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致知】凤阳朱元璋《明皇陵碑记》
安徽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也是朱元璋父亲明仁祖朱五四和母亲陈氏的安魂之地。自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开始至洪武十二年(1379)完工,朱元璋历时十三年为父母营造出规制宏大的陵墓。 今明皇陵金水河右侧留存有明皇陵碑亭,碑亭内存有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亲自撰文的《大明皇陵之碑》。碑文共计1105字,叙述了朱元璋幼年生活之艰辛,遭逢天灾后家庭的剧变、无奈出家云游四方的艰辛等等,语言不甚华美,然而字字情真意切,读之令人心感恻然。 “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日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出身草莽的朱元璋对于文臣粉饰其出身的虚辞之不屑一顾,且讲明立碑之意在于警戒后世子孙,自有“吾本淮右布衣”之豪气。 父母去世后“殡无棺椁,被体恶裳”,一家人就此飘零江湖、散落四方。长兄早逝,长嫂携侄子回娘家度饥荒,“孟嫂携幼,东归故乡”;与二哥洒泪相别,各自寻找生路,却不想此一别竟是兄弟最后一次相见,“兄弟异路,哀动遥苍”。 流落江湖期间,朱元璋做过乞丐、当过和尚,游走四方的经历也增长了他的见识、磨砺了他的心性。参加义军之后,在反元大潮中,经过多年打拼,他也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片根据地。“倡农夫以入伍,事业是匡,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冈,率度清流,戍守滁阳。” 远方的亲人收到消息,知道戍守滁州的义军大将就是自家的重八,于是相携来见。亲人见面,互诉衷情,这才知道二哥和二姐也早已死于乱世之中。姐夫、外甥、大嫂、二嫂、侄子纷纷来聚,破散的家、流离的亲人又重新聚起,回思往事种种,恍如隔世,“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 此后经历多年征战,终于达成了勘定华夏之伟业的朱元璋回思往昔,含着满目泪光亲自执笔为父母写下了这篇《皇陵碑记》。已经坐拥天下、君临万方的他,是否还会在梦中做回那个承欢于父母膝下、游戏于兄姊之间的重八呢? “泪笔以述,难谕嗣以抚昌,稽首再拜,愿时时而来飨 ”





北邙客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行摄--旅途中的美好(下) (30人喜欢)
- 行摄--旅途中的美好(上) (22人喜欢)
- 读史札记(二)--爱笑的人才会赢 (4人喜欢)
- 读史札记(一)--春申行迹图 (3人喜欢)
- 寻城记(二)--小城中的大故事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