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神农本草经课笔记(4) - 上品·玉石部之滑石、石胆、空青、曾青、禹余粮
一-8、上品·玉石部·滑石
本经原文:
味甘,寒。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生山谷。

倪师注释:
【产地】产我国山东及西南诸省山中。色青白或黄白及银灰色。
【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滑石为去湿热利小便要药,主通六府九窍津液。上开肌理,下通膀胱,治淋疾、水肿、黄疸。
【丹溪】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为要药。
【容川】为去暑之要药,去暑只宜清气利湿。不可用燥药,如黄连亦然,甘草也可。
【药征】主治小便不利,旁治渴也。
【灵胎】荡肠胃热,利大小便。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四钱。
【禁忌】凡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便短少赤涩,或不利,及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热、水涸者,均忌。脾胃俱虚者,虽不做泄亦忌,因其性滑也。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研细粉即可。
课堂笔记:
1.这里讲的是天然的滑石,跟打桌球的那种滑石粉不一样。
2.因为它味甘寒,能够泻下。所以我们最常用滑石的地方,就是小便不利、石头堵塞,例如膀胱结石、肾结石。为什么要用滑石来利小便?就是膀胱结石堵到了,我们用滑石把它攻出来。
3.我们现在介绍神农本草, 都是单味单味地来介绍, 你还没有学到《伤寒论》《金匮要略》时,先不要单味地使用这些药,等到我们讲完《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后你就知道,张仲景为什么这样子用药、经方是怎么来的。然后你再从伤寒金匮的绝对处方的基础上来作加减,你的方子的应用范围就会很广。
4.女人喂乳、奶水排出有困难,都可以用滑石。
5.滑石去湿热利、利小便。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在使用滑石的时候,病人一定是湿热证、热证。虚、寒的体质不用滑石。
6.“【容川】为去暑之要药,去暑只宜清气利湿。不可用燥药,如黄连亦然,甘草也可。”唐容川在四川,他说滑石是治疗暑热、中暑的药,因为滑石可以清热、利湿。
7.如果有病人跑来跟你讲:“哎呀,我小便排不出来,小便的颜色很黄”“口很渴”“很热”——这时候你就应该想到滑石。当然不是单味了。
8.“【药征】主治小便不利,旁治渴也。”这里的小便不利实际上就是结石堵到了。所以经方在治结石时,一定会用到滑石。滑石也可以治疗消渴、渴症。因为滑石甘味,能生津。
9.“【用量】普通一钱至三四钱。”普通证,用量是一钱到四钱、三钱四钱。重证的时候,例如肾结石的石头很大,用到五钱、六钱、七钱都没有关系。
10.只要粉类的药剂,我们都要用棉布包起来煮,不要让它渗出来。如果直接放到汤药里去煮,汤会变得很浓。
11.“【禁忌】凡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便短少赤涩,或不利,及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热、水涸者,均忌。脾胃俱虚者,虽不做泄亦忌,因其性滑也。”凡事身体有内热,以致小便短少赤涩的,这都是里面有热症,都可以用滑石。阴虚火热水涸者、脾胃虚弱者,均禁忌使用滑石。因为滑石的药性是比较寒凉的。
12.滑石不需要炮制。它拿来是一块一块的,只需要把杂质拿掉、洗干净、磨成粉就可以了。
一-9、上品·玉石部·石胆(又名胆矾)
本经原文:
味酸,寒。主明目目痛、金创、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令人有子。炼饵服之不老,久服增寿神仙。能化铁为铜,成金银。
神农酸,小寒;扁鹊苦,无毒。
《周礼》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着,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

倪师注释:
【产地】产山中,为蓝色结晶。
【性味】味酸辛,性寒,有小毒。
【主治】胆矾为腐蚀催吐要药。功能蚀恶疮,散症积,涌吐风痰,治咽喉口鼻疮毒及目患。
【大明】治虫牙、鼻内息肉。
【苏颂】入吐风痰药最快。
【用量】入煎剂一钱至二钱,研末服一分许。
【禁忌】胃弱人不宜多服。
【吴克潜】胆矾有腐蚀性与收敛性,故能治恶疮、吐顽痰、喉痹欲死。研末,醋调灌之,大吐胶痰而愈。治狐臭,胆矾枯矾各一钱,轻粉百药煎各五分,为细末敷之效。
著名方剂有“铁桶膏”(铜绿、胆矾、五倍子、白芷、轻粉、郁金、麝香),治发背将溃时、根脚走散不收者。用以涂疮四周根,上效。
【炮制】拣去杂质即可。
课堂笔记:
1.石胆、空青、曾青,都是产自铜坑。它们会附着在铜矿上。如果你把它拿出来,跟铁一磨,就会出现铜的颜色,这就是胆矾。
2.石胆又名胆矾,它的味酸、寒,主明目。
3.胆矾、空青、曾青、朱砂,过去的书法家都拿它们来做颜料。颜色是天蓝色的结晶,很透的,就叫做石胆;颜色是青色的,就叫空青。
4.石胆,除了内服以外,还可以外敷,用于皮肤脓疡或恶疮收不了口的时候。像石胆、丹砂、雄黄、矾石、磁石,这些矿石烧过以后,取它的灰出来,就能提炼出一些药。
5.石胆是蓝色的结晶,味酸。临床上可以用它来做催吐剂。
6.由于它的性味比较寒,胃弱的人不能吃、少吃一点。
7.“治狐臭,胆矾枯矾各一钱,轻粉百药煎各五分,为细末敷之效。”吴克贤,近代的经方家,他会用胆矾来治疗狐臭。
一-10、上品·玉石部·空青
本经原文:
味甘,寒。主眚(shěng)盲、耳聋、明目、利九窍、通血脉、养精神、益肝。久服轻身延年不老。能化铜铁铅锡作金。
《吴普》曰:空青,神农甘,一经酸。久服,有神仙玉女来侍,使人志高。

