天往返温泉小镇由布院(和大批游客聚头),接着乘新干线到熊本歇脚(顺便看部长),次日往返阿苏火山,最后一天再回到福冈大血拼结束(散尽所剩现金)。我很满意自己这趟松弛有度的安排。算下来,北九州JR Pass省下了近一半的车资。

无处不在的都会感
福冈是个充盈着都会感的城市,常年在Monocle评选的最宜居榜单上,主要是因为便利性和发达的消费场景。生活上,它离山和海都很近,租金是东京的一半(和札幌、名古屋差不多),不需要开车也能生活;布局上,北部有沿海的开发区和工业港,旧城区沿着运河建立,城中央有巨大的公园,天神区是极紧凑的步行商业街,并且,机场离市区坐地铁只要一刻钟!是个再宜居不过的城市。
参观福冈市立博物馆,能看到镇馆之宝“汉倭奴国王印”,即东汉光武帝颁授给当地政府的一枚印章,虽然实物边长只有堪堪2.3cm,但它是古代中日建交的重大证据,我国的《后汉书》里也记载了赐予这枚金印一事。这证明了福冈曾是日本面向欧亚大陆的最前线。
馆里除了历史,还介绍了当地民俗,7月举行的“博多祇園山笠”是当地最盛大的祭礼,在櫛田神社可以看到十三米高的山笠花车,祭奠的重头戏,是七支队伍抬着各自的山笠竞跑,凌晨4:59出发,从櫛田神社跑五公里到达福冈亚洲美术馆,沿路上市民会向着队员泼水降温。不过,去年有一名队员不慎跌倒、遭重约1吨的山笠压住而意外过世……

博物馆附近就是海滨百道和福冈塔,是一块写字楼和公寓林立的新区。海滨百道的北面是福冈市的离岛:志贺岛、能古岛。原本打算去志贺岛骑行(环岛只要10km)、顺道去沿路的海之中道动物园看水豚君,但由于下雨只好作罢。

晚上回到酒店Lamp Light books hotel所在的大名区,紧挨着天神区,应该算福冈的里原宿,几乎所有日系潮牌的直营店都有,不过我们只在二手店RAGTAG买了些便宜物什……此外,附近还有无穷无尽的餐饮店,餐厅的排烟管大多正对着马路,整个街区都弥漫着锅气。周五晚上,街上全是喝醉的上班族和年轻人,从九点就能看见醉鬼了,都会感浓厚。

福冈适合步行,骑共享单车Chari chari也很方便,人行道宽裕、停车场充足。天神区往西走是大濠公园和舞鹤公园,4月初正逢樱花季,公园里在举办樱花节,福冈城的遗址上,用LED灯描绘了天守阁的轮廓,虽然从宣传图上看很赛博,但实际肉眼看来小得儿戏……不过,夜晚的公园里给樱花打光的方式讲究,沿河的樱树从对岸打光,而为其他樱树甚至架设了专门的灯架。白天的樱花好看极了,除了井吉野樱、枝垂樱,还有十几种品种约1000棵樱花树。


看完樱花,我们光顾了公园边的传奇老店“珈琲美美”,47年店龄,店主过世后由太太掌管,坐在吧台前,能看到她一刻不停地捡豆、烧水、磨豆、冲煮、清洗用于手冲的法兰绒滤布,身后的墙上放着一张小小的店主照片。我点了店内烘培的混合豆,沁人心脾、丝毫不让人反感的浓郁苦味,令人参不透。趁着咖啡还烫的时候大口喝完、结账走人,半小时后打了个嗝,口腔里能反刍到清新的咖啡豆香。梁文道在讲到京都职人制作咖啡杯时,描述店主要的是一种“喝的时候不以为然,走出店外才恍然惊觉刚刚喝的咖啡真不错”的体验,我此刻好像感受到了,也许是自我催眠吧。
天神区再往东走就是中洲(博多河中的一座人工岛),河边坐落着老牌商业地标——博多运河城。建立于1996年,是日本最早一批美式shopping mall业态的代表案例。现在主要入驻的是日本平价休闲品牌,包括去年开业的巨大体育综合用品商店Alpen。运河城旁边就是福冈的文娱消费新地标“010 Building”,去年开业,内有和国际团队合作的餐饮和互动式剧场。夜晚的中洲热闹极了,渺小的岛上挤满餐厅、夜生活场所、屋台、还有一家海底捞。屋台就是一种顶多能容纳十个人的小排档,围绕着老板的小餐车摩肩接踵地入座。在网上可以轻易查询到屋台地图、包括有几个座位、菜单、能不能讲英文、以及相关的活动。重点是,几乎每个屋台附近都有公厕。

