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记录04:一个课题是怎样走向末路的
去年年初,开始跟熟悉的老师做一个校级的课题(经费3000元级别)。我是主动提前联系的,老师让我担任了课题组长,组员有4人。
老师布置了找资料和做仿真内容。我把最重要的做仿真的内容只交给了一位感兴趣的组员做,自己和其他3人却去做了找资料和公式推导之类的工作。这是前期的一个重大失误,我到后来才意识到,仿真结果才是整个课题的核心产出。
第二大失职则是对于组员的要求过于松懈。找资料我仅仅让组员把整理出来的文档发给老师,却没考虑过资料的再利用,组员杂七杂八的复制黏贴(甚至来自知乎、豆丁之流)我也没及时指出和禁止。对于这样又臭又长的单纯废文,老师居然也没说什么,只是继续布置下一步内容。这让组员们的糊任务行为愈演愈烈。
上述两个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根源。仅让一位同学做仿真,他遇到问题就只能自己解决,后来遇到了一个工作量很大的内容,我这边也没学仿真,只能就此搁置,直到即将结题的今天。资料方面现在也亟待总结,之前的低质内容完全用不上,我想干脆全部自己找,但这个课题组也就失去意义。试图教他们,也来不及付出这么多沉没成本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几个大学三年级下的学生,连做好“查文献并提取内容”都弄不来?如果刚开题时就教他们,到现在就会很熟练了。
这一切都没有做到。现在快结题了,我一个人试图给仿真草草收尾,再重新整理海量的文献。我真的需要这个课题吗?但毕竟是熟悉的老师的课题,也无法选择放弃。
任何选择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勇敢地选择很重要,也要有善始善终的毅力。这个课题依然有勉强收尾的可能,但将来还会有更多复杂的事项。
我还有很多机会,不希望我是一个“什么都做不好”的人了。
Orbiu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日常记录19:关于我用了七年的头像 (8人喜欢)
- 日常记录18 (3人喜欢)
- 调色盘 (7人喜欢)
- 日常记录17:一种似乎有效的阅读题提升方案 (9人喜欢)
- 每月作息01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