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作为人,我们天然地有社交属性,希望和他人感到联结、也希望自己的感受能被理解。但,你的感受,真的能被对方理解吗?
有一段时间很流行一句话是“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暂不论这背后传递出来的期望与失望,单这句话的内容来讲,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我作为来访时,我非常希望咨询师在对面就像我肚子里的蛔虫,即使在我还没说出我的感受前,她就能精准地感觉到我的所思所想,甚至感觉到我自己都没感觉到的部分。这种期望是合理的,但确实有点为难咨询师了。
咨询师能做的,是不断与来访去澄清、确认假设,让来访对自己的内心世界逐渐清晰。我相信来访所能看到的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会比咨询师所看到的丰富很多,因为来访才是自己世界经验的专家,咨询师是来访在探寻这个幽秘世界的一个同伴,她不能主导这个来访想去的地方,也许只是在ta旁边为ta点一盏灯,看到来访前行的方向,轻轻对ta说,你经历了哪些,你现在走到这里了,接下来你想往哪个方向呢?
如果咨询师将自己感受到的内心世界投射给来访,那种感受是咨询师的,而不是来访的。而当一些来访没有辨别能力时,这会扰动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及感受。
我想起督导对我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使你们有相同的经历,感受也不会完全一样。
动力学心理咨询便是在这精密的区别中工作,看到每个来访身上的独特与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