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摘要和笔记(20240311)
在人类文化的所有现象中,神话和总结最难相容于纯粹的逻辑分析。神话乍一看来似乎只是一团混沌——一大堆不定形的语无伦次的观念。要寻找这些观念的“理由”似乎是徒劳无益、枉费心机的。如果说神话有什么特性的话,那就是:它是“莫名其妙的”。至于宗教思想,它绝不是必然的与理性的或哲学的思想相对立的。……根据托马斯·阿奎那的看法,宗教的真理是超自然理性的;但它不是“非理性的”。单单依赖理性我们不可能深入信仰的神秘中去。然而这些神秘并不与理性相矛盾,而是使理性尽善尽美。
宗教不仅在理论的意义上始终是个谜,而且在伦理的意义上也始终是个谜。它充满了理论上的自相矛盾,也充满了伦理上的自相矛盾。它鼓励我们与自然交往,与人交往,与超自然的力量和诸神本身交往;然而它的结果则恰恰相反:在它的具体表现中它成了人们之间最深的纠纷和激烈斗争之源泉。宗教自称拥有一种绝对真理;但是它的历史却是一部有着各种错误和邪说的历史。它给予我们一个远远超出我们人类经验范围的超验世界的诺言和希望,而它本身却始终停留在人间,而且是太人间化了。
没有什么自然现象或人类生活现象不可以被作出一种神话的解释,然而,自然现象或人类生活现象不需要作这样的解释。各种学派的比较神话学那种想统一各种神话学观念并把它们归结为某一相同类型的所有企图,都是注定以完全的失败而告终的。然而,尽管神话作品有着这样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神话创作功能却并不缺乏真正的同质性。人类学家和人种学家们常常极为惊讶的发现,同样的一些基本思想遍布于全世界,并且在相当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都得到传播。这同样也适用于宗教的历史。信条、教义以及神学的体系都处于没完没了的斗争之中,甚至不同宗教的伦理观也是极为不同,几乎不可能彼此调和的;然而所有这些并不影响宗教感情的特有形式以及宗教思想的内在统一。宗教的符号不断的变化着,但是根本的原则,符号活动本身,则保持着同一:教义变换,宗教如一。
哲学深信,神话创作功能的产物一定具有一个哲学的,亦即一个可理解的“意义”。如果神话在所有各种图像和符号之下隐匿起了这种意义,那么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就成了哲学的任务。自从斯多葛学派以来,哲学就已发展了一种特殊的、非常精致的寓言式解释的技术。许多世纪以来,这种技术都被看成是进入神话世界的唯一通道。【这已不仅仅是哲学的任务,应该通过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综合去探究神话背后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因素,这种技术几乎不可能通过纯粹思辨的方式发展,而只能通过经验的研究、归纳和总结,去找到隐藏在宗教、神话背后的人性中最深层次的东西。实际上这就是作者写本书的初衷,找到了这些东西,也就对于人性是什么有一个可以解释的理论。】
虽然神话是虚构的,但它是一种无意识的虚构,而不是有意识的虚构:原始精神病没有意识到它自己的创造物的意义,揭示这种意义——探查在这无数的假面具之后的真相的,乃是我们,是我们的科学分析。这种分析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或是使用客观的方法,或是使用主观的方法。在前一种情况下它将试图对神话思想的对象进行分类;在后一种情况则对其主旨进行分类。一种理论如果在这种精简过程中走得越远,那么这种理论似乎也就越完善。如果在最后可以成功的发现一个单一的对象或一个单一的主旨包含和包括了所有其他的对象与主旨,那么它就达到了它的目的,完成了它的任务。现代人种学和现代心理学在这两方面都作了努力。许多人种学和人类学的学派都是从这种预设出发的:我们必须首先寻找神话世界的一个客观中心。
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神话理论中,所有神话作品都被宣称为是独一无二的心理素——性欲的变种和伪装。
神话兼有一个理论的要素和一个艺术创造的要素。我们首先得到的印象就是它与诗歌的近亲关系。
神话仿佛具有一副双重面目。一方面它向我们展示一个概念的结构,另一方面则又展示一个感性的结构。它并不只是一大团无组织的混乱观念,而是依赖于一定的感知方式。如果神话不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那它就不可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之作出判断或解释。我们必须追溯到这种更深的感知层,以便理解神话思想的特性。在经验思维中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我们感觉经验的不变特征。在这里我们总是在实体的与属性的、必然的与偶然的、恒定不变的与瞬息即逝的东西之间作出区分。靠着这种识别力,我们得出了一个由具有各种确定而明确的质的诸物理对象构成的世界概念。……我们可以说,神话最初所感知的并不是客观的特征而是观相学的特征。……神话的世界乃是一个戏剧般的世界——一个关于各种活动、人物、冲突力量的世界。在每一种自然现象中它都看见这些力量的冲突。神话的感知总是充满了这些感情的质。它看见或感到的一切,都被某种特殊的气氛所围绕——欢乐或悲伤的气氛,苦恼的气氛,兴奋的气氛,欢欣鼓舞或意气消沉的气氛,等等。……所有的对象不是善意的就是恶意的,不是友好的就是敌对的,不是亲近的就是危险的,不是引人向往、销魂夺魄的就是凶相毕露、令人反感的。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再现人类经验的这种初级形式,因为即使在文明人的生活中它也绝对没有丧失它的原初力量。……科学思想的一切努力都是旨在消灭这种最初视图的没一点痕迹。在科学的新光芒之下,神话感知不得不逐渐消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观相学经验的事实本身被摧毁和消灭了。它们虽然失去了一切客观的或宇宙论的价值,但是它们的人类学价值继续存在着。在我们人类世界中我们不能否认它们,不能失去它们;它们保持着它们的地位和它们的意义。【神话都是以一种极端感情的形式表现出来,神话中的形象都被赋予了特定类型的感情色彩,爱或恨,恐惧或希望,温暖或冷酷,虽然科学的分析解构了这些感情因素,但是这些正是神话存在的价值,我们最终也将通过对这些感情因素和类型的分析得到一些共性的东西。】——“第七章 神话与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