中州再往南走,运河西侧是薬院区,这一块也有许多有意思的店铺。TAG STÅ是连接着gallery的咖啡店,这种能随意走进去点杯咖啡、看看画廊的感觉真轻松啊(不过咖啡的味道极其一般)。这里还有清酒商店とどろき、鸡尾酒吧The Roam Bar、唱片店兼酒吧 Living Stereo,总之,从天神到药院,能消磨时间的小店无穷无尽。
中州再往东走就是博多站,博多是福冈古时的地名。此行的最后一天,我们住在车站附近的冷泉区域,紧邻着一块叫“旧市区”的有许多寺庙的街道,许多酒店和写字楼坐落在此,有点像静安寺类型的RBD。上班族步伐匆忙、地铁里通勤节奏很快。很多人骑单车,但骑得不快,有两手撑在车把上玩手机的、也有单手握着咖啡边骑边喝的,下雨天许多人边骑边打着伞,雨停了就把伞别在坐垫下面那根座管上,怡然自得。
为了应对少子高龄化难题,福冈率先推出了鼓励创业(Startup支援)和观光(MICE)的增长战略,开业率好几年是全国首位(疫情前),整个城市充满了年轻人创业的活力。在福冈可以买到许多有意思的本土设计品牌。Directors是福冈男装品牌FUJITO的直营店,风格简单持久;PARQ的店主兼设计师创办了A.D.A.N、AZUMABAG、thinq、着もちいい服、TRAINERBOYS、fit这六个品牌。AZUMABAG是传统的江户时代风吕敷造型,改良成兼具现代的设计和功能。

商场方面,博多站前的AMU PLAZA是当地限定。AMU是JR九州开发的车站商业体、至今已经有七座,覆盖了九州主要的车站。内有一间巨大的手创馆Hands,售卖所有你能想到的生活百货和DIY用品,光是厨房用的刨子就有一整排货架,让人逛得欲罢不能。这次还发现一个很可爱的香氛品牌Aux Paradis,我对香氛兴趣缺缺、但它售卖的方式很能吸引我。它主打的11种植物/水果香气都标明了所使用的天然原料,并且有一整个货柜展示将它们彼此混合使用的方法,推荐了数十种搭配;购买的体验流畅:像点菜一样在产品清单上打勾、将清单递给收银台、还有好几种礼物标签可以选择。像这种精心完善的线下零售场景、已经很久没看到了。
以“油脂的冲击”为主的当地美食
福冈到底有多少餐厅呢?每1,000人就拥有4.2家餐厅,这个数据在全球排名仅次于东京、巴黎、米兰;每105.9家餐厅里就有一家收到过米其林评级,这取决于九州物产丰富、蔬菜和渔获的产量都很高,福冈离原产地近(例如盛产真鲷的糸島市),新鲜食材成本低,租金人力也便宜,开餐厅的整体成本不高,这一点用肉眼也看得出来:许多餐饮店里只有一两桌客人,明显就是供大于求、过于饱和的状态。
福冈古称博多,博多拉面是世界闻名的日本拉面派系。有着无数连锁店的一风堂、一兰、博多一幸舍都源自于此。一些非连锁的本地名店,到晚上11点也大排长队,到底为何这么晚来吃拉面啊!有天在熊本天气实在太阴冷,于是吃了熊本拉面,和博多拉面差别不大,巨量猪骨融合鸡骨、浓郁大蒜、洋葱、生姜、蔬菜的汤头,面条极细,一旦放进汤里,就会失去爽滑弹牙感,所以店家每次只会放少量,鼓励顾客快速吃完后再加面(也就是菜单上的“替玉”,通常免费)。与本州系的酱油味、札幌系的盐味或味增汤不同,它会用2至3倍的猪骨熬制,同时频繁搅拌注入空气、产生绵密油脂泡沫;还会使用“召回汤头”,也就是保留原始老汤,添加食材一煮再煮……总之,采取了所有能析出猪骨味的方法。所以,它是真的和传说中一样臭。
说到这个,在福冈吃饭,容易粘上挥之不去的锅气。我们衣服的气味回上海还能闻到。从早八点,街上就弥漫着一股油烟味和拉面味,就算只是走路也会变臭。湿冷的雨天在福冈吃喝玩乐到晚上,我闻起来就像一只很久没洗澡的狗……
福冈的特色菜有明太子(从韩国传入)、牛肠锅、水炊锅(鸡肉火锅)、芝麻鲭鱼、烤鸡皮、がめ煮(就是筑前煮)、おきゅうと(海藻做的凉粉)、柏饭(鸡肉拌饭),都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我觉得它们几乎就是中餐。此行吃的一切都很美味,虽然只是寻常的平民料理,但胜在食材够新鲜。感到满意的餐厅如下:
- 博多もつ鍋 やま中 赤坂店:环境不错的牛肠锅专门店,主打味增汤底,鲜甜浓郁,牛肠软嫩、搭配柚子胡椒一起吃。这家有些店规,至少要两人及以上才能点牛肠锅、不准高中生及以下年纪的小孩进入、并且点酒要额外收服务费,真是令人费解啊。味道方面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油脂的冲击,剩下的汤底用来拌饭吃,实在太撑、我根本想不起来吃完后去干嘛了

