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忌日
一
今天是外婆的忌日,一周年了。
还记得二姐在群里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刚好带儿子在吃午饭,听了这个消息,起初不可置信,手足无措,一股酸楚涌上了鼻头,我走出阳台,仰起头想收起我的眼泪。
距离我上一次回家,已经过去了一年四个月。我已经记不起最后见到外婆是怎样的场景了。
外公外婆生育了五个孩子,我妈是最大的,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和弟弟,五个孩子中,唯有我妈留在了本村。孙辈共有18人,是一个大家族。而我作为外孙女,性格内向,从小就跟外婆不太亲近。每次去外婆家,都像是做任务。
外公很疼我们,每次学校开学前去跟他道别,都会偷偷给钱给我们。相比之下,外婆要小气得多。
是的,那时的我,是觉得外婆小气。
二
外婆是骤然离世的。后来我在大家的谈话中,在脑海中拼凑出了那天的情景。
外公外婆住的是两层楼的房子,自从舅舅他们各自建了新房后,二楼已经完全变成了仓库。一楼入门是个大天井,里面是大厅,两边各有一个两进的房间。外公外婆大概是怕互相吵到对方,各自住在一边。外婆住的这一边,外面就是厨房,原本每天早上是外婆先起来煮白粥的。而当天外公起来后走到厨房发现还没开火,对着里面说着:还不起来啊。然后就先兀自洗了米煮了粥。看外婆还没动静,才走进去看。蚊帐一掀开,外婆横倒在床上,一只脚已经伸出了帐子外面。
我想象不出外公当时该是多慌张,把打给爸爸的电话按错给了小姨丈。小姨丈听到电话马上通知了我爸。那个普普通通的早晨,突然炸开了。
二姐打电话给妈,听到那边哭声一片。
外婆身体一向硬朗,有着一些老年人的小毛病,并不多严重。反而是外公,因为年轻时积劳成疾,前年才又动了手术。外公平时吃东西很挑剔,外婆总是细心照顾着。大概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外婆会先走吧。
听说外公总是哭。一起扶持着走了大半辈子的人,突然不在了,是心突然空了。是明明满屋子都是人,却再也见不到那个身影了。
三
出殡那天,在祠堂外面,我看到了妈妈他们小时候住的房子。一家七口人,挤在一间不过几十平米的小屋子里。也才知道他们从前也是因为家穷被嫌弃过的,若不是外公的敢拼和外婆的“小气”,大概是很难在那样的日子里,渐渐积累出后来家境殷实的模样。
舅舅们给外婆办了很风光的出殡仪式。请了仪仗队和潮州大锣鼓,仪式宏大且热闹,在村里,史无前例。外公听着爸爸一一详细说明,微微地点头。给外婆办一个风光的仪式,也是外公的心愿。
出殡仪式前,外公过去祠堂坐了一会便要走。他说留下的话会哭。我在广场上看到他,佝偻着腰哭得难过,在几个人的搀扶下,准备走回家。我走过去,外公张开双臂,我抱了他一下。喉头被涌上来的情绪堵住,安慰的话说不出口了。
丧礼上,哭声是少不了的。
准备出殡前,妈带着我们几姐妹匆忙走进祠堂,一边小声吩咐着:等一下我哭你们就跟着哭。
我以为我会哭不出来。
但是当妈跪倒在外婆的灵前放声大哭,喊着妈妈,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掉下来,心中仿佛有许多的难过的情绪,借着哭的契机,在拼命地往外冲。
我想,这就是哭灵的意义吧。
我们总是内敛,少在人前哭泣,更别说放声大哭。
但是,亲人离去,怎能不伤心呢?那就借着仪式,好好地痛哭一场吧。
好好地告别吧。把所有难过的情绪都在这一场仪式里,尽情地发泄出来。过后,便要好好地,开始新的生活了。
四
送走外婆后,大家最担心的是外公了。
舅舅们还在家里住了许久,妈也是每天都要过去转转。
几个月后我再次回家,去看外公前,妈还特意嘱咐我,跟外公说话要大声一点,他现在耳朵有点聋了。
外公老了许多。 以前精神矍铄的那种感觉没有了,却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一般,开始有点迷糊。
他也在努力适应新的生活了。只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习惯,又怎么能轻易改变呢?