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卷十年后,打造“一人公司”,她想卷赢自己
# 嘉宾介绍

在讲究松弛的当下,越来越少的人会承认自己“卷”,但松月除外。作为朋友圈里一直躺不平的人,她逐渐接纳了朋友们给予的“卷王“称号,放下了努力羞耻,越来越敢向外诉说自己的计划以及野心。
大学毕业以后,松月经历过很多行业,广告、影视剧、电商,还有SaaS产品等等,最后她将赛道锚定在教育,5、6年的时间都专注教育产品的运营上。
职场生涯中,虽然是一边经营副业,一边工作,但这位两手抓的职场人却越来越想尝试另一种生活,她想起大学毕业时对人生想象:拥有一个完全自己说了算的人生,做自己的主理人。 在工作十年之际,去年10月初,松月决定离开职场,以个人IP为主做系列运营项目,开启“一人公司。然而,离职后随之而来的并不是人生巅峰,反而是个体的精神危机、身体危机。她在自己公众号坦诚地诉说着一切。
对成长的渴望,对成功的野心,以及对自我事业的担忧,相比博主,松月呈现的的对外形象更像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朋友。在这位朋友身上,我们坦诚地接纳了自己的欲望,她像一面镜子,让许多粉丝和关注者拥有了力量,越来越专注地望向自我深处。
1
卷事情
像“修理工”一样处理每一件事情
离职后,松月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去年11月初,她才冒出水面,把消息告诉大家,自己已离职,她将这个行为称之为“测试”,查看自己没有主业托底的稳定感,生活状态会是怎么样。
普通人只有24小时,但在“沉底”的那段时间里,松月的人生却像是多出来好几倍的时间,健身、养生、规划、学习......积极的行动被她笑称有给自己洗脑的成分,坦言不是没有压力和焦虑,反而越是精神和身体压力很大情况下,越要积极地行动起来。

过去,松月在公司上班时,一直是两手抓的状况,一边做主业,一边进行副业。毕业以来,她通过探索形成了较稳定的副业,近五年里,每个月的副业收入甚至够超过主业。所以当选择离职后,她没了具体的规划,开始以一种自我选择的方式偏航前进。
“离职之后,我每天都很焦虑,晚上睡不着觉,焦虑产生的气郁气结让我在那段时间每天早上起床,一抬胳膊,胸部连着疼痛。当察觉身体状态的不对,我会仔细询问自己:为什么焦虑?当不停地往下问,我发现并不是焦虑自我没能力赚钱,而是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不习惯,职场十年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第二是自我对今后五年,十年的赚钱能力没有太大信心。”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松月做事的特点。
发现了问题后,松月第一步是逐渐重新面对被打乱的生活系统,捡拾对时间的规划。那段时间,她开始学习系统的养生,八段锦,练金刚经,像重新拼凑一种新的生活。
“之前‘一人公司’在我心里像一些种子,会有一些展望,但没有具体、量化,只是朦朦胧胧的愿景。等到今年过年,我在家比较闲,才把这件事情给想清楚,比如之后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发力的平台是什么”。考虑清楚了商业模式和自我的短板,松月开始了解个体商业模式的相关内容,包括一人公司运作模式,财务金融知识,以及自律生活方式等。

用松月的话来说,这就是缺哪补哪,她会将自己形象地称之为“女修理工”,并认为,很多人焦虑的本质其实往往是目标过于宏大,但如果找到问题的症结,再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或者将问题分解的具体,反而能够顺利解决,变得更加有抓手。
和周围人相比,松月的“卷”也许正体现在此——很少回避问题,总是一刻不停歇地思考如何解决眼前具体的困难。面对朋友给予 “卷王”的称号,松月开始逐渐的接纳。
“我的朋友们会对我很羡慕,觉得我精力充沛,每天可以有那么多能量去做很多事情,部分也拿到了成果的。但如果只是卷,只是努力,别人不会羡慕你,我觉得这是来自于别人的一种肯定”。松月认为,人生其实特别像仰卧起坐,是在反复支棱和躺平的状态中不断切换,经常躺着会无聊,支棱挺着也挺累,所以人要休息,既有享受也要有追求,是她心中充实人生的样板。
同时,松月也认为,内卷往往是和别人进行竞争和比赛,但她的“卷”则更希望和自己比,由自己来定义目标和追求,但这前提是需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她坦言早在十年前,就知道运营是自己的使命。当时,她一边上班一边做野生运营,三年出了两本书,大部分是在地铁上完成。这强大的自驱力,取决于她一旦知道自己想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就越会知道知道怎么去安排时间和精力,实现目标,做到极致。
2
卷成长
“卷”的本质是更系统,更专注面对人生
如果进一步去探寻松月“卷”的背后,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她的“卷”并不分散,而是以自我成长为中心,拥有清晰、明确且专注的主线。
无论是在公众号还是小红书,松月帮助客户打造个人IP的前提,是一直在尝试走通个人IP的道路。她的公众号和IP内容同样会聊很多个人成长和感受,工作和生活几乎交织在一起,过程中以自身为实践,不断摸索解决路径。所以很明显,松月不仅仅是在卷工作,更是在卷生活、卷身体,显得既有生命力也有成长欲望。
将人生看作一个整体的系统,是松月“卷”时掌握好分寸的办法之一。
她曾反思过,在一些事情上,自己投入过不少的精力,但没有很好的产出,所以会总结认为,这其实是现代人的通病,也是自己以前常犯的毛病——既要又要,想处处开花。但其实个人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后果则会导致在每个领域,个人只能浅尝辄止。过程中不仅心累,身体也累,大概率会变成每个领域的失败者。

