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猫继续自由自在地野吧
家里养了一只猫,没有名字。
我跟室友都只叫他 「 喵喵 」 。
为什么不认真地给它取一个名呢?
我当然也好好想过,但不知怎么的,好像别的名字都配不上它似的,不太合适。
毕竟它野惯了,叫它正儿八经的名字真的挺别扭。
它曾是流浪猫,而现在只是一只 「野猫 」 。
明明它有主人,也有人照顾,为什么还说它是一只「野猫 」呢?
因为我知道,不管它长多大,它骨子里始终都有一种野性,这种野性就像是它的魂,丢不了。
举个例子,给它碗里放满了猫粮,可它始终不知足,还是爱翻垃圾桶,似乎就想从垃圾桶里翻出点吃的来。当然,我很理解,这也许和它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毕竟小时候没人疼,饥一顿饱一顿,就只能自食其力找吃的,而这些都成了它后天的习惯。
除了垃圾桶,客厅储物柜、厨房踢脚线、卧室衣柜、床底、书架,它都要遍个历翻个底朝天。我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它到底是在找什么呢?得出的答案是,它除了要翻出吃的来,也没别的什么了。
除了爱乱翻东西,它还爱扒拉东西。扒拉玩偶、卫生纸,这都已经是家常便饭,而我没想到它聪明到能扒拉门,不管是卧室的房门,还是厨房的推拉门,它居然懂得用猫爪抓挠门把手,如果给它再大一点的力气,它一定能自由地开关门进出了。甚至还有对猫而言非常危险的窗户,它也可以。原本的我很天真,以为有纱窗就可以防止它跑到窗外,可我实在没想到,它居然能扒拉纱窗,跑到窗台上晒太阳。
它常常会惹我生气,当我看到地上满是碎纸屑的时候,当我看到垃圾桶翻倒在地上而垃圾也散开来的时候,当我看到它又出现在危险的窗台上晒太阳的时候,我都很想狠狠揍它一顿。
不过一码归一码,客观地说,它的确非常聪明。惹出来的这些麻烦,恰恰证明,它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换言之,是很多成年人都缺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翻垃圾桶、扒拉窗户出去,都是为了解决吃和行动这样具体问题的方法。这一点上,我还是挺欣赏这只野猫的。我知道,如果再一次把它抛到外面残酷的世界,我相信,它一定能活下去。
欣赏归欣赏,看到它如果把家弄得一团糟,那么该生气的时候还是挺生气的。生气的时候还是会动手拍他的头,教训它不能扒拉窗户出去,不能扒拉垃圾桶翻吃的。可是我发现这没有用,不管打了多少次,它最多当场认个怂,之后该翻还是会翻。我想,这些应该就是它的天性,改不掉的。
因为它骨子里的「野」丢不掉,而这个「野」也不是靠打骂就能改掉的。
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也就看开了。每次看它惹祸我倒也没那么生气了,习惯了这一切的我并不打算去改变它,顶多凶一凶也就不计较什么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也有很多次让父母生气。父母跟我讲道理我不听,依旧我行我素,不正像这只小野猫吗?哪怕动手打了自己,也只是短暂的、表面的认错。你说这其中真的明白了什么很深刻的道理吗?并没有,我想大多数的孩子都只是为了度过当时的难关,而跟父母低头认错,事后并没有去细想背后的道理,他们压根也想不明白。
养猫,真的让我体会做父母的滋味。父母对待讲不清道理的孩子一定会感到非常无奈吧,面对孩子创出的祸有时真的只能靠打骂。说道理,讲不清;打骂吧,舍不得;不打骂吧,下次又犯同样的错误,可能又给你带来更严重的后果。越来越理解父母,做父母确实太难了。
对猫,当然它可以怎么样就怎么样,毕竟闯的祸是有限的,犯错成本是在可控范围内的。对人,可不是这样,要让他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要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一旦走歪路,可能甚至会对全社会造成影响。所以教育,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困难的命题。
道家崇尚无为,即顺其自然,自然有一定的道理。按照道家的学说,如果要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那就让猫就成为它自己。它要野就让它野,爱翻垃圾桶就让它翻,这是它的天性,我们总不能扼杀它的天性吧。
当然养猫,也不可能让猫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说,不去改变猫,我们改变自己。它爱翻垃圾桶,不是说强行不让它翻垃圾桶,而是我们作为主人把垃圾桶藏起来。一来不会阻碍猫释放天性,二来家里也不会弄得太乱。
不改变别人,只改变自己。这既是顺应道家所说的天道,又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希望这一点能让你受用。
我想有朝一日成为父母,我也会努力做一个不去改变孩子而是改变自己的父母。没错,不去改变孩子,而是影响孩子。
至于猫,就让它成为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野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