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与追思,个体与时代,扬麦的人儿现在都在哪呢?
今天在健身房上了一节私教课,因为和教练聊到学校的清真食堂,教练开始和我说起他当初上体校大学时为了吃到好一点的肉(指牛羊肉)而谎称自己是回族的故事。很自然地,他开始感慨万千地谈到自己当时接受的魔鬼式体育训练,说自己的同学练得好就可以进国家队,练不到就要接受何等严酷的惩罚。总之,这些描述和眼前这个坐在大学校园安逸的健身房里的健身教练形象有着些许割裂。
“现在都说打人不打脸,打脸伤自尊,但是那个时候教练会因为你犯的任何一点点小小错误而把你叫过去,扇你巴掌。我们的教练甚至是女的,她的下手都特别特别狠,根本不会留下任何情面,全都是用鞭子抽你。”
他一边说一边给我比划那个鞭子有多粗,还给我指自己手臂上被打的伤口有多深。
“现在哪敢这么做,现在的小孩,但凡动他们一下他们就不干了,直接不练了。”
“现在练体育的条件也都很好,国家队工资可高了。”
之前其实并不知道怎样背景的人才能当上健身教练。因为怀着现代互联网的刻板印象,不免会下意识认为「健身教练」「体育生」这样身份的人总有一些非常“风流”的生活桥段。所以当听到教练谈起当初极度朴素的练体育的经历,意识到他是在上世纪那种十分传统的体育培养模式之下走出来的人,我也确实感到了一点点的新奇与好奇。所以虽说这种占用课时的闲聊并不特别符合教学规范,加之练得好累想要趁机偷懒,于是纵容教练继续说了下去。
果然也和所有父母辈一样,一旦回忆往事的话匣子被打开就再也无法合上。话题渐渐转向了他儿时故事,和在田间干的非常非常辛苦的农活。
虽然地隔千里,时代也相距十几年,但教练的经历和我爸妈的描述也大差不差。我突然意识到这似乎是我第一次听除了亲戚之外的长辈谈他们小时候的琐碎生活。但这种讲故事时的神采出奇地一致:他描述的思路非常清晰,不用过多思考就可以回忆起来,可以感受出来这是刻在DNA里的某种时代印记。其实每次听我爸妈说这些的时候,尽管我一开始很想专注倾听,认真想象,但是往往越听越心不在焉。只是我知道他们非常爱说,所以往往不忍打断这样难得的表达欲迸发的时刻。大概这是他们这一代人为数不多的鲜活的记忆。记忆中的实体消亡了,似乎只有复制存储到下一代人身上,才能告诉世界他们曾经如何存在。
教练开始絮絮叨叨和我讲某一项农活的流程;说那时候还要用牛犁地。
“牛也不是那么好驾驭的,你还要用你的核心发力。”(也算终于和他现在的工作呼应上了)
教练说自己见证了农业最快速发展的一段时间,他一两分钟的描述十分精炼地概述了这几十年间农业设备和耕作方式的更迭。我在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少得可怜。所以,我唯一听得懂并能想象出的部分,就是教练提到的用来去除小麦外层的壳用到的“风车”,因为似乎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里见过;教练还说在连风车都没有的时候,就要“扬麦”。
“这个操作非常讲究技法,甚至需要你关注风向,然后把麦子哗地扬起来,风就会把麦子的外壳吹散。”
好强的画面感。也许在电影中见过,也许没有。但总觉得这一画面是某种非常鲜明的乡土生活的图腾。
扬起的是麦子,也是历史时空尺度下丧失在广阔三维坐标中不知道何处定位自己的人。时代的发展是非线性的,凝滞于七八十年代的田野,并不知道它们即将被现代化浪潮席卷;浪迹在那个时代土地里的人们,也不知道他们会被带向何方。
土地是有实感的事物。那一代人是非常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们不容易被抽象的事件所缠绕。所以,当他们谈到过去,总是在具体地描述生活细节。然而,你总能从这些极度日常化的叙事中,感受到农业社会天然具有的那种的共通感与复制性,和一种朴素的对时间流逝中时代飞速变迁的感知。
当然,这样的生活必然会在他们身上留下某些无法抹去的刻痕:
他们用着不一样的计量单位,有着极致的对性价比的考量;教练彼此之间聊天,说到食堂哪个菜只需要五毛钱。
教练说他当时从老家坐十几个小时火车到北京只需要一块钱。
“一块钱就是买一张站台票,火车开来了就疯地一样往里面挤然后藏好;坐大巴也是,那个时候汽车开的很慢,我们就不买票,跳上去挂在车的后面。”
他们对于过年的记忆总是惊人的相似;只有过年有新衣服穿、只有过年有肉吃。
“现在的肉都不好吃了,我们当时的猪肉都是养了两三年,现在的猪牛都只养几个月。”物以稀为贵。
他们感叹这一代人的生活环境有多么多么好;对于新时代中压力、焦虑情绪的理解与体认总是赶不上对旧时代下艰苦规训的共情与追思。
教练说那时候的孩子全都是去别人家里偷摘别人树上的果子。大家都这么做,没人会觉得你的行为很恶劣或有什么不对。
“我女儿前段时间和我说她这是青春期叛逆,我真不知道她有什么好叛逆的。”
……
生在千禧年后,我却也常会被一种时代的错愕感冲击。因为身边的很多人亲历过上世纪的生活,背负着几十年前的记忆。即使这一群人和其他人一样,共同生活在新时代,但他们天然具有某种旧时代惯性,在最深处有着和新时代无法调和的某种张力。
时代的刻痕总是很重,人似乎无法脱离自己儿时的语境。我有时候也会想等我老了,会和那时的年轻人回忆些什么呢?我会如何谈论我现在的时代呢?简单想了一下——或许就和教练、和我爸爸妈妈靠几个片段讲述他们曾经的生活一样——似乎仅仅几个片段就完全足以提纲挈领地概括出很多我的生活状态,很多这二十年间变迁的时代精神。
人生终究会在某天退化成几个残留的片段,不过人生也许本就是活那么几个片段罢了。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从明星那学到的保养思路23篇内容 · 72.8万次浏览
- 每到周一我就烦110篇内容 · 1.9万次浏览
- 已经完全失去囤东西的欲望了1.0万+篇内容 · 1.9万次浏览
- 活动|大家是因为什么原因把对象pass的14篇内容 · 10.1万次浏览
- 你是如何在一段关系里维护主体性的?1.0万+篇内容 · 8.1万次浏览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邪修省钱法1.0万+篇内容 · 14.2万次浏览
- 辞家千里,不必争气争气再争气12篇内容 · 1597次浏览
- J人给P人的亿点小震撼180篇内容 · 138.5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