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学·安徽绩溪建筑研学 | 你对徽州的想象,这个小县城全都有!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
梦里的徽州,是白墙黛瓦的水墨,是东南邹鲁的书香。而走进千年徽州古村落,你可以听潺潺水声,沉浸在烟雨中,去触摸粉墙、黛瓦、马头墙,感受厚重人文。
历史上的古徽州,长期保持着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的格局,而谈及六县的自然山水和人文底蕴,人们总习惯将绩溪作为徽州的C位。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绩溪。

这是一座被时光尘封的古城,绩溪史称“宣徽之脊”,位于皖南深山之中,风景秀丽且文风昌盛。你心中对徽州的想象,这个小县城全部都有。
群山环抱,小桥流水,诗韵幽幽,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古民居错落有致,宛如一幅格调文雅、笔墨清秀的山水画。

这里的节奏很慢,你不用着急赶路,可以沉下心仔细观察树木洒落的每一片叶子,可以在极富韵味的古村小巷里走走逛逛,一步踏进历史。
这里诞生了中国古代四大商帮之一的徽商,这里孕育了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徽派建筑亦兴起于此。

在绩溪山野田地间,坐落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村。如果说古徽州的标配是古村,那千年仁里一定是不可多得的皖南明珠。
绩溪县仁里村至今保留着大量的元、明及清代的建筑,依山傍水,文化积淀深厚,是古徽州名副其实的“程朱阙里”。

绩溪仁里如今,如诗如画的仁里水乡,更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玩趣乡野的绝佳胜地。仁里村,也是本次研学的目的地。来到这你会发现,其实诗和远方离我们并不遥远。



徽建 徽墨 徽菜
作为徽文化和徽商的重要发源地,这里不仅有浮岚暖翠、杳霭流玉的如画风景,还有门楼高大、黛瓦粉壁的徽派建筑。此外,这里还孕育了徽墨的神奇、徽剧的精粹和徽菜的荣耀,蕴藏着若干瑰丽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你对这片大美之地充满好奇,如果你想探索徽州乡土文化与非遗文化背后的故事。不妨趁这个暑假,与乡村笔记一起走进千年徽派古村落,通过一场文旅研学见识中国最真实的乡村风貌。相信通过一次跨越式成长的乡土研学,会让你收获不一样的成长体验。

/ 2024暑期乡土研学项目地之一 / ▼项目一乡行徽州美学见筑

探寻徽州,离不开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中的“徽”,源自古徽州中的“徽”。徽商的崛起对徽派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为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投入家乡,用于修建祠堂、宅第、园林、牌坊等,这极大地改变了徽州乡村的面貌。徽商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于是他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徽派建筑的粉砖黛瓦、天井楼台都是徽商力量的见证。如果缺少徽商的帮助,我们今天所见的徽州文化很可能不会这么完整。
徽派建筑作为八大建筑派别之一,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风华之精华,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也因为其独特的布局结构、营造装饰,被后世誉为徽州三绝。

民居、祠堂、牌坊 粉墙黛瓦马头墙,高墙深院小窗户,肥梁瘦柱内天井,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是徽州人总结的徽派建筑特点。
古村落依山傍水,祠堂遍布各村,牌坊匾额雄伟耸立、雕刻精细,还有清雅的园林、书院……这些无不展现着徽派建筑的风采。



然而,伴随时代的急速发展,粉墙黛瓦、水墨丹青的徽派建筑正在沦落为一种表象符号,梁思成先生笔下“大拙至美”的乡村民居正在消失。 时代的发展让钢筋混凝士轻易进入乡村社会,乡村的村貌呈现出明显的割裂感,新农村建设更是千村一面,令人扼腕。

如何承继中华建筑精神,是这个时代的建筑师不可回避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在本次研学项目中,我们将从历史出发,带领学员们亲身感受徽州古建筑的美丽和历史,深入了解徽州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过程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 通过实地考察、讲解和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同学们全面了解徽州古建筑的设计理念、工艺技术和文化遗产价值,培养学员们对建筑美学的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





