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合一带来自由的可能
上周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从被惩罚的恐惧感中被解救出来。因为,我15年以后就非常不顺,感觉都快到下一个本命年了。我意识到其实在16年选择答辩和去台湾参加ngo交流活动之间我是有选择的,既然如此,就不算是无力改变的被“诅咒”。首先我可以承受晚一年毕业,并不影响我申请学校、实习;第二就是我在那一次的失之交臂里认识到我对这一部分经历的渴望,事实上我后面的追寻也弥补了一部分;第三,正确归因很重要,我错过那一次交流除了分心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穷人常见的害怕支付成本,即使付得起的思维。
最近都能在视频网站上刷到npd(自恋型人格障碍),与之对应的是边缘性人格,但其实在人群中的概率是3%,所以会有被夸大的部分,而且从《圣经》的角度来看,每个人身上都有罪性,比npd更可怕的是对自己缺少觉察。我也曾经会下意识地反应,与其内耗自己不如内耗别人,但是根据《圣经》的要求进行自我关照应该算不上内耗,而是一种自我修炼。那些一直担心宗教的弊端的人是被现实搅扰得忽视了自我修炼的人。这样的人其实需要的是一定的服事。
我很清楚因为对于自己肉身部分的恐惧,我有分裂或压抑那一部分人格的倾向,表现形式就是把那一部分评判掉,而不是觉察。比如性爱分离,表现出一定的玩世不恭,优先考虑更爱自己的人,在面对爱的人也选择不承诺,在这样几番波折后,我陷入了一段时间的快餐式的情感,而这会导致成瘾行为,现在想起来那段时光也真是想抱抱自己。我看到欧阳毛毛也在第一次失恋后有一个这样的阶段,无论是她选择的谭崔疗愈,还是我通过大量的心理学阅读、circling的疗愈,最后选择受洗,一路走过来都是非常艰辛。
身与心的分离带来的损伤自然是我生命力的失丧——《圣经》是生命,而肉身是生命的一部分载体,《圣经》不会割裂这部分载体,一定会调服这部分载体。包括我意识到对方的魅力就在于他知道这个维度的存在,虽然很不幸的是,他似乎信靠的不是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会在这个问题上反复内耗,是意识维度的原因。另外一个丹喵提到的“精英的陷阱”讲的是一个平等的问题,不平等的社会,无论是精英还是大众都是双输的,精英因为怕跌落而卷,大众为了更多的特权而卷,大家都是特权的奴隶。无论是平等还是特权,卷还是躺平,解决方案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矛盾的解决需要更高维度提供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