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读书笔记第一章 大脑——一切问题的起源
第一节 重新认识自己
第一,了解三重大脑。
本能脑:也称原始脑、基础脑、鳄鱼脑、蜥蜴脑、爬行脑。约3.6亿年前,爬行动物演化出最初的“本能脑”。本能脑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可以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如:遇到危险就战斗或逃跑,捕食猎物、追求心仪的异性。
情绪脑:也称猴子脑。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的大脑发展出情感区域(边缘系统)。
理智脑:也称理性脑、思考脑。约250万年前,人类在大脑前额区域进化出“新皮层”,7万-20万年前才成形,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

第二,三重大脑之间的关系。
对比上认识三重大脑: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是比本能脑和情绪脑力量弱。原因有4点:①本能脑、情绪脑出现年代比理智脑久远;②本能脑在婴儿时期2岁就比较完善了,情绪脑在青春期早期12岁趋于完善,理智脑成年早期22岁基本发育成熟;③本能脑和情绪脑拥有近8成神经元细胞,对大脑掌控力强。距离心脏更近,出现紧急情况可以优先得到供血;④本能脑和情绪脑掌管潜意识和生理系统,运行速度极快1.1千万次/秒。理智脑运行速度极慢40次/秒,且耗能。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人类发展上认识三重大脑:我们的祖先原始人为了生存,借助本能和情绪对危险做出快速反应,尽量节省能量,本能脑排斥思考、锻炼这种耗能高的行为,不用动脑的娱乐消遣行为受本能脑和情绪脑的欢迎。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被生存压力塑造着,目光短浅、即时满足是天性。随着社会加速发展,人类不需要为生存发愁,舒适和娱乐唾手可得,但本质上依旧是为了生存而随时准备战斗、逃跑或及时享乐的“原始人”。我们当前遇到的几乎所有的成长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趋难避易和急于求成上。这样的大脑构造导致我们陷入“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的怪圈。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
三者关系上认识三重大脑:理智脑变强不等于抹杀本能脑和情绪脑,也不等于对抗或取代本能脑和情绪脑。本能脑拥有强大的运算能力、情绪脑拥有强大的行动能力,通过学习知识、提升认知,理智脑驱动本能和情绪为己所用。
第三,觉醒和成长让理智脑变强以克服天性。
大脑和肌肉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习惯经常思考、时常反思,理性思维会占据上风。
认识到“习惯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单纯地依靠自制力是痛苦的,知识可以让我们轻松产生新的认知和选择。
第二节 认识焦虑
人类的安全感都来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拥有的独特优势:能力、财富、权利或影响力。报课买书希望立刻改变自己,读书的艰难和买书的惬意相去甚远。为了缓解焦虑求多、求快,容易陷入只关注阅读量的“低水平勤奋”。
焦虑的类型:拿出笔和纸,把心中的烦恼、担忧、顾虑和欲望全部列出来,可以区分出焦虑的几种形式:①完成焦虑,内在欲望涉及面太广或外在日程安排过紧。②定位焦虑,错误的对标。③选择焦虑。④环境焦虑,外在环境的限制,想做的事无法做,不想做的事必须做。⑤难度焦虑。不下定决心死磕,始终在周围打转,时间越长越焦虑。
焦虑的根源: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不完全源于主观意识,而是来自我们大脑的生理结构。
面对焦虑的态度:认识到焦虑是天性,没必要自责或者愧疚,或者与之较劲,而应想办法看清背后的机理并设法改变。关键在于如何真正提升能力和保持耐心。
第三节 认识耐心
第一,正确认识耐心。
人们对耐心的理解倾向于忍受无趣、承受痛苦、咬牙坚持、硬抗到底,用意志力去对抗——如果做不到,只能说明自己意志力不强。事实上,缺乏耐心是人类的天性,无关道德品质。更好地克服天性的人,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从自身认识上来看,耐心与前额皮质理智脑有关。缺乏耐心的原因是因为缺乏全局观、短视的衡量。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第二,认识规律。
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可以极大地提升耐心。如复利曲线的规律。
①宏观规律——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高效成长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容易受挫,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停滞成长。而这与人类的天性相反。

②微观规律——成长权重对比,即“学习、思考、行动和改变”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比学习更重要。只盯着表层的学习量,感动自己却又感觉学无所获,甚至会觉得自己不够努力,陷入“越学越焦虑,越焦虑越学”的恶性循环。原因和我们天性有关,保持学习输入是简单的,而思考、行动和改变是相对困难的,我们的天性是避难趋易,沉浸在表层的学习量中。

③微观规律——学习的平台期: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是波浪式上升曲线。平台期付出了努力但是看起来毫无进步是因为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依旧在发生连接并被不断地巩固,到某一节点后就会进入下一个快速上升阶段。

第三,怎样拥有耐心?
首先,面对天性接纳自己。培养耐心从接受自己缺乏耐心开始。其次,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自我的沟通和引导给本能脑和情绪脑安全感,延迟满足体验“后娱乐”,将享乐的快感建立在完成重要任务后的成就感上,放松踏实像一种奖励。允许自己缓慢地改变,甚至经常失败,无论结果如何,和自己对话都会产生效果。最后,面对苦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要想办法看清那些想做之事的意义和好处,看到的维度越多,耐心就会越强。想办法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才是理智脑的最高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