- 田中田式海鮮食堂 魚忠:店名有点怪,因为“博多田中田”是一个连锁餐饮品牌,旗下有高端居酒屋,这家是平价定食。午餐要排队半小时,主打海鲜丼,用ipad点餐。入座后又等了半小时才上菜,可制作过程不是切切就好了吗?据说福冈的生鱼片比其他城市厚1.5倍,也许是为了切出这个数据吧。这里的海鲜丼除了酱油、竟然还会配味增芝麻酱,挺重口味的。有一道煮竹荚鱼头也很受欢迎。

- 柳桥联合市场:市区一个挺小的菜市场,有一家海鲜丼“古賀鮮魚店”,便宜、大碗、好吃,十点开门、我们九点五十就站在门口看菜单了,开门后立刻就坐满了,有一位老人边吃边喝着早酒,这种一起来就吃一大堆魚生和米饭的感觉真幸福啊!还有一家门庭若市的炸鱼饼店“高松の蒲鉾”,是用鱼糜做成类似可乐饼的炸物,好吃到无话可说。听说市场门口有家咖啡店,买了食物可以在这里享用,可惜疫情期间就关门了,现在我也不明白要拿去哪里吃。有协会为了促进旅游产业,专门为市场里家家户户都做了英文招牌,消费起来非常方便。


- かわ屋:主打烤鸡皮的居酒屋,鸡皮反复炙烤腌制、切去大部分脂肪、耗时7天完成,口感和那种焦脆的盐烤鸡皮完全不一样,软糯甜嫩。入座后要先点酒水和鸡皮,几百串鸡皮堆在吧台上等待烤制的样子很震撼。味道也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油脂的冲击。还尝了一种内部半生的烤鸡胸肉,配上芥末吃,美味极了。说到鸡胸肉,日本从2001年就开始生产真空包装的即食鸡胸肉,除了鲜嫩多汁的沙拉鸡肉、还有有嚼劲的烟熏jerky,便利店就能买到十几种,能做到比现制的还好吃,太震撼了。


- 博多餃子 游心:主打铁板一口饺子的居酒屋,菜单简单家常,店内环境是wabi-sabi的路线、店员也非常冷淡,但油烟味极重、滚烫铁板盛放的饺子一直“滋滋”地散发出锅气。味道方面也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油脂的冲击,薄脆的皮包裹住肥肉、一口饺子一口油。