因为专注打造为自己所用的能力,在松月的职业选择上,无论是主业、副业、一人公司,彼此之间的能力都能自如迁移,哪怕职业有所偏航,也可以立刻调整好方向。
“我一直有句口头禅,最好的运营一定是运营好自己的人生,不仅是把公司的产品、项目、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因为你有那么多理论和实践,为什么会把自己的人生规划的一团糟,我觉得很多理论都可以迁移。比如说运营这一行讲究一鱼多吃,人生规划上也可以一鱼多吃。我最先的主业就是做运营,后来副业也开始做运营。在公司做项目的时候是一套的流程,做副业时完全可以使用各种理论去套用。当个人能把很多东西迁移、整合成系统,你就会发现面对工作里的很多事,都不需要再从头再来。”松月说。
在松月的工作经验中,整合、迁移,内化的方式无处不在。例如她在工作当中碰到任何事情,都会反思考如何能为自己所用,借用这种思考方式,她很早去做了野生运营的公众号,这让松月的主业和副业之间不断地产生经验兑换,两者持续反哺,形成良好的循环。
如今,松月更倾向于给自己的标签不是运营博主,反而是自律博主。过去,很多人跟着她的野生运营训练,不断地看到她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反思、进步和成长,这同样鼓励很多人,哪怕对方不在运营的行业里,仍然对松月保持着高度关注。
“大家对自律这个词可能会理解成一个人每天咬紧牙关,很痛苦,但我对于想象的自律是。想要做成一件事情,肯定是要脑子先行。我现在的运动就是这样,没有很大的内耗,不觉得痛苦,因为我到了下午六点,每天去健身,不会去纠结我今天到底运不运动,练什么,所有东西都已经是SOP(标准操作流程),到点像机器一样走过去练就行了。对于我来说,自律是脑子先行,然后去执行,一个很简单的流程”。松月认为,做一人公司同样如此,要把有限的精力去投入到事情本身,注意优化流程,因为内耗、焦虑某种程度上都会让问题变得复杂,拉长工作时间,进而削弱行动力。

对于“一人公司”未来如何实现稳定持续的商业模式,松月其实并没一个具体明确的答案。事实上,这个问题可能对于她而言,已经不再重要。相比确定的答案,松月掌握了更有效的方式和技巧,她还是会一遍遍强调自己是“女修理工”,遇到问题就处理问题。
此外,在人生中,她还觉得自己是一名矿工,当前方路行走的迷茫时,矿工脑袋上自带的照射灯光会照亮前方的路,虽然射程范围有限的,但哪怕能照亮前一米都可以。因为每照亮一米,她就可以往前挪一米,不知不觉会发现自己走了好远好远的路。而一路而来,比停留原地时多前进的路,就是松月超越自己最好的证明。
1001 自由客 x松月
自由客:你精力这么好,有什么诀窍吗?还是说你天生就是精力比较好?
松月:我是属于那种闲下来很不舒服的人,我之前试过,我会觉得平常工作那么累,可以专门找个地方过周末,但刚到,可能放下包很开心,然后出去吃一顿,吃完了就会想去找点事干,不是去看书就是上课,或者写东西。我是属于在工作上或学习、运动方面可以完全投入,但如果是玩或吃,我可能捣鼓两下就累了。我觉得没意思。之前我不愿意承认,觉得自己怎么那么苦,但现在我觉得既然做事情才能真正快乐,那我承认好了,我就是这样的人,卷王。
自由客:你提过自己会反思把经常挂在嘴边的“这不就是……吗”类似的口头禅去掉,而是学会用个人更接纳的视角看待任何平台内容,这其实需要个人能打破一些自我限制,特别是在你已经拿到一些成绩后。你是如何能保持这种反思能力? 松月:说烂了其实就是用空杯心态看任何事情。当你很不能理解某种人行为时,你不要戴着有色眼镜,你就假定去看任何事情的时候像第一天来到这个世界上,以一种婴儿的视角、心态。我最近接触到很多零零后,我觉得哇塞,现在这些小孩太厉害了,无论是思考能力,实操能力还有眼界和格局,我觉得都很出色。如果没有这种空杯心态,不把自己倒空,杯子一直是满的,其实很难有新的东西流进来。你怎么能够进步?我觉得你刚刚说的反思,深一步来说,是提高元认知的能力,要时刻能跳脱出自己本身去以一个客观的视角看自己,比如说你现在想象坐在这里,有个灵魂出窍的感觉,这个灵魂腾空到你身体外面的三米,再去看现在的人,他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你就会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视角。
- End -
欢迎自由职业者或者小微创业者 接受我们的采访
后台联系我们
可以帮助你推广你的个人品牌
#今日互动:
关于自我管理有什么心得?

© 本文版权归 FreeLab自由客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