▼项目二在徽文化中心,探索传统文化保护的未来

光洁如玉的宣纸、色泽黑润的徽墨、京剧前身之一的徽剧、整齐灵动的徽派篆刻、雕镂精湛的徽派建筑、百纳山珍的一品锅......提到明清以来的江南文化,没有任何人能跳过徽文化的深远影响。
杜牧的一句“江东子弟多才俊”,不只是为西楚霸王写下的挽歌,更是为宋明以来江南的文化繁盛留下了来自晚唐的注脚。这其中。胡宗宪、胡雪岩、胡适等等一众江南才子,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安徽绩溪。
安徽宣城绩溪,是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传统徽文化留存最完善的地方。




可如今,越来越多的徽州传统文化被落在了高速发展的社会后面,和流行文化间形成了一道断层和鸿沟。 然而,有这么一批人,他们默默传承着绩溪的徽文化,不懈追寻让这个古老文化再次绽放的机会。

我们想带着孩子们,亲自和当地的徽文化传人一起聊聊天:古色古香的徽文化在绩溪的这片传统乡村里,如何迎头赶上时代的新潮头?


在本次研学项目中,我们还将进入当地的各个徽文化产业,深入当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徽菜“超级农场”,获得和徽文化传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我们将会探索:
- 当地徽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发展如何?
- 徽文化的传承项目还面临怎样的困境?
- 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支持徽文化传承发展的事业?
优秀乡土文化的守正创新,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正因此,我们想带着更多的人一尤其是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安徽的徽文化产业,用自己的双眼、双耳和双手来发掘、聆听和开创安徽绩溪徽文化传承发展项目的新可能。


▼项目三小小书记下乡记

在“小小书记下乡记” 主题研学期间,孩子们将变身成为一名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有使命的“小小书记”,我们将以情景式教学的方式,赋予孩子使命,带领孩子们在安徽千年徽派古村落中用脚步丈量中国乡村,用手扛起乡村生活,帮助孩子看见自我的推手,找到生活的使命感,实现“脱胎换骨”般的自我成长!

我们想让孩子们,通过这一次“小小书记”的体验,在田间地头中获取不同的能力,“脱胎换骨”般成长,我们希望孩子子不仅仅“看到”,更希望孩子能够“感受”到,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


关于“小小书记下乡记”主题营,我们前阵子也写过专门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查看这篇内容: ☞《研学招募|扎根脚下的土地,开启“小小书记下乡记”职业体验研学之旅》 可能在很多家长心中,研学就是瞎玩,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转变,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当孩子在乡村探寻体验中,城里长大的那些家境优渥的孩子们,会察觉到父母家庭对自己的给予,同时可以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幸运,对现在所拥有的事情格外珍惜,这就是孩子的成长。
实践出真知,亲身感受远大于道听途说,乡村生活给孩子们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此。乡村研学会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帮助孩子成长。


考察绩溪博物馆,品读地方历史,感受地方人文



公益实践行动,将作品落地达成

走进乡村笔记超级农场、乡村田间地头,了解当地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程等







来绩溪就要大口大口地吃徽菜。绩溪是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孕育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古徽州人靠山吃山,选用纯天然食材烹饪精致好味——一碗双石盅,石耳土鸡的鲜美化在舌尖;一份笋焖饭,吃出大自然的竹林芳香;一颗葛粉丸子,蕴藏时间沉淀的季节风物……
一场走心的乡土研学之行,地道的美食肯定必不可少。我们将为学员们提供卫生、营养均衡的餐食,主要为当地特色的家常菜,配以当季新鲜水果。


当地酒店。项目会去到商业气息较弱的原生态乡村,所有村庄均与当地政府报备对接,本项目住宿标准为标间,独立卫浴。如有特殊需求请与我们联系。



如果您对安徽·绩溪乡土研学项目感兴趣

欢迎联系

▼参与项目的伙伴,可以获得什么?🔸一份可以发表的调研成果🔸一份由导师亲自开具的推荐信
🔸一份具有含金量的公益时长和参与证书
🔸一次深度掌握社会调查技能的机会
🔸一次具有真实社会影响力的乡村振兴公益行动
🔸一段个人经历的全新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