- 鱼好亭:主打“乌贼活造”和鲜鱼料理,店员热情、英文很好。顾名思义呢主菜就是一只活乌贼放掉墨汁、去除外皮后切一切上桌,吃完刺身后剩下的部分可以烤或者做天妇罗、一鱼两吃,活乌贼比死透的要更甜、更弹牙一点点、并没有天差地别,感觉更适合拿来做天妇罗。另外一道芝麻鲭鱼就比较惊艳了,这一吃法虽然很家常(麻酱拌什么能不好吃?),但必须用特别新鲜的鲭鱼才行,在关东几乎都是盐烤或醋渍,在福冈可是切成厚片直接生食的,吃下去满口鲜香。

BAR:Lemon sour的时代和Honne
福冈的酒吧都开到很晚,零点前打烊的是少数。即使有的在google map上显示11pm闭店,实际上可能到1点还在营业。在天神、大名、药院、中州区域的酒吧数量就和餐厅一样:不计其数。如果喜欢bar hopping,一晚可以轻易流窜很多家。而且,早C晚A、分摊租金的业态也非常普遍。除了几间有名的鸡尾酒吧,鲜少出现没位置的情形,反而要担心店里只有你一桌客人,又呈现一个超饱和供应的状态啊。这里分享几个印象深刻的:
FUKUOKA CRAFT by EL Borracho
氛围上更像墨西哥小吃店,每款酒都有罐装的成品售卖。这里是Fukuoka Craft Brewing的直营店。福冈的精酿酒吧不经常提供tasting set、但好像都会有180ml的超小杯,不知道日本的酒吧能不能试喝?口感上,这家的抹茶浑浊IPA沙口感很弱,啤酒花和抹茶苦上加苦、提神醒脑、回味极干,能感觉到糖份添加较少。此行有深刻的感悟:日本年轻一代对健康饮酒的意识很强烈,不仅便利店里零糖份的啤酒当道、女生几乎只会买标有零糖的沙瓦,连精酿啤酒这种普遍糖份超标(*超过我的标)也兼顾到了、添加果汁的款式亦很少看到。

CITADEL
大名区的名店,周三去的时候也是满座。酒吧在一栋小楼的二层,非常漂亮的女店员招呼我们入内,几乎所有店员都会英文,店内也有一些外国人,氛围上热闹、包容、友善。入座吧台,可以看到上百瓶浸泡着香料或水果的玻璃罐,架子上严丝合缝地摆满了贴着标签的自酿酒、风味糖浆和精油。调酒师兼店主一边俐落地工作、一边一罐接一罐喝着BrewDog的Elvis Juice,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啤酒之一。店员问我们来福冈干啥,怎么知道这里的?我如实道来:机票便宜、随便搜的。
很快店员递来英文酒单,写得详尽、可以看半小时,分上下两册。上册列有一百多种自酿利口酒:柑橘或herb的金酒、香料的伏特加、水果的朗姆、爆米花的威士忌还可以想象,越往后翻越离谱,明太子、荞麦面、taco、烟熏三文鱼、鱿鱼干、培根、blue cheese……连咖喱都有两种口味!每款旁会标记推荐的喝法,兑苏打、汤力、牛奶、或其他利口酒。虽然一杯只要900多円,但不知不觉就会一杯接一杯。下册是短饮鸡尾酒特调,以及桶陈的经典鸡尾酒。当天店内最人气的是招牌咖啡调酒,不知道这么晚喝会不会失眠,但我们入座时,旁边就有位男子趴在吧台上安静地睡着了、期间坐起来数次也没睁眼,也没人打扰。感觉他们非常习惯“有位朋友突然就醉倒了”这种情形。
我们尝试了一款雪松的gin、香菜的gin、还有自制的campari,风味十足,散发出强烈、真实、沁人心脾的自然气息。这种利口酒+苏打水的公式,极大地简化了操作流程,调酒过程中几乎不使用新鲜原材料,柠檬也大多用预制精油代替,出品又快又标准。同样的,这些调酒的含糖量也非常克制。

