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巨大的爱与敬意
哇,好像好久没有写成篇的文了,今天也没特别的主题,还是想哪写哪,只是觉得心中有一点点爱要表达,就信手写起。
既然说到心中想表达的一点点爱,就不得不说起今早看完的《活出不羁的人生》,这是《臣服实验》的作者迈克.A.辛格的新作。关于《臣服实验》,我在《顺命是》里有提过,说它的理念跟我当时脑海里冒出的“顺命”的想法很是契合。后来在我赋闲在家的日子里,我又读了他的《清醒地活》,又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身以及脑子里不断冒出来的那些想法与情绪——原来有一个意识中心,如果能一直保持在那个中立位上,经历的种种将不会再干扰你。所谓清醒地活,便是让自己出于意识的中心,不被任何干扰带偏。
新年伊始,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正式以医生为职业来谋生。适应的过程可以说是挺痛苦的,身体的疲惫加剧了内心的煎熬。一个月过去,我带着病躯回家,过了一个有记忆以来最惨淡的年。每天都有强烈的不想干的念头。也就在我惨淡的年里看到辛格出了新书,第一时间便下了单,节后回到工作的城市便拿到了书。
第一次打开书应该是元宵回家的动车上,但是人太累了,也没翻几页。这是一本不到200页的薄薄的书,通常来说,这么一本书给我一个整天绝对能早早看完,这么个整天里下午几乎可以全睡过去。但这本书从翻开到现在都快一个月了,才看完。一个是工作日有时太累了,回来很难集中精神来在阅读的基础上去思考,放在周末呢,一下子啃太多也不利于消化,于是也就没有急急地去读完。
在这过程中,奇妙的事情便发生了。一来自然是我越来越熟练跟适应眼前的工作,更主要的是在内心里,我慢慢地接受了现状,累嘛,肯定还是累的,但更多的是停留在了躯体的疲惫,内心却是在一点点地转变中。这周六一早经过小小的挣扎,我放弃去参加省考,虽也是出于现实的考量:完全没有准备,花一天的时间去考一场不会上的试,多一个可有可无的经历,仅此而已。这是思维层面的考量。而我想到的是最初报考时候的心境:想要从外部世界中去寻求适应我内在阻塞模式的工作以让我觉得舒适与安全,这不是臣服、不是在顺命,而是在背离。慌不择路只会更见不到路在何方,要知道我报考的就是当年跳出来的单位,只是换了个城市而已。
我一直也不太重视钱与权,当然我肯定是需要生活资本的,只是钱权一直都不在我追求的目标里。没有世俗最看重的羁绊,一路走来我依旧挣扎痛苦,深陷于过往也无法接纳现在且妄想于未来,我不知道如何破局,有一些想法可还都不够深刻,不足以让我去认清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局面,破局就更无从说起了。辛格的书让我看明白了自己的挣扎,也给我指了破局的路。虽然我还不太能理解透彻,但我确实看到了路。
从《臣服实验》到《清醒地活》再到《活出不羁的人生》,在最后一本快要读完前,我想起了《佛陀传》。佛陀当年如何传教的我不知道,除了临摹过一点,我也没有读过佛经,辛格的书莫名就让我想到了佛陀。从《佛陀传》中我读到的是佛陀说佛本在人心,每个人都有佛性、都可以涅槃,而辛格说每个人都可以解放自我、都有机会活出不羁的人生,他们的本质应该是相通的。
当然,知道与做到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但我有绝对的意愿用我毕生的时间去释放念力、活出不羁,那也正是我一直想要的平和安静温柔的自己。行动绝对不易,比如今晚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切了生肉,还是戴着手套的,引起内心的不适是非常强烈的。要放手一个存在了30多年无关痛痒的对生肉的避而不碰已不是容易的事,但依旧要去放手。肉碰不碰的事小,内心里那么多的阻塞不放,人生难有轻松。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生命只有一次而且是个偶然”——今天在访谈节目中认识到的朱哲琴说了这么一句。我有机会存在于此,必得用尽全力让自己能最大程度地去体验这一回。
书的最后一句,辛格说:致力于解放自我的人应该得到极大的尊重,我脚注了一个:Bravo!。至于书里的内容,我几乎未提,一来我前面说过我还没参透其中,二来我现在越来越觉得阅读是很个人的事情,书与人的相遇也讲究缘分,那么就留给有缘人自己去探索了。
以上,便是由阅读此书而来的一点点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