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记1
很久很久没写过日记了,为啥想写日记了呢?可能是好多思绪想要发泄,糟糕的生活需要梳理凝视,一无是处的自己需要通过记录的方式来慢慢改变吧。
回首毕业后,已参加工作近两年,这两年生活真是折磨人!传统行业下的国央企市场营销岗能营销出来个啥呢,跟那些业主、设计院、政府领导交谈,都是说些有的没的,能不能成项目跟个人能力几乎没有关系,还少不了应酬,见的人也基本上都是35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油腻、老练、狡猾,也对我这种职场小白不屑一顾,当然大部分表面工作是做的挺足的。可是,还真没说错,职场小白,专业素养不行,谈技术,技术不懂;谈商务,投融资模式不懂,项目经验没有,确实不大值得注意。问题来了,这个岗位本身也没有梳理出应有的知识储备,都是很散乱的信息(国家发布的政策、产品资料、投融资模式),即使把这些知识掌握,对能否拿到订单也基本没帮助。处于国央企垄断情况下的行业,基本上各子公司市场区域划分都是定死的,关键区域就那么大,好区域已被瓜分殆尽,别的区域(即为其他子公司的地盘)基本上是没有可能拿下订单的,相当于这两年做的工作等于白费,又看着别的区域的同事在既有区域稳扎稳打跟进项目,更是有些焦虑。
话又说会来,当HR宣布我的工作岗位是市场营销岗时,那时候就已经极其不情愿地干着这份工作,我意向的职位应该是偏技术的,通过多年的学习,能够切实熟知行业相关产品及技术,一方面自身有着能拿的出手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另一方面,懂技术后,自己也能坦然面对过往,不会觉得之前的工作都在浪费生命。而现在的工作,感觉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浪费生命,除了能锻炼我的为人出事、待人接物外,没有别的收获,接连不断的应酬对先天酒精过敏体质的我也是沉重负担。总之,不喜欢且不适合的工作岗位、下行的行业前景、如履薄冰的同事上下级关系(本文尚未提及)、微薄的薪资待遇(尚未提及),主要这四大原因促使着我想要或者不得不换工作。
接下来又是找工作的烦恼:荒废的两年、双非本科的普通学历,想要找一份有所保障又不太卷的外企技术类工作,真是太难,太痴心妄想了。
做简历做到一半,发现大学学的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等众多专业课程全忘了,以往做过的项目也梳理不出来,也不想着重新给它拾起来,就是拖~~~~总觉得任务量太大、专业课太难就放弃了,然后又窝囊地度过一天又一天。
写这篇日记的时候,这些用词不知道是给自己看,还是给别人看,总之很奇怪,像在演戏一样,纯纯小丑。
重读山水居士的这些话语:马上步入四十的年龄,以我个人经历来看“迷茫就是个体还没有成为想成为的那个自己,我们对那个“自己”会有一个模糊的轮廓或样式,但缺乏通往成为TA的通道或方法”,换句话说,迷茫度和个体与理想中自己的差距是正相关的。这种体验可以说充斥着我整个青春、对于当时那个见识少激素水平高的我来说是无孔不入的:从悉尼留学时等车的Strathfield火车站到在夜里十二点一个人在空荡的小区打篮球、从凌晨五点起床去工地做gyprock到毕业后在Townhall的高楼大厦间一个人吃着简易的午餐、从回国找不到工作到重新补办户口身份证和档案、从白天在中关村当月薪五千的打工仔到晚上乘坐十号线去城市的另一边给富家子弟当家教在往返的地铁上还要备考同传的考试……每一个脑子闲下来的时刻可能都会遭遇迷茫,而那个阶段唯一能冲淡它的办法就是疲惫——累到倒头就能睡着的那种。虽然无法消除这种感受的侵扰,但我知道无论是焦虑还是迷茫都不能在实际的世界中给予我任何帮助,不如去把此时能解决的问题、能考的证书、能干的兼职、能存的钱都先做了,也许未来会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而发生某些改变。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想出国看世界,我想潜水、跳伞、海边漫步游泳、冲浪、骑行、登山、、、、我想有一副矫健的身体能够打出一套漂亮的武术动作,我想在大众面前以一口流利的英文表达我的真知灼见,,,,,我想做很多很多事,可是我又想不到一个我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工作 ,或者我真的很喜欢且我能干又能干出成绩还能有一份不错收入的工作,,,,又在痴人说梦了
明天做些啥呢,把简历的项目经历梳理一下吧,尽管很难很不想看,再控制下刷短视频的时间,多走走路,多看看书吧,哪怕发呆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