PETROL BLUE
这间店在白天是小有名气的咖啡店“珈琲 花坂”(也是用法兰绒滤布冲泡的),6pm以后是默默无名的酒吧,贴满了电影海报,音乐以少女感的唱片为主(至少我去的那天是这样),吧台后的架子摆满了劳什子,最显眼处是new jeans和chet baker的专辑,一只写着“SAVE ME”的士力架摆件、“犬之岛”手办;酒吧门口贴着Snail Mail、20 Century women电影海报,悬挂着一株小小的鹿角茸。总之……我还以为走进了一个自己开的酒吧,并且在周四晚上空无一人。
店主递来英文酒单,并提示反面也有文字,翻过来一看是韩文,我面露难色、他爱莫能助。说到这里,福冈的游客大多是韩国人,因为离得近。如果实在不知道去哪,跟着合眼缘的韩国人走也不错,他们对福冈应该很熟悉。
说回酒吧,这里售卖小产量的Shiga Kogen啤酒,产自志贺高原的一家清酒厂,我尝了一款Miyami Blonde,是saison风格但添加了酿清酒用的米、自家种的啤酒花,香气很淡喝起来格外清甜、就像田野的一阵微风。店主放着Laufey、Honne、还有花样年华的主题曲什么的,自己带着帽子口罩闭目养神(以免和我们大眼瞪小眼)。坐在这太像坐在自己家了、又挑了些没喝过的尝尝。Forest syrup gin、 tomato soda、spumoni都是用日本产的利口酒,dupont calvados类似苹果白兰地,一切都兑着气泡水喝,简单、清爽、美味、低卡。

BEERKICHI ビルキチ
店名是“啤酒基地”的意思,是个站吧。由于店招太可爱而光顾,喝了一杯四种酒花的IPA和一杯宫崎产的IPA,就是中规中矩的IPA,没有可爱的感觉。店内铺天盖地全是小猫“Beerkichi君”,厚厚的酒单一半都是周边目录,结账时还送了一些贴纸。据说每次都会送不一样的Beerkichi君贴纸,所以也有熟客会专门收藏……不管味道怎样,的确是间独具日本特色的啤酒吧。

FOOL’S GOLD
它比较像一家Pub,只有最最基础的酒类,供应简餐,身边有男生独自在吧台边吃边和店员聊天。主打的是自制lemon sour、还有用健力士兑的酒(?)。音乐走放黑胶的路线,架上唱片大多是英伦摇滚、摆着Morrissey来福冈演出时穿的衬衫、还卖炸鱼薯条,可是我们去的当天放的又是Honne,虽然他们也来自英国。但我不禁思忖……难道他们在这个城市特别流行?或者这只是最方便选择的背景乐也说不定,这就像我国的酒吧特别爱放FKJ一样,毕竟不会有人讨厌他们吧。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的杯垫使用了黑胶唱片垫的材质,没有印任何图案,但既防滑、吸水、又不会粘黏在杯子底部,存在感极低却出奇好用,和店里的氛围融为一体。

在店门口的小桌子上,也可以找到城中近期音乐、展览活动的宣传小册,看来这家店是本地音乐社群的集散地。这里的店主之前是福冈有名的俱乐部Kieth Flack的员工,那是一家外表相当令人震撼的club,除了当夜店我真的想不出还能拿来干嘛。成立三十年的它已经成为一种社区枢纽、举办的音乐活动非常多元。夜晚路过的话,绝对会被吓一大跳。

此行不得不感慨,日本真的已进入lemon sour的时代。不仅许多bar/居酒屋都摆着一罐自制的糖渍柠檬,店里90%的年轻人都在喝sour类的酒(也叫Chu-hai),除了健康也因为便宜。喝啤酒的只有穿西装的大叔;有些人会点冰割或水割的烧酒,也许因为九州盛产烧酒。不过sour在这里的流行,也可能因为福冈的食物都挺油腻,需要喝点清爽的。

希望这篇游记对你有帮助,接下来我还会发布“第一次去熊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