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藏学校旧址
蒙藏学校旧址位于西单小石虎胡同,处于汉光百货和华威大厦中间,背面就是西单明珠商场。在寸土寸金的西单商业群里,这片维持着古建筑风貌的低矮建筑群显得十分特别。


蒙藏学校旧址原身是两座宅邸。东院始建于明朝,曾作为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的额驸府;西院建于清朝,曾作为乾隆皇帝长孙的府邸,也就是贝子府。现在修缮改造后,东院作为中共民族工作历程和成就展,西院则是临时展厅,目前是四川省和河南省的文化宣传特展。

蒙藏学校创立于民国时期,校址最初位于西安门内转马台,后迁至此处旧址西院,为扩充校舍便将东院买下打通,所以这片校址面积比一般宅邸要大,形制看起来也不太规范。
蒙藏学校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少数民族专门学校。虽然叫蒙藏学校,其实学生多数是蒙古族,毕竟蒙古离北京比较近,学生好入学。校内学生30多名,30人看似不多,但考虑到他们吃住都在这里,空间也并没有很宽裕。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蒙藏学校学生积极参与革命活动,这引起李大钊的关注。为培养少数民族革命力量,李大钊指示荣耀先同志(他是蒙藏学校首批学生,也是第一位蒙古族共产党员)回内蒙动员进步青年到蒙藏学院学习。李大钊还选派了邓中夏、赵世炎等人来到蒙藏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从此,蒙藏学校跟中国共产党结下不解之缘。
虽然我以上说明写得很简略,但这也差不多就是蒙藏学校的全部历史了,因为在蒙藏学校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引起北洋政府的忌惮,这些来着内蒙的进步青年在这里学习了两年多,就被迫离开。他们中有些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黄埔军校继续进修,有些则回到内蒙领导革命工作,很多人后来都成为革命骨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就有三位少数民族代表曾在蒙藏学校学习过。
蒙藏学校的历史可以说很简短,他的专题展内容也仅仅涵盖一间厢房,但它是楔子,引出中国共产党在之后百年开展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也就是这次的主题展——中华一脉,同心筑梦。本次主题展包括四个部分,涵盖十个展厅。
第一部分:共同缔造新中国,讲述革命不同时期各民族团结一致,奋起抗敌,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第二部分:团结建设新社会,讲述新中国成立早期确立一系列民族工作的基本制度和政策。
第三部分:携手奋斗繁荣路,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开展的民族地区发展战略
第四部分:同心奋斗新时代,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

这次的主题展内容循序渐进,条理非常清晰,整个展览看下来即便没有讲解也能缕清大致脉络。展厅里也有设免费语音讲解,可以微信扫码收听,比较简短,会重点介绍部分藏品。整个参观过程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我自己是逛了差不多三个小时,除了看展出的内容,这次布展的展陈形式也颇具新意。
首先这次布展的层次很多,板块之间的组合非常丰富,连底板很多时候都是分成几块,高低排列错落有致。有些展板不是水平安装在墙面,而是使用其他构件或展台使其以一种方便阅读的角度来呈现,这些细节都非常贴心。整个展陈形式一直在变化,一点不枯燥。




其次,虽然由于空间限制没有出现大体量的艺术造型或者半景画,但在合适的地方出现小面积的造型也对整体氛围起到恰如其分的烘托作用。有几处主题造型墙光影效果做得很好,现场看比照片漂亮好几倍。




这次主题展多媒体的内容不算复杂,也不算多有创意,但能看出很用心。一方面是播放设备,有时一个展厅有三台设备同时播放纪录片,互相之间不会干扰,内容也不重复,都是跟设备所属板块紧密相关。另一方面是互动电子屏,互动结构非常简单,最多三层,不会让使用者觉得眼花缭乱无从下手。最近参观的几个博物馆,包括一些大型博物馆,大型沉浸式互动空间做得相当出彩,但很多互动电子屏却是叫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相比之下这种结构简单内容也不繁复的小小互动看着省心多了。



总之这次参观之旅使我大呼过瘾,无论是内容还是展陈形式都叫我受益匪浅。三个小时逛下来,除了脚有点累,心情还是挺愉快的。休息了一会儿又花了大概半小时逛了西院的两个特展。跟东院的主题展比,这边的展陈形式就有点不够看了。只是形式不够,可以用花样凑啊。四川的特展就把小院布置成熊猫乐园,满地黑白团子真真萌刹人。河南特展则是展示了富有当地文化底蕴的特产,甚至有一处甲骨文拓印体验区。可惜我去的时候这些体验区都没开放,无缘一试。



场馆中还设有书店,我去当天也没开放。另有一处文创商店,商品有一半跟鲁迅博物馆的差不多。西院和文创商店包括游客服务中心都有大量纪念章可以免费盖印,有些需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小红书,也有部分消费章,这些就要参观者自行探索了。
© 本文版权归 Cola·Poisoni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