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一边读,一边记录2
我看叙述文字书真的很慢很慢,每次阅读,都让我有种阅读障碍的感觉。看得时间越长,脑壳越痛。妥妥的学渣大脑结构。
但是,遇到喜欢的书,我会慢慢的看。一次不会看太久,二三十分钟,看个十页左右的样子。有时候一边看,还会停下来一边思考。

第二部分里,作者写到了坐硬座火车的经历。让我想起发生在大一和大二寒假的时候,春运从浙江回四川。
大一,学校没有帮我们外省学生买票,让我们自己解决。班里的男同学自发奋勇的去火车站售票处通宵排队,最后快排到窗口时发现前面全是黄牛,一个人就买很多票的那种。轮到我们班男生的时候,售票员号称没有任何可以到达四川的票了。早晨一大早敢去的女生们,看着男生们对着黄牛们愤怒的眼神,要吵起来了,赶紧劝开了。之后也通过学生会去找了铁路部门,还是说没有多余的票。我当时真的很难理解,我们全校也就二十几个四川的学生,学校却无法帮我们买到一张。
最后是一个安徽的女同学,通过她父亲在火车站的熟人,在安徽同学上她回家的火车时候,把我们班几个四川同学一起带上了去安徽的火车。那一晚,我们坐在硬卧车厢,所有的中上铺的床都折叠起来了,所有人只能人挨人的坐在下铺的床上。据说这趟是加开到安徽的列车,只提供硬座。我们从晚上九点多坐到凌晨四五到达了安徽阜阳市。女同学的妈妈带我们去吃了大排档的饭,然后把她帮我们买的回四川的硬卧票给了我们。我当时觉得女同学一家真的是太太太好了!!超级感谢她和她的家人。
大二,学校终于联系上火车站,帮我们集体购买了回四川的硬座票。我们以为可以轻松了,不用像大一那会儿那么辗转了。结果,当我背着行李上了车厢的那一刻,我崩溃了。就像《边城》写的那样,过道,车厢连接处,全是人。我们车厢里充满了学生和打工的工人们。只安排坐三人的连坐,坐着五个人。车厢里闷热难耐。上厕所是绝对绝对艰难的事情,跨过一个又一个人,到达厕所,里面巨脏无比,奇臭难闻。比车厢里的汗臭气还要酸臭一百倍!那三天两夜的车程,我觉得我快被闷死了。窗外是寒冷的冬天,车厢内却是夏天,闷热得只穿一件。
车程刚开始的第一天,车厢里的各个学校的学生还一起聊聊天,打打扑克牌。第二天大家就已经被闷臭的不想说话了。硬座车厢是全天开着灯,一到站就各种喧闹,根本无法好好睡觉。第三天,所有人又累又倦,唯一的盼头就是下车。随着抵达四川境内,陆陆续续开始有人下车了。车厢终于不用那么拥挤了。可当时,我的脚已经因为坐太久浮肿了。加上干瘪的嗓子,上火的喉咙,闷臭的空气。我真的一句话都不想说了。脑子长时间出于放空状态。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我经历的时间最长,最煎熬的绿皮火车春运至暗时刻。
经历了大一,大二的春运体验。特别是大二这一盘,我爸妈终于意识到一个十几二十岁的女生挤火车春运是多么辛苦和多么危险的事了。于是在大三之后,允许我在春运时候坐飞机回家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坐过绿皮火车的硬座车厢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