倪师注释:
【产地】产河南、山西、陕西山中,色青质轻,近罕见。今名丹青。
【性味】味甘酸,性寒,无毒。
【主治】空青为一切眼目要药,主治目赤、目痛,青盲、耳聋,利九窍通血脉,养神益肝。
【别录】疗目赤痛,去肤翳,止泪出,利水道,下乳汁,通关节,破坚积。
【甄权】治头风、镇肝,瞳仁破者,得再见物。
【大明】钻孔取浆,点多年青盲,内障翳膜,养精气,其壳摩翳。
【用量】内服外用,分许至一、二钱;外用点目,可以与贝母同用。
【禁忌】勿过量使用,一日点二次即止。
【炮制】拣去杂质即可。
课堂笔记:
1.空青和石胆,统统来自铜坑和铜矿。空青为什么叫空青,因为那个青色的石头是空的,你可以看到有水在里面,好像眼珠子里面的水。你可以钻个洞,把那个水拿出来,它是治疗眼科的要药。空青长得就像眼瞳孔一样,所以我们用空青里面的水来点眼睛,可以治疗夜盲、色盲等很多眼疾,明利九窍,非常好。
2.但是现在空青很少见,偶尔在博物馆或石头展览馆可以看到。
3.空青为一切眼目的要药,主治目赤目痛、青眚耳聋。
4.过去我们中药里最好的点眼药水,是用炉甘石。比如炉甘石一两、硼砂一两、海螵蛸一两,这三个药,把它烘焙过后打粉。这个药粉如果能用空青的水来浣过,那是最好的。没有空青的话,就加入一般家里煮熟的水。这就是点眼睛的药水了。
这三个药,点下去,很涩,病人,哇,眼睛很涩,很难过,你加一点点朱砂,朱砂是润滑的吗,加一点滑润剂在里面,就可以点眼睛用的,这是我们很有名的眼科的外用药,当然了你可以用空青跟贝母,贝母也可以点眼药的。如果说这三个药粉的眼药水点下去,感觉眼睛很涩,那你就加一点点朱砂——朱砂是润滑剂,这是我们很有名的眼科外用药了。当然了你可以用空青和贝母来做点眼药。
5.石类药在使用前都需要在锅里先煅过,再打粉、磨细。
一-11、上品·玉石部·曾青
本经原文:
味酸,小寒。主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瘕积聚。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山谷。

倪师注释:
【别录】养肝胆,除寒热,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气。味酸性,小寒,无毒。目痛止泪出,风痹,利关节,通九窍,破症瘕积聚。
【本经】养肝胆,除寒热,杀白虫,疗头风,脑中寒,止烦渴,补不足,盛阴气。
【炮制】拣去杂质即可。
课堂笔记:
1.曾青也产于铜坑中。曾青跟空青非常类似,只是颜色有一点差异。空青,代表青色的石头里面有水,而曾青里面没有水。
2.一般来说,金石类的药,如空青、曾青、芒硝、石胆这些,都不需要熟用,直接去渣、磨粉就可以用了。
3.金石类的药的功能,都非常雷同,外用的比较多。
4.这种石类的药都可以杀百虫,例如以前乡下常见的头虱。把它们磨成粉,撒上去、洗一下,就能把虫干掉。
一-12、上品·玉石部·禹余粮
本经原文:
味甘,寒。主咳逆寒热,烦满,下痢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

