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物为记忆作注-秦岭
唐姐通常把腊肉切得偏厚,让客人们轻易尝出不吝招待的意味。独特而浓烈的烟熏味,均匀地包裹在自家晒的笋干上,一口下去,瘦肉偏柴,但是肥肉正好。一半油已经被煸了出去,剩下的一半让口腔充盈着脂肪带来的满足感。同行的男生,一筷子夹起一块肥肥的腊肉和两片笋干,埋头扒饭也不忘赞叹:好吃,太好吃了。
/
探访山林的消耗,是绝佳的开胃剂。早上八点,我肚子已经叫了两三轮。桌上是白粥、白煮蛋和凉拌洋荷。在此之前,我从未吃过这种外壳类似竹笋,内里呈嫩粉色的果实。一入口,和仔姜的味道类似,细品又极不同。山野的宽阔,让味觉也宽阔起来,我们端着一个黄色的搪瓷碗,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佐几片洋荷下粥。蛋黄是一种嘉奖,让香醇进弥漫在齿间。
/
粉皮亦是意外收获。手工的土豆粉皮切小块,和蒜苗同炒。薄的地方煎起酥酥的硬壳,厚的部分依旧软糯。菜籽油带来为粉皮带来金黄的外观和浓郁的香气,绝佳吃法依旧是拌饭。油从粉皮下滴落,包裹在米粒上。米粒的颗粒感,粉皮的脆与糯融合在一起,催生大口咀嚼的欲望。
/
煮菜豆腐时,我搬着小板凳坐在外婆旁边,以帮忙为借口,满足我烧火的爱好。外婆不仅要照顾火候,还要防着我总是想往炉坑里添柴。菜豆腐在锅里,以一种几乎恒定的温度咕嘟着,熨烫着那个偏冷的雨天。
/
我们要走了,在洋县“丈母娘美食”吃散伙饭。高铁在催,但肉夹馍还在炉子上热着,谁也不肯离去。每个人都点了“优质”,再加一份热米皮,或者一些别的特色小吃。一年前第一次来秦岭时的记忆涌现,肉夹馍的味道正好为这份记忆提供一种完整的重叠。
我们在那里完成告别,并约定好重聚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