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政绩观,应有三“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一切工作正确谋划、部署、落实的思想基础,犹如巍巍巨轮的船舵,必须紧紧把牢正确方向,否则不仅可能会渐行渐远,还有可能背道而驰。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领导干部需时刻牢记有三“为”。
一是要牢记“为大局服务”。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工作的推进,都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不可目光短浅、缺乏远见,随意换新领域新赛道,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如一些地方为了在经济发展上快速搞出政绩,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就迈大步子效仿“腾笼换鸟”,结果旧的“鸟”放走了,“笼”腾出来了,新的“鸟”却没有来,当地产业经济从此一蹶不振。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立足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要牢记“为人民造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干部,必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了偏差,想着“干成了是政绩,干不成任期一过拍屁股走人”,盲目举债上马低效投资项目,甚至搞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半拉子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带来巨额国有资产损失的同时严重影响了地方形象,最后落下个滥用职权罪的下场。把有限的资源和资金用在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上,不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码”,才是正确的干事创业政绩观。
三是要牢记“为基层减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一些领导干部无视社会发展规律,强推一些政策和工作落地,还强调“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各级单位便乱定指标、乱下任务、层层加码,到了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手里就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么跑断腿、磨破皮,要么只能随便糊弄过去。热衷于打卡留痕、摊派任务、设立点赞指标、乱搞通报排名,反映出的是一些领导干部追求面子、丢了里子,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最终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怪,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怪。自上而下坚持实的导向、拿出实的举措,基层才能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到群众一线中去,工作才能干出实的成效,群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