倪师注释:
【产地】产于山岛或是池泽,乃石中黄粉。
【性味】味甘,寒,无毒。
【主治】禹余粮为固补下焦要药。主治滑泄下血,血闭血虚,四肢虚而不仁,崩露赤白。
【别录】疗小腹痛结烦疼。
【甄权】主崩中。
【大明】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露等疾,久服耐寒暑。
【灵胎】除热燥湿,止利消瘀。
【用量】入煎剂钱半至三钱,水飞用五分至一钱。
【禁忌】重可去怯,故为镇纳固补之剂。下焦有实热者忌,虚者良。
【倪注】此药多使用于下脓血利不止,常与赤石脂同用。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捣碎,置铁锅内,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晒干,研粉即得。
【容川】是石谷中之土质,又具涩性,故以填涩胃肠,甘而微咸,甘能补正以止利,咸能入肾以涩精。
课堂笔记:
1.禹余粮又叫做禹粮石。传说这是大禹在治水时,吃东西掉下来的食物所变成的石头,就叫禹粮石,这是传说。
2.禹粮石是石中的黄粉。它外面是灰色,里面是黄的。很多地方都能找到,有的在河边。一般石头很硬,打不碎。如果你找到的石头很软,一打就碎,里面是黄的,像泥土一样,那个就是禹余粮。
3.禹余粮是可以吃的,甘平无毒。主治赤白血、血痢、大便下血很多。
4.禹余粮是寒性的药,故一般用在热痢证。同时它非常涩,所以我们用它来做涩剂来止痢。例如我们有“赤石脂禹余粮”这个止痢的汤方。
5.禹余粮是固下焦的药。所以下焦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禹余粮来固它。甚至可以说,有些固精的药固不住精往外散,这时也可以用禹余粮来固下焦的阳。例如滑陷下血、大肠炎等,统统可以用。
6.禹余粮呢,经方用得很多,尤其在病人下痢不止的时候,所以诸位一定要会用这个药。
7.“【容川】是石谷中之土质,又具涩性,故以填涩胃肠,甘而微咸,甘能补正以止利,咸能入肾以涩精。”唐容川说禹余粮是石谷中的土质,它具有涩性,所以能够填涩肠胃,甘而微咸。诸位这个时候要注意了,微咸和重咸不一样。我们用到重咸的药是攻坚,即针对肿瘤、硬块、癌症,我们用重咸的药去攻它。微咸的药则能够咸能入肾,来涩精。所以盐巴吃一点儿就好了,不要吃太多,过食咸味绝对伤身。但不吃盐也不行,人会水肿,因为水利不出来,所以三餐一定要放一点盐。这是咸味用药的禁忌。

8.盐,当然指的是海盐。四川岩盐、岩石里面的岩盐、井盐、青海的青盐、东南沿岸一带的海盐,统统可以用。
9.“【禁忌】重可去怯,故为镇纳固补之剂。下焦有实热者忌,虚者良。”金石类的药,它的质都很重。质重可以去怯,例如一个人的焦虑、担忧、害怕,所以它是镇纳固补的药物。有实热的时候不可以用,虚的时候用最好。
10.你要知道什么是实热。不知道什么是实热,你就不知道有些药不可以用啊。实,简单说就是有、存在、固定。例如大便堵到了,有东西就是实。没有东西就是虚。
11.实分为表和里。表就是皮肤,表实就是皮肤的毛孔闭锁了,结果汗在皮肤下面透发不出来,这就是表实。里实则代表身体里面有大便堵到了,便秘嘛。
12.实又分寒热。寒证是不动的、静止状态的;热是动态的。所以如果一个人的便秘是肠子完全没有蠕动的,中医定义为寒实;有蠕动,为热;如果有蠕动,又排不出来的,就是实热。
13.我们为什么要下定义是实热?因为我们有的药是去实的,有的药是去热的。如果你判定他是实热,你就要把去实的药和去热的药一起给他,才会药到病除嘛。
14.禹余粮“实热者禁用”,因为禹余粮是涩剂,病人本来就大便堵住了,你给他开禹余粮下去,他会堵得更厉害。
15.如果我们从横切面看便秘患者的大肠,就会看到里面有一粒一粒的大便像石头一样塞满了大肠,只留下一个中间一个地方可以通过。所以大便就会排得像鞭子一样很长一条,这就是你看到大便形状。所以病人会跟你说“我的大便怎么会像铅笔一样”,或者说“像蛇一样,很长一条”。这种便秘情况叫“大便如鞭”,代表着大肠内的大便太坚硬了,这是要用芒硝来攻坚的时候。
16.还有一种便秘是排水痢。这个坚硬的宿便只有一个,但大肠多大,它就有多大,几乎整个堵满了整个大肠,只剩旁边一点缝隙可以通过。而水是无孔不入的,所以这个人大便的时候是下痢不止,一天跑个二、三十次厕所,拉的都是水。这人做腹诊的时候,一压肚子痛的要死。这就是因为便秘而造成的下痢——这是有经验的中医师才讲得出来。
我开大承气汤给他回去吃,把坚硬的大便统统清出来以后,他的下痢就好了。排水痢和大便如鞭,统统都是有坚硬的石头大便在里面,这就是要使用芒硝的时候。这两种情形统统被称为实而且是热。

17.寒证的便秘,是因为肠子里面没有蠕动。
18.从小便的颜色,你也可以判断是寒还是热。小肠是火,大肠是金,金里有水,金生水。当小肠火在下面烧的时候,大肠里的水会气化到肺部去。如果是热证,太热了,津液就蒸发没了,这时小便的颜色就会变得很浓稠、黄色的。如果是寒证,小便则是白色,代表里面是冷的。所以我们治疗便秘时会问小便的颜色,黄色代表热证,白色代表寒证。


19.如果是寒实,那我们就要配合去寒的药和去实的药。如果是热实,我们要配合去实的和去热的药。这样才能治好便秘嘛。去实的药是一样的,例如大黄,但去热和去寒是完全相反的药。
*注:本篇文章内所有本草配图为本人制